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不買颱風戰機?

stanleywang06


因為颱風的多用途性能不如陣風,而且印度對於法國戰機更熟悉。

2004年印度發佈了多用途戰鬥機(MMRCA)招標項目,這份126架戰機的訂單立即使得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主流戰機廠商參與競標,包括法國的陣風、歐洲的颱風、俄羅斯的米格35、美國的超級大黃蜂、F16還有瑞典的鷹獅。經過馬拉松式的流程後,2012年法國的陣風勝出。當然,這項戰機引進計劃也遭遇到了印度特有的扯皮、反覆和延宕,最終126架(原本108架由印度自己組裝)的採購規模降至36架。

法國達索為印度製造的首架陣風近期已經首飛,預計2019年交付,而剩餘陣風將在2022年完成交付。

作為與陣風相愛相殺的老對手,歐洲颱風戰機也參與了此次招標,而且與陣風攜手殺進最後的決賽,但是最終還是敗給了陣風。印度選擇陣風、放棄颱風,原因還是這兩種飛機的定位與印度自身需求的匹配。毫無疑問,陣風是更適合印度的那個。

從飛機本身來說,雖然同為雙發、鴨式佈局的中型多用途戰機,兩者所側重的性能定位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陣風采用鴨翼距主翼很近的近距耦合鴨式佈局,強調敏捷性和低速大仰角性能,整體氣動佈局有利於跨音速段的性能發揮。陣風從氣動佈局到進氣道設計再到發動機推力曲線特點都不追求高速性能。

雖然都是採用鴨式佈局,但是颱風鴨翼距主翼較遠,這種遠距耦合鴨式佈局中鴨翼在高速飛行時的配平作用更明顯,但是由於與主翼距離遠,増升的作用不明顯。颱風這種佈局雖然弱化了機動性能,但是阻力更小,再配合兩臺推重比接近10的最強中推EJ200,颱風的截擊性能在三代機中無出其右。

兩種飛機研製思路的差異,使得陣風的性能更平均、綜合實力更強一些。這個結論不是筆者信口瞎說的,而是來自於瑞士空軍的專業測評。2008年瑞士空軍對下一代戰鬥機招標,投標方就包括歐洲三傑---颱風、陣風和鷹獅。瑞士空軍對這三種機型進行了詳細的測試,參加投標的供應商出1-2架飛機,由瑞士空軍出飛行員進行飛行實驗和現役的美國進口F-18CD戰鬥機比對實驗,最終打分出結果,飛行員在2008年6月份到12月份完成飛行實驗,報告的主要內容是兩方面,一個是戰鬥機的執行任務的效能,一個是戰鬥機飛行員的主管感受。測試分空中警戒、空中防禦、空中巡邏、偵查和對地攻擊五個科目,基本涵蓋了現代戰機左右的任務類型。評估結果簡要情況如下:

評估的結果很清楚,陣風在所有的五個科目中均排第一,颱風拿到三個第二、兩個第三,綜合成績排名第二,鷹獅排名第三(畢竟是輕型機)。但是,這個測評並沒有颱風最拿手的空中截擊科目,可能瑞士空軍沒有這個需求。

其實對於印度來說,它也沒有太重的截擊作戰需求。印度空軍兩個對手,巴基斯坦整體實力偏弱,進攻作戰能力很弱;中國空軍雖然整體實力上強於印度,但是受制於對印前線機場較為薄弱,中國空軍施加給印度的空中壓力其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大,整體上是處於防守態勢。

由於條件較為惡劣,我國在青藏高原地區的前沿機場數量少、保障能力差,力量投送能力不強。實際上,我國空軍在青藏高原實現常態化部署,是最近這幾年才實現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空軍對截擊作戰的要求不是很高,更看重戰機的多用途能力,尤其是對中、巴縱深目標的打擊能力。在這樣方面,多用途能力出色、適配彈藥更加豐富的陣風勝出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高傲的法國把陣風稱為“全功能戰機”並不是吹噓之言,看看陣風能夠掛載的琳琅滿目的各型空空、空地彈藥,甚至法國把陣風用來執行核打擊任務。而且法國人對陣風的打磨精益求精,使得作為一款中型戰機的陣風,最大載彈量高達9.5噸,與重型的F15E、蘇30、殲16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引進陣風及其配套的各型彈藥,使得印度具備了對中、巴縱深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而且對於這批36架陣風,印度還投入巨資進行了廣泛的升級,比如使用更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頭盔瞄準具、兼容更先進的空空、空地彈藥等,類似於一款專為印度打造的定製款,要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陣風可以掛載兩枚風暴陰影空射巡航導彈,具備對我國重要作戰節點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比如說青藏鐵路的橋樑、涵洞等。

而且,印度之前引進了59架法國幻影2000H戰鬥機,與陣風一樣同為達索出品,印度使用、維護起來較為熟悉。用熟不用生也是很合理的選擇。

在1999年印巴卡吉爾衝突戰轟,幻影2000H發揮出色,利用激光制導炸彈實施了印度空軍歷史上首次精確打擊,為印度方面立下汗馬功勞。法制戰機也利用實戰機會獲得了印度軍方的高度認可。

總之,陣風作為最好的三代半戰機,我們要給予高度關注,但是也不必緊張。等2022年陣風交付完畢,我們早就給它備好了對手。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千萬不要以為印度是人傻錢多的主,三哥做生意是絕不會吃虧的(當然打落了牙齒也要往肚裡咽)。雖說三哥購買戰機的訂單單價看起來很嚇人,但是三哥的要求其實是很苛刻的,比如要求買回來的戰機必須在印度組裝和維護,僅這一點就把美國人嚇跑了,最終也只有法國人可以接受。颱風是歐洲四國(英德意西)一起研製的,這其中涉及到的技術以及知識產權基本上印度是不可能同時談妥的。而印度此前使用過法國的幻影,對法國戰機的印象還是不錯的,關鍵是法國人可以接受印度人提出的條件,所以最終確定陣風戰機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我們從戰機本身性能來看,無疑陣風戰機也更加適合印度,陣風戰機是機腹兩側進氣,而颱風是機腹進氣,雖然看起來區別不大,但是陣風戰機可以在野外機長起降,而颱風戰機由於進氣口距離地面較近,對跑道清潔度要求較高,所以無法在野外機場起降。這對於印度來說十分關鍵,因為戰時印度需要的是可以在野外機場起降的戰機。而從其它戰術性能上看,陣風戰機和颱風戰機相差不大,可能颱風略微好那麼一點,不過這種細微的差距對於印度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了。


同時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陣風戰機是可以使用在航母上,未來印度航母換裝新的艦載機時,是不是可以使用法國的陣風呢?至少印度這次選擇陣風戰機為以後裝備陣風艦載機型打下了伏筆。站在法國的角度,出售給印度陣風除了賺錢以外,也增加了它在南亞的話語權。


紫龍防務觀察


印度外購裝備相對寬鬆,可以選擇的範圍很大,對於印度為何不買颱風戰鬥機,而選擇陣風戰鬥機,主要是陣風戰鬥機更適合印度。我們從三個方面講一下。


第一:歐洲的颱風戰機是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四國聯合研製的戰鬥機,主要作戰任務是空戰、對面攻擊、空中攔截等等,比陣風戰鬥機的主要作戰任務多了一個空中攔截,那是因為英國、德國和意大利要起飛戰機攔截原蘇聯(俄羅斯)的超音速轟炸機,而法國的地理位置決定這種需求不大,所以法國的陣風沒有向這個方向過多的設計。這就造成了颱風戰機比陣風戰機有更好的超音速性能和攔截性能,但陣風的多用途綜合作戰能力要比颱風更強。而印度也沒有攔截超音速轟炸機的戰鬥需求,選擇陣風更為合適。


第二:由於颱風戰機是四國聯合研製,所以颱風戰機的後勤保養相比陣風更為複雜和困難,而陣風是法國自己研製,後勤保障服務簡單,主要零部件來源單一,培訓飛行員和後勤保障更可靠。就從售後服務和後勤保障來說,選擇陣風戰鬥機也比颱風更加可靠。


第三:法國的幻影2000戰機在印度空軍服役多年,多次參加實戰,效果良好,深受印度空軍喜愛和重視,可以說法國戰機在印度擁有良好的口碑,再加上陣風戰鬥機在其他實戰中的表現,也要比颱風更好一些,所以印度本來就比較傾向於採購陣風戰鬥機而不是颱風戰鬥機。

綜合上述,颱風在和陣風競爭印度空軍採購項目中,印度肯定會選擇陣風戰鬥機。


樂水者樂山人


應李哥82626081之邀,

印度為什麼不買颱風戰機?

很多人可能還真沒有了解印度的真實需要和心思。銀杏嘗試分析一下:

第一,印度要自己生產,這個是核心問題。戰機這東西,用起來經常需要換件兒,有的零件飛幾個小時就要換。而發動機的局部和整體更換更是大問題。印度戰機用著用著就都不能飛了,苦不堪言。因此印度的談判核心是在國產化問題上。這方面法國好談一些,也不拿自己的發動機技術太珍重。這是選擇陣風的主因。可是,最後還是談崩了,只得解約,只買了36架。技術這東西,還是要靠自己啊。門檻兒技術,外交換不來的。進口美國F16,也是打的這個主意。意思是,美國你都要淘汰的東西了,教給我吧,我和中國不對付,戰略上幫你。我看他最後還是會一場空。

不選颱風,主要就是颱風受制於多國,太不好談。而且英國燃氣輪機技術那可是命根子,談不來的。


第二,印度有使用法國幻影戰機的經歷,使用和維護都更適應些,國產化也方便些。比如維護人員熟悉了法語,熟悉了法國配件兒,上手就可以更快。

第三,陣風的定位是低端多用途,適合於印度和法國這種中小國家。一個飛機型號啥都管了,對空對地,還能拓展艦載。而颱風那是大國用法,專職的國土防空機。印度即便有了它,還想要干涉周邊的對地機型呢,負擔太重了。



銀杏智庫


從技術角度說,颱風與陣風其實地位相當,在任務能力也差不多,陣風能趕的活,颱風也一樣能趕,而且颱風在某些地方更為先進,但是印度選擇颱風的可能是不存在的,這不是誰技術先進的問題,而是沒法選的問題。

颱風為英德意西等四國一起研發,這造成一個相當大的問題,由於設備來源太多樣化,生產與保障有難度,也造成成本的上升,當年最後一輪競標中,它已經把單價定到了1億美元的水平上,法國陣風才8千萬的水平上,這個差距影響不小。

再有一點,體系問題。印度空軍現有的裝備體系為法式與俄式,已經擁有這二大體系了,颱風卻不在這一體系之內,它屬於北約體系,而且還是西歐國家弄的,許多美製裝備在實際上使用不了。如果印度引進的話,必須先把自已的空軍後勤保障體系由雙體系變成三體系,這個問題就不是一般的小問題了,相當頭痛,也相當麻煩,所以颱風的性能優勢在這一點上已經被完全抵消了。

該機使用的多款武器為美製的,本世紀初時,美國對印度還是軍火禁運狀態,按當時的情況,採購颱風可能面臨有機無彈的局面,直到印度決定選中陣風后,才出現緩和,但是印度在採購時不敢賭,以後美國一定出售相反的機載武器給印度。

印度之所以不買颱風戰鬥機,而買陣風戰鬥機,這不是拍腦袋決定,而是通過多方比較的結果,無不合理的地方。


麥田軍事觀察


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印度購買“陣風”計劃,已經很多年不見下文了,印度空軍高管曾經信誓旦旦的說,“有了颱風戰機有信心把炸彈投到敵人的頭上”;海軍也放出話去要購買50架左右的陣風當做艦載機使用,如此喜歡為什麼還要放棄呢?又為什麼不去選擇外形類似的颱風呢?小編認為印度軍方有兩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政治因素:

細數歷史不難發現印度幾乎沒有購買除法國產之外歐洲武器的先例,這是因為歐洲國家在國際事務上跟隨美國人的風向,每到經濟、軍事制裁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德、意大利都會無條件服從,即便是自己的軍工產業會因制裁而遭受重創。印度就是考慮到這一點才不敢將自己的武器裝備採購寄託到“颱風”身上,因為颱風是英德主導的3代機,一旦美國看不慣印度的所作所為就會在零件和後期維護上對印度進行制裁,這一點可以參考伊朗的F-14戰機。

而法國已經退出北約,在政治和軍事上特立獨行,曾經信誓旦旦的宣稱:“法國的軍備出口不受政治限制”,在上世紀80年代還非常積極的向中國推銷“幻影”戰機,因此印度認為自己可以放心的和法國進行武器裝備技術上的合作,而不需要考慮被制裁的風險。

第二、實際需要因素:

印度購買陣風名義上是取代老化不堪的米格-21、幻影-200和米格-27等機型,空軍的考慮是藉助陣風增加其對地攻擊支援能力,而上述機型也都是偏重於支援作戰的戰機,尤其是數量最多的米格-27,就是那句“有信心將炸彈投到敵人的頭上去”,這就正中陣風戰機的下懷,陣風在設計之初特別強調多用途能力,為此它的最大載荷達到9000千克、擁有14個多功能掛架,而颱風最大外掛僅有7100千克、掛架也比陣風少了一個,可見颱風是更偏重於制空作戰的空優戰鬥機,這就和印度已經裝備200多架的蘇-30MKI相沖突了,因此它並不符合印度空軍的需要。


利刃軍事


颱風陣風出自一母,都是歐洲聯合戰機的產物,當年因為設計空重,發動機等分歧分手,說白了就是為了各自在這個項目上的利益

而分手,法國人想控制空重9噸以內以便於自己後期改裝加固出艦載版,德國沒有航母,不想花這個冤枉錢幫法國,他們覺得10噸可以接受,英國人有F35,直接上四代隱身艦載機,看不上這個艦載版,所以法國人自己搞,搞出來的陣風性能上和颱風相比不分伯仲,而且陣風成為了和F35一樣的全功能戰機,即集空優戰機,攻擊機,艦載機,甚至核彈載機為一體,這就是吸引印度的地方。

印度想整合自己即將老舊的蘇30mki和已經老舊的幻影2000,自己的艦載機米格29也被坑苦了,所以一款全功能戰機,雖然單價貴,但是讓他的後勤系統,雷達通訊系統,武器儲備統一,其實比萬國貨要省的多。如果換成颱風,單價肯定不會便宜,誰遇到印度人都會狠宰。

現在的萬國戰機庫,印度有俄羅斯體系,以色列系統,法國系統,再加上歐洲颱風的英國,德國系統等,打起仗來各個航空團都不能兼容,他們想改變這一現狀。

招標的時候史上最強F16和F18EF都只能陪跑,不是說颱風不好,也不是說陣風有多好,只是印度人已經要定了陣風了。


theWilZ


颱風戰鬥機是多用途戰鬥機,不是高空高速攔截的截擊機。

蘇-30的多用途性能與西方戰鬥機相比還是遜色一些。只是由於蘇-27最初就是為了空戰研製的,改為多用途確實難得,是作戰理念的改變。蘇-30地位相當於美國的F-15E。

颱風的性能比較均衡、全面,升級潛力大。不論是機動性還是超視距作戰能力,都不亞於蘇-27系列,或者旗鼓相當。

陣風總體上與颱風是有差距的。所能仰仗的就是最早安裝的相控陣雷達。對印度的吸引力還有可以下一步購買作為艦載機。有助於提升本國製造的光輝戰鬥機。

現在世界上可供出口的戰鬥機中,F-35是第一位,第二就是颱風,蘇-35、陣風是第二檔次


天明遙遙山海關


印度之所以不買颱風戰鬥機而買陣風戰鬥機,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印度空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從法國購入了50多架幻影2000戰機,由於這款戰機在印巴卡吉爾衝突中有著傑出的表現,所以印度軍方對法國戰機有好感,而陣風的性能相比幻影2000確實上升了一個檔次,印度選陣風是在情理之中。





印度空軍裝備的幻影2000戰鬥機



陣風戰鬥機

另外,購買陣風對後勤保障和維修保養也有利,畢竟陣風與幻影2000同屬法國產品。


東方談武器



一目瞭然,出自《深度比較F/A-18E與J-15的飛行性能》By中微子和黑暗中的舞者。

這是出自MMRCA得測試報告結果?應該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