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替岳飛平反,追貶秦檜,身為太上皇的高宗為何不反對?

網路曇花


1141年一月,金兀朮再次南下,岳飛率部馳援,金兀朮無法取得新進展,同意議和,但要求南宋處死岳飛。岳飛於1141年除夕被處死。

岳飛就這樣一句話被金兀朮處死了?\t彼時,金朝無力全線南下攻滅宋朝,事實已經證明,不然金朝主戰派頭子金兀朮不會興師動眾南下後這麼快就同意議和。許多人認為,金兀朮的這個要求是岳飛被害的直接原因,其實不然。南宋與金朝經過十多年的征戰,已基本處於均勢,金要全面滅南宋,不大可能。宋高宗大可不必為此而殺忠臣岳飛。



這個時候金兵的實力強,但是,朝政治水平還比較低,不善於利用漢人的智慧和力量穩定佔領區,他們扶持的偽齊政權就是失敗的例證。此時南宋朝廷已經得到較為完整的重建,軍事實力已經得到有效提高。金兀朮不可能沒有認識到這些,這些才是促使金兀朮議和的真正原因。為什麼金兀朮要求南宋殺岳飛?原因很簡單,為將來條件成熟對南宋再次用兵先消滅一個勁敵。

有人說,岳飛抗旨,該死。

其實岳飛抗旨北伐這個事,是有原因的,倘若因為抗旨而殺岳飛,完全可以光明正大殺,不必以“莫須有”的罪名。

也有人說,岳飛要求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才引來殺身之禍。

其實這個口號宋高宗也喊,但岳飛有這個本事打到敵人的老窩,將徽欽二帝迎回搶自己的皇位?別鬧了,都是喊喊而已。當年宋太宗皇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不但沒有收回幽雲十六州,自己還差點送了命。當下,南宋百業待興,能穩住局面就不錯了。所以這句口號也不會導致岳飛死亡。



又有人說,軍隊是朝廷的軍隊,怎麼能叫岳家軍呢?

這個是岳飛必死的原因。其實,這個叫法是民間喊喊,朝廷一開始考慮提振軍心士氣,也是默認的,後來岳飛已經回到朝廷,被解除兵權,並主動要求轉業養老,並未形成事實上的尾大不掉之勢,回到朝廷的岳飛已經沒有危害,以此為理由殺岳飛,不可信。

還有人說,岳飛建議宋高宗立儲君導致殺身之禍。

大臣建議立太子,歷朝歷代都有,這件事也不應該是岳飛遭遇殺身之禍的原因。

究竟什麼原因導致了岳飛死亡?

看看岳飛此時的價值和當時的形勢:宋金雙方已處於基本平衡狀態,但總體上金朝還佔主動。宋朝各方面已初步恢復,金朝真要打,南宋也有實力守。那岳飛的價值何在?有岳飛,南宋也消滅不了金朝;沒有岳飛,只要有岳家軍在,南宋也可以自保。此時的岳飛就是處在這麼個可有可無的形勢下。但是宋朝的傳統是禮遇大臣,勞苦功高的岳飛能殺嗎?不能。



但是,此時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還在哈爾濱當傭人,宋高宗的爹--宋徽宗已經在5年前去世了,一想起老孃的悲慘境遇,宋高宗痛苦萬分?1643年,李自成殺崇禎帝的親叔叔福王朱常洵,崇禎帝得到消息後,痛哭流淚:“朕竟不能保一叔。”

宋金雙方對峙的形勢基本形成,迎接太后回來的時機成熟了。

史書記載了金兀朮要求殺岳飛才能議和,但沒有記載要求只有殺了岳飛,才能送回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這種事情於雙方都不是光彩的事情,於宋朝更是。但是,岳飛死後的半年多,韋太后的確被宋高宗派出的使臣接回到杭州,算上路途來回的時間,幾乎剛剛好。

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宋高宗禪位給養子宋孝宗,宋孝宗繼位後即給岳飛平反,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為岳飛平反是在宋高宗在世的時候完成的,宋高宗此時還是太上皇,這麼大的事必須經宋高宗同意,這就好理解了,岳飛確實是個犧牲品,是為了趙傢俬人利益的犧牲品。倘若沒有天大的愧疚,宋高宗不可能在世時同意給岳飛平反的。給岳飛平反的時機成熟了,“靖康之變”\t已過去35年,被擄去哈爾濱的宗室死的差不多了,接回來的母親韋太后也於3年前去世了,宋高宗用忠臣的命換回了自己的母親,良心必然受到譴責,為此,寧可打自己的耳光,也同意養子孝宗為岳飛平反。



宋高宗在北宋朝廷滅亡的危機時刻登上帝位,重建了宋朝和中央權威,拉起了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為江南帶來了150多年的相對承平歲月,他已經做了足夠的努力。開封被攻破,不是趙構的責任,;王安石變法失敗也不是趙構的責任,那時他還沒出生。問題是一代一代累積下來的,就國事而言,趙構已經做了他能做的,一個人再偉大,也不可能短時間消融長期累積的冰山,得有個過程。但不管怎麼說,殺害忠臣孝子岳飛是宋高宗一生最大的汙點,也給後世帶來很壞的影響,岳飛之後,南宋再無戰神,殺岳飛就是殺掉了南宋的精氣神。

兩年後,1163年,宋孝宗主動北伐,這時宋高宗剛剛禪位不久,北伐這樣大的事情不可能不經宋高宗同意,史稱“隆興北伐”,最終以失敗告終,事實再一次證明,北伐難上加難。

岳飛不是政治家,他心裡想的都是和金朝打戰,收復失地。從岳飛的角度看,金兵不可怕,是可以戰勝的,他請求宋高宗給他20萬精兵,說這樣就可以完成直搗黃龍(金朝老巢,在吉林農安)。這和袁崇煥跟崇禎皇帝說“五年平遼”沒有什麼質的不同。這不是吹牛,而是認識偏差。



從單一的角度看問題,總是容易犯錯誤,政治家想問題往往考慮多種因素,一件事情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必有重要原因,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好解決的問題早就解決了,早在開封城破的六七十年前,北宋仁宗的皇后劉娥\t就說過類似的話。

不少名家稱:“高宗之朝,有恢復之臣而無恢復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其實都錯了,實在是遇到了強大的對手,孝宗時,金朝皇帝是金世宗完顏雍,此君被朱熹稱為“小堯舜”。

岳飛的遇害,源於當時特殊的情況,具有偶然因素,倘若韋太后在1135年就和宋徽宗一起去世了,岳飛不會死。畢竟,南宋需要岳飛這樣一個將神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在忠臣和孃親二選一的情況下,岳飛成了犧牲品。

只有這樣解釋,才能理解岳飛之死和高宗同意孝宗給岳飛平反。




坐看東南了


其實高宗皇帝殺岳飛也是有苦衷的,但他又不能明說,所以著他不反對後人為岳飛平反。

高宗殺岳飛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岳飛極力主章收復失地,直搗黃龍,也就是主戰派的核心人物,其實趙構也想啊。但打仗最燒錢了,但南宋沒有啊,靖康之難時趙構正在磁州,後被汪伯顏迎往臨安繼位,他哪來的錢和糧啊,沒錢沒糧打什麼仗啊。可是主戰派不理解,成天喊著打啊打的,所以趙構是恨主戰派的。

二,岳飛恃才傲物,曾多次侮辱高宗,並當眾說出了國家沒救了,皇帝不修德的話,這也成為了他死亡的直接原因。

三,岳飛參與了立太子的事件,歷朝歷代皇位的傳承對於大臣來說都是禁忌,不能參與,可岳飛在明知高宗不能生育的情況下多次進言要高宗立太子,這就成為了高宗殺岳飛的根本原因。


簡單點挺好7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的五月二十八日,通過層層選拔的趙眘被冊立為太子。次月,趙構便以“倦寢”為由宣佈退位,趙眘成為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被後世評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繼位之後的第一個“作為”便是給岳飛平反,此時,太上皇趙構剛剛禪位一個多月。我們可以說,岳飛是死在趙構手上,但趙眘這麼著急給他平反,卻不是給太上皇打臉,而且給他長臉!



咱先來看一下趙眘下達的平反詔書都寫了什麼——首先,朝廷回顧了岳飛坦蕩而崇高的一生,讚揚他“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不自矜誇,餘烈遺風,於今不泯”,並且聽皇帝指揮,作風優良,能打勝仗:“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岳飛實在是太優秀了,太難得了!所以,太上皇對這位忠臣“念之不忘”。但是他卻最終不明不白地為國犧牲了,朝廷實在是痛心疾首。所以,“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予錄用”。



注意,詔書中用到了一個關鍵字——“聖”!能讓當今皇帝稱為“聖”的,也就只能說太上皇趙構了!說白了,給岳飛平反是太上皇的意思!



孝宗在頒佈第一道平反詔書三個月之後,又來了一發,這次一方面解釋了給岳飛平反為什麼這麼突然——“(岳飛)名之難掩,眾所共聞”,另一方面也把岳飛被殺的責任全部推卸給了秦檜,說他擅作威福,矇蔽聖聽。



從此,秦檜成了官方認定的奸臣,趙構卻成了不僅不明真相,還被奸臣騙得團團轉的無辜的吃瓜皇帝。


國史通論


宋孝宗是宋高宗千挑萬選的接班人,而且宋高宗才滿60歲,就把皇位主動禪讓給了宋孝宗。但是宋孝宗在宋高宗還活得好好的時候,就改變宋高宗的對金策略,反對求和,堅持北伐。而且還給岳飛平反,追貶秦檜。讓人奇怪的是,宋高宗竟然沒有反對。這是怎麼回事呢?

(宋高宗劇照)

有人說,不對,宋高宗是反對的,他在不同的場合表達過對北伐不同的意見。當宋孝宗去給他請示的時候,他甚至說:“等我百年後,你再籌劃北伐的事情吧。”同時,他還指示史浩阻止宋孝宗北伐。

但是,其實這隻算是宋高宗阻止宋孝宗北伐,並沒有阻止宋孝宗給岳飛平反,追貶秦檜。而且,就算宋高宗阻止北伐,也是輕描淡寫的,不痛不癢地說幾句話而已。要知道,宋高宗雖然禪讓給了宋孝宗,他對宋孝宗其實還有絕對的控制能力的。而宋孝宗也非常聽他的話。當最後宋高宗去世後,宋孝宗辭去了皇帝的工作不幹,專心去給宋高宗守孝,也因此得到一個“孝”的廟號。從這裡可以看出,宋孝宗對宋高宗的服從程度。

宋孝宗在北伐及給岳飛平反問題上,沒有服從宋高宗,這也說明,宋高宗對這個事並沒有真正反對。

那麼,宋高宗為什麼不真正反對宋孝宗給岳飛平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回過頭去看看,宋高宗為什麼要處死岳飛。

(岳飛劇照)

宋高宗處死岳飛,後人分析出的原因很多。有的說是岳飛想“迎回二聖”,威脅宋高宗的地位。有的說是岳飛向宋高宗提出請他儘快立儲,引起了宋高宗的猜忌。還有的說是秦檜怕岳飛奪了他在朝中的地位,宋高宗聽信秦檜讒言。

不過,我覺得,所有的原因中,最重要一個原因是宋高宗害怕岳飛做大,造成藩鎮割據。那樣一來,國土沒有收復,但是藩鎮們已經擁兵作亂,自立門戶,宋高宗瞎忙活一場。畢竟當時已經有“苗劉之亂”“偽齊政權”“偽楚政權”等各種叛亂的事情發生。

同時,歷史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東漢末年、唐朝末年,諸侯們打著統一國家的旗號,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國家不管統沒統一,天下已經改姓,不再是原先劉漢與李唐的天下了。

後世的南明政權沒有成功,與各諸侯擁兵自重不無關係,這也印證了當時宋高宗的擔心。

正是因為有這個擔心,宋高宗為了阻止軍隊將領擁兵自重,所以冤枉岳飛,把岳飛給殺了。並藉此警告所有帶兵的將軍們,讓他們不敢有非分之想。

(宋孝宗劇照)

那麼,既然岳飛是宋高宗親口同意殺掉的,為什麼又不反對宋孝宗給岳飛平反呢?

我覺得,最關鍵的原因,是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宋高宗正好利用這改變的形勢,提高自己的歷史地位。

第一,宋孝宗的時代,已經沒有岳飛、韓世忠這樣在軍隊中有絕對權威的人,已經完全不存在將領們會“擁兵作亂”的問題了。所以不需要繼續貶斥岳飛來提醒那些將領們注意。

第二,秦檜已經去世,宋孝宗給岳飛平反,追貶秦檜,正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轉移到秦檜頭上,讓世人覺得,岳飛之所以被殺,都是秦檜迫害他的結果,宋高宗本人只是被遮擋了言路而已。聖上被矇蔽,這在歷朝歷代,都不算個大問題。這樣,宋高宗就成功地對自己實行了洗白。

第三,宋高宗當年主張求和,當時他也說了,他是想打的,但力量有限,打就會亡國。宋孝宗的時代,國家已經安定,儘管宋高宗依然認為不是作戰的最佳時機,但是他也覺得,打一打未嘗不可。打敗了,說明他主張的求和是對的。打勝了,說明時機已經成熟了,他還是對的。總之對他都有好處。所以他說了模稜兩可的話。


張生全精彩歷史


事情是這樣的。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162年,宋高宗以“倦勤”為由引退,禪位於養子趙昚,這就是宋孝宗。

宋孝宗想做振興之君,即位後第二年,便啟用儒將張浚為樞密使,掌全國兵權,積極組織建康、鎮江、江州、池州、江陰諸路軍馬,準備北伐。北伐打金國,自然要統一思想,自然要表明抗金的態度,自然要激起朝野間同仇敵愾的情緒,自然要為北伐造起輿論聲勢。於是,宋孝宗便為岳飛平反昭雪,恢復了岳飛的原有官銜,按相應的禮儀改葬。

說到為岳飛改葬,還有一樁趣事。岳飛就義後,獄卒隗順十分同情岳飛,他將岳飛的屍體偷偷抱出,掩埋於杭州棲霞嶺,還特意做了記號,在墳上栽了兩棵橘樹,棺上材上刻上‘大理寺’字樣。但他擔心被發現後獲罪,所以一直不敢聲張。臨死前,他把兒子叫到跟前,告訴兒子自己偷埋了岳飛的屍體,將來岳飛肯定會有昭雪的一天,到那時,你可向官府如實相告。宋孝宗為嶽平反時,要依禮改葬,卻不知岳飛的墳在哪裡,朝廷於是懸賞求屍,隗順的兒子向朝廷報告了真正,岳飛才得以厚葬。

不過,宋孝宗並沒有追貶秦檜。宋孝宗繼位前的1155年,秦檜就去世了。秦檜去世後的幾十年,朝野雖然對他生前的作為有過爭議,但官方並未明文追貶過秦檜,宋孝宗在趙構還未去世就為岳飛評了反,但他對秦檜的評論也未作顛覆性改變。

宋孝宗為岳飛平反,也就是明確反對宋高宗當年的決策,直告於天下,你當年殺錯人了。那麼,作為時任太上皇的宋高宗,為什麼沒反對呢?這是因為,宋高宗通過犧牲岳飛,取得了向金議和的資格,這樣,他才得以將行在安置於臨安,當上了皇帝,一隅偏安了。

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屈膝臣服,內部要求抗金北伐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說明求和是違背民意的事情。到了晚年,趙構對這個政策也產生了懷疑,恰好這時,一介儒生虞允文在長江大敗金兵,提升了士氣鼓舞了鬥志,趙構就更加懷疑了。於是,他以“倦勤”為由,將皇位傳給了養子趙昚,自己提前退休了。所以,後來宋孝宗要求北伐,並啟用抗戰人士,趙構都沒表示反對,為岳飛平反,是形勢所需,趙構也就默許了。


帝國的臉譜


宋孝宗趙昚是宋高宗趙構的繼承人,登基後很快就推翻宋高宗對岳飛的處理,雖然秦檜沒動,這也是很罕見的。

要了解這種特殊的情況,悅史君認為,要從他們四人的關係說起。

宋高宗是宋徽宗的兒子、宋欽宗的弟弟,在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兵抓走後,他在群臣擁戴下,登基建立南宋。

金朝不斷髮動對南宋的進攻,宋高宗不得不一路南下,甚至窘迫到要在海上度日。

但是,南宋有很多將領抗金,金朝沒能得逞,反而多次敗仗,造成相持局面。

宋高宗遭遇兵變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元懿太子,又發生多次軍隊投降金朝、偽齊政權等,認為對金作戰會造成將領擁兵自重,巨大的軍費開支也會引發內部反叛,決意以勝求和,重用秦檜等人議和。

在逐步剝奪了岳飛等人的軍權後,宋高宗在南宋紹興十一年(1142年)將岳飛賜死。

由於多年驚嚇,宋高宗沒能再生兒子,就把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宋孝宗收為養子,宋孝宗是主張北伐的。

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檜去世,宋高宗追贈他為申王,諡號也是非常好的“忠獻”。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以“倦勤”傳位宋孝宗,當了太上皇。

宋孝宗登基後,先是召主戰派將領商議北伐,接著就是以宋高宗的名義為岳飛平反,官復原職,其他主戰派大臣也陸續得到平反。

宋高宗對宋孝宗的做法,史書上沒有記載有任何反對,悅史君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通過“紹興和議”,金朝基本不再南下,南宋迎來了穩定和發展,國力有所增強。

第二,宋高宗傳位的理由,就是不想再處理政務多休息,宋孝宗的舉措他自然也不便多幹涉。

第三,宋高宗當年賜死岳飛,是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現在情況不同,宋孝宗以他的名義平反,也算是一種好的姿態。

綜上,對岳飛平反,悅史君覺得是宋孝宗和宋高宗一致的意見,至於秦檜,還要等到40多年後,宋寧宗趙擴處理了。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宋高宗趙構執政的36年間,沒有過上一天舒坦的日子,本來輪不上他的帝位像天上掉餡餅一樣砸到他頭上。可帝位就沒有給趙構帶來任何利益,他沒有過上父兄那樣安逸浪漫的帝王生活,“是逃跑,還是抵抗”成了他初即皇位的生活主旋律。


建炎初年金兵的搜山檢海追擊趙構,從中原一直深入東南,趙構一路倉惶從揚州,鎮江,杭州,越州,明州,定州逃難入海,在溫州海面當了好長時間海上天子。作為草創的南宋開國君主,面對的是國破山河在的一副爛攤子,一切都是空白和百廢待舉。

他淹沒在天下群起的抗金呼聲裡,士大夫高呼抗金是他們飽受儒家教育,治國平天下,可如今自己的華夏被異族平了,“夷夏大義”被顛覆,大臣們接受不了王朝覆滅,先帝被俘的現實。老百姓熱衷抗金是為了能報仇雪恨,家人團聚打回家鄉去,重新開始生活。趙構可不想家人團聚,他的抗金是出於保全他自己的統制為目的,這個心態貫穿了他36年在位的抗金思路。


生逢亂世,兵荒馬亂,軍隊是最大的政治籌碼,利用軍隊,使用得力的武將替他開闢暫時能偏安的地方,總不能一直漂流在海上或像流寇般到處遊蕩。而趙構一路走來充分領教了軍閥的暴戾,苗劉兵變不僅使他唯一一個兒子夭亡,而且使趙構對武將產生不可靠的情緒,之後他親手提拔的杜充叛變,淮西兵變更使趙構刻骨銘心地認識到太祖重文抑武的先見之明。

可打江山需要這些武將,武將的膨脹在現階段不可避免,如何在兩全之間拿捏分寸,這是趙構夜不能寐思考的問題,而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正是這一切矛盾的激化。


趙構從物質的匱乏,居無定所,到偏安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他的心路歷程從骨子裡是主和的,抗金只是維持他的皇位。他的皇權就像一枚易碎的雞蛋,他36年來小心謹慎,對外消極抵抗見好就收,對內有時委曲求全,有時舉起屠刀。

但他總有厭倦,總有累的一天,紹興32年6月官軍在長江邊取得了採石大捷,趙構意識到南北勢均力敵的形勢已經存在,他一方面聯繫北方以勝求和,一方面下詔立趙眘為太子,透露出禪讓的意思。


趙構覺得自己辛苦30幾年,國力有所恢復,江山社稷雖然只有半壁,但能形成南北對峙已經對得起父兄祖宗,他能放心將皇位交給下代了。趙構絲毫不戀棧,6月11日禪讓典禮結束就移住德壽宮,拿他自己的話講就是,如釋重負後,與世無爭自己還能多活幾年。這就是退位後趙構的心態。

而新皇帝趙眘在政治上和趙構反向運作,是積極的抗金派,老皇帝退位才一個月,新皇帝就躍躍欲試打算軍事行動進行北伐。為了輿論準備,趙眘下詔恢復岳飛名譽,尋找岳飛遺骨安葬,尋找岳家後代以優撫,同時對秦檜的評價也對應降低了高度,並且聲稱是太上皇的意思,是幫太上皇完成心願。


老皇帝金鑾殿寶座的墊子還熱乎著呢,新皇帝居然推翻了以前皇帝鐵定的御案。趙構開始是有點想不通,打算去找趙眘理論理論,關鍵他也清楚平反岳飛只是前奏,真正的意圖是要主動北伐,趙構主要擔心的是這個問題,大宋現在有這個本事麼。

這時趙構的老婆皇太后吳氏拉住了趙構,好言相勸講你現在已經不是皇帝了,這些政務你以前一直抱怨說哪一天徹底脫了干係,如今就安逸些吧,兒子都說了他是為了完成你的願望,既然他假託你的名義,也是讓你順臺階下,你何必自討沒趣呢,趙構想想,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隨他去吧。


正因為趙構早年有那些經歷和心路歷程,再加上吳氏的勸慰,兒孫自有兒孫福,那趙眘還指望趙構在北伐勝利後去犒賞三軍呢,趙構笑著說我等自己百年以後再考慮這些事吧。這老兩口在德壽宮以良好的心態安度晚年,趙構享年81歲,吳氏終年83歲。

說句玩笑題外話,拋開趙構皇家事非,老年人想得開,少管兒孫事能長壽。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其實我們要認真一個事實不管是宋高宗殺掉岳飛,還是宋孝宗平反岳飛,他們為的都是隻是自己和趙氏江山,前者殺岳飛是怕他功高震主,威脅自己的趙氏江山,後者平反岳飛是為了讓北伐大業能順利進行,為自己的趙氏江山收復故土。

宋孝宗之所以會替岳飛平反,無非就是為了安定天下忠臣的心,讓自己的北伐中原,收復故土的願望能夠實現,只有替反抗金國最大的功臣岳飛平反,天下人才會相信他要北伐的那顆心,那些忠臣們也才會真心實意的去幫助孝宗北伐中原。至於貶低秦檜則原因更簡單,難道你讓殺岳飛的罪名讓他的父皇,也就是太上皇宋高宗背嗎?不可能的,所以把所有罪名都推到秦檜身上才是最正確的做法。而這也是孝宗皇帝為岳飛平反,宋高宗不反對的最重要的原因,再加上恢復岳飛的名聲對他的王朝有好處,而且岳飛的確是被冤殺的,這點宋高宗心知肚明。

就這樣在孝宗皇帝的力推下,高宗皇帝的默認下及百官的勸諫下,岳飛就順理成章的被平反了。



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岳飛這麼一個大功臣,最後都自己主動放棄軍權的將領,會在這麼一個“刑不上大夫”的大宋被高宗殺掉。說實話,沒人知道,事實上也難找到正確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後世的史學家都在為岳飛叫屈,

《宋史·岳飛列傳》寫道:“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怨哉!嗚呼怨哉!”。很多人也都不明白為什麼宋高宗可以忍著向攻滅自己王朝的金人卑躬屈膝,可以忍著苟且在江南這半壁江山,卻為什麼對岳飛這位大忠臣不能忍,不能容,非要對岳飛置之死地而後快呢?為什麼要做自毀長城的時期呢?為什麼要做這種親者痛仇著快的事情呢?其實細想來答案卻似乎很明確,唯一的解釋就只能是岳飛功高震主,已經威脅到了趙家的皇權,即使後面岳飛自動放棄軍權,高宗仍然不放心他,苗劉兵變自己被逼的退位讓他至今惶恐,淮西兵變4萬精銳士兵投於金人讓他至今難以忘記,再加上金人剛好提出和解的條件,那就是殺掉岳飛,就這樣高宗剛好借勢殺掉岳飛,美其曰“為了國家的和平”。



只能說岳飛這一生都在被利用當中,被重用是因為高宗想穩固自己的帝王和江山,被殺是因為高宗害怕他威脅到自己的趙氏江山,即使到後面被孝宗平反也是在被利用,孝宗只是為了穩定大臣們的心,只有這樣北伐之事才能有所成。不過不管他在世如何的悲涼,對於後世的我們岳飛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更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民族英雄,他對於我們而言就是“武聖”,忠肝義膽的聖將。


澳古說歷史


普天之下,皇帝最大。那時候的宋高宗已是太上皇了,這事也不是他該問的了,他可以提出反對的意見,但是,聽不聽他的那就是宋孝宗的事了。

再說了宋高宗趙構也不傻,他也是能分請誰是奸臣誰是忠臣的?

秦檜可以說是宋高宗一手培植起來的,他的勢力在岳飛死後,也大到了令宋高宗害怕的地步,史料上說,宋高宗在岳飛死後,每一次見秦檜的時候,他的身上都會藏一把匕首。只有這樣他才會安心,他很怕秦檜會刺殺他。

岳飛的忠,宋高宗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又必須把岳飛給賜死。因為岳飛的威望太高了,武將的威望一高,若是想改朝換代,也就是一句話的事。畢竟他的老祖宗趙匡胤的皇位就是這麼來的。

他不能冒這個險,不能讓岳飛的權利過大。那時候對於他來說,最好的辦法,唯有把岳飛給賜死,才是最安全的。

岳飛是宋高宗下令賜死的,執行人是秦檜。岳飛死的冤不冤,宋高宗肯定是知道的。

到了宋孝宗的時候,給岳飛平反也是宋高宗預料之中的事。

至於奸臣秦檜,其實在秦檜死的那一天,宋高宗就已經對他們秦家的人下手了。當宋高宗得知秦檜死的消息後,他就把秦檜兒子的官位給架空了,給了他一個看上去很大,但是沒有一點實權的官職。

那時候宋高宗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了,他不能滅秦檜的族呀,畢竟殺秦檜是他默許的,否定秦檜,就是否定他。

這種讓他自己否定自己的事,作為皇帝的他,才不會幹。

既然很多事是自己不能做的,那就留給後人吧。


史學達人


先說答案:

為岳飛翻案,只是宋孝宗表達政治正確的信號,也是趙構和秦檜休養再戰計劃的執行!

用現在的話來表述宋孝宗翻案岳飛就是:

大家別害怕抗金!你看,岳飛因為抗金現在死了幾十年都被封王!朝廷是不會虧待有功之臣的!天地良心,日月可鑑!讓我們一致抗金,收復舊河山!

幫岳飛翻案,其實就是轉變南宋政治正確的內涵:從紹興十一年開始的禁言抗金恢復,轉變為宋孝宗時的大力抗金恢復。

即:殺岳飛,是政治正確;追贈岳飛,也是政治正確!

岳飛其實就是一個工具,如同菜刀一樣,是切菜,還是砍人,就是具體情景的用途。


宋孝宗為什麼需要改變政治正確內涵

先來看紹興和盟之後金宋交戰記錄:

1、1161年紹興31年5月,金朝海陵王完顏亮撕毀紹興和盟,南攻南宋;在丞相陳康伯的要求下,趙構親征(從杭州到建康進行象徵性的督戰);10月,南宋將領李寶在陳家島海戰擊敗金朝水軍;11月,虞允文取得瓜州大捷,當月,完顏亮被部下所殺,金朝政權落入金世宗完顏雍手中,金國撤軍防守不再攻打。

2、1162年5月,趙構立宋孝宗趙眘為太子,結束東、西府二王體系;6月,趙構禪位給太子趙眘。

3、雖然金世宗同意議和,但要求宋孝宗繼續按照紹興和盟進行,並要求南宋歸還在完顏亮南侵失敗時的失地。一心想要恢復、一展壯志的宋孝宗自然不答應,於是在1163年4月,宋孝宗進行隆興北伐。符離之敗讓宋孝宗的北伐恢復之志落空。準備倉促、戰心不高,是隆興北伐失敗的關鍵原因。

4、1165年1月,金宋重新達成和盟,即隆興和議。

從上面可以看出,宋孝宗平反岳飛,其實就是在金宋戰火重開的背景下,需要用岳飛作為招牌來激勵國民和建立自己恢復壯志的形象。用1161年5月太學生宋芑上書葉義問的話就是:

“復岳飛之爵邑,錄用其子孫,以謝三軍之士,以激忠義之氣”

宋孝宗平反岳飛並不突兀:

1、1161年5月,趙構採納親征建議,一改和議為抗金;

2、1161年10月,趙構下詔釋放監管的岳飛等人家屬:

“蔡京、童貫、岳飛、張憲子孫家屬見拘管州軍,並放令逐便。”

3、1162年7月,宋孝宗平反岳飛也就不奇怪了:

“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屢立功效,不自矜誇,餘烈遺風,至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雖坐事已歿,而太上皇帝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追復元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

這裡點出了宋孝宗能夠為岳飛平反的根本原因:坐事,而非謀反。如果當年岳飛被定罪謀反,給宋孝宗一萬個膽,也不可能平反岳飛。秦國的商鞅被以謀反罪,在死後五馬分屍。之後,秦國國君和大臣無人敢提出平反商鞅的建議。


趙構為什麼在金宋交惡時禪位給宋孝宗

1、效仿宋徽宗在金宋交惡時禪位給宋欽宗故事,給宋孝宗展開一個好的開局。趙構一直無法選擇趙眘或趙璩為太子,應該是不想在主戰、主和方面攪動朝局。如果沒有完顏亮撕毀紹興和盟南侵,趙構會繼續等待時機再決定傳位是傳位給主戰的趙眘或主和的趙璩——即趙構臨死前金宋和盟是否有撕毀的跡象。

完顏亮的南侵,給了趙構定心丸,選擇了主戰的趙眘。在戰時即位,大臣們即便有不同意見,有不方便提出,有利於新皇帝掌控朝局,建立威望,這就是戰時即位的好處。若是和平時期,大臣們肯定會有一番爭吵,即便不爭吵,新皇帝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建立自己的威信。作為戰時即位的趙構,自然很懂這番道理。

2、和宋徽宗禪位表示懺悔的意思表示一樣,趙構在金宋交惡禪位也有引咎辭職的意思。宋徽宗禪位是表示我沒有遵守海上之盟,為表示悔意,特讓位給有誠信的人來做;趙構禪位是表示我曾經相信和盟現在我錯了,為表示悔意,特讓位給主戰的人來做。

宋徽宗和趙構父子都用禪位的方式,來給下任皇帝開創良好的局面。只是宋徽宗失敗了,趙構成功了。


宋孝宗隆興北伐錯了嗎?

宋孝宗隆興北伐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和紹興和盟關係卻不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既生瑜,何生亮!

宋孝宗是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人,隆興北伐和乾淳之治都是他的功績。趙構選擇他繼位是沒有選擇。之所以說宋孝宗無法北伐恢復,《宋史》的編著脫脫就提到:

“即位之初,銳志恢復,符離邂逅失利,重違高宗之命,不輕出師,又值金世宗之立,金國平治,無釁可乘”

金世宗是1161年10月即位,11月掌控金朝朝局;宋孝宗是1162年6月即位。兩個人很類似:

都是戰時即位;即位時間基本相同;軍事能力差不多;都有中興之治的功績,宋孝宗有乾淳之治,金世宗有大定之治。

一個南拳,一個北腿,打得難解難分,不分輸贏——宋孝宗遇上了金世宗,也是無奈,空嘆年華!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