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人究竟從何而來?

生猛歷史


這是一個3500字的長回答,涉及了吐蕃人種起源的幾個傳說和考古學、基因學的內容。

歷史上的吐蕃人是今天藏族人的先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那吐蕃人又從何而來呢?抑或和吐蕃同時代的象雄人、孫波(蘇毗)人、門域人(門巴族)、悉立人、泥婆羅人(尼泊爾),又都是從何而來呢?

這些分佈在高原各地的邦國、部落都曾是獨立的國家,但也都成了吐蕃王朝的屬國,並納入了吐蕃版圖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也應該算作吐蕃人的一部分,他們又都從何而來呢?

關於吐蕃人的來歷,歷史上至少有三種說法被人長期引用:

1、獼猴與羅剎女結合衍生藏人說;

2、卵生說;

3、印度徙入說;

我們先說第一種“獼猴與羅剎女結合衍生藏人說”。

此說流傳很早,最早見於藏文史料《柱間史》,此書據傳為松贊干布所著,故也稱《松贊干布遺訓》

在此史料中,講述了一個向佛的獼猴與巖羅剎女,在觀音菩薩撮合下繁衍後代的故事。

之後的藏文教法史料多次引用了這一傳說,至五世達賴喇嘛撰寫《西藏王臣記》時,此故事的傳播達到了極致。

由此可見,獼猴和巖羅剎女的傳說在藏族人種起源上居於主導地位。

藏族學者南喀諾布也認為:“多數藏文史籍最普遍的說法就是獼猴菩薩與羅剎女的結合繁衍了藏民族。”

但顯然,這種說法經過了後世藏傳佛教高僧們的修飾。因為,期間所用重要的環節,都有觀世音菩薩的參與和協助,以至於如果沒有菩薩的協助帶來了青稞種子,獼猴的後裔們根本無法養活自己,更遑論傳續種群了。

但顯然,這種說法經不起現代科學的推敲,即便在漫長的年代裡,為了配合傳說的發酵,澤當地區保存了大量與之相關的遺蹟,甚至“澤當”的地名也與之相關。

澤當(也稱“孜塘”)藏語的含義為“(猴兒)玩耍的壩子”。

這個傳說中,唯一能夠給我們啟示的大概僅限於,藏族人類起源過程中,可能有一部分來源於森林地帶(獼猴),而另一部分則是山地的穴居人類(巖羅剎女)。

第二種說法——卵生說:

幾乎可以肯定,“卵生”的說法來源於本教的傳說。西藏地區最早的宗教信仰系統並不是藏傳佛教,而是本地原生的本教。

在本教的宗教世界觀裡,“天地之初如一巨卵”

,後來此五色巨卵破裂一位英雄誕生,成為了藏族初祖。

與此相似的記載,在藏文史料裡也有體現。

公元14世紀,大司徒絳曲堅贊寫成的《朗氏家族史》中便記載著,“世間之初由地、水、火、風、空氣等五種精華形成一枚大卵,而後外殼生成白色石崖,蛋清旋轉變為白螺海,……,從中一躍而出一個圓肉團,雖無五識(眼、耳、鼻、舌、身),卻有思維之心。”

這段後世的記載中,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本教“五色世界觀”的影響,既世界由各佔一色的五種基本物質構成。

有些藏族學者將本教的這種世界觀,歸功於印度宗教的影響,認為其源於《摩訶婆羅多》、婆羅門教徒和《奧義書》中。

張雲先生也認為:“卵生說則有古印度人《梨俱吠陀》、《百道梵書》和《歌者奧義》中所傳‘金卵論’折射的光芒。”

但其實,“卵生世界的體系”廣泛見於各種文明的神話傳說中,從西至大食(伊朗)東至中華的神話中都能窺見“卵生萬物”的端倪。

因為,很難說佛本兩教的類似思想究竟收誰的影響更大,亦或是兼而有之。

第三種說法——印度徙入說

印度徙入說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晚期藏文化受印度影響的案例。因為,類似說法並不見於早期藏文資料,保存在敦煌藏經洞中的藏文史料並沒有相關記述。

類似記載大量出現於後弘期後,藏傳佛教取得藏族精神領導權之後的教法史料中。甚至發展出了,吐蕃初代贊普是佛陀釋迦牟尼後裔的理論,並進行了仔細天竺王系統排序。

類似記載廣泛見於《柱間史》、《紅史》、《布頓佛教史》、《青史》、《賢者喜宴》、《漢藏史集》、《西藏王臣記》、《新紅史》等史料著述。

但必須要注意一點,以上史料全部由佛教高僧所著,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傾向性,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可以與之相對應的是,在早期藏文史料中,以聶赤贊普為首的悉卜野家族王統一直都被奉為“天神之子”

在敦煌古藏文文獻《吐蕃贊普世襲表》中,記載著娘氏家族的一段歌詞:“在河流(雅魯藏布)的對岸,有一人,實乃天神之子,真正的王!吾人才樂於受差遣,由於是合適的鞍,才能做得安穩。”

另外,本教系統古籍《大王遺教》也記載,

“有一位居住於五重天之上,名為聶赤贊普,由於是天神之子,穆神(dMu)的外甥,我們邀他做王。”

吐蕃贊普乃天神後裔,其實是悉卜野家族執政的理論基礎,這一點與中原地區皇權“受命於天”的理論並無二致。而這一時期,佛教思想還在遙遠的喜馬拉雅山南麓,統治藏族思想的依舊是本教系統。

由此可以明確判斷出,印度徙入說顯然並非是一種出自藏地本土的傳說,它極有可能是在佛教傳入的背景下,由藏族史家和佛教學者基於對佛教的信仰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說法。

因此,藏學家南喀諾布從文化心理上作了如下闡釋:“藏族史家普遍將吐蕃王室的起源歸溯幾個藏區以外的王統。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藏人篤信印度佛法,就對印度其它學科也有一種親密感,從而對印度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也進行了比較深刻的探求。同時,也開始了將藏族歷史文化的起源追溯印度的做法。”

恰白∙次旦平措先生也指出:“無論從歷史,還是從事實方面,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根據。”

既然上述三種說法均不能解釋古代藏人的來源,那我們還是回到考古學和人類學的範疇吧。

長期以來,學界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觀點,既西藏人是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遷入高原的。學者們當然不會無端猜測,長期以來支撐此觀點的依據,便是西藏昌都卡若遺址

這處總面積上萬平方米的新石器時期遺址,距今斷代為4300--5300年,發掘出土了石質、骨質工具近萬件,陶片2萬餘件以及大規模的建築基址遺存。

從昌都卡若遺址出土文物可以斷定,至少在此時間段,西藏地區的古人類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上的氏族社會形態。

有些學者推測,西藏古人類有可能是在新舊石器交界期,從中原地區遷移而來。而昌都位於漢藏交界地區的地理特點,似乎也能佐證這一說法。

但隨著西藏考古的不斷進展,藏北、阿里地區相繼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打製工具,將西藏古人活動的時間不斷推前。

直到2018年11月30日,美國《科學》發佈了一篇中科院學者的論文。他們在一處名為

“尼阿底”遺址,發現了大量而且地層堆積連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可以據此斷定,距今4-3萬年前,在海拔4600米藏北高原上,已經有成規模的古代先民活動。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學者們又在拉薩堆龍德慶縣附近,一處海拔4200米斜坡上,發現了鈣化岩層上的19個手印和腳印化石,以及一個火塘遺蹟,這些留下堅實足跡的先人們距今超過2萬年了。

因此可以證明,我們之前推論的,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擴散的三步走模式:人類2萬年前開始到青藏高原季節性遊獵;5200年前,由我國黃土高原大規模擴散,並定居到青藏高原東北的河谷地帶;3600年前,在氣候冷幹背景下,進一步永久定居至高海拔地區的倫理,並不完全準確。

是不是可以大膽推測,西藏地區可能也是世界人類發祥地之一,具備從古猿——猿人——人類的全部發展鏈條。

要知道,青藏高原的“造山運動”距今約3000萬年,在此之前這一地區還是適宜古人類生存的熱帶或者亞熱帶地區。

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導致原來溼潤炎熱的青藏高原逐漸變得乾旱寒冷,引起森林面積縮小,同時也促使一些猿類不得不由樹居生活轉變為地面生活,逐漸引起肌體轉變而變為人類。而人類從猿類分化到真正的人類的起源,也正在青藏高原隆起後的這一時期完成。

當然,以上這些都來源於大膽的推測,目前尚沒有證據給予證實。但科學不就是在

“大膽推測,小心求證”的過程中前進的嗎?!

最後,我們必須要申明一點,一個人種從發源到最終形成之間,有著大量的不確定性。

血緣和基因上的交流是每個人類種群的必經之路,從某種程度上說,混血是進步而不是相反,更多基因類型的加入,不但增加了進化的可選擇性,也讓有益的基因特性變得更強大。例如,藏族人對高海拔缺氧環境的適應,便是來源於基因的變異。

因此,追求所謂純血人類的人不是瘋子就是傻X,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100%的單純基因,所謂體貌特徵等等不過是基因分支的一個表象而不是全部。

即便在青藏高原這種,地形極度封閉的地區,藏族人體內的基因也是有很多部分組成的。

美國學者在分析了青海、西藏、雲南三個組別的藏族基因後認為,從基因結構來看,藏人很可能是尼泊爾夏爾巴人與中國漢人的混血。兩組人群互相傳遞了有益的基因突變,使得藏族人可以良好適應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活環境。

其研究結果還表明,其中一組屬於3萬年前遷居並適應高海拔的人群,另一組來自最近從低海拔遷居而來的人群。

最後,藏族人的由來,目前還是一個世界性的研究課題。但不管怎樣,藏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論從語言、文化特徵還是基因上,都和組成中華民族的其他族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毋庸置疑的。



藏地讀行0白髮布衣


吐蕃人是藏族在古代的名稱,現代藏族和古代的吐蕃人其實在藏語裡都叫bod,從藏語的角度來說是沒有區別的。關於吐蕃人的起源,古代藏族人有很多說法,歸納起來,流行最廣的是吐蕃人是獼猴與巖魔女結合而產生的“人類”,不過這種說法還是讓人不明白吐蕃人最早是怎麼來的。

現代考古學和生物遺傳學的研究一般認為,現代的所有中國人,漢族也好,藏族也好,主要都是起源於2萬年前的晚期智人。當然,在這之前中國境內也有大量的古人類居住,比如距今60到7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早期直立人類型)是這一時期的古人類的代表,不過由於10萬年前巨大的冰川期,這些早期直立人基本上都滅絕了。

  • 北京猿人頭骨


考古人類學的發現表明,舊石器時代,也就是至少3萬年前,西藏就已經有人類居住了,他們是從蒙古高原進入青藏高原的,這是吐蕃人最古老的祖先。但後來的吐蕃人不完全是他們的後裔,因為大約1萬多年前,有一批晚期智人(這些晚期智人在中國最有名的代表就是生活在1.1萬至1.8年前的山頂洞人)也開始進入青藏高原。

  • 山頂洞人頭骨


這群人跟現代漢族和藏族關係最為密切。這群原始人,一支從越南北上,沿海邊向北走,後來發展成古代百越族和東夷族的先祖,另一支從越南向西走,進入雲南,再往北經四川、再去了黃河上游地區,他們就是後來的漢族、羌族、藏族的祖先。

現在考古發現的西藏最典型的古代人類遺存是1970年代在林芝發現的“林芝人”,他們大約生活於4000—5000年前,他們過著原始的刀耕火種的農業定居的生活,這一帶也是古代吐蕃王朝的起源地,不過吐蕃王朝的起源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公元前350年左右(也就是距今2000多年前)。

後來的吐蕃人大體上是這兩支古人類系統結合而成的。


只愛潘多拉


吐蕃人是西北亞黃種人、東南亞黃種人、羌人和部分小黑人融合而成的民族。

1,大理冰期,西藏是大冰蓋,無人居住

第四紀冰期的大理冰期:距今約7萬-1萬年,西藏地區是一片冰蓋,幾乎無人居住。

李四光研究發現,在最後一個冰期,大理冰期,長江中下游無冰川發育,而中國青藏高原區則有大面積冰川,打箭爐的貢嘎山冰川前端有時可降至2000餘米高度。

大理冰期時,雲南雪線高度在3900米,臺灣在3350米,長江下游在2600米。

大理冰期的終磧壟(冰川前沿的堆積岩石)位於海拔3200米左右的高度。

今天,拉薩海拔3650米,所以西藏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冰川。

冰川融化後,發生了新仙女木大洪水。距今8000年左右,部分印度河流域的黃種人(西北亞黃種人)沿印度河北上,到達古格一帶,最遠到達岡仁波齊峰一帶。

東南亞的黃種人、包括一部分小黑人,沿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北上到達西藏,

中國西部四川甘肅一帶的羌人沿黃河、長江西進到達西藏。

這些人最後融合為吐蕃人。

2,林芝人遺址,證明了新仙女木大洪水之後的雅魯藏布江通道

1958年,考古人員在林芝縣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和尼洋河交匯處岸,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遺骸,後被命名為林芝人。

說明尼洋河流域早在8 000年前就已經有古人類活動,這些人是吐蕃人的祖先之一。

林芝人的石制工具,與在甘肅、青海一帶的齊家文化遺址類似,說明這幾處的古人類已經發生了文明的融合。

3,吐蕃自己的民族起源傳說

元朝藏僧寫了一本《王統世系明鑑》,說最早的吐蕃人是獼猴與巖魔女結合生出來的。傳說西藏山南地區的澤當(遊戲的平地),是獼猴及後代遊戲的場所,還有猴子洞遺蹟。

獼猴有42個染色體,而人類有46個染色體,根本不能雜交成功。

吐蕃傳說的獼猴其實是小黑人,西藏人的DNA裡面有部分小黑人基因。小黑人很早就來到東南亞一帶的南洋群島,後來滅絕,剩餘的融入到南島民族、吐蕃人中。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吐蕃人即為今藏人先祖,曾因在七世紀到九世紀於青藏高原建立強大的吐蕃王朝而得名。

原始社會時期,青藏高原上生活的是土著小黑人,舊石器時期,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北部一帶,到新石器時期就幾乎遍佈整個青藏高原!



根據基因上的研究,發現絕大部分藏人乃部分古羌人西進後,與當地土著小黑人的後裔。

這從青藏高原上,迄今已發現的不同時代的石器,其器形及加工,都具有黃河流域的石器特徵,又帶有一定的地方特點上能夠得到佐證。

古羌人乃智人的一支,而小黑人則是青藏高原上的土著,或者說是早亞洲人的一支,二者在基因上有很大的不同!


而古羌人的主體,則在距今六七千年前,東遷黃河中下游一帶成為華夏民族,剩餘的古羌人,則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不斷的融入中原及其他民族!

如今只剩下羌族,還繼承並保留著古羌人的族稱,文化,語言,及宗教習俗!
因此,藏人乃古羌人的分支,古羌人的主體乃華夏族是也。


Ko蜀北一



從唐朝開始,吐蕃人開始從巍峨的世界屋脊上走下,進入了中原政權的視線,它們強大的戰力與神秘的裝束讓當時勢力強盛的唐王朝都不敢輕視。然而,這些人在唐朝之前似乎完全與中原隔絕,他們的來源至今仍然是一個謎。當今學界對於吐蕃人族源的考證,則大多數以吐蕃的第一位贊普——聶赤贊普的身世為線索。

圖/吐蕃贊普禮佛圖


佛國王子

第一種說法認為聶赤贊普為釋迦族的後代(也就是來自印度的佛祖一族)。《布頓佛教史》等佛教史書所主張,認為聶赤贊普是印度釋迦族的王子,因戰亂逃至雪域,遂為聶赤贊普。這種說法為佛教史家所津津樂道,實則是一種攀附,並想以此證明佛祖與雪域藏地的密切關係,從而有利於佛教的傳播,不過沒有任何史實根據。

圖/聶赤贊普


南涼餘孽

《新唐書》記載:吐蕃,在長安之西八千里,本漢西羌之地也。其種落莫知所出也,或雲南涼禿髮利鹿孤之後也。樊尼乃率眾西奔,濟黃河,逾積石,於羌中建國,開地千里。唐人的觀念便是認為聶赤贊普便是禿髮樊尼,所謂吐蕃便是“禿髮”的轉音。這種說法看似正確,但是從聶赤贊普到松贊干布之間的時間距離有七百年之久,而南涼距唐則不到200年,時間不符,二來禿髮氏的西遷路線最後目標則是羌中(湟中),與吐蕃之地不符。

圖/南涼虎臺-禿髮烏孤


當今學界普遍認可的羌人首領或羌部落之後,學者認為西遷的羌人首領印是聶赤贊普,這一論證恰好也可以與漢武帝時期開羌中的時間相吻合,是具有說服力的一種說法。


參考文獻:1. 才讓著,吐蕃史稿,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


生猛歷史


歷史上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吐蕃一詞,最早見於唐朝的史書記載。蕃,藏語作 “bod”,為古代藏族自稱。那麼,歷史上盛極一時的吐蕃人到底從何而來的呢?天呀,說了你有可能不信。

在元朝一個藏族僧人編寫的《王統世系明鑑》中記載,獼猴與巖魔女結合生出最早的人類,並且其子孫在西藏地區繁衍生息,他們就是吐蕃人的祖先。“獼猴變人”的傳說,是古代古代吐蕃人對本民族來源的具有普遍性的看法。現在的西藏山南地區的首府澤當(藏語,意為遊戲的平地),傳說就是獼猴及其子女玩耍的場所,並且澤當附近的山上還有“猴子洞”的古蹟。

而根據西藏地區大量的考古研究,人們發現至少在舊石器時期,在天寒地凍的西藏地區,就已經有人類居住。特別是在1958年,考古人員在西藏的林芝地區發現了古人類遺骨,經過檢測發現,這些遺骨(“林芝人”)是新石器時代或金石並用時期的人類遺骸,屬於黃種人,為現代藏族人的祖先。



《新唐書》援引《後漢書》以來諸史籍,認為“吐蕃本西羌屬”,認為古代羌族的一些部落遷移到西藏地區,與當地的土著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而更為神奇的是在遠古時期,黃帝大戰蚩尤後,蚩尤戰敗,其後裔一部分西遷,形成了羌族。而蚩尤作為中華三大始祖之一,那麼其後裔也當屬於漢族。而羌人又與西藏當地的土著融合形成了吐蕃人,因此可以說吐蕃人與漢族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才對。

總之,西藏人的祖先吐蕃人是民族融合的產物,與漢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說“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說得非常對。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個民族並非是完全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融合,都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


密探零零發


“吐蕃”是藏族居民的祖先,同時亦是古代統治青藏高原的政權名號。

在公元7世紀初,吐蕃王朝傑出的君主松贊干布征服了周圍的蘇毗(西藏北部、青海西南部)、羊同(西藏北部)等部落,正式統一了青藏高原,並將首都遷至邏些(今拉薩)。

此後,強大的吐蕃王朝與盛唐進行了長達百餘年的戰爭,時戰時和。直到唐朝衰落後,吐蕃最終也因擴張過度走向滅亡,瓦解為諸多小部落。在吐蕃崩潰後數百年裡,統治中土的宋、元、明等王朝依然將青藏高原和上面的居民統稱為“吐蕃”,可見其影響十分深遠。



然而由於文獻缺失,所以後世對於吐蕃人的起源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在吐蕃的神話體系中,認為吐蕃的祖先是獼猴與巖魔女結合後所生的男女。他們在青藏高原定居,開墾種地,修築城池,將吐蕃的族群發展壯大。隨後,英雄人物聶赤贊普從天而降,帶領他們建立了最初吐蕃王朝。這種神話傳說雖然經不起太多推敲,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吐蕃悠久的歷史。

而在中原的史籍中,則認為吐蕃是其他民族的分支。《舊唐書》認為,吐蕃是漢朝時期的發羌民族的後裔,最初居住在河、湟、江、岷等地,隨後西遷才形成了吐蕃。《新唐書》則認為,吐蕃是鮮卑族的一個分支。在五胡16國時期,割據河西的的南涼國滅亡後,鮮卑人禿髮樊尼率河西鮮卑殘部穿越黃河,征服河西諸羌,並繼續往西進入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

不過,現代的考古發掘發現早在18000多年前,西藏雅魯藏布流域就已經有人類的痕跡。這表明西藏本土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這或許說明後來的吐蕃人就起源於青藏高原的本土民族。


歷史的荒野


應該說:吐蕃人主要由三個地區人種組成。首先是崛起於象雄地區雅礱人。冰河期後,他們從婆羅多恆河上游進入阿里地區,通過先進的農耕技術統一了西藏中西部各遊牧部族,然後向東統一後藏和山南地區各部族,山南地區人種屬於達羅裨荼人的一個分支。都是從東非經馬達加斯加進入德干平原的矮種黑人。建立了蕃國。二個世紀後,北上湟中地區合併了屬於古羌人種的吐谷渾,合併成了吐蕃國。當然了,這三個人種都是從東非大裂谷地區遷徙來的。但是走的路線不同。古羌族是東非經紅海到拔示巴阿拉伯半島後穿越高加索地區越阿姆河進入河西走廊的。雅礱人是經紅海到兩河流域,越伊朗高原進入印度河流域。摩亨佐達羅文明毀滅後,遷徙到恆河上游。所以,吐蕃人既有南亞人的血統,也有古羌人的血統。目前屬於漢藏血統,因為漢族也屬於古羌人的一支。注意看這個羌字:是羊頭下面佔個人,所以他們最早是遊牧民族,最早在黃河流域建立了夏朝,因為是遊牧民族建國,所以沒有明顯的居住遺址出土,因為是遊牧民族所以甲骨文都寫在動物骨頭上。


新疆聚友堂和田玉文化有限公司


藏族的起源,有兩大類說法。

第一類,叫“本地起源說”,顧名思義,不解釋了。

第二類,叫“外來說”。

“外來說”細分,還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叫“中國外來說”,也叫“東來說”,說西藏民族是中國內地的其他少數民族遷入高原繁衍生息而成。

第二種叫“外國外來說”,也叫“南來說”和“西來說”,五花八門,有的甚至匪夷所思,比如,有“印度人種說”“馬來半島人說”“緬甸人說”“伊朗血統說”等等,反正都是認為,西藏人種是外國人進入高原形成的。

這麼多說法,有很多是文獻記載不實造成的。但現在用科學的考古方法,可以給出一些答案。

我們知道,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輕的高原,500萬年以前的上新世它才逐步上升,在那之前,印度洋的溼潤空氣是可以進入這裡的。比如,今天的吉隆盆地,現在它海拔4000多米,而在上新世,它海拔不到1000米,年平均氣溫和今天四川盆地差不多,其後環境和南亞相似,而科學家在這兒找到了三趾馬化石,這種已經滅絕的馬,只能生活在海拔500—1000米的地區,這說明,青藏高原曾經是山地亞熱帶氣候,是可以讓人類生存的。

但遺憾的是,我們在高原上,找不到人類化石。其實,元謀人化石距今也不過170萬年,沒有化石,我們很難下結論說500萬年前西藏有人類生存。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其他的一些學科。

比如,體質人類學。

1975年,我們發現了“林芝人”遺骨,根據其頭骨、枕骨等指標,確定是蒙古人種,而顳線位置等指標接近現代華北人,樞椎測量結果表明其接近商代中國人。從體質方面測量,藏族在種族上具有蒙古人種南亞類型和東亞類型的混合型特徵,這說明藏族種族是黃種人。

那麼,這一發現,確定無疑地否定了“外國外來說”中的“伊朗血統說”,因為伊朗人種屬於歐羅巴人種的“印度-阿富汗種族”類型,藏族人從體型上不可能來源於伊朗。同樣的,這個結論也可以否定“馬來半島人說”和“緬甸人說”。

那麼,“外來說”中的“中國外來說”是不是準確呢?

有一定可能。很可能跟發羌、氐有關,這裡要說的話,特別複雜,就不展開了。

就說結論吧:以現在的學術水平,我們大致認為,西藏人的起源,是“本地起源說”和“外來說”各佔一半。

也就是說,西藏這塊地上,本來就有先民,而“外來說”中的一部分因素也可以借鑑,比如高原東部一些少數民族,與西藏先民融合,形成了這一種族。

換句話說,藏族不是單源民族,而是多源民族。

如果我們承認它是單源民族,就是排他性的,非此即彼,這種情況下,我們開頭說的任何一個觀點,就必須有鐵證,必須搞清楚來龍去脈,可是現在證明,那些觀點都有可質疑的不足之處。

如果藏族是多源民族,也就是他們的血統具有混合性特點,文化具有多重性特點,那麼,這個問題就好解釋多了。

那麼,有什麼證據嗎?

第一個證據,墓葬發現。西藏昌都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卡若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粟”。這一點非常關鍵。簡單說吧,“粟”是黃河流域的中國古人自己馴化發展成功的,如果沒有文化融合,絕不可能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西藏。

第二個證據,是體質人類學證據。講起來特別複雜,就不多說了。

總之,很多歷史問題的解決,就是一步一步的,雖然很緩慢,但總歸會有答案的。有時候文獻靠不住了,就要用考古依據,考古依據少,那也可以用其他相關科學,比如語言學,地理學,人類學,生物學等等,總之,我們相信科學,相信進步的力量。


苗欣宇寫歷史


一派胡言,無論是文化傳承,還是語言,歷史研究以及考古發現都證明今天的藏族才是古代羌人的主體,他們除退出陝西以外,至今仍生活在其生髮之地甘、青、川、雲南、西藏等地。而歷史上各個時期對族群的稱謂並不相同,例如:清代對藏地統稱為羌中,並有羌中大馬行天下之說。吐蕃只是羌人一部,藏族只是到民國時期有烏斯藏稱謂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