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為何獨留衛國不滅?

小亦樂樂


現在有一個說法,就是根據《史記•衛康叔世家》的記載,秦滅六國之後衛國獨存,直到秦始皇駕崩之後,秦二世才將末代衛君角廢位,至此周公東征時封建的諸侯國全部滅亡。

國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也許是來自於殷商那種古老而墮落的文化過早的侵蝕甚至是詛咒了這個由少年勇士建立的邦國。手足相殘、不倫之戀、進擊的巨人、僭主政治……所有的不幸都被這個多災多難的邦國碰上了。

秦始皇帝一向雄心辣手,對六國降王無論順逆都是“毫無慈悲”的迫害至死,也就是後人所謂的“秦滅六王,良者餓死。”但卻單單放過衛國?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秦始皇實際上是呂不韋之子,而呂不韋是衛人,所以秦始皇實際上也是衛國人,不忍心絕父母之邦的社稷云云。

還有人根據小說《大秦帝國》,說因為秦始皇帝念及商鞅對秦有功,所以對商鞅的故國網開一面如何如何……

但事實上這都是錯誤的解釋。歷史的實際情況是,在秦王掃六國時,衛國就已經滅亡了。

我們看看《史記.衛康叔世家》中的記載:

二十五年,元君卒,子君角立。君角九年,秦並天下,立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

也就是說司馬遷認為在秦滅六國之後的十二年,衛國才滅亡。 其實問題恰恰出在這,太史公在衛國紀年上的推算是錯誤的。但這個鍋說到底還是要由秦人來負責。因為秦始皇帝焚書時首要任務就是:

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也就是說焚書的根本目的就是讓歷史不能有另外一種說法。焚書活動進行的非常徹底,以至於到現在我們除了由儒家保存下來的少數史書之外,大部分諸侯國的史書都不得復見,比如《晉乘》、《楚檮杌》,當然也包括衛國的史書。而秦國的史書《秦記》又沒有詳細的紀年,這就造成了在司馬遷編撰《史記》時在紀年方面因為資料缺失而難免要出些問題。比如根據青銅器銘文證明,田齊桓公午至少在位十四年。但由《史記·田世家》與《六國年 表》的記載, 桓公午在位只有六年。

再比如西周共和以後及東周時期的主流的紀年法是以新君繼位之後的第二年為元年的逾年改元。但也有以新君繼位當年為元年的當年改元紀年法。其實現代日本就是用的這種方法:

1926A.D.為大正十五年,是年十二月二十五年大正帝崩,太子即位,號昭和帝,所以剩下的五天就以昭和元年來渡過。同樣1989A.D.即是昭和六十四年,也是今上天皇平成元年。

此外東周時期一些邦國還有些非常規的諸侯紀年法,但基本上都是以逾年法或當年法為基礎的。

歷史上的衛懿公因託古改制失敗而被汙衊為“好鶴亡國”的小丑。

而衛國使用的就是當年改元法,比如衛昭公六年就等於衛懷公元年,也就是426B.C.。因為各國諸侯史書不存,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便誤認為衛國紀年法與魯國一樣,都是逾年改元。這就導致了衛國每改元一次,它的紀年就會多出,逐漸累積到最後衛國曆史就跟其他國家對不上了,以至以此排下去,到了漢太祖高皇帝中六年衛國尚存,對此司馬遷曾經一次刪除過十年, 也就是楚漢相爭的那段時期。但即使如此還仍舊有著十二年沒法安排, 所以只得將衛君角被廢之年估計為秦二世元年。這個所謂的“君角二十一年”並不是在秦二世的時候,而是在秦始皇稱帝的時候或者再往前一點。更何況在《刺客列傳》中司馬遷曾經寫過:

“秦伐魏,置東郡,徙衛元君之支屬於野王。”

也就是說這時衛國的公族也只有“支屬”存在。由此可見,其實早在秦滅六國之際,最有可能就是秦王政五年(242 B.C.),秦將蒙驁攻取魏酸棗等二十城“初置東郡,治濮陽”之時,衛國就已經滅亡了。甚至那位不幸的衛君角恐怕就沒有當過一天的諸侯。



戰國後期中原地圖


其實衛國的處境有點類似於列支敦士登公國。同為古老的諸侯國,在一個喧囂躁動的亂世中證明著那個後會無期的美好時代。


列支敦士登國旗上就有著一頂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諸侯金步搖冠


陳大舍


衛國是周王朝的同姓諸侯國之一,姬姓,衛氏。周公旦伐定三監之亂,以弟弟康叔封為衛國諸侯,分殷商之民,護衛周王室。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周武王滅商後,賜同母弟封康邑,史稱康叔封。後周公旦又將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封給康叔封,讓康叔遷徙至殷商故都,建立衛國,定都朝歌。衛國曾經多次遷都,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今河南濮陽)、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


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衛國做為生存時間最長的諸侯國,立國前後共計838年,傳35君。原因有三:

一是衛國很早就已經歸附到了秦國的名下。也就是說,衛國是秦國的一個小的附屬國。衛國國君也願意俯首臣稱,沒有理由去滅衛國,畢竟自己還得讓老百姓都服自己,更何況衛國本來就已經歸順,就這樣滅掉人家,自己就不能做的太不仁義。

二是衛國在那個時代可謂是人才輩出,商鞅、呂不韋、吳起、聶政、荊軻、子路、李悝等等,其中的商鞅和呂不韋對秦國是有過巨大貢獻的,這是對衛國名士商鞅、呂不韋的一個尊重。

三是衛國的勢力太過於薄弱,秦始皇在統一之前,就已經把衛國的國君貶為普通平民了。不用說衛國不想造反,就算它想造反,也成不了什麼氣候的,根本不會對秦朝的統治造成威脅。所以因以上三點原因的考慮吧,秦始皇還是放過了衛國。


許多謙


估計秦國在滅六國的時候,每次經過衛國都和經過秦境一樣。衛國國境對秦國敞開,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以致於秦國將領都忘了,居然還有個國家擋在征伐六國的道路上。

等六國都滅了,秦始皇已經正式宣告天下一統後,衛國怕上表說自己還沒滅,逆了龍鱗。只好低頭不敢說話。

等秦始皇死了,二世上臺,穩定了局面。衛國連忙求二世封個爵位,好給自己一個名份。


難得浮生閒半日


主要是衛國太弱了啊,弱到始皇帝嬴政同學沒有一絲興趣,而且衛國國君很乖巧很識時務,已經完全臣服大秦,再加上衛國有不少人都為大秦立下汗馬功勞,總得給手下一點面子不是,不過後來嬴政同學嗝屁後,秦二世胡亥同學表示對衛國很感興趣,於是出手廢了衛國最後一位君主,衛國國君角,之此衛國亡,成為大秦滅的最後一個諸侯國



古泉玩家


據史料記載商鞅呂不韋均為衛國人,當時的衛國已經為秦國的附屬國,而且國小勢微,也有相傳嬴政是呂不韋的孩子,衛國也算是秦王的國家,況且也已經是附屬國了,所以才會留下來,但是到了秦二世手裡,衛國就被滅了。


秦地青草


小國而已,商鞅之所以去秦國去發展,就是衛國太小。


歷事v


那是看在商鞅的面子上,最後衛國自己也歸順了秦國!


147369123456789


因為衛國不值得秦國出動大軍,而且衛國自己也歸順了秦國


小熊歷史社


真的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