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隔離戒毒所裡的艾滋病感染者調查:綜合矯治讓感染者重拾自信

編者按: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1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的宣傳活動主題是“主動檢測,知艾防艾,共享健康”。國家衛健委通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萬,死亡26.2萬例。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一部分艾滋病感染者是在吸毒、違法、犯罪被抓獲時查出的。

如何讓這部分人員正確認識“艾滋病”,勇敢面對被感染的事實?如何讓他們重拾自信,燃起新生的希望?如何讓他們自覺做到“艾滋病到我為止”?11月下旬,央廣記者分別到寧夏、廣西、四川、北京的強制隔離戒毒所、教育矯治所,針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戒毒、矯治情況進行調查採訪。中國之聲推出“世界艾滋病日”系列調查《強制隔離戒毒所裡的艾滋病感染者矯治新進展》。

央廣網銀川11月28日消息(記者徐升 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1月下旬,記者到寧夏銀川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採訪,深切體會到心理疏導對感染艾滋病的吸毒人員重拾信心,至關重要。

“好多事情後悔也沒用的,對吧?因為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自己做了什麼就要承擔什麼樣的代價,都是成年人了……”今年42歲的阿華,曾經是一名公務員。2002年,他拿到了註冊會計師證書,便辭職前往北京創業。憑藉過人的才智,很快就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收入節節攀升,最高時年薪能達到50多萬元。

人生的第三個十年,阿華得到了許多人一輩子想都不敢想的財富。而毀掉這一切的,正是他引以為傲的社交圈。35歲那年,他在一次朋友聚會中,接觸到了毒品。

阿華回憶說:“接觸的客戶、朋友比較多。剛開始還不知道這個東西,就是跟朋友、客戶接觸的時候別人說了,然後就接觸上了。工作一鬆懈下來,精神一放鬆,接觸毒品以後人好像就變垮了。”

毒品帶給阿華的不止是無盡的深淵,還有一直與毒品“相伴”的艾滋病病毒。他所吸食的毒品為“冰毒”,用藥後會出現精神興奮,性慾亢進。同時,“冰毒”會造成免疫功能抑制,增加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幾率。

兩年前,阿華在寧夏吸食毒品被警方抓獲,被採取強制隔離戒毒措施。入所檢查時,他被查出感染艾滋病病毒。對於這樣的結果,他雖然不感到意外,卻萬念俱灰:“覺得以後出去跟朋友、同事,還有家裡人的生活都會有一些影響。”

阿華所在的銀川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是寧夏唯一能收治艾滋病等傳染病的戒毒所。

目前,戒毒所傳染病收治大隊共收治傳染病戒毒人員37人,其中,29名戒毒人員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像阿華這樣,在入所體檢得知染病的戒毒人員不在少數。銀川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心理矯治中心主任孫會明說,戒毒人員首次得知病情後,出現情緒波動是在所難免的,他們的工作就是幫助戒毒人員平復情緒,重拾自信。

孫會明介紹:“作為艾滋病病人,來戒毒所以後還有另外一種身份——吸毒人員,兩種心態結合在一起,我們就要進行綜合矯治。任何人如果得了艾滋病或者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肯定會恐慌,我們陪伴他渡過這個恐慌期,通過音樂讓他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正確去面焦慮和恐慌。下一步還要對他吸毒這方面有所治療。”

與其他戒毒人員相比,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戒毒人員往往身體素質較差,免疫力低下。戒毒所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救助,消除心理壓力和自卑感。阿華說:“二、四、五、日改善,有肉什麼的,逢年過節經常還會有包子、餃子。每天還有牛奶、雞蛋。幹警也從來沒有“排外”什麼的,經常進來跟我們聊天,就跟家人差不多。而且幹警也從來沒有把我們當做另類去看待。”

因為表現突出,不久後,阿華就要提前解除強制隔離戒毒。隨著解除日期臨近,能感受到阿華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同時,又有一些迷茫和焦慮。而針對戒毒人員返回社會後無所適從的現象,孫會明與他的同事們,一直在默默關注、幫助。“幫他們找份工作,找安置房,還有一些社會低保。有一部分人肯定會有歧視,我們回訪的時候發現了這種問題。他個人要通過努力贏得別人對他的認同,增回一份自尊。作為我們社會團體,我們這個機構要扶他一把。”孫會明說。

採訪中,阿華常說“畢竟生活還要繼續”。對於他來說,在戒毒所的一年多時間裡,獲得了難得的寧靜,他又重拾起讀書學習的習慣,準備重新開始生活。他坦言:“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時候在忙著掙錢,35歲接觸這個東西以後就忙著玩了。這一年多在這裡面待著,其實也讓自己靜了靜心,想了好多事,想想以前都做過些什麼,路是怎麼走過來的,以後的路到底該怎麼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