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書中的“崑崙奴”到底是什麼人?

屯蒙秋水


其實“崑崙奴”就是泛指膚色為黑色的異邦奴隸,在我國古代,崑崙一詞是有黑色的意思,在唐朝,甚至是更早之前,也已經存在,通過販賣,進貢的方式,來到中國的異邦奴隸,在《舊唐書.南蠻傳》就有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這一句的描述的意思我們想象一下,是不是特別像非洲黑人,膚黑,還帶捲髮?

其實絲綢之路在大漢時期就已經建立,所以東西方交流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交流的除了文化之外,其實還包括了一些特殊的商品,其中就包括了“崑崙奴”,崑崙奴據記載在西南海有崑崙層期國,上面有些野人沒有開化,就把這些野人抓來作為藩奴,也就是“崑崙奴”,所以我們大概可以由此來推斷一下崑崙奴一部分來歷其實就是從東南亞的一些海島上抓來的。

後來到了大唐王朝,當時的長安城,洛陽城可以說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國際大都市,外邦來的人很多,加上與西方交往頻繁,所以途經西域,再到今天的中東地區,在轉至北非販賣來奴隸也是完全可行的,並且在那時崑崙奴是作為貢品上貢的,所以崑崙奴不是特指某個地區販賣來的奴隸,而是指黑色的奴僕。

這些奴僕有的遠隔千里甚至是萬里來到華夏,其實就是說物以稀為貴,奴隸販子通常會教給他們一些技藝,用來取悅主人,所以也只有那時的貴族們才能用得起崑崙奴,但是在今天也有考證,曾經我國過去的確是有崑崙族這個種族的,但是後來逐漸被同化消失,這個種族的特色就是膚黑捲髮,但是怎麼說呢,皮膚黑這個意思,我們其實不要完全理解為黑人,就像我們看東南亞靠近赤道的一些國家,他們雖然也是黃種人,但是他們的膚色就明顯偏黑一些,所以

崑崙奴有非洲來的,有南洋抓的,甚至還有些原始部落抓來的,我們把崑崙奴理解為膚色較黑的異邦奴僕似乎更為合適一些。


玄坤


中古史籍中常見“崑崙奴”的記載。根據記載,“崑崙奴”來自海外,捲髮黑膚,形象酷似今天的非洲黑人。那麼,這些黑皮膚的“崑崙奴”究竟是什麼人種、來自何方呢?
榆林窟壁畫中的崑崙奴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清“崑崙”一詞的演變。

“崑崙”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尚書•禹貢》:“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此處的“崑崙”僅僅是指極西之地。《穆天子傳》記載:“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瑤池位於崑崙,崑崙是西王母的居所,此時的“崑崙”開始具有神話的色彩以及國家的屬性。《淮南子·地形訓》又載:“(崑崙)中有增城九重,……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是其疏圃。” “崑崙”在此又進化成一座城池。之後,隨著漢代以來道教的發展,“崑崙”又逐漸神化為海外一島。到了魏晉隋唐之際,我國與南洋各地的交往日益密切,而這一地區的島國正合乎古籍中“崑崙”的記載,故此時“崑崙”一詞開始用以指代南洋各國。來自這一地區的奴隸,遂被稱為“崑崙奴”。
唐代海上交通圖


黑色人種分為兩種,一種是分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羅人種,另一種是廣泛分佈於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的尼格利陀人種(矮黑人種)。那麼,“崑崙奴”究竟屬於哪一人種呢?近代學者有“東南亞說”和“非洲說”兩種觀點。

“崑崙”在唐代已成為一種泛稱,史籍中的“崑崙國”所指的地方不止一處, 包括恆河以東及馬來群島;荼陵東南的佔筆羅或佔不牢島;緬甸、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等地的崑崙國;南詔附近的崑崙國。可見我國唐代前後, 泛稱南洋各地為“崑崙”。依此觀點,“崑崙奴”當是來源於南洋各地的奴隸。
尼格利陀人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 “崑崙”一詞是外語的譯名或譯音, 不僅包括南洋諸地,也包括非洲東岸的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島。這種觀點,最早可追溯至1932年陳寅恪在研讀《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後所提出的“骨侖即崑崙”的觀點。從語源來看,“崑崙”一詞與《舊約》之“古實”有關。“古實”(Cush)在《聖經》中常用以指稱埃及東部之人,後被波斯商人轉稱為“古侖”。隨著波斯商人在世界各地販賣非洲東海岸之黑人,此詞傳至印度、南洋等地。因尼格利陀人形貌肖似非洲黑人,印度人遂將其與黑人並稱為“骨侖”。“骨侖”傳入中國後,又被轉譯為“崑崙”。“崑崙奴”之語源可能由此而來,“崑崙奴”因此也可能包含非洲東海岸之黑人。

總之,“崑崙”一詞在中古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其範圍極為廣泛,包括南洋各地,我們並不能否認其不包括非洲東海岸。且“崑崙奴”也是一種來自南洋的黑皮膚人群的泛稱。所以,似乎可以認為“崑崙奴”既主要包括南海各地、印度群島尼格利陀人, 也可能包括來自東非的黑人。


(清)孫星衍撰:《尚書今古文註疏》,中華書局,2004
(晉)郭璞注:《穆天子傳》,中華書局,1985
劉文典撰:《淮南鴻烈集解》,中華書局,1989
週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中華書局,1985
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證》,中華書局,1962

歷史研習社


崑崙奴,並不是指崑崙山的奴隸,崑崙在古語之中有黑色之意,崑崙奴是泛指黑人。正史之中提及崑崙奴倒是少見,畢竟這個詞彙帶有貶低之意,而民間詞話小說之中常有崑崙奴出現,我記得曾經在聊齋之上看過一篇關於崑崙奴的短篇。寫的是兩個崑崙奴被主家買來看門,後來主家賞了他們倆妓女做老婆。妓女生了個白白胖胖的小孩,鄰居挑撥為何小孩長得白而不是黑的,崑崙奴一氣之下將小孩兒殺了,結果發現骨頭是黑的,懊悔不已。

唐都長安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各種膚色各種服飾的外國人在大街上走來走去都不會讓人覺得奇怪。當時官宦商人家流行的是崑崙奴,新羅婢。新羅是朝鮮半島的一個小國,大約那裡的婢女比較美貌,海盜們不斷襲擊新羅就是為了蒐羅美女賣給大唐的官宦人家。看來韓國的美女在那個時候就比較受歡迎了。

而崑崙奴實際上是東南亞一帶的土著,他們大多來自當時東亞做大的奴隸市場西貢,而且這種人口買賣一直延續到了明朝。因為崑崙奴比較強壯而且長相醜兇醜兇的,所以有錢人家會將他們買回來做保安,比如聊齋之中的這戶人家。實際交流下來發現他們性格也比較憨厚耿直又忠心,容易指使,所以也漸漸成為了有錢人家的標配。

唐代傳奇之中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崑崙奴磨勒,堪比男版紅娘,而且一身武藝高強。他幫助痴情男主人竊取了豪門的姬妾,剛剛出場的時候就將小妾傳達給男主人的暗語完全解答出來,可以看出唐朝人心目中崑崙奴不僅僅是做力氣活或者看家護院的苦力,他們也會有聰明精明的一面。

崑崙奴這個詞彙雖然明顯帶著貶低之意,但是包容萬象的唐朝人對於崑崙奴的態度並非完全是欺辱和看不起的,在很多藝術品的創作之中我們都能看到崑崙奴的身影。在現在留存的崑崙奴陶俑或者壁畫之中,崑崙奴的形象一般比較憨厚,他們大多頭髮捲曲,身著窄袖右衽衣,腳上也不穿鞋子。

比如這張敦化壁畫之中,佛尊、白象和崑崙奴佔據了畫面的中心地位。

不僅僅是這幅圖,崑崙奴在敦煌等地的佛教壁畫之上時有出現。大約因為當時許多崑崙奴來自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也因為人們對於崑崙奴的評價本身就比較好。


木劍溫不勝


崑崙奴到底是什麼人?唐宋之間,在中國的古籍裡曾經大量提及“崑崙奴”這個人群,比如《舊唐書·南蠻傳》裡記載的“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而從唐朝開始,無數中國文學作品裡也都有崑崙奴的生動形象,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唐朝裴鉶的小說《崑崙奴》裡面的磨勒,巧救紅綃,使有情人終成眷屬。也包括最近這幾年讓崑崙奴這個名稱又火起來的《大明宮詞》裡太平公主“找崑崙奴”巧遇薛紹的情節。那麼讓中國人上千年都忘不了的崑崙奴到底是些什麼人呢?

來自東南亞?

其實如果用比較現代化的語言簡單地說,崑崙奴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有著黑色膚色的家奴。但只是這樣說還是沒人知道崑崙奴是從哪來的,因為世界上有黑色人種分佈的地區很多。不過其實中國古籍曾有相關記載的,

《舊唐書》裡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林邑是現在越南的中部地區,漢朝時曾經是歸屬中國,是象郡象林縣,屬於東南亞地區。

從這個角度推測,似乎崑崙奴應該是來自東南亞。這樣說應該也有道理,因為東南亞確實有一個黑色人種存在,叫尼格利陀人。而且史書上記載許多崑崙奴是東南亞各國進貢來的,所以是東南亞人也很正常。不過這裡有個問題,就是東南亞雖然有尼格利陀人,但人數非常少,只是分佈在印度安達曼群島和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泰國的個別區域。所以如果說中國古籍裡的崑崙奴都是尼格利陀人似乎也不太可能,因為尼格利陀人歷史上其實是和外界接觸非常少的。

一位白人男性和兩位尼格利陀男性形成的最萌身高差

此外,尼格利陀人又被稱為矮黑人,顧名思義,這個人種有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就是身高非常低,男性的平均身高也只有1米5,如上圖所示。但中國史書上卻曾有記載說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這就明顯不可能是尼格利陀人了

“體壯如牛”的崑崙奴會是身材普遍矮小的尼格利陀人?

來自非洲?

除了來自東南亞王國的進貢,還有相當一部分崑崙奴是當時穿行於印度洋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賣到中國的,而這些崑崙奴應該主要是來自非洲的黑人了。現在喜歡看NBA或者田徑的朋友都知道,黑人裡身材高大,身體強壯的人數比例非常高,而且因為天生的肌肉素質,其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都非常好,而這些特徵其實是正好符合中國古籍裡對崑崙奴的描述的。比如在小說《崑崙奴》裡就曾經提到:

磨勒遂持匕首,飛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

意思是這位叫磨勒的崑崙奴手拿匕首,跳越出高牆,好像插了翅膀一樣,比鷹隼還敏捷,如雨一樣射出的箭都射不到他。能夠輕鬆跳越高牆,身體靈活性和柔韌性出眾的特點,可以說和非洲黑人的普遍特徵是完全一樣的。

揹著兩個人還能翻牆的磨勒只能是身體強壯的非洲黑人,不可能是尼格利陀人

而在古籍裡,除了崑崙奴,還曾提到一種叫“僧祇童”的黑奴,據現代學者考證,“僧祇”其實就是非洲桑給巴爾(Zangibar)的音譯,也就是現在的坦桑尼亞。但“僧祇童”這個名稱跟“崑崙奴”相比名氣就太小了,而古代普通的中原老百姓其實是根本沒有世界地理的概念的,

看到黑黑的家奴就順嘴都叫成了“崑崙奴”,所以導致後世從名稱看以為東南亞才是崑崙奴的主要來源地。

綜合來看,石頭君認為唐宋時期的崑崙奴其實主要是阿拉伯商人從東非海岸地區販賣到中國的非洲黑人,因為他們天生身體強壯,而且運動天賦出眾,所以很受當時富人的歡迎。而來自東南亞的矮黑人應該也有,因為矮黑人雖然身材矮小,但天生“長不大”這種特點可能也會讓一些有錢人家覺得有意思,因此可能會留在家中做家僮。所以,雖然都叫崑崙奴,但其實他們的來源是非常複雜的,東到菲律賓,西到非洲東海岸,都是崑崙奴的故鄉。

這個圖裡這樣身材矮小,跟著小姐做跟班的崑崙奴倒很有可能是尼格利陀人

最後還要強調一點,本文裡的內容只是根據史料的分析,絕無種族歧視之意中國視角看世界,世界視角看中國,文化歷史,古今中外,歡迎關注“桃花石雜談”。


桃花石雜談


唐朝時候的長安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富庶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開放的政策,交通的要衝,政治的中心等等因素,使得長安得天獨厚,空前繁榮。包著頭巾的阿拉伯商人,騎著駱駝的西域駝隊,耍猴雜技的南亞藝人,酒肆中歌舞的美貌胡姬。當然,這當中還有跟隨於鉅商大賈,豪強官宦身後的特殊奴隸——崑崙奴

崑崙奴並非來自崑崙山,而是唐人對皮膚較黑的外來人種的稱呼,崑崙奴一般體壯如牛,皮膚黧黑,性情卻很溫順。或有一技之長,或精通歌舞雜耍,或可看家護院。忠誠耐勞,可堪重負,因此深受達官貴人的喜愛,通常,僕役市場上一出現崑崙奴,就被哄搶一空。當時長安流傳著新羅婢 崑崙奴的說法,小編以為,除了說來自新羅的女僕和崑崙奴很聽話好用外,還有可能家裡有個新羅婢崑崙奴,也算一件挺體面,挺時髦的事情吧。

按照皮膚黑的說法,崑崙奴應該來自非洲,但其實,來自非洲的奴隸只是極少的部分。他們多是經歷轉手,被掠奪者進貢販賣給唐朝的。而大多數崑崙奴指的是現在的南亞人,包括印尼人,馬來人。還有一部分來自印度諸邦。有很多奴隸經由西貢輾轉被運往中國。

他們經過訓練選拔,最終有成為衛士保鏢的,有成為歌舞雜耍者的,當然沒有一技之長的也有之,最後成為了普通奴役。但想想,在那時候身後跟著個身材高大,面目黧黑的崑崙奴可能也是一件挺拉風的事兒。殊不知如今,在南方某城,黑皮膚者,蜂擁而入,禁而不止,已無當年耐勞之品格,卻多行騷擾治安,雞鳴狗盜之事。時也勢也,不勝唏噓!


踏歌說影視


崑崙奴?看到這個詞,很多人可能會直接望文生義,覺得是崑崙山來的奴隸,但是自己知道的崑崙奴膚色又比較黑,崑崙山怎麼會有這樣的人種?於是更加想不通了。


其實這裡的崑崙並非是指的崑崙山,在古代崑崙除了指崑崙山外,還指黑色,所以崑崙奴的意思就是黑色的奴僕的意思,這就好理解多了吧

那麼這些崑崙奴是從何而來呢?


其實根據史書記載崑崙奴大都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

因為地處熱帶,當地人的皮膚比較黑,所以稱之為崑崙奴,崑崙奴其實還是黃種人(棕色人種),

當然有一部分阿拉伯人帶來的崑崙奴是黑人,來自非洲,應該是阿拉伯人在非洲搶掠來的人口,販賣為奴隸,唐朝人並不講究奴隸的出處,

據說崑崙奴在古代很受貴族追捧,因為崑崙奴性情溫和,身強體壯,吃苦耐勞,對主子的話很是遵從

所以當時流傳這樣一句話“崑崙奴,新羅婢”,新羅指的是今天的朝鮮半島,可見崑崙奴也是紅極一時啊。


我們是鈉梨子


崑崙不只是指崑崙山,還指皮膚成黑色的人,在《舊唐書》裡這樣說:

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

從這裡可以看出,崑崙是林邑南方的一片地方,是泛指,不是確指。這裡的人卷頭髮,黑皮膚。



而林邑在秦始皇時南征百越之君,設立象郡,就在象林縣,今天的越南附近,以南則是南洋諸島、阿拉伯……甚至非洲。

這裡的一些人被人販子販運到我們這裡,為奴為婢,所以稱“崑崙奴”。由於他們受過專業的訓練,不僅能幹,還踏實、拽實,很多人還爭著搶。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崑崙奴”來自西貢(越南那一片),這裡有著最大的奴隸市場,源源不斷四處販賣奴隸,加上西貢又叫“柴棍”,發音不準下,誤說成“崑崙”。這裡的奴隸也就稱“崑崙奴”!

至於這些奴隸到底來自哪裡,沒人知道……有可能來自印度,有可能來自阿拉伯,有可能來自非洲。總之,大雜燴!


非常茴香豆


這個問題有意思,同時也是至今都沒有正確結論的重要問題。

提起崑崙奴,一般的歷史教科書說他們是來自於非洲的奴隸或者是戰俘,在一些有錢人家或者貴族府邸裡面做奴隸。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能算錯,但是說得非常不全面。

“崑崙奴”的來源:不僅僅來自非洲,也來自東南亞半島

“崑崙奴”顧名思義,就是崑崙這個地方的奴隸。但是,崑崙在哪裡呢?很多人說可能就是現在新疆的崑崙山吧。

這樣的說法好像沒有問題,但是我們看一下史料,就會發現事情沒有想象得那麼簡單。我這裡僅僅舉一個例子吧。

在唐朝僧人義淨寫就的《大唐南海寄歸內法傳》中,

義淨提到了崑崙國,根據他的描述,崑崙過不是一個國家,而是許國島國的總稱,包括現在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爪哇和泰國等地。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到底崑崙奴是指非洲的黑人還是東南亞人?關於這個問題,學者一直在爭論。

在我看來,“崑崙奴”的說法有一個變化,最早應該是指從西北地區過來的奴隸,這些人大部分來自非洲東部。因為他們“身如黑漆,虯發,誘以食而擒之,轉賣於大食國為奴”,意思就是這些人皮膚是黑色的,捲髮,先是被阿拉伯人擒獲,後來再轉賣到中國。

唐代與大食疆域圖

因為東南亞人往往也是身材矮小,捲髮,所以逐漸的,中國人也用崑崙奴去指代東南亞人。在張籍的詩《崑崙奴》中有云:“崑崙家住海中州,蠻客將來漢地遊”,其中“海中州”就是唐人對東南亞群島人的稱呼。

崑崙奴擅水性 曾被當作戰爭炮灰

在很多史料中都提到,崑崙奴一般多擅水性。慧琳的《一切經音義》中說“入水六十尺,驅使運載千餘人”。可見,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後看,更多的可能指東南亞地區的人。

那麼,中國人到底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崑崙奴呢?大概就是在魏晉南北朝期間。在《太平廣記》裡面就講到,北梁軍隊跟北周作戰,為了減少自己國家的傷亡,曾經使用一批崑崙奴作為炮灰。

非洲人與東南亞人

最有名的就是陶淵明的孫子陶峴。有一次,在行船的過程中,陶峴將自己的古劍和玉環扔到了水裡,讓自己的崑崙奴摩訶下水去撈,摩訶說,水色不對,下面有鱷魚。陶峴說,東西都沒了,要你還有什麼用處?你必須下去撈回來。

結果摩訶下去之後,不過一會,胳膊和大腿就浮出了水面。

在唐宋時期,所有貴族家庭裡面都有崑崙奴。

屈大均《廣東新語》中說,“崑崙奴,唐時貴家大族多畜之”。朱彧在《萍洲可談》中記載:“宋世,廣中富人多畜黑奴。”

在唐朝,崑崙奴的工作主要是馴獸師、跳舞、耕地、充當僕役,當然,很多崑崙奴後來被解放,不再是奴隸,他們很多人又開始經商或者做海盜等。

崑崙奴陶俑

總之,唐宋時期,中國人是抱有世界主義的胸懷,允許不同民族的人在中國生活。於是,在長安、洛陽等地,隨處可以見到崑崙奴的身影。


兮兮說事兒


“崑崙奴”與崑崙山,崑崙派豪無任何關係。

“崑崙奴”指非洲東部的黑色人種,南亞、東南亞的棕色人種。這些地區的人們有個共同點,捲髮黑身。

唐宋時期,非洲東部的黑色人種先轉賣到大食國過奴,大食國就是阿拉伯帝國,再由阿拉伯商人輸入中國。阿拉伯商人通過絲綢之路進入唐帝國從事貿易,其中就包括黑奴貿易。

除了非洲東部,大部分的崑崙奴來自東南亞的棕色人種。他們以貢禮、侍從、販賣等身份進入唐宋帝國。

當時黑身的崑崙奴,對唐宋帝國的百姓而言,充滿神秘的色彩,因此非常受歡迎,富家子弟以擁有崑崙奴為榮。

崑崙奴主要從事修船、航運、保鏢、歌舞、馴獸、農業生產等職業。

與崑崙奴相對應的是“新羅婢”。


五味社


崑崙奴,顧名思義,是指崑崙山以外的人,並不都指黑人,有些膚色是棕色的。而這個名字的來歷,就要追溯到唐朝了,由於絲綢之路的重新建設,加上的唐朝的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西域以西的包括西域,很多外國人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了大唐,由此帶來了許多黑色皮膚的人,而這些人到了大唐,有的精於樂舞,供人取樂,有的沒有一技之長,只能為奴,因此唐朝的人將他們稱為崑崙奴。


那麼這些崑崙奴來自哪裡呢?

《舊唐書》中,就說過:“在林邑之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因此這些黑人大多來於南洋諸島(現在的東南亞地區)和非洲東海岸。

其實崑崙就是一個泛稱,不是指某一個地區或者國家。

不過也有人說崑崙指的不是崑崙山,而是現在的東南亞地區,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因為有人認為這些崑崙奴膚色並不是黑的。也是黃種人,只是處於熱帶地區,長期受到太陽直曬,因此皮膚較中國人黑。

但是並不是說崑崙奴沒有黑人,有,不過少數,因為非洲離中國太遠,不可能大批來到中國,當時又不是大航海時代,不可能出現販賣黑人的事情,黑人要來華,只能隨當時的阿拉伯帝國的人來到中國。

當然,在當時唐朝帝都長安,出現各色皮膚的人,早就不見怪了,誰叫大唐長安是國際大都市了。除了崑崙奴之外,還有一種,叫做“新羅婢”,等同於現在的菲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