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萬里歐洲強國主動向烏克蘭派兵,不怕俄羅斯報復嗎?

果域原生態


英國政府為了“自由與正義”,決定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這一點都不出人意料之外,從此次英國國防大臣的表態中,我們可以分析出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剛剛結束的G20峰會上,美國與俄羅斯就刻赤海峽的衝突問題,很可能沒有達成什麼協議,因此美國就開始讓英國出面為自己表態,於是也就有了英國國防大臣所講的這番話了。

今天的英國已經實際上淪為了美國的“走狗”。

從英國在2016年宣佈退出歐盟體系開始,英國的外交戰略就已經開始全面倒向美國,這意味著英國在所有對外的重大戰略中,都將跟隨美國的指揮棒前進,關於這一點,在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上臺後多次出臺的對俄政策中,被體現得一清二楚。

比如從今年4月份俄羅斯大選開始,英國政府為了配合美國對俄戰略,在普京參加大選期間,惡意捏造前俄羅斯特工中毒案,意圖干擾俄羅斯總統大選,並且鼓動歐盟各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在此次事件中,英國總共驅逐了23名俄羅斯外交官,是除美國以外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最多的國家。

同時在敘利亞內戰中,英國也長期派出情報人員參與美國在敘內部的各種行動,甚至在美國決定對敘利亞發動導彈攻擊時,英國也派出軍參與了相關行動。再加上此次關於俄烏刻赤海峽衝突發生後,英國所作出的與美國一致,但是卻與歐盟截然不同的表態。

從以上的一系列英國的外交行動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來,今天的英國在外交方面,已經走上了與歐洲其他國家截然不同的路線。

可以好不誇張的說,英國從2016年宣佈脫歐之後,其外交政策已經完全倒向了美國,成為了美國在歐洲戰略中的一個重要抓手,而英國也由此淪為了美國外交政策上的打手和先鋒。

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的表態,實際上體現的是美國的意志。

雖然說起來比較難以理解,但是英國國防大臣在此次俄烏衝突中的表態,很顯然是在配合美國的對俄戰略所做的。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在制定與俄羅斯的對抗戰略中,仍然秉持著“王不見王”的方陣,儘可能避免美國與俄羅斯的直接衝突。

所以美國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從自己的盟友站出來表達相關的態度,然後與美國相互配合發出美國任的聲音。比如通過英國發出對俄羅斯的指控、恐嚇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俄羅斯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比如在前俄羅斯間諜中毒案中,誰也不會相信堂堂的大英帝國,竟然會為了俄羅斯的選情而故意捏造假案,如果不是當時的俄羅斯政府沉著應對,以及英國情報機構捏造的案件前後矛盾,搞不好普京在選舉中很有可能飲恨。

很明顯,英國人在和俄羅斯有關的外交動作,基本上都體現出了與美國緊密配合的跡象,這表明美國現在對英國政府的影響力,已經達到了外人難以想象的地步,美國和英國就俄羅斯問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戰略同盟,兩國政府正在相互配合,以此來完成打壓俄羅斯的目的。

英國雖然與美國緊密配合,但是其主要的行動還是體現在政治層面,還沒有達到在軍事層面與俄羅斯直接對抗的程度。

英國與俄羅斯同是聯合國五常,但是從國家總體實力來看,今天的英國已經遠不如俄羅斯強大,所以英國在與美國聯合打擊俄羅斯這個問題上,雖然配合緊密,但是還沒有達到犧牲英國的利益去為美國作戰的程度。

儘管英國人表態要給烏克蘭足夠的軍事支持,但是也還沒有達到直接出兵與俄羅斯正面較量的程度,畢竟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威懾力擺在那裡,英國人想要去找俄羅斯人的麻煩,起碼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夠不夠上去挨人家一拳頭。

因此英國現在對俄羅斯的策略上,也還是比較謹慎的,可能主要還是放在外交層面上,在軍事層面不太可能給烏克蘭太多的幫助,要不然一旦激怒俄羅斯,英國人自己也會比較被動。

在這一方面,英國人還是有所顧忌的,不然在今年四月份美國艦隊向敘利亞發動攻擊的時候,英國軍艦也就跟著開火了,但事實上那次軍事行動,英軍一彈未發,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落下m


就是死,英國人也夢想著踹俄羅斯一腳。西歐諸國中,只有英國和俄羅斯之間是真的有切膚之仇!因此,所有歐洲國家都可以討厭俄羅斯,只有英國人的內心一直是痛恨俄羅斯、抵制俄羅斯的!

英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仇恨可以算是世仇。英國曾經是“日不落”的龐大帝國,殖民地遍及全球。從美洲、非洲、亞洲、一直到澳洲,都有英國的屬地。對於英屬印度,英國一直視為自己的領土。但是,英國發現俄羅斯帝國也在覬覦這塊領土。為了防止俄羅斯染指印度,英國和俄羅斯之間爆發了百年苦戰。這些戰爭,史稱大博弈,特指英國和俄羅斯兩大帝國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間為了爭奪領土爆發的衝突。

第一次英阿戰爭,英國和俄羅斯的衝突

1839年到1842年,英國和俄羅斯之間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衝突是在阿富汗發生的。英國擔憂俄羅斯會經過阿富汗進入自己的屬地印度,因此派遣英國控制的印度軍隊進入阿富汗和俄羅斯-波斯聯軍之間展開了第一場戰爭。

第二次英阿戰爭,依然是英國和俄羅斯之間為爭奪中亞地盤發生的衝突

1878到1880年之間,俄羅斯再次把戰略重心從歐洲轉移到中亞。為了保護英屬印度殖民地,英國再次入侵阿富汗。雖然英國最後大獲全勝,但是也損失慘重。

第三次英阿戰爭,還是英國和俄羅斯之間為印度領土發生的糾紛

1919年,阿富汗和英國保持了多年的和平相處,終於再次出現傾向俄羅斯/蘇聯的跡象。因此,英國不得不再次發起對阿富汗的軍事入侵。

在長期的領土爭奪戰中,英國人積累了比歐洲任何國家都要深重的對俄羅斯的仇恨。

因此,德國、法國雖然討厭俄羅斯,但是馬克龍、默克爾都能和普京坐下來談,而英國和俄羅斯之間只有仇恨。毒殺雙面間諜之類的外交衝突,大多發生在英國。

因此,烏克蘭和俄羅斯發生刻赤海峽事件之後,只有英國願意真正採取一點軍事支持行動。


七號臺


主動向烏克蘭派兵的歐洲強國,除了英國以外,再無他國。而英國敢向烏克蘭派兵,不是不怕俄羅斯報復,而是俄羅斯根本就不敢報復。可以說,英國的這一招走得非常好,成功讓烏克蘭局勢更加複雜起來。

在烏克蘭問題上, 英國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因為歐洲大陸的歐盟國家,是一定不敢向烏克蘭派兵的。因為歐盟與俄羅斯犬牙交錯,一旦俄羅斯報復,則歐盟的百年基業,就算不被完全破壞,也會千瘡百孔,歐盟自然得不償失。

而英國就不一樣了,英國遠居海外,就算俄羅斯報復,也只能先從歐盟下手。而英國又即將退出歐盟,俄羅斯把歐盟打壞了,英國也並不會怎樣,說不準英國還會偷著樂呢。英國最願意看到的結局,大概就是俄羅斯與歐盟兩敗俱傷。到時候,英國又可以像歷史上那樣,動不動就干涉歐洲大陸各國了 。

至於俄羅斯直接打擊英國本土,衝突沒有升級到那種地步,俄羅斯還是不敢動手的。因為在只有英國挑釁,而美國和歐盟還沒有動手的時候,俄羅斯如果貿然行動,必定會面臨歐盟和美國的雙重打擊。且英國所在的位置,讓俄羅斯也並不好直接動手。

當然,目前的國際整體局勢對俄羅斯並不利,歐美國家眾多,且實力都不弱,俄羅斯實際上處於非常不利的被動位置。國際格局給俄羅斯留下的的選擇並不多。被動防禦性地應對,是俄羅斯當下以及將來一段時間唯一的出路。


蘇綻


對於英國不遠萬里支援烏克蘭的舉動,我們的內心十分感動。非常敬佩英國人一直以來就有一顆喜歡干預他國事務的好奇心,和從不畏懼任何風險的勇氣。

估計波羅申科也沒有想到,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尷尬時候,英國人會暫時忘卻自己脫歐惹來的一身煩惱,會冒著脫歐議案有可能被議會否決的風險,不顧保守黨政府有可能下臺,而積極響應戰爭狂人波羅申科的召喚,派自己的子弟兵,勇敢地衝上第一線,與“邪惡”的俄羅斯面對面作戰。

這種大義凜然,連特朗普也會伸出大拇指稱讚。

這種國際主義精神,讓北約秘書長也會佩服連連。

這種敢於深入虎穴的忘我鬥志,讓默克爾也會吃驚地看。

特蕾莎梅不愧是鐵娘子,可惜她必須排在我們熟知的撒切爾夫人之後,所以只能當“二”了,哈哈,這個數字只是有點巧合。

其實,大家仔細一看,都會恍然大悟,這位梅姨並不是真二,她派出的是77旅信息化部隊的一個小組,只負責在烏克蘭後方,幫助波羅申科在網絡上搞針對俄羅斯的破壞性宣傳。雖然使壞也是英國人的強項,但已經沒有生命危險,更不是烏克蘭急需的嚴格意義上的出兵作戰。

但有病亂投醫,來了都是客,波羅申科即使心煩,即使不滿意,也要笑臉相迎,因為好歹也算北約出兵了,好歹也算自己的正義事業被西方認可了,好歹自己已經不再孤單。

“”拉大旗扯虎皮“”,這是我們古老的謀略,看來波羅申科已經完全掌握。而對於同樣有深厚底蘊的英國人梅姨,更知道什麼叫少花錢多辦事,什麼是幹巧活兒'掙臉面。我相信,如果他倆開一家公司,一定會很掙錢,因為他們知道什麼是空穴來風,知道什麼是空手套白狼,更懂得“”說的比唱的好聽“”的深刻內涵。


新文化街男孩


俄羅斯流亡海外的各界人士最喜歡去的國家就是英國。只所以如此,是因為英國對尋求政治避難的俄羅斯人不設置門檻。這是英國的一種政治舉措,目的是利用體制優勢吸引資金、人才和擴大國際影響力,再者就是代表歐洲大部分國家與俄周旋,防止俄羅斯滲透歐盟。當然,不管有任何客觀的目的和理由,英國的義舉還是值得世人稱讚的。

此次高姿態表示派兵援烏,目的仍然是為了顯示英國“正義凜然”的形象,不會有實質性舉措。但英國此舉的確是非常有必要的。英國畢竟是世界性大國,理應主持公道,該表示的時候就應該勇敢地站出來。

英國表示向烏克蘭增兵己經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時,英國就向烏克蘭派遣了75名官兵幫助烏方培訓烏克蘭士兵。此事表示派兵烏克蘭,大概也只是派幾個教官而已,不會派出作戰部隊。

英國的表態另一個意思是試探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對俄烏衝突的態度,意思就是如果美國和其他北約大國有意武力干涉俄烏衝突的話,英國一定會跟上,出力多少哪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歐美武力干涉烏俄衝突可能性不大,雖然有歐洲大國警告俄羅斯不要低估北約的決心,但北約不會為烏克蘭拿身家性命來拼。如果烏克蘭被大規模進攻,北約一定不會袖手旁觀。所以英國的作用也不能小視,同樣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俄羅斯只所以強壓烏克蘭根本的目的就是把烏克蘭套牢,不讓烏克蘭平安無事加入北約,這樣對俄羅斯更不利。只有與烏克蘭存在糾纏,北約才不敢吸烏入北。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總是想方設法纏住烏克蘭的根本原因。

(梅少女美照)

如果英國不向俄羅斯大規模派兵,如果沒有影響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俄羅斯不會報復英國,因為俄羅斯根本不擔心英國向烏克蘭派幾個教官。

英國此舉是為了配合北約盟友一致對俄施壓的政策,希望俄羅斯知難而退。俄羅斯當然也看透這一點,不會對英動武報復。

不過,英國表示向烏克蘭增兵,雖距離遙遠,但雪中送炭。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英國的表示會推動歐美和國際社會向俄進一步施壓,緩解了烏克蘭人民受俄兵鋒之險。

烏與俄,實力懸殊,但不是因為實力不如人就不敢挺身而出保家衛國,那怕就用大刀長矛,也要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歐洲雄主英國,它鼓舞了勇敢的烏克蘭人民們要堅定信心,拿出百倍的勇氣保家衛國,保衛烏克蘭人民的安全。

為大義民主的英國點贊,為英勇的烏克蘭軍隊點贊!為維護世界正義和公理的人們點贊!


神碼人生


英國軍艦派兵到烏克蘭從海洋上出發是比較遠,要兜一個圈子,但絕對沒有相隔萬里的概念。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21日報道,英國國防大臣威廉姆森在近日表示,為了對烏克蘭的支持,幫助烏克蘭培訓特種部隊,特派遣72名士兵為烏克蘭提供幫助。從威廉姆森的講話內容可以看出,英國準備派兵去烏克蘭,但是區區72名士兵,僅僅是為了烏克蘭培訓特種兵的需要。


(英國國防大臣威廉姆森)

英國的這72名士兵去烏克蘭沒有現實軍事意義,就是720名士兵也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作用。這是英國針對俄羅斯的一個政治動作,其政治宣示的意義大於軍事意義。不過威廉姆森還表示,英國因為烏克蘭面臨俄羅斯的侵略威脅,將派遣更多的士兵和一艘皇家海軍艦艇前往烏克蘭,以捍衛自由和民主。在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事件上,德法已經與俄羅斯和烏克蘭約定召開諾曼底式四國會談,法德兩國準備以中間人的角色調解俄烏關係。


(英國首相特雷沙.梅)

美國和北約對於波羅申科要求軍事支持的呼籲,沒有回應明確表示不希望擴大事態和不會出兵。英國這個舉動還是耐人尋味的,這肯定有英國自己的盤算。在今年3月份因為英國前俄羅斯間諜中毒案,英國成功的挾持了美歐西方世界,集體對俄羅斯進行了懲罰和群毆。俄羅斯是英國的宿敵,雙方存積的怨恨極深,英國會根據形勢利用一切機會打擊削弱俄羅斯。這次英國的出兵行為很明顯,不僅僅是刷存在感這麼簡單。


(英國防大臣威廉姆森和美國防部長馬蒂斯)

英國人的戰略設想素來超前,這次俄烏衝突應該是英國看到了機會。目的是想將俄烏衝突事件擴大,利用烏克蘭對俄羅斯的仇恨,挑起烏俄新的軍事衝突。這是因為英國看到了俄羅斯在對外軍事衝突上疲於應付,力不從心的實質。要削弱俄羅斯,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烏克蘭與俄羅斯打起來。戰爭規模應該是越大越好,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好。對於烏克蘭政府,不管戰況如何,背後總能夠得到美國和北約的武器裝備的支持。而且是即使烏克蘭失敗,俄羅斯也得不到什麼,也與烏克蘭一樣,戰爭將拖跨俄羅斯。

如果要問英國怕不怕俄羅斯的報復,英國還就真的不會害怕。烏克蘭與俄羅斯交戰,英國和北約站在後面,打的還是代理人戰爭。不過,烏克蘭的局勢能不能按照英國的戰略構思發展,這個倒是問題。現在對於擴大烏克蘭事態積極性最高的是英國,美國和北約其它國家明顯沒有意願,法德兩國持反對態度。這其中主要的是看烏克蘭自己,能不能把握好自己。


亦新湖


在木叔看來,英國人這麼做不僅不怕報復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第一,英國軍隊來了,幾乎等於美國人也來了。

英國現在正在脫歐,雖然最終方案要在議會辯論5天,40個小時,在12月11日才能夠結果,但英國的梅首相其實已經心意已決,也就是骨子裡就不是歐洲的人了。

所以英國的這個舉動其實和歐盟沒啥關係,卻反映了美國的意願。在對抗俄羅斯的問題上,英美走得更近,歐盟則顯得猶豫。

鑑於這種特殊關係,美國人不方便動用北約駐軍防守烏克蘭——畢竟烏克蘭還不是北約盟國,那麼英國人打前站就順理成章了。

而且英國人討巧,不是傳統的戰鬥部隊,而主要是以宣傳為主,更說明他們張弛有道。

第二,英國對俄羅斯本來就很討厭,特別是特工被殺案。派兵到烏克蘭等於給俄羅斯以牙還牙。

英國不怕俄羅斯報復的一個原因就是俄羅斯先對英國進行了“侵犯”,派遣兩名笨手笨腳的格魯烏特工實施了一次未遂暗殺。結果連自己的行蹤都被英國情報部門挖了個底朝天,甚至他們在情報學校的獲獎證明以及護照號碼是連號的事都曝光了。

普京之前說他們是遊客,後來在證據面前裝聾作啞,再後來在一次公開場合聲稱特工叛國誰都可以殺。可見他也算承認了。

俄羅斯派人到英國殺反政府特工,與沙特派人到土耳其殺反政府記者,本質上沒區別。

既然俄羅斯先對英國侵犯,英國這次對烏克蘭的保護,當然有可以噁心俄羅斯。這不是英國怕不怕俄羅斯報復的問題了,而是俄羅斯怕不怕英國報復的問題。

第三,確實有防止俄羅斯再進一步染指烏克蘭野心的效果,同時也避免烏克蘭擦槍走火。

英國人來到烏克蘭,表面上是制約俄羅斯,其實也有制約烏克蘭的意味。因為根據各方消息,不僅俄羅斯在烏克蘭和周邊部署了8萬多精銳,烏克蘭當然也會在邊境和重點地區部署數十萬人,以防不測。

這樣的對峙其實很容易擦槍走過。而且黑海刻赤海峽的危機,本質上也是一次偶發的擦槍走火事件。如果在這種彼此都動怒的心態下,不進行一定的隔離或者緩和局勢的話,未來再有擦槍走火恐怕就是大戰的導火索。

英國人的到來,其實起到了一個緩衝的作用。

這支部隊不是戰鬥部隊,他們不可能主動襲擊俄羅斯。但反而會讓烏克蘭得到安慰,使得他們不會那麼緊張,降低危險發生的概率。

第四,歐洲人不敢做的事,英國人做了,就顯示出脫歐的優越性。

木叔以上說了,英國人的脫歐到了關鍵時刻,甚至可能都不會通過。在這個背景下,梅首相派兵到烏克蘭,其實也有內政的考慮,也就是做給不喜歡脫歐那幫人看。

道理很簡單——在烏克蘭危機中,歐盟口惠而實不至,默克爾在烏克蘭不敢派一兵一卒,因為他們和俄羅斯有利益關係,比如幾條俄羅斯輸氣管道對歐洲生產生活有極大影響。

英國則沒有這個顧慮,所以不在歐盟內部,反而可以有對國際社會的更大責任感,更多的靈活性和便利性。

這確實也是梅首相從側面來表達脫歐對英國和歐洲好處的一個例子。


你如何看英國派兵到烏克蘭?


木春山談天下


為什麼要怕呢?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帝國,雖說二戰後一路衰退,但是英國在歷史上和沙俄、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打過太多交道,對俄羅斯啥性格還是門兒清的,而且英國到現在好賴也是聯合國五常之一,本土與俄羅斯相隔甚遠,又有核彈和北約護身,英國還真沒啥害怕俄羅斯的理由。之前北約多國派兵到烏克蘭演習,俄羅斯也沒做太多反應。對於英國現在派兵到烏克蘭刷存在,俄羅斯也不擔心。因為英國國力現在不強,距離烏克蘭又太遠,在烏克蘭派的兵力對俄羅斯構不成實質威脅。同樣,英國也深知俄羅斯不會在乎自己派的兵,所以才咋咋呼呼到烏克蘭刷存在。

俄羅斯對於英國屢屢挑頭懟自己肯定很惱火,但是在不和英國直接幹起來的情況下,對英國也沒啥有效報復辦法,因為雙方一直沒有多少經貿往來,只有俄羅斯富豪在英國買的一大堆房產。但是這些房產都已經付過錢了,英國也不怕俄羅斯禁止國內富豪到英國買房。(S)


聯合防務


單從軍事較量的歷史上來看:歐洲強國是不太在乎號稱“歐洲壓路機”的俄羅斯的!俄羅斯是“戰鬥民族”,但不是“戰勝民族”!高曉松對俄羅斯民族有一個總結:尚武,但不善戰!我同意這個觀點。

俄羅斯民族的尚武好戰是毫無疑問的,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與周邊的各國幾乎沒有不打仗的,從北歐的瑞典、芬蘭,到波羅的海三國、波蘭、再到土耳其、德國、歐洲諸國、再遠一點,與東亞的中國、日本,都打過仗。所以,說俄羅斯是一個好戰的國家,應該是沒有什麼疑義的。此外,世界上閱兵規模最大、閱兵頻率最高的國家,除了俄羅斯之外,大概也找不出第二個國家了。一葉知秋,俄羅斯人民對於戰爭的熱愛和崇尚,可見一斑。

但是,尚武不等於善戰,“戰鬥民族”,也不等同於就是“戰勝民族”。俄羅斯戰爭歷史上,確實有過兩場大勝,就是大敗了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兩次侵略,但是,這兩場戰爭都是先輸後贏的。在戰場上,俄羅斯人是沒有打贏的,靠的是俄羅斯所獨有的“大規模殺傷武器——極寒天氣”,這才反敗為勝的。除此而外,近代史上俄羅斯的對外侵略戰爭,沒有一場不是吃敗仗的。從早年的日俄戰爭、克里米亞戰爭、蘇芬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後來的阿富汗戰爭,無一不是俄羅斯以強輸弱、以多輸少、以大輸小的失敗而告終。

此外,俄軍(包括蘇軍)的所謂名將,大多是憑藉著壓倒性的人海戰術、裝備優勢而打敗對手的,有戰略戰術修養的俄羅斯將領,屈指可數。俄羅斯士兵也崇尚“烏拉衝鋒”,好戰是好戰,但是傷亡也驚人!因此,歐洲軍事家們給俄羅斯軍隊取了一個綽號:“歐洲壓路機”,這個稱號中,既包含有歐洲人對俄軍兇悍勇猛、力大勢沉的恐懼,同時也包含有他們對俄軍笨重不堪、缺乏變通的輕蔑。



臨時客


如果大家都怕流氓,不主持公道,這個世界還會太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