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拔窮根” 解碼恆大大方扶貧新模式

儘管冬日的烏蒙大山已格外寒冷,但是恆大50村卻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近日,恆大援建大方縣恆大50村配套肉牛養殖基地2018年分紅儀式順利舉行,已搬遷入住的貧困群眾在分紅桌前整齊有序地排成兩列,看著桌上一疊疊即將發放到他們手上的鈔票,大家都笑得合不攏嘴。


精準“拔窮根” 解碼恆大大方扶貧新模式


扶貧三年 大方縣換新顏

“入股扶貧牛,年年有分紅”,這只是恆大創新產業扶貧模式,造福畢節市大方縣貧困群眾的一個縮影。

在大方縣,從東關鄉3.2萬平米、覆蓋全縣的蔬菜育苗中心,到興隆鄉一千多棟的蔬菜大棚基地;從縣城裡的奢香古鎮,到鳳山腳下的恆大二村配套蒙古風情園;從遍佈全縣的1萬多棟蔬菜大棚和100多座蔬菜基地,到300多個肉牛基地、一站式購牛超市和近兩萬頭優質進口母牛……300多萬平米的現代化農業工程星羅棋佈,讓人感受到恆大扶貧三年來,產業幫扶帶來的全新氣象。

“恆大式智慧” 破解扶貧怪圈

貧困地區的產業經常陷入一個怪圈:產量好了,價格低了;價格高了,產量低了。看似公平合理的市場規律,卻讓樸實的農民暈頭轉向:不知道種什麼、不知道種多少、不知道怎麼種、不知道賣給誰。

通過全方位細緻的產業實地調研,恆大決定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幫助當地發展蔬菜產業。12家蔬菜上下游龍頭企業,被恆大引進到大方縣,並配建蔬菜集散中心,藉助“互聯網+”的手段,根據市場需求直到育苗中心生產。蔬菜成熟後,由集散中心到田間地頭向合作社現場收購,然後集中洗、揀、分,把綠色蔬菜供給到重慶、貴陽等全國各地。

通過這種“供產銷”一體化的蔬菜產業精準扶貧模式,解決了農戶“不知道種什麼、不知道種多少、不知道怎麼種、不知道賣給誰”的根本性問題。


精準“拔窮根” 解碼恆大大方扶貧新模式


“買養產賣”一體化

貴州畢節大方縣理化鄉新發村村民楊軍,一年前還是村裡的貧困戶,而今卻成了養牛能手,實現了脫貧。不止是楊軍一家,越來越多的村民靠著“扶貧牛”走上脫貧路,大方縣乃至整個畢節市也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肉牛之鄉”。

從2015年12月開始,恆大集團結對幫扶畢節。通過實地考察,恆大將發展肉牛產業作為因地制宜實施產業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2016年9月,恆大將首批西門塔爾牛調入大方。11月,楊軍家就從扶貧牛超市選了三頭牛。“恆大扶貧牛超市提供全額免息的貸款,幫助我們買到了牛。這種牛比我們當地的土黃牛體格更大、更好賣錢;而且,我們也去參加了恆大組織的農民實用技能培訓,學習了養牛的技術;恆大還給我們的牛免費上了保險,並且免費提供凍精配種。”楊軍說。

如今的畢節市,已逐漸成為中國的“安格斯和西門塔爾之鄉”,目前,共有68934頭安格斯和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在畢節繁衍生息,未來將給更多的貧困老百姓們帶來穩定的分紅收益,確保他們穩定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