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大學教授把碗留給八十高齡的母親洗,知道為什麼嗎?

中華善德網


初看到這個題目時,以為是遇到了一個好吃懶做的不孝兒子。在閱讀過原文後,覺得這是個很孝順的兒子,而且,孝順的很聰明,讓人感觸良深。

文章大意為,教授帶著的學生實習期間,在自己家裡招待了學生們。吃飽喝足後,學生搶著要去洗碗,教授阻止道:“不急,有人洗碗”。他將碗筷放入水池並沖洗掉油脂後,走到他80歲的老母親跟前說:“媽,洗碗嘍”。同學們愣了,只見老太太立即有了精神頭,慢慢走到水池吧開始洗碗。半小時後洗完了,教授高興的對老母親說:“媽,您辛苦了,歇歇吧”。隨即,他用毛巾幫母親擦淨手扶回了屋。自己返回又重新將碗洗了一遍。

教授對差異的學生們說:“做母親的沒有不想為孩子做點什麼的,即使她老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讓她洗碗,她會感到兒子需要她,會一天都充實。孝敬父母除了給父母幫助外,還要給他們一個愛你的機會。”

這位教授說的沒錯,他給了我們一個孝敬父母的新思路。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思維裡,都覺得孝敬父母就是儘量讓他們少勞累、多享受。或者有些人覺得,只要多給父母錢就是孝順父母。雖然千人千想法,但其實想的都差不多。

我們大多數人在孝順父母這個問題上,幾乎都只做到了我能給予父母什麼,或者金錢、或者物質、或者親身的照顧、或者情感慰藉。當然,這些都沒錯,也都是應該對父母做的、應該給予父母的。

只不過,我們忽略了另一個更重要的角度,即:父母他們自己想要什麼、想獲得什麼樣的孝順。我們多數人只是單項的將自己認為的孝順強加給父母,沒有過多的思考過,我們所給予他們的,是不是他們真正所需要的那種孝順,這確實是我們做兒女的應該思考的。

另外一點,正如這位教授所言,要讓父母在兒女面前有存在感,不能僅僅是將父母當做小孩來養。要讓他們感覺到,雖然自己老了,但依然是被兒女需要的,是有價值的。這位教授正是用洗碗這種方式來讓老母親體現出自己的價值,讓老母親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感,既對老人是一種心理安慰,同時讓老人力所能及的動動,對身體也有好處。

的確如此,無論父母年齡有多大,能為兒女做些什麼,他們都是很開心的。兒女年齡再大,在父母面前仍然是孩子,當我們開口叫那聲“爸、媽”時,他們會充滿幸福感,他們仍然願意為兒女做任何事,為兒女付出一切!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孩子!

這位教授深深的給我們上了一課,孝敬父母,說簡單,也不簡單。只要做兒女的儘量想的周全一些,哪怕是喊一聲“媽,洗碗嘍”,也可以體現出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那份溫暖愛。

大家有什麼感悟嗎?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大學教授掏腰包,購回美味與佳餚,宴請學生家中到,推杯舉盞好熱鬧。

飯後桌上一團糟,學生爭著要打掃。教授連說都別動,有人自然會操勞。說罷自己用手抱,收拾碗筷放水槽,先將油汙衝一下,隨後臥室邁動腳,輕喚白髮老太太:媽媽該您洗碗了。

老太一聽連說好,立即翻身碎步跑,直奔廚房袖子撈,洗刷碗筷滿臉笑。口中不忘小調哼: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之前老太不做聲,一副愁眉又苦腦,而今判若如兩人,學生驚詫費思考。教授沒有把話回,侍娘洗畢送睡覺,隨後又進廚房來,重把碗筷洗刷好。

學生不明大膽問,老師為啥這樣搞。教授深深嘆口氣,聲情並茂實情掏:可憐天下父母親,子女事情總心操,就是子女花甲過,父母面前永遠小。無時無刻不擔憂,隨時隨地細唸叨,從不認為自己老,兒女面前最重要,什麼事情都能包,就連性命也可掉。所以子女父母孝,不能光看掏錢鈔,要讓人有存在感,父母作用不可少。父母充實又自在,孝順真正才做到。


學生聽後齊鼓掌,稱讚老師您真高,別出心裁慈母孝,無微不至真情拋。但願母子福如海,壽比南山松不老。


平淡人生一帆順


人老了,要勤活動,不能啥都不幹,那樣不是對老人好,而是害了老人。 \r 身邊的事兒。有一個老太太,八十多歲,家住農村,每天自己做飯,還上山摘蘋果。兒子在城裡住,看見母親這麼大歲數,還自己操勞,就把老母親接進城裡,住了樓房。每天也不用老太太乾啥,除了吃就是待著,因為歲數大,不會乘坐電梯,結果也不出門,每天在家裡待著,兒子兒媳婦都上班,也沒人陪著說個話,結果住了半年,老太太痴呆了,也不會說話了,問啥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後來還是把老太太送回了農村,讓她每天出門走走,串門說話,老太太半年多才緩過來,再也不願意去兒子家了。 \r 所以老教授做的對,讓老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讓她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讓她感覺自己還有用,這樣老人才會長壽。


書妖紈衣


一位大學教授在家中宴請學生,飯後學生要搶著洗碗,教授阻止了他們,請出八旬老母親來洗碗,這事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看到老人歡喜而忙碌的神情,學生們都理解了,教授的想法是周全的。對待長輩,我們不僅要有物質上的供養,還應有精神方面的關懷照料。老年人是閒不住的,要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被人需要的感覺。能夠照顧好老人的衣食住行,還要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這是高層次的孝,為這位教授點贊!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這件事提醒還沒有步入老年的我們,要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將來才能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當我們七老八十的時候,不會給兒女增加負擔,經濟上獨立,精神也獨立,生活中有所追求。因為年輕人有他們的世界,老人不要總想著讓孩子們哄著,陪著,自己就能找到生活的樂趣。


遠方老師在美國


看題目我就知道是什麼了,想起了小時候看的一個故事。大體就是男人的妻子生病了只能在家待著,就這樣男人每天都會打電話告訴妻子,中午我想吃什麼什麼,你給我做吧吧啦吧啦,同事不解,你的妻子都生病了你為什麼還要她做飯?男人說,如果總是什麼都不讓她做,她會覺得自己很沒用,這樣告訴她我想吃什麼,還能轉移她的注意力,她也很開心自己不是一個無用的人。應該是這麼個意思,只記得大體梗概,具體我忘記了到底怎麼說的,越長大也越能體會這種感覺,我爸媽就閒不住,你要是讓他們什麼都不幹,整個人都沒精神,所以,對人對事吧,只要開心,願意做什麼就做吧


檸檬不萌XXX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文章也提出來,父母覺得雖然老了,但是不意味著就沒有能力沒有作用了,為了證明自己還是可以替兒女分擔,可以理直氣壯地“彈劾”做得不對的地方,就一定要做點什麼。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如果過分干涉父母做的這些事,父母會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甚至有拖累感,長期發展下去不利於老年人的心裡健康。再就是老一輩人勤勞樸實已經習慣啦,你不讓他們乾點活,如坐針氈,閒不下來的,總要費盡心思找事做,與其這樣,不如放手,任其自然,就比如我們經常給老人家買衣服,第一句永遠是多少錢啊,說貴了還怪你亂花錢,所以在他們面前永遠說得很便宜。在家裡面有時候飲料零食都悠著點買吧😁,估計買多了父母總是會說家裡吃的大把的還花這些錢💰………老人就是這樣,只要他們高興,他們滿足,就是我們的福氣了。


沒事視頻


我在以前讀書時的課外讀物上看過一則故事,名字和人物名字已經記不清,但是故事記得很清楚。

一男孩,從小母親對他很好,父親早逝,其母以烙餅小生意養他到大,他也想留在母親身邊,但是免不了外出賺錢養家,留下母親獨自在家,他總是會按時短時間回來看望。後來他得機遇做了大生意,時間很忙,但也會抽時間來看望母親,母親看著他西裝革履,豪華轎車總是很高興,因為自己付出終於有了收穫,自己也無慾無求了。街坊鄰居也很羨慕其子有位。有一次,他在外面,有人帶話給他說母親病在床上時日許久,他大驚之下想起,很久沒有回去看望母親了,於是遍回。母親一人臥床在家孤單無望,雖有鄰居送來飯菜,也是過得,一天,兒子突然回來了,頭髮凌亂,衣衫不整,以前的豪華轎車已不見,開回來的是一臺上了年紀的老車,破舊不堪,臥床許久的母親見兒子這般模樣,突然就彈坐起來了,問兒子怎麼了,兒子把頭埋在他胸口說,我破產了!母親聽到突然聲音堅定的說,怕什麼,我還在呢!硬拖著病體把放下很久的烙餅工具退出門外,在街上重新做烙餅,街坊也是吃驚,問她何故,她說,我兒子破產了,我也還在,我們要重新好好生活!就這樣,母親每天堅持去做烙餅掙錢,身體卻慢慢好起來了,還多活了些許歲月。直到母親去世後,有人又見到他穿回了乾淨整潔名貴的西裝,開著豪華轎車。有人問他,你沒破產啊?他說,我根本就沒破產。那人問,那你為何讓你母親重新操勞呢?他說,我要讓她動,我懂她,她一直有一個信念!(此文僅作參考,非天下所有母親如此!)



聶公子說事


看到這張圖片,我覺得老母親是幸福的,因為她感受到子女的依賴,她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她感受到為愛的人洗手做羹湯的幸福。

教授無疑是有智慧的,也是孝順的,他懂她的母親。

每次回孃家,母親都要問我想吃什麼,然後一大早就準備好食材。老是說,吃多點,吃多點,你看你這麼瘦。

我喜歡看她笑眯眯地看著我吃東西的表情,然後我問她,你為什麼不吃呢,她也總是回答,我在廠裡吃過了。然後她就等我們3姐弟吃完了,她才慢吞吞地開始吃……

其實看起來是我們不孝順,但是,她卻是幸福的,這就是中國傳統的母親,偉大而又無私



金天仙


看到題目我就知道大學教授為什麼會這樣了。先說說我的一個故事吧。

在我家,我媽媽她是以孩子為重的一個人。孩子她在心目中排第一,其次才是她自己。



平時在家就是做飯,然後打掃衛生。把水果各種東西擺好,等我們都去學校之後她才會去玩或者做其他事情。

有一次她過來深圳玩。因為我在深圳工作,我就帶她去逛了逛。

因為我那個地方太小,放不下洗衣機。我媽媽呢,就每天幫我洗衣服,我是覺得手洗真的很辛苦,因為我的衣服都是好多件的。不是說每天穿著的那一套衣服。

有一天,我就覺得她很辛苦,那天洗完澡就順手把衣服洗了,在洗的過程中被我媽看到了,

她過來看著我,然後問我一句,好像很不開心,又有點害怕。她說,你為什麼要自己洗衣服,你是怕我洗衣服洗不乾淨嗎?



我心裡咯噔了一下:不是,我明天想穿這個,所以先洗了,您明天幫我洗剩下的那些,好嘛?

然後我就不洗了,放下,跟她說。我去吃個東西,你幫我洗一下這幾件衣服,她聽了很開心,然後就過來幫我洗了。

她住在我這裡的這段時間,每天的任務,就是問我要吃什麼,然後去買菜回來做。

怎麼說呢,我感覺作為母親,如果她以孩子為重的話,她是需要被孩子需要的。

如果孩子不需要她的話,她可能就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意思,這對母親來說是非常不好的一種現象,因為她會心裡會覺得:孩子長大了,不需要我了!



這位位大學教授他母親八十歲了,在這個年紀呢,一定要讓她感覺到她是被需要的,不然的話,她可能就會失望。

如果她沒有什麼存在意義的話,她就會產生自我懷疑,所以我覺得大學教授他的做法非常好。

因為洗衣服也不是一個很重的活,就這樣。

(歡迎關注娛樂磚家的後院,只生產獨到的娛樂觀點)


娛樂磚家的後院


有時候,孝順不是給老人買多少東西,給多少錢,說多少好話。其實,老人需要的是惦記,是尊重,是能夠想到他的存在。尤其是從農村到城市生活的老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活動和適當的勞動,就有可能會生病,會越來越鬱悶和寡言。

教授用一種更加能夠讓母親體現價值和存在感的方式,讓從農村上來已經陷入沉默的母親,感到自己在兒子學生面前的價值,也是良苦用心。即便看起來“殘酷”了一點,讓她做了許多原本可以不做的事。但是,可以看出,老人的精神在兒子讓她做事的那一刻,完全振奮起來、喜悅起來了。

事實也是,有多少父母會計較孩子給予了他們多少,沒有的,他們對子女,就是想著付出。而希望得到的回報,就是子女的尊重和惦記,能夠在子女的心裡有一個位置,哪怕很小很小。所以,對這名教授的行為,只有兩個字——欽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