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劇情的三個“瑕疵”:第二個最令人費解

《我不是藥神》目前內地票房已經突破15億,按照權威大數據平臺的預測,如果不出意外,本片的票房將達到39億,倘若預測成功,《我不是藥神》將力壓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紅海行動》和《唐人街探案2》,暫時登上今年的票房總冠軍寶座,下半年雖然國產強片還有不少,但票房要超過30億,談何容易呢?所以這個“暫時”,也只是暫時的。

《我不是藥神》劇情的三個“瑕疵”:第二個最令人費解

在說《我不是藥神》的劇情“瑕疵”之前,本秀才先聲明一點,這裡並不是要貶低這部電影,相反,本秀才對這部電影推崇備至,認為它是近年來少有的一部國產精品,人物塑造、劇本結構、節奏掌控都幾近完美,之所以列出這三個“瑕疵”,是因為在看電影時,對這幾處劇情的處理略有困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我不是藥神》劇情的三個“瑕疵”:第二個最令人費解

商業公司門口的人群

一群病者在商業公司門口討說法,要求降低價格,這是一個比較違和的場景,現實中似乎很難遇到,畢竟咱們不是美國。不過這個“瑕疵”是可以理解的,編導必須要將所有矛盾,都集中到商業公司和病者之間,才能保證這部電影的存活,才能讓這部電影跟廣大觀眾見面,所以我們對這個違和的場景,應報以理解的態度。

《我不是藥神》劇情的三個“瑕疵”:第二個最令人費解

父親去哪兒了

程勇的父親,在片中是一個比較關鍵的角色,一開始程勇對老呂“賣藥”的提議根本不感興趣,之所以後來改變主意,直接原因就是其父親要做手術,缺錢,程勇才決定跑一趟印度,第一趟成功之後,劇情還專門交代程勇去醫院給父親交了手術費用。程勇將渠道轉讓給張長林的主要原因,也在於“上有老下有小”,不想再冒風險。

《我不是藥神》劇情的三個“瑕疵”:第二個最令人費解

程勇第二次決定“治病救人”時,在心理上實際已經做好被抓的準備,所以他不能有任何後顧之憂。正是出於這種考慮,他才將兒子送到了美國(一開始他是反對兒子去美國的,兒子自個兒也不想去),這裡沒有交代程勇父親的下落,是解釋不通的。去世了?託付給曹斌了?作為一部劇情極為嚴謹的電影,一開始作為主角動機的關鍵人物,應該要交代一下結局的,哪怕是用一句臺詞交代也可以。

《我不是藥神》劇情的三個“瑕疵”:第二個最令人費解

程勇出獄時的冷清

這也許不算一個“瑕疵”,只是列出來供大家討論。“五人治癒小組”相處的時間差不多也就半年,但影片中對這個團隊成員之間感情昇華過程著墨不少,先是程勇在夜店搞團建,後來又跟張長林一夥兒打架,還專門安排了一場發工資的歡快段落,這些段落既在推動劇情發展,也是在表現這五人之間相處融洽、感情深厚。

《我不是藥神》劇情的三個“瑕疵”:第二個最令人費解

後來老呂和黃毛相繼去世,但劉思慧和劉牧師都還在,他們為什麼沒有去接程勇呢?此外,送別程勇的場面壯觀而感人,但程勇出獄卻不見一個患者,何故呢?可能的解釋有兩個,一是程勇不願意將出獄的消息透露給劉思慧他們,畢竟他的所作所為是出自初心,而不是為了施恩圖報,這種解釋最合理。二是這本來就是一個沒有深情和長情的時代,三年了,誰還記得誰啊——希望不是這個原因吧,否則觀眾看到的就不只是程勇出獄時的冷清了,而是體察到人情和人性的冷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