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自己父母是什麼樣的體驗?

顏丶顏


這種問題像為我量身定製的啊。我媽媽帶小學一年級時,我也5歲多到學齡了,她覺得剛好順便教我了,就把我放在她自己班了。那時我媽媽主要教語文,做了我6年的班主任。

我從小在學校長大,小時玩伴大都是教師子女,親近的叔叔阿姨也都是老師,玩鬧的場所就是操場,學校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認識的教師子女中,學習成績也都是呈正態分佈的,特別好的少,特別差的也少,更多的是中不溜秋的。

不好的方面

  1. 有些同學會對老師子女有一種天然的排斥,如果這個老師還教自己班或是班主任,就更加嚴重了。但這種排斥感也會因為這孩子本身性格討喜、合群而減輕。同學的小圈子把隔離孩子仗著老師子女的身份“作威作福”;其他同學因著討厭該老師,恨屋及烏地隔離該老師子女;看不慣“”

  2. 自己的努力可能會因為“老師子女”的光環而被忽視,別人會覺得你取得一些成績是理所應當。如果泯然眾人就無所謂,但如果成績、比賽出挑一些,聽到各種酸話的概率,會比普通同學大很多。童言無忌嘛,這個難以避免。
  3. 我媽媽的額外精力都花費在差生身上了,也沒有給我開小灶的意識,親子時光可能比普通同學家裡還少些。念小學時,我媽媽常把吊車尾的差生留在辦公室或者帶回家給他們補課,都是免費的義務勞動。雖然家庭清貧,但作為人民教師的責任心很強。大多數時間,都是我在書房自己做作業,同學們卻能享受我媽媽的仔細指導。

有益的方面

  1. 很少有和老師之間的隔閡。學習需要“不懂就問”的精神,直接問老師比較方便(但也不是唯一方式)。但認識的不少孩子出於對老師的畏懼,從小就不愛問問題,可能容易導致個別知識點沒學懂。當然我也認識不少老師子女,小時候不愛跟自己班的老師打交道。

  2. 很少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也不是沒有。有個發小也是同校老師子女,她班主任的孩子在同一個班,發小就曾被擠掉過一個該得的獎狀。
  3. 因為信息渠道的原因,面對的機會會多一點。像學校的播音主持、國歌合唱指揮、朗誦比賽、科技節,都需要有相關才藝的孩子,老師更能針對性地培養自己的孩子。但進入同一條起跑線後,最後還是得看孩子水平高低了。而且現在家長都注重各方面才藝培養,差異也不算大。
  4. 補課,如果需要的話,很方便。我被送到做物理老師的叔叔阿姨家住過一個月,在英語老師的姑姑家住過一個月。

我家對師生關係的處理

  1. 在上課時間不叫媽。但我自己覺得叫老師也有點彆扭,所以很少主動稱呼。課上都一視同仁,不會有什麼優待。但我自己小時成績比較好,又一向比較積極主動(臉皮厚一些),課上表現機會還是不少。
  2. 我媽媽沒有給我補過課,小學時的業餘時間大都給班上差生義務補課了,我小時候還挺羨慕他們能吃小灶的。

  3. 我家比較擔心人身安全問題,不允許我和同學到處玩(不能出校園範圍),所以小時候和班上同學的放學後互動很少。我家也很少關注孩子和學生之間的社交關係和心理問題,這個算是父母經驗不足而忽略了。

我現在希望做一些和傳統教育不一樣的事,創立了HandyKid品牌,專注面向家庭的STEAM教育,為家長提供豐富的STEAM教育資訊,項目指南,未來還會提供訂閱式STEAM玩具包。如果您認可STEAM教育,希望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發散思維,願意用心給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請關注我呀。


HandyKid


在我教書時期,教師子女都是易子而教。就是你的孩子我教,我的孩子你教,這有什麼好處呢。首先,避免學生之間互相有隔閡同學關係處不好。再就是避免父子情母子性抹不開而產生偏向。然後怕其子女在班級中仗恃父母的權勢而驕傲。我的孩子小學階段都是別的老師教的。所以,我認為班主任最好不要教自己的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