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條件明明不差的老年人還去撿瓶子是什麼心態?

yuuuu_蕭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會老,尊敬長輩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敬老人不僅包括物質上的付出更離不開心理上的關懷,有些老人因為自己的特殊嗜好讓孩子們束手無措深感無奈。例如,有些明明生活條件優渥子女也很孝順的老人家,偏偏特別節儉甚至喜歡去街上撿飲料瓶子來賣。而且他們大都不聽兒女的勸阻我行我素,不論是老人的子女還是外人都很難理解他們的行為,甚至認為這就是一種類似“老年痴呆症”的怪癖。

那麼,這些老人的真實心理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來一一舉例解讀:

事例一,排遣孤獨尋找存在感的李大爺。

李大爺今年74歲,之前曾是某企業的高級工程師,老伴在三年前過世。他有兩兒一女,目前都有著不錯的工作和事業。李大爺在把幾個孫輩送進中學之後,突然閒了下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他開始每天到公園、廣場和學校附近撿飲料瓶。他的兒女知道後多次勸說也不管用,後來只能聽之任之。直到有一次李大爺因為撿瓶子摔倒住了醫院,兒女們才從老人口中得知。原來李大爺整天往外跑只是想給自己找點事情做,他的退休金都花不完,撿瓶子只是為了到人多的地方多看看人,多和別人說幾句話,僅此而已。

李大爺真正缺少的是子女的陪伴,他不是在撿瓶子,而是在驅趕孤獨。

事例二,過慣了窮日子的張奶奶。

張奶奶現在應該有80多歲了,她的小兒子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商,身家過億。張奶奶的丈夫很早就過世了,留下當時30來歲的張奶奶和三女一兒,其中小兒子還在肚子裡尚未出生。張奶奶含辛茹苦地把四個孩子拉扯大,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沒想到這最小的兒子後來跟著建築隊出去闖蕩,漸漸混出了名堂,成了當地有名的開發商。雖然兒子發達了,可是張奶奶仍然改不掉勤儉的習慣,她不讓兒子給她買金銀首飾,更不要什麼名牌衣服,屋裡都不讓亮燈怕費電。她見不得倒剩飯剩菜,哪怕饅頭髮黴,她也會把黴變的地方去掉繼續吃。最讓她兒子受不了的是,張奶奶看到有人剩飯總會一邊指責一邊收拾起來吃掉,不管在什麼場合都一樣。出門在外,她總會背一個編織袋,見到飲料瓶和廢紙就像發現寶貝一樣撿起來。如果不是當地人,看到她的穿著打扮以及到處撿瓶子的行為,一定想不到她的兒子是個富翁。

張奶奶就是那種吃苦吃怕了的老人,她總認為現在的人們太浪費,以前人們連粗糧野菜都吃不飽呢。

事例三,想要發揮餘熱的吳爺爺和胡爺爺。

雖然沒有騎著三輪車為學生捐款的白芳禮老人出名,80多歲的吳定富老人也是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作為一個退休的老校長,吳爺爺的退休工資也很可觀,年收入約6.5萬元。而他本人不抽菸不喝酒,衣服也很少買,一件破洞運動衫穿了30年,卻將35年的退休金捐給了困難孩子,此外還拾荒撿瓶子易拉罐,賣廢品的錢也用來捐資助學。還有一位被評為“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的胡發生爺爺也是樂於助人的典範。胡爺爺曾做過幾十年的村幹部,從67歲開始堅持18年做好事,而他做好事的經濟來源之一就是撿瓶子賣廢品。老人因為工作時弄傷了腿,留下了殘疾,即便如此仍堅持為鄉里學校的孩子們買學習用品,為敬老院的老人們送月餅。就在去世前一天,他還在街上撿廢品。

白爺爺、吳爺爺和胡爺爺都是品格高尚的人,他們都是有著崇高追求的人,他們都是大寫的人,真正把生命的餘熱全部奉獻給了社會,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之點贊!

上面這三個例子,分別闡述了三種老人的心理,無論他們的目的是什麼,都希望年輕人能夠多理解、多包容。

記住,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夜雨如書


這個問題提的好。我這幾天也在觀察呢!通過觀察、聊天、這樣的老年人大致情況是這樣的:一個是年輕時節儉慣了,在他們眼中扔掉一分錢都是可惜的,一開始是看到就撿幾個,積少成多時間長了也能賣幾個錢。嚐到甜頭後就每天專職撿塑料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攔都攔不住成了一個職業。另一個是五六十歲退休了,也沒有其它愛好,既撿廢品賺錢,又能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呢?還有一種你可能不知道,他們不僅僅撿塑料瓶,而是什麼都撿,簡直就是在淘寶,據說有人在垃圾桶撿到人民幣、首飾等貴重物品。嚐到甜頭後就一發不可收了。最後一種情況比較特殊,雖然老人看似收入不錯,但家裡出現了意外情況,比如家裡有病人,或者兒女不務正業,將老人的收入拿走花掉,無奈之下老人不得不撿些舊物補貼家用,對外人又不願意說出事情,在外人看來老人收入不少,為什麼還撿廢品呢?其實是一言難盡啊!大致就這麼幾種情況,以後有其他情況再補充吧。


馬雲燕2


只能說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很多老年人撿瓶子是為了攢錢,雖說方式不太對,但這是他們力所能及的為後代創造財富的途徑。

之前,我家附近就有一個老太太,大概五六十歲的樣子。她每天早上早早的給一家人煮好早飯,吃完飯後就送孫子去幼兒園上學。等她回來後兒子兒媳差不多都去上班了,這時她就開始了她的工作,拿著個布袋子就出門了,路上有瓶子就撿瓶子,有宣傳單就撿宣傳單,撿起就放布袋子裡。快到中午的時候就回家煮飯,等讀小學的孫子回來吃飯,吃了午飯後又出去撿,快到傍晚的時候才回來煮晚飯。一天下來也能撿到好幾袋子,應該也有幾塊錢的樣子。

她天天如此,時時如此。

為啥?

有一次回來的時候剛好聽見她和幾個老太太聊天,正好聊到為什麼撿瓶子,她說,她老伴死得早,她辛辛苦苦一輩子,好不容易把兒子拉扯大。現在兒子能幹了、有出息了,在城裡買了房子住,非要接她到城裡享福,她也很開心。但是她覺得,她現在還能動,就想多攢些錢。不能勤勞了一輩子,到老了給兒子拖後腿,什麼錢都要兒子給。她說,勤勞了一輩子的人,老了真的閒不下來。

可能你們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十八線的小城市就是這樣的。由農村進城的老年人在現代化的大都市裡賺錢的渠道真的很少很少,撿瓶子、撿宣傳單,是他們能想到的最簡單,最便捷的方式,撿了就能賣錢。

老人只是不想買什麼都要後代拿錢,不想給後代添麻煩。這世上最無私且不求回報的不就是自己的父母麼。


悠阿悠姑娘


在我身邊就是有一位大爺己七十多歲,有上百萬以上的錢每天奔波證券營業部賣買股票,況且打中一支新股也就穩穩的二三萬掙到,我問過那會大爺為何還要撿垃圾桶,他回說,因為彎一下腰不傷害啥?能撿一個瓶一個拉管也很好也?真也不知啥心態?


黑騎士182000581


這種老人,一般跟他們家庭及所處的成長史有關。那為什麼千萬資產的老人還幹環衛工作,原來是動遷"暴發戶",本來很貧困也沒什麼特長於生活樂趣,這樣工作不是蠻好?小編你有一千萬資產是不會幹這類工作。所以說林子大什麼鳥都有,不要站在自己角度看問題,認否?


卻71138117


這是老祖崇教導我們錢是一分一分混的日子一天一天過的,勤儉才能治富。燕子一口一口把窩建成。勤儉幾十年如一日才能存下錢。


用戶113199433044


一個老年人,經歷過艱苦歲月,難免會不忘那個年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