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才是阿里最牛的銷售,他把夢想賣給了所有人

马云才是阿里最牛的销售,他把梦想卖给了所有人

馬雲曾說:

阿里巴巴集團有兩個部門是最慘的,一個是marketing(銷售、營銷、市場學),一個是HR(人力資源)。

這兩個部門可能是集團內最難幹最累的部門,但味道也是最好的。

以市場為例,因為高額收益和充分的成長空間,很多銷售員不斷練習各種話術和簽單技巧,拼了命地想把銷售技巧用到極致,並且堅信不疑地去執行和反覆使用。

然而,在面臨艱難的銷售情形時,他們依舊會手足無措,這樣的行為通常被稱為“認知與行動的鴻溝”。

一、通過銷售重塑你的思維模式

銷售是一個極其考驗智商與情商的工作,很多人錯誤“診斷”了所面臨的挑戰,想要單純通過增強銷售技能提升銷售的結果。

這就好比醫生治病開藥方,如果一位醫生錯誤地診斷了病人的疾病,那麼他所開出來的藥方必然是無法藥到病除的,病人的病情也無法得到好轉,因為這位醫生在為一個錯誤的問題而努力。

機械式訓練各種話術和技巧,可以讓一個原本不懂銷售的人很快就懂銷售。

但是技巧只是個工具,只有技巧的銷售,可以把一隻羊變成一頭狼,但無法讓其成為獅子。

真正能夠讓你籤大單的反而不是術的層面,而是道的層面。

真正有效的是,通過對一個人的心智進行訓練和意識影響擁有銷售思維,並通過行為練習,讓這種思維成為習慣。

這樣不僅可以讓羊成為狼,更能成為雄獅,成為真正的top sales!

1972年,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沃爾特·米舍爾博士進行了一個被後人稱為“棉花糖”的實驗。

實驗發現:那些忍著沒吃糖的孩子,長大後比那些沒忍住的孩子更優秀。

前面這些孩子展現出了一種名叫“延遲滿足”的情商技能,他們願意在得到獎賞前繼續等待。

後面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則體驗了一種追求即時滿足的心理,那就是“我想要吃,而且現在就要吃”。

在銷售行業中,如果只追求即時滿足,就很容易產生沮喪心理。

耗費一個小時給客戶打電話、發郵件卻沒有成效,然後就選擇了放棄;

在某次會議上見不到某位客戶,就選擇了不參加這些會議;

當即時滿足心理無法得到滿足時,業務拓展的活動就陷入到一種停滯的狀態。

即時滿足心理造成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讓銷售員缺乏充分的準備和詳盡的分析,不懂得如何展開追求客戶的策略。

在銷售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經驗:

80%的銷售成功的個案是銷售人員連續5次以上的拜訪後所造成的;

48%的人在第1次拜訪後放棄;

15%的人在第2次後也打退堂鼓了;

12%的人在拜訪3次後退卻;

5%的人在拜訪過4次後放棄了;

僅有20%的銷售人員成功了,業績佔全部銷售業績的80%。

懂得延遲滿足的人,會抽出足夠多的時間去分析公司業務,從而在正確的地方,將時間投入到滿足合適的客戶上。

為了延遲滿足感,優秀的sales不斷自我激勵、自我修復,及時調節心理和期望的落差,這種能力也是在這個殘酷行業裡面競爭的必要條件。

激勵自己,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可是它很難具象。 激勵自己其實也是思維在起作用,所謂的自我激勵,就是要把你這套思維模式固定下來,並且不斷訓練。

在中供鐵軍早期階段,市場成熟度很低,賣的產品還是無形的,難度一點都不亞於把梳子賣給和尚,把冰塊賣給愛斯基摩人。

而且,那個時候阿里非常窮,銷售人員除了1200元底薪,其他什麼都沒有。在浙江下面的一個縣城開展業務時,10個人一起出錢找房子住,連床都沒有,只能打地鋪。

他們每天早上起來就喊口號,“我們會成功,我們是優秀的”。

因為擾民,被敲門報警多次,一度面臨被趕走的困境,身邊的朋友、家人也都把他們當成了傳銷。

马云才是阿里最牛的销售,他把梦想卖给了所有人

中供鐵軍早期租住民宅辦公、開拓市場

那個時候筆記本電腦還不是很普及,不能很方便地給客戶做演示。銷售人員就把阿里巴巴網站的介紹,(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用A4打印紙全部打印出來,用透明膠封上,把它折起來,然後給它起個名字叫“手風琴”。

每次展示產品的時候,他們就從包裡掏出來厚厚一沓資料,一字鋪開,整個會議室都鋪滿了,就跟辦畫展似的。

阿里內部經常有這麼一句話:

當你累了苦了,就用你的左手去溫暖你的右手,你只能這樣,別人可能也幫不到你。

自我激勵的本質,其實就是重塑你的那套思維模式。

銷售的過程是一個人修行的過程,它會把你的心靈掏空,然後再塞回去,再掏空。整個人打碎,再重組,重組完之後再長大。

如果能夠經過這種訓練,慢慢的,你自己的這套銷售的思維模式就已經形成了。

馬雲不止一次說到,“有鐵軍在,整個阿里的精氣神就在”。

2003年非典時期,因為有同事被誤診為非典,公司人心惶惶,阿里巴巴突然被推到聚光燈下,鋪天蓋地的報道接踵而至,大家都覺得阿里巴巴可能挺不過去了。

马云才是阿里最牛的销售,他把梦想卖给了所有人

馬雲鼓勵員工抗擊非典

在這個時候,整個公司600多人表現出了驚人的執行力,大家自覺在家辦公,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維持網站的正常訪問。

這種自我激勵的態度和主動性,讓全國人甚至全世界知道了阿里巴巴這家公司,訪問阿里巴巴網站的人數迅速增長。

2003年3月開始,阿里巴巴每天新增會員就達到了3500人,與上一季度相比,整整增長了一倍。

大量的老會員也開始增加網上貿易的使用頻率,每天在阿里巴巴發佈的新增商業機會數量達到9000到12000條,比過去一年都要多3倍。

國際採購買家對商業機會的反饋(發佈一個供貨的需求,買家就給一個採購需求的反饋)也比上一季度增長了一倍。

整個網站每月將近有2億的人次的瀏覽,來自全球38萬個專業買家和190萬的會員,通過阿里巴巴尋找商機和進行各種貿易。

马云才是阿里最牛的销售,他把梦想卖给了所有人

非典過後,阿里巴巴迅速增長

曾經擔任阿里巴巴B2B業務CEO的衛哲說過:

沒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沒了,非典給阿里巴巴做了大量的推廣和廣告,喚醒了大家對互聯網的認識。

因為非典,很多的商人選擇通過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連接的形式去尋找新的商業機會,而很多的買家也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去尋找新的商品採購機會。

所以說,在非典這樣生離死別的背景下,阿里鐵軍遇到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但自我激勵、相互扶持的阿里人,抓住了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電子商務繁榮的威力,或許幾年後才被人們感受得到,但這的確就是起源。

二、如何讓銷售的價值最大化?

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任何事情有一就有二,銷售也是如此。

阿里巴巴是一家非常關注續簽率指標的公司,尤其是在早期創業階段。而影響客戶續簽的幾個因素分別是:

服務質量低下、新簽過度承諾、客戶需求變化、市場及環境變化。

其中,服務質量和新簽過度承諾的佔比最大。所以阿里巴巴在提高續簽率的應對策略上也很明確,就是加強客戶服務,和新籤銷售管理。

客戶服務的核心就是客戶期望值的管理,期望值管理又分短期和長期。很多客戶不續簽的原因是,期望值和結果相差甚遠。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期望值管理是貫穿整個服務週期的。我們所說的期望值管理,是降低客戶期望值,而不是改變和否定,你不能把之前給客戶描繪的期望值給改變了。

就如同創業,可以將創業成功後的夢想描繪得很好,但也要客觀地說,創業是艱難的,甚至會有失敗的風險,而且這個風險還不低。

期望值管理還有第二層的意義,就是長期管理,這部分傳遞給客戶的是一種長期投資價值的思維。

還是說創業的例子,創業就是一場兩萬五千里長徵,要有持久創業的心理準備,而不是說一兩年就結束了,這種思維可以有效地延長和客戶之間的合作關係。

做好服務,還要將價值主張傳遞給客戶。無論你是通過網絡、電子郵件、電話或是營銷傳單等方式去開發客戶,價值主張是銷售會面的“啟動器”。

2001年,馬雲、關明生、彭蕾、金建杭、吳炯五個人一起聚在辦公室,提煉阿里巴巴最核心、最不能丟的東西——目標、使命和價值觀。

價值觀是一個團隊的靈魂。“百年大計”的“植入”以及日常考核,使中供鐵軍成為一個有靈魂的團隊。

在阿里巴巴的銷售培訓課堂上,馬雲說:

我們要求銷售人員出去時不要盯著客戶口袋裡的5元錢,你們負責幫客戶把口袋裡的5元錢變成50元錢,然後再從中拿出5元錢,每一個銷售人員都要接受這種培訓。

這個理念在20年後,與馬雲烏鎮演講中提到很多次的共贏思維一脈相承。

為什麼阿里如此重視價值觀呢?

重要的原因在於,價值作為高層次需求,可以最大高效率地規範銷售行為,最大效率地打通人際之間心靈溝通。

低段位的銷售,賣的是現實,產品的性能、價格和服務等;

高段位的銷售,賣的是未來,提供給用戶的是雙贏的解決方案,讓用戶有充分的代入感和尊貴感,甚至於能夠幫用戶實現夢想。

為什麼阿里巴巴能夠用不到20年的時間,從起初只有18個人的小公司一步步發展構建為一個超級商業帝國?

因為馬雲成功地把他的事業和夢想賣給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優秀的價值主張往往能夠創造出一種“言語圖畫”,投其所好,說其所言,從而對客戶的神經產生影響與說服的作用。

銷售是一種思維,推銷是一種人生狀態。一個人的影響力,就是一個人銷售力的體現。

喬·吉拉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銷售員,連續12年榮登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世界銷售第一的寶座。

他認為:

銷售的要點是銷售自己,而非銷售產品。

很多年以前,他就養成一個習慣:只要碰到人,左手馬上就會到口袋裡去拿名片了。

喬·吉拉德還特別把名片印成橄欖綠,令人聯想到一張張美鈔。

喬吉拉德解釋,銷售員一定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在賣什麼”,而且一次一次加強印象,讓這些人一想到要買車,自然就會想到“喬·吉拉德”。

直到現在,喬·吉拉德還是保有到處廣發名片的習慣,他雖然已經不賣車,卻還是賣書、賣自己的人生與行銷經驗,尋求各種可能的演講與曝光機會。

三、搭建體系化框架,

才能最終跨越“認知與行動的鴻溝”

100多年前,德國人卡爾本發明了汽車,汽車運行到現在,不斷進化不斷更新,但汽車的整體架構沒有發生變化,輪船飛機也是如此,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架構已經非常清晰和完善了,我們只需要在這個架構的基礎上,做出其他元件的調整就可以了。

但是有很多人做銷售沒有自己的架構,所以他們在銷售的過程中,遇到其他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

經常看到類似這樣的文章:接觸客戶時三個注意點,邀約客戶時五個方法,客戶關係處理時六個要素,這些技巧都沒有錯,但為什麼學了之後銷售依舊有問題呢?

因為在沒有架構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你就經常會出現沒頭沒尾的感覺,你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會對自己的銷售產生什麼改進。

史玉柱在賣腦白金的時候,就有一個標準化銷售手冊。

肯德基和麥當勞之所以能夠發展這麼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能把整個業務標準化。

比如炸薯條,溫度到多少,要放多少調料,要做到什麼品相標準。

阿里巴巴是極其注重人才培養的,幹銷售是認真的,幹培訓同樣也是極其認真的。從業務層面來說,銷售培訓的重中之重,是把銷售動作體系化。

在阿里,對一名銷售的訓練是基於鐵軍幾萬名銷售的市場數據,總結出的一套獨特的人才成長和培訓體系——ASK銷售成長體系。分別是:Attitude、Skill、Knowledge,對應過來就是心態、技巧和知識。

總結起來就是9個字:

定目標,盯過程,拿結果。

它的背後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關於銷售心智、思維和技巧的培訓系統,凝聚了阿里眾多一線銷售人員的知識經驗。

30天的時間,就可以對一個人的心智支持和行為結構進行重塑。

這套成長體系,成功為阿里中供鐵軍培養了無數年薪百萬、千萬的Top Sales,以及一批出色的管理幹部。

比如前淘寶的掌門人陸兆禧、滴滴打車創始人兼CEO程維、美團網COO幹嘉偉,滴滴打車天使投資人王剛、大眾點評COO呂廣渝、瓜子二手車首席戰略官陳國環等。

這一次,阿里鐵軍首任校長李立恆帶來這堂只有阿里鐵軍才能學到的內訓課,將阿里鐵軍的銷售培訓體系首度公開,還有普通人可以運用的銷售思維。

在銷售一線奮戰10年,折磨過上萬名銷售,為阿里前線輸送數千名優秀的鐵軍將士後,李立恆發現:

真正頂尖的sales,他們往往熟讀人性,所以總會去發現我們常人看不到的東西,而那些東西,在銷售裡面才是真正的銷售技巧。

李立恆剛開始跟著馬雲的時候,穿著廉價T恤、坐著拖拉機一家家地拜訪客戶。

在當初那個人均月收入不到800元,99%的中國人不懂互聯網,甚至沒有電腦的時代,阿里鐵軍的任務是:向廣大外貿中小企業銷售數萬元的英文網站服務。

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這支隊伍,卻創下了年銷售額50億元的奇蹟。

李立恆也順利當上第一任 “阿里巴巴軍校”校長,手握千萬股權、實現財務自由。(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他說:“在阿里巴巴的十年,培養了他的銷售思維,正是這種思考,成就了他的人生。”

李立恆想要告訴大家:

銷售其實是一套動作、一種思維,只要你掌握了這套思維、這套動作,加以實戰,你能把產品賣給任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