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有著極強的軍事指揮能力,為什麼最終被陳誠所代替?

天翼用戶58944


提問者弄錯了輩分和機構沿革——陳誠並非替代了杜聿明,而是替代了熊式輝。

內戰再度爆發後國軍在東北最初實行的是軍政二元化,即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主政,東北保安司令部主軍,而東北保安司令部的級別低於東北行營,與行營政務委員會平級,司令長官需受行營主任節制,蔣以熊式輝為行營主任,杜聿明為保安司令部長官。

陳誠到東北是以國軍參謀總長的身份兼任由東北行營改稱的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主任,時間是1947年10月,而在此前約兩個月(8月2日)東北保安司令部已經撤銷,由行轅主任兼轄軍政,當時熊式輝下臺已成定局,這一招實際上是為繼任者陳誠軍政一肩挑打伏筆,而隨著東北保安司令部的撤銷,當時已經成了“老病號”的杜聿明實際上早於陳誠接班,即已自動失去了東北兵權,兩個月後陳誠以“大欽差”身份降臨,只需要和熊式輝一個人交接班就可以了。

陳誠是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算是保定系出身;熊式輝則是保定二期,還上過日本陸大,是貨真價實的資深保定系,國軍遷臺前基本上以士官系、保定系、黃埔係為老、中、青三代,除非有極特殊原因,論資排輩現象很嚴重,杜聿明能力雖強,卻先後居於熊式輝、衛立煌(行伍出身,但因在建國粵軍時就升旅長,一般認為輩分高於黃埔系)、劉峙(保定二期步科)之下任名義上的副職,奧妙就在於這個輩分,即便蔣讓他高升,向來謹慎的他也會顧忌到複雜的人事關係不敢僭越。陳誠在保定系中算是“小師弟”,但他是蔣的紅人,又是掛著參謀總長的本職“下放”,接替熊式輝都要做一番安排才算得體,又怎會在講究資歷到變態的民國時代直接接替小字輩杜聿明呢?

至於杜聿明在東北的一度失寵,原因有好幾條,一是當時東北國軍主力將領分黃埔系和非黃埔系,杜搞定鄭洞國、廖耀湘等黃埔系、準黃埔系問題不大,但和非黃埔系卻飛揚跋扈的孫立人合作很困難,和在當時東北國軍中舉足輕重的滇軍系將領則更因為抗戰時期的五華山事件關係險惡,蔣希望換一個更能調和各方的人選(當然實際上陳在這方面做得甚至還不如杜,這是後話);二是陳把杜當成熊一黨,利用各種藉口(東北行政官員和地方知名人士投訴、貪腐調查、美國代表團告御狀、杜挪用公帑辦中正大學不僅涉嫌貪汙而且居心叵測……)給杜抹黑,令蔣對杜一度生疑;三是杜身體不佳,自感無力和勢力龐大的土木系和勢頭正盛的陳直接對抗,索性以退為進;四是杜的族叔杜斌丞出事,被蔣置於死地,令素來小心怕事的杜因瓜田李下之嫌心萌退意。

這幾個令杜一度下臺的理由中,只有第二條和陳有關,即便陳不針對杜,杜在那時也有很大概率要從東北走人。


陶短房


1945年10月,蔣介石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成為首任進入東北的國軍最高將領。意圖收復東北。與東北民主聯軍在松花江一帶對峙。

杜聿明畢業於黃埔一期,辦事大膽果斷,又忠於蔣介石。此次到東北,隱隱類似胡宗南“西北王”,成為“東北王”。於是招攬人才,他的高參室就自行聘請了200多名將軍。還大肆收攬偽軍和地方部隊,以用於後方防守和游擊戰。


1947年3月,國軍在東北作戰計劃失利,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守。杜聿明又腎病復發,蔣介石決定收縮兵力,更換將領,替換杜聿明。

陳誠提出胡宗南與範漢傑兩個人選,蔣介石則意屬白崇禧擔任東北行轅主任。李宗仁則推薦陳誠。於是蔣介石在8月最終決定由陳誠兼任東北行轅主任。

陳誠到東北後,總攬黨政軍大權。同時蔣介石親赴北平,抽調傅作義部部分軍隊增援東北戰場。


然而東北局勢依然無法扭轉。在東北民主聯軍9月發動的秋季攻勢中,國軍損失慘重。傅作義見勢不妙,要求將他的華北軍隊撤回關內。陳誠只得請求蔣介石另選將領接替自己。還未等到蔣介石做出調整,東北民主聯軍緊接著在12月發起冬季攻勢,剛剛組建的新編第五軍在公主屯全軍覆沒。
面對接連失利,蔣介石親自飛往瀋陽,決定由衛立煌接替陳誠,出任東北第三任最高長官。1948年1月,衛立煌正式出任東北行轅副主任和“剿總”總司令。

然而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即使蔣介石不停調兵換將,東北形式已是東北野戰軍囊中之物。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圍攻錦州,決定歷史的三大戰役之首,遼瀋戰役正式打響,國民黨軍隊全軍覆沒,遭受毀滅性打擊,最後不得不吞下失敗的苦果。


杜聿明與陳誠二人都非常清廉,蔣介石對兩人寄予厚望。杜聿明是國民黨少有的名將,陳誠其實長於政務,軍事能力有限。後來在臺灣經濟發展中,陳誠就充分展示了他政治經濟上的能力。

陳誠為人正派,看不慣東北嚴重的貪汙腐敗,本想有所作為,大力打擊貪腐,卻又火燒得過猛,撤換了大批杜聿明重要將領。連四平之戰頭號功臣陳明仁都被他撤職,對東北戰局造成了很大不利影響。蔣介石後知後覺,不得不啟用閒置多時的衛立煌。衛立煌手下又無親信將領,處處受制,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雖然連換三任東北最高軍事將領,其實蔣介石自己就是東北敗局的始作俑者。


滄海歷史春秋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爭奪東北,蔣介石案前有兩套領導班子組合備選:“張治中+關麟徵”、“熊式輝+杜聿明”。幾經博弈,或許是張治中不想與延安方面作戰,選擇就任新疆省府主席,關麟徵則隨之就任新疆警備總司令。其實這時已經有陳誠插手的影子,關麟徵接到命令拍桌大吼:這一定是陳小鬼背後搞的鬼!

沒辦法,當年的第11師“倒曹”事件中,關麟徵當著羅卓英的面埋汰副師長陳誠,兩人早已芥蒂深厚。



杜聿明中將剛剛因昆明“捉龍”事件被蔣介石假模假式“撤職查辦”,算是給龍雲、盧漢留了點面子,但蔣介石的恩寵繼續,選擇杜聿明出任“東北保安總司令”也是合理的,畢竟進攻東北的“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軍”和“新六軍”都曾經是杜聿明在滇緬戰場指揮過的部隊,而71軍陳明仁乾脆是個“刺頭”,一般的國軍高級將領還真鎮不住他。

杜聿明走馬上任後應該說幹得還不賴,從山海關打起,一路破錦州、瀋陽、長春和四平,一直挺進到黑龍江省的松花江南岸,可惜這位“杜老總”身體不太爭氣,1946年2月即秘密在北平白塔寺中和醫院做手術摘除了左腎。戰事緊張,晝夜操勞,到1947年7月已經實在堅持不住了,再次密赴上海治療。





杜聿明打仗,“新政學系”二號人物熊式輝二級上將則忙著大肆撈錢,作為“東北行轅主任”的熊式輝並無戰功履歷,是與張群、死去的楊永泰一體的官僚派系,擅長玩弄政治平衡的蔣介石一直用以牽制cc系。然而東北許多官員的舉報讓熊式輝在東北的地位芨芨可危。

1947年6月,“參謀總長”陳誠突然飛赴瀋陽,代表蔣介石給四平戰役中奮力救援的新六軍授勳,一邊拿下被告“縱兵毀糧”的陳明仁,一邊廣泛接見東北軍政大員,熊式輝立知不妙。

原來,鑑於東北軍政兩個頭目均出問題,一個臥病不能指揮作戰,一個貪汙腐敗犯了眾怒,蔣介石已有換馬的念頭,當他問詢第一心腹陳誠關於人選方面的意見時,陳誠突然毛遂自薦要親往東北主持。究其原因,是身為參謀總長,陳誠在一年多來的全盤指揮中損兵折將,實在沒給老蔣賺什麼臉,何應欽與白崇禧也不斷地指責陳誠無能,陳誠確實力不從心。



東北盡是國軍精銳,陳誠迫切希望一展身手,挽回榮譽,重塑形象。作為蔣氏第一愛將,既然陳辭修瞄上了這個位置,熊式輝和杜聿明就都得滾蛋,陳誠自有“土木系”全套班子,比如立即跟隨前往的羅卓英。

果然,1947年8月,蔣介石明令陳誠出任“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被調回南京閒差“戰略規劃委員”,而對於同樣也是愛將的杜聿明,蔣介石亦有安排,出院後不久,就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可惜,陳誠在東北對付了不到一年,就被林彪打的胃出血,軍事局勢一塌糊塗,灰溜溜跑路上海養病去也。

再後來就是衛立煌出山了。


度度狼gg


首先,鄙人不太認同“杜聿明有著極強的軍事指揮能力”這句話。杜聿明打了一些有名的勝仗沒錯,但這些勝仗多數是在實力超過或碾壓對手的情況下取得的。所以粟裕對杜聿明的評價很準:杜聿明只能在順境的情況下打勝仗,不善於在逆境下打勝仗。他在東北被陳誠取代,正是在局勢不斷惡化的情況下。

其次,杜聿明常常為了講政治犧牲軍事。當年在遠征軍時期,他之所以不肯和史迪威一起撤到印度,而是走進野人山回國內,就是一定要聽老蔣的話。這樣做,會以犧牲軍事才能和軍事成果為代價。

再次,老蔣用人,忠誠大於能力,所以在東北讓熊式輝壓杜聿明一頭,在淮海讓劉峙壓杜聿明一頭,這說明老蔣對軍事將領是不放心的。再者,陳誠的忠誠度比杜聿明要高,在電話裡向老蔣報告事情,結束時一定要來個立正姿勢,而且動靜特別大。老蔣又看不到,他為啥還有立正?能聽到嘛。戰事不順利,老蔣有時候會懷疑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忠誠度問題。


腦洞大開的歷史


平心而論,杜聿明是不太能打的。但是有兩點,第一東北局勢已經無法挽回,第二徐州戰場比東北戰場更需要他。

杜聿明在東北最終被陳誠替代,不是說蔣介石更信任陳誠,恰恰相反徐州戰場是南京的門戶,把杜聿明調回來,是更器重他的表現,對於東北戰場,蔣介石早有撤退的打算。

1. 杜聿明是國民黨將領中最早主張大決戰的人

1948年濟南戰役打響,9月17日,蔣介石命杜聿明率第2、第13兵團、黃百韜的第7兵團分別增援濟南,但是由於濟南機場遭到炮擊,增援的整編74師,最終只進去一個團就被迫停止。杜聿明指揮第2兵團被我強大的阻援兵團所阻隔,未敢北進,9月24日,濟南失守,山東全境除少數幾座城市外已經基本獲得解放,華北戰場呈現出一種新的形勢。

此時的杜聿明,對國民黨軍隊有著清醒的認識,認為戰役決戰的目的不是守城,而是打援,但是打援太難。像濟南那樣,以一部兵力堅守要點,吸引敵人,待攻擊受到頓挫時,再以機動的兵團增援,然後內外夾攻,已證明不能成功。不如主動出擊,趁華野、中野東西分離、相隔較遠,主動放棄一些城市,集中優勢機動兵力,尋機主動進攻,先殲敵一部,再擊破其主力,一旦抓住敵人一部,放膽猛攻,不因敵人的變化而自亂陣腳。

這一套戰略決戰思想,杜聿明以後在淮海戰役中一直堅持,可是並沒有完全實施。

2. 東北戰場

此時正是遼瀋戰役正酣之時,蔣介石也曾有一個想法,讓其接替衛立煌東北“剿總”司令官職務。

可是,此時杜聿明稱病不去,因為他知道東北現在的局勢已經陷入一盤死局當中,不可能復活了,自己在徐州還有任務,萬一去了東北,這邊局勢又驟然惡化,則南京亦危。所以杜聿明還是留在了淮海戰場上。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秦右史


題主所說的應該是在抗戰勝利後國軍對東九省的爭奪吧,其實當時杜聿明只是二把手,而國民黨軍政要員熊式輝則是一把手。

熊式輝這個國民黨政學系骨幹,在接受東北之前,在老蔣眼裡是哪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無論是軍事能力還是政治水平都堪稱一流,所以軍政能力絕對不差,至少他在老蔣眼裡是這樣。再者還有杜聿明,其也是在抗戰中脫穎而出的悍將,經歷過的大小戰役不下百次,軍事能力不用多說。所以說在抗戰勝利後老蔣給東北派去熊杜組合還是很有震懾力的,至於後面被陳誠替代,這其實多的原因還是在於東北國軍局勢的惡化。



而老蔣以杜為東北保安司令,以熊為東北行轅主任,這對組合從表面上來說堪稱完美,但最終卻並沒有給老蔣帶來希望。其實熊式輝在東北的上任後面有著政學系極大的影響,在日本投降後,國共兩黨就對東北展開了競爭,而以政學系為首的一些老蔣的高級幕僚便向他提出了成立“東北復員委員會”,並提出了七個接受東北的方案,最終得到了老蔣的認同,其中就有一個變東三省為東九省的提議,後來熊式輝便順理成章的出任了東北地區的封疆大吏。



而杜聿明的上任則是熊式輝的建議,本來負責東北軍務的頭號人選是張治中,而熊張不合,最終杜聿明奔赴東北上任,而關麟徵則接替了杜聿明的昆明警備司令一職。其實杜聿明在東北的前期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他率領國軍是群追猛打,將我軍林彪部的民主聯軍一度趕過了松花江,但這種情況並沒有維持多久,首先是東北局勢在熊式輝的管理下並沒有得到改善。



這位國民政府很多治國方針和“戡亂計劃”的制定者,在東北的管理上卻一塌糊塗,其實這熊式輝自身是軍人出身,但後面又改行成為政客,所以說在很多方面上就有了對杜聿明的牽制,政客從事軍事總有太多顧忌,這也是老蔣愛犯的毛病。而這杜是個典型的職業軍人,儘管很多時候與自己的意見相背,但他也會執行命令。而這種弊端在我軍勢力得到增長之後愈發明顯,在林彪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後,國軍情勢急轉直下,我軍是一路向南推進,直到把國軍趕到四平,要不是陳明仁死守四平,估計還會一路潰敗,在這種情況下,陳誠登場了。



陳誠為什麼能上任東北呢?一個原因是老蔣發現了熊杜的無能,準確的來說是熊式輝的無能,在大好情勢下卻接連失敗,但老蔣從來沒有給自己找原因。在陳誠上任後,就開始搞反腐擴軍,但國軍戰略上卻趨於被動,由進攻轉為防守,而我軍卻是在不斷壯大,陳誠的上任並沒有挽救東北局勢,他的整軍手法也對,確實能鞏固局勢穩定軍心,但連陳明仁也被排擠掉了,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至於杜聿明,他確實是跟隨著熊式輝當了一次犧牲品而已。



而陳誠在上任沒多久,國軍在東北的局勢直接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國民黨內出現了“殺陳誠,謝天下”的口號,一時“小委員長”如喪家之犬,被老蔣發落建設大後方去了。而陳誠走後,換來了“虎將”衛立煌,但最終也無濟於事,還是敗在了我人民解放軍之手。其實在那種情況下,國民黨的腐敗和潰退已經成為了必然,在東北廣大人民眼裡失去了民心,即使換誰都是一樣的結果,唯一不同的只是時間問題罷了。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


歷史之絕唱




杜聿明可謂是飽受爭議,有人說他能力平平卻為蔣介石所重用,也有人說他有著極強的軍事指揮能力。

陳誠,我們應該已經很熟悉了,是蔣介石心腹中的心腹,嫡系中的嫡系,是得到蔣介石賞識並有意培養起來逐步取代何應欽的人,是被蔣介石視為臂膀的人物。



杜聿明在雲南為蔣介石拔掉了龍雲這顆眼中釘後,給蔣背了黑鍋,被撤了職,但是,蔣介石卻為這位心腹準備了更好的職位,讓他任東北保安司令,主持東北事務。蔣介石將戰略重心定在東北,卻讓杜聿明去東北,可見蔣對杜是如何的厚愛了。

1947年在東北民主聯軍的攻勢下,國民黨軍節節敗退,不得不開始收縮防線,7月蔣介石派陳誠到瀋陽,批准杜聿明離沈赴滬問醫,8月陳誠再飛瀋陽負責全權處理東北事務。

所謂的“杜聿明被陳誠所代替”,應該便是這件事。



蔣介石為什麼讓陳誠“代替”杜聿明?

杜聿明最開始在關麟徵25師任職,但是無形中受到了關麟徵的壓制,總感覺沒辦法施展,也難以獲得赫赫的戰功,戰打好了也是關麟徵的功勞,所以在指揮25師在古北口打了一場戰役展現已經的才華後便毅然離開了25師。

杜聿明的崛起離不開徐庭瑤的賞識和提拔,在離開25師後杜聿明去了中央軍校進修並等待機會,果然很快他又得到了徐庭瑤的提拔,後來更是在徐的舉薦下當上了國軍第一個機械化師——200師的師長,後又當上了由200師改編成的第5軍軍長。杜聿明帶著第5軍參加了崑崙關戰役,在此役中表現優秀,擊斃了日軍少將中村正雄。崑崙關戰役體現了杜聿明的作戰特點,可謂是穩中帶狠,狠中帶險,然後在險中求勝。

但是,最後帶著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上的表現卻又不得不讓人質疑他的水平,敗走野人山,葬送國軍數萬好男兒。



蔣介石用人喜歡用忠心、聽話的人。

杜聿明在緬甸時最後的表現讓人搖頭甚至鄙視,但是蔣介石卻很滿意,為什麼呢?因為從野人山撤退是蔣介石的命令,杜聿明敗走野人山正好說明他聽話、忠心,所以蔣介石要重用杜聿明,因為用著很放心。所以,蔣介石讓杜去解決龍雲,然後毫不猶豫地讓杜背黑鍋,接著直接安排他去東北。

杜聿明願不願意去東北呢?他不願意,因為他認為衛立煌熟悉東北軍務,也更適合在東北,同時他也認為國民黨的戰略重心應該放在山東、放在徐州。但是最後他還是去了,因為是蔣介石讓他去的,他不能、也不敢違背蔣的意志。他對蔣介石說,我認為徐州比較重要,如果校長認為葫蘆島重要的話,那麼您決定好了。可見,只要是蔣的決定,他都會毫無餘力地執行,結果廖耀湘部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東北也落到了我軍手裡。

杜聿明在淮海戰役後也不無無奈地感嘆,不是我杜聿明不能戰,是蔣介石瞎指揮。



杜聿明始終認為不應該將籌碼全壓在東北,戰略重心應該在山東,在徐州,對於東北局面他不如衛立煌熟悉,所以他沒有最好的應對策略。

1944年11月,陳誠取代何應欽成為軍政部長。

1946年5月,國民政府成立國防部,陳誠任參謀總長兼海軍司令,此時的陳誠可謂是代蔣介石掌管全國陸海空軍權,成為蔣介石以下最高的軍事長官。

杜聿明在東北不僅沒有打開局面,反而讓國軍在東北陷入了更深的泥潭,地盤越打越少。蔣介石在東北壓了這麼多籌碼,他能不緊張嗎?但是,蔣介石也不甘心這麼放棄東北,所以便讓陳誠去東北看看情況。1947年7月陳誠奉命去了瀋陽,然後回去向蔣介石說明了情況,等到了8月便直接去瀋陽接管了東北軍政。



陳誠去東北是打著去收拾殘局的主意去的,蔣介石也如杜聿明的願讓杜去了徐州。在從屬關係上,陳誠管著全國陸海空軍權,杜聿明顯然是陳誠的下屬,陳誠是以長官身份去接管東北指揮權的,杜聿明也樂得離開東北去徐州,因此用“代替”這個詞也有不妥。

蔣介石讓杜聿明離開東北去徐州,不是因為不相信他的能力,恰恰相反,正是因為相信他的能力。

杜聿明之前極力主張戰略重心放在徐州,東北只要堅守即可,蔣介石因為不肯聽杜的意見致使東北幾近易手,所以想起了杜聿明,蔣希望派杜去徐州,在徐州挽回東北所帶來的頹勢。

所以,陳誠的“代替”,對杜聿明並不是因為蔣介石對他失望、對他失去信心。


吾與吾國


陳誠替代的不是杜聿明,而是熊式輝。雖然杜是蔣的愛將,也是蔣的忠將,但與陳誠還不在一個檔次,杜聿明從東北撤出,主要還是身體原因,做了大手術,回家休養也是正常的。

陳誠時任國民黨軍總參謀長,內戰暴發後,國民黨叫囂的幾個月內佔領解放區,實效卻不明顯,佔了不少地盤,但軍隊建樹不大,連中原軍區完全被圍的李先念部都突圍而去。國民黨內部派系傾軋,何應欽、白崇禧紛紛出面指責陳誠參謀部作戰計劃不利,是瞎指揮。陳誠自感壓力很大。恰熊式輝被舉報腐敗,杜聿明手術後需要休養,遂自薦去東北,黨政軍權一把抓,想實權掌兵,打出個樣來,證明自己不是草包。



陳誠在國民黨高層中,還算軍、政皆能的人物,號稱“小委員長”,深得蔣介石青睞。東北亦是重中之重,現任文武都出了問題,陳誠自願去,蔣介石也順水推舟。

陳原以為,東北都是國民黨主力部隊,全套美械裝備,又有鄭洞國、廖耀湘這樣的名將,與林彪之戰還是有很大優勢。問題在於軍隊間協調配合不利,各部各自為戰,加之行政支持不利,才是今日戰局。於是去了,大搞整風,嚴肅軍紀。東北國民黨部隊是以遠征軍中新一軍、新六軍為骨幹,高級軍官多是杜聿明第五軍舊部,與陳誠本無深交關聯,見陳誠頤指氣使,還調來土木系干將羅卓英參與指揮,心中多有不服。接下來幾場敗仗,陳誠怨部隊作戰不利,部隊怨陳誠指揮不利,矛盾激化,甚至在蔣介石飛到東北開軍事總結會時,廖耀湘直接當面指責陳誠。輿論甚至呼籲殺陳誠以慰國人。蔣介石只好撤掉陳誠。



國民黨軍事上的失敗,其內部不合是一大原因。


淨月暖陽


解放戰爭期間東北都是雙方極其重要的戰場,在東北的人事任免不僅是政治鬥爭的問題,也是資源配置,戰略調整的問題。陳誠的資歷與位置都有助於其能將更多資源投入東北戰場,而且當時也沒有什麼能證明陳誠的軍事能力比杜聿明差。

1、軍政分離與出關作戰時期

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對整個國內的佈局是一是軍政分離,二是裁軍。對於東北而言,主要是軍政分離,所以設置了兩套班子。

(杜聿明)

一是政學系大佬熊式輝擔任東北行營(行轅)主任,負責接收東北與對蘇談判。當時國內還有北平行營登。

一是軍事上杜聿明擔任東北保安司令,武力出關。

一文一武,一張一弛。

(二戰四平)

1945年10月開始,杜聿明指揮13軍、52軍開始向山海關進攻;之後一路向東北新近,到了12月份,已經佔了錦州。基本控制了遼西。戰爭的強度讓杜聿明休息了一陣。三個月後,本溪、四平兩次作戰,一路打到了松花江。

(東北九省)

這時候杜聿明基本控制了南滿,在北面松花江與東北民主聯軍對峙。

2、解放戰爭開始後南攻北守

國軍在解放戰爭初期更重視關內戰場作戰,傅作義打通了平綏線。杜聿明派鄭洞國在熱河取得了戰果,南攻北守最初取得了成功。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

在四戰臨江中杜聿明失敗,此時東野經過整頓後,戰力大增,三下江南,戰局開始逆轉。

進入1947年,東野夏季攻勢,沿途攻下多座城池,雖然守住了四平,但攻守已經易勢。

(三戰四平)

也意味著此時國軍在東北的戰略失敗。

3、新戰略的實施

東北國軍雖然有精銳師,但實力並不是最強的。隨著南攻北守戰略的失敗,國民黨開始調整戰略。

要提高東北軍政集中度,加大東北國軍實力,要向東野進攻。在這年7月受身體影響杜聿明離開了東北戰場,八月份熊式輝離開東北行轅。

(陳誠)

陳誠管轄下的東北行轅軍政一體,有總體戰的感覺。並調入與擴編了不少軍隊,準備與林彪決戰。只是半年裡,與東野屢戰屢敗,陳誠才離開東北。

(冬季攻勢)

其實單就軍事能力而言,在1945年為止,陳誠的戰績是要比杜聿明好的,抗戰中陳誠指揮反擊宜昌,絕對算一場漂亮戰役。而同時期杜聿明卻敗走野人山。用軍事能力說事說不過去,再者陳誠的資歷、地位都較高,能帶來更多資源。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杜聿明的軍事指揮能力到底有多強?

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一度成為國民政府的中流砥柱,在抗戰戰場以及解放戰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要說到在國民政府中表現最為出色的,縱橫認為還真就非杜聿明莫屬。

很多人肯定會拿“天子門生第一人”,一連多少個“第一”的胡宗南來說事,實際上胡宗南表現真的是乏陳可點,屬於溫室花朵那一系列的,老蔣培養多年,抗戰戰場都沒怎麼讓他上,專門看守在延安,結果最後辱了使命,什麼天子門生第一人,說白了就是一個花瓶。

杜聿明可謂是一路打拼,憑藉軍功和能力一步步進入老蔣的眼線,並且受重用的人,在抗戰崑崙關戰役中,儘管杜聿明指揮下的第五軍損失慘重,但是這卻是一場國軍進行戰,並不是防守戰,在該次戰役中,國軍沉重打擊了日軍,獲得重大勝利,被稱為崑崙關大捷,其後老蔣派出中國當時最精銳的部隊組成中國遠征軍到緬甸作戰,依然讓杜聿明掛帥。

可見,老蔣對胡宗南和杜聿明都是偏愛,對胡宗南是寵,對杜聿明是信賴。

除了在軍事上具有極強的能力,在政治上也極為洞察力,深得老蔣喜歡,比如在解決龍雲的過程中,蔣介石要杜聿明去做工作,最後做成了,把龍雲從雲南拔了出來到中央任職,卻對杜聿明心存記恨,因此,要求懲治杜聿明,老蔣沒辦法就和杜聿明說了,先將你撤職查辦,很多人都會為此憤憤不平,認為老蔣卸磨殺驢,杜聿明則說“只要於國家有利,個人不計較任何名利地位。”

老蔣撤銷杜聿明昆明防備司令後,還沒等傳達開,杜聿明剛離開昆明到重慶,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的命令就下達了。

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到底是怎樣的局勢?

當時東北實行的是二元政治,就是軍事是軍事,政治是政治,對於國民政府這樣全國性的領導機構來說,排面必須大一點啊,另外,杜聿明資歷的確太淺,主持東北軍政一把手,還是級別不夠。

所以,杜聿明只是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東北真正的軍政一把手是熊式輝,職務是東北行轅主任,瞭解國民黨的歷史都知道,在抗戰時期最主要的軍事機構是戰區,第一戰區,第二戰區什麼的,到解放戰爭時期就變成了,綏靖區,綏靖公署,實際上行轅比綏靖公署還要高一級。

老蔣的出發點很好,熊式輝抓政治,杜聿明抓軍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杜聿明為什麼會被陳誠所代替?

實際上陳誠到東北主政,並不能簡單的用一句替代杜聿明就能解釋清楚的,通過上面的介紹可以得出,東北是“熊式輝+杜聿明”的局面,陳誠到東北是頂替了這兩個人。

當時東北局勢不斷惡化,杜聿明儘管能力很強,老蔣在東北也算下了大手筆,但是能夠決定東北局勢並非國民黨,而是蘇聯,不要忘了蘇聯在東北打敗關東軍一直沒有撤退,在這個階段,東北是不處於國民政府管控的階段,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四爺的前身,東北民主聯軍卻不斷活動,攻城略地,人數從十萬到遼瀋戰役結束膨脹到一百多萬,其中的故事也不是一帶而過。

即使是老蔣對奪取東北也未必能夠下定決心,進軍東北實際上也是一場賭博,杜聿明也主張放棄東北,把國軍的重點放到山東和江蘇一帶。

再加上國民黨內部派系傾軋,杜聿明與陳誠不和,當時杜聿明正在養病,因此陳誠取代熊式輝後,順便也把杜聿明調到徐州當徐州剿總副總司令。

陳誠是屬於那種整軍有一套,打仗完蛋草,到東北就開始整軍,本身在東北的國軍士氣就不高,讓陳誠這麼一整,矛盾更加擴大化,後來老蔣也只能再次讓杜聿明到東北去幫助衛立煌做殊死一搏。

對於東北,老蔣就是不甘心,國軍就是拿下東北,你還能打到蘇聯去嗎?還不如穩紮穩打,從南往北推更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