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惡意逃廢債名單將至,P2P徵信基礎設施搭建

逾期率不斷上揚,惡意逃廢債者持續高漲,是今年P2P平臺遇到的問題之一。隨著配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下半年以來,P2P降低逾期率,上報逃廢債名單也隨之展開。

逾期率上漲,惡意不還,逃廢債成為整個行業主要的風險之一。

不過,據第三方平臺統計26家借貸餘額超50億元大平臺數據,大平臺的逾期、代償卻呈現增長態勢,表明行業要想實現真正的趨穩,依然任重道遠。其實,針對逃廢債一事,監管已經出臺相應的政策。截止目前,已經有兩批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被納入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和百行徵信的系統,總共涉及金額達2.7億元。

事實上,上報逃廢債名單客觀上增加了借款人的違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行業惡意逾期風險。更為重要的是,其也促進了國內徵信體系的完善和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增加了徵信數據的豐富性,以及徵信系統觸達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將逐步降低行業貸前、貸中、貸後的管理成本,對構建中國完整的誠信體系,填補了重要的空白。

P2P徵信基礎設施正搭建

日前,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月度閉門會在京召開,協會秘書長王思聰在會上表示,逃廢債集團化可能是平臺下一階段的風險關口,平臺要多關注逃廢債集團化問題。

實際上,今年以來,惡意逃廢債、逾期不還情形,一定程度上加劇了P2P網貨行業風險。據新金融頭條不完全統計,10月以來,至少有7家平臺發佈公告中表示,因借款人陸續出現了借款逾期情況,無奈平臺宣佈轉型或退出。

此外,據網貸之家統計26家借貸餘額超50億元大平臺數據,26家平臺中,逾期金額為非零的平臺有10家,其中8家逾期金額環比上漲,鉅寶盆、麻袋財富的增幅超過或接近50%,點融10月逾期金額環比增長22%,超過了10億,為10家中逾期金額最高的平臺。

好消息是,8月開始,國家整治辦下發《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要求各地儘快上報相關信息。目前為止,已有兩批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已入徵信。

據《金融時報》消息,首批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已被納入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和百行徵信的系統,包括企業借款人信息和個人借款人信息,其中最大的一筆逃廢債金額已經達到數千萬,共涉及金額約2億元。同時對於P2P平臺也會採取約束措施,失聯跑路的平臺高管的信息也將納入徵信。

關於第二批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包括北京、浙江、山東和廣東四省市數據,加上此前第一批納入徵信系統的上海和深圳地區,目前全國共有6個省市的失信數據納入徵信系統。

“就目前上報徵信系統的信息來看,第一批涉案金額2億元,第二批涉案金額總計約7000萬元,其中最大一筆金額為2000萬元。”人民銀行相關人士告訴媒體,“此前第一批失信信息主要是借款人,第二批則將失聯跑路平臺的高管信息納入了徵信系統,這是第二批失信信息的一個亮點。”

從數據上看,目前接入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繫統的金融機構約有3000多家,與百行徵信簽署了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的機構約400多家,包括P2P、網絡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銀行、融資租賃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

那麼這些措施對於平臺有何效用呢?信融財富董事長齊洋向新金融頭條表示,此舉存在積極效果,一些逾期很久、甚至失聯的借款人開始主動聯繫平臺,商量還款事宜。上報“老賴”名單客觀上增加了借款人的違約成本。

互金專欄作者肥皂表示,逃廢債顧名思義是借款人明知道有“債”,但卻故意不還。重點在於,故意這兩個字。從金融業務角度來講,債務人履行債務能力才能夠讓整個借貸業務達到一定的平衡。如果債務人因為各種原因,主觀上不還款,或者拖欠,或者躲避還款就形成了“逃廢債”。之前,對於借款人在P2P借款“行為”,發證違約並沒有被徵信所“採納”,屬於“死角”地帶。對於平臺來講,為了能夠“要回”欠款,從而採取了“暴力催收”的行為。一但P2P借款也納入徵信,可以說對“失信人”是一個“無死角”的打擊。不僅僅是能夠建立起基層的信用體系,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P2P“暴力催收”的問題。

齊洋還認為,這一系列的舉措也促進了國內徵信體系的完善和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增加了徵信數據的豐富性,以及徵信系統觸達的深度和廣度。

網貸之家主編吳張傑則表示,目前網貸平臺對借款人的威懾力顯著增強,加強了對逃廢債失信人的制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行業惡意逾期風險。網貸底層徵信基礎設施的搭建,將逐步降低行業貸前、貸中、貸後的管理成本,對構建中國完整的誠信體系,填補了重要的空白。

“網貸平臺本身服務的是‘次級’群體,這些群體本身信用意識並不強,甚至忽視了違約的後果。那麼這樣以來,也就是喚醒或者增強了這些人群的信用意識,這也是一種進步,從無到有可以這麼說。”業內人士向新金融頭條表示,由於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仍然處於初步建立階段,與國外的信用體系有著較大差異,國外的信用意識遠高於國內。相信隨著中國信用體制的完善,p2p會成為普惠金融的有效補充,更好的為普惠大眾服務

仍待進一步完善

根據新金融頭條瞭解,被列入惡意逃廢債名單,並已納入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和百行徵信系統的失信人將會處處受到限制。信用中國數據顯示,10月涉金融嚴重失信人內容有,10月新增涉金融嚴重失信人400家,其中法人及其他組織207家,自然人193人。

對於這些嚴重失信人江依據《關於對涉金融嚴重失信人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有關部門將對涉金融嚴重失信人實施限制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限制發行企業債券及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限制取得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資質,限制獲得認證證書等懲戒措施。

“從第一批失信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後,據目前各地反饋,凡是納入徵信系統‘黑名單’的個人,都無法再獲得任何金融機構的貸款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應該說,失信信息很好地發揮了作用。這樣可以對於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在授信方面給予一定製裁,形成有效的失信懲戒,以督促其儘快還款。”

據悉,目前第三批信息也在同步準備,第三批信息加入了中西部省份的信息,與之前兩次相比較,第三批失信信息涉及的省份將更廣泛,涉及的信息主體數量和逃廢債金額都將大幅度提升。

據北京商報從深圳市金融辦瞭解,近期深圳金融辦已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三批惡意逃廢債重點人員名單,並提出完善失信懲治範圍和具體措施的建議,推進“以打促還”。市金融辦還與相關部門聯合,繼續禁止新註冊網絡金融平臺或借貸機構,加強企業登記註冊變更管理,制訂標準的信訪接訪程序與口徑,回應出借人訴求,引導出借人依法理性維權。

吳張傑認為,第一批P2P徵信黑名單涉及金額2億元,包含上海和深圳地區,第二批名單涉及金額約7000萬元,包括北京、浙江、山東和廣東四省市,同時納入了跑路平臺高管信息。從涉及金額、地區和人員來看,黑名單數據的廣度仍有待擴充。同時建議進一步明確和增強對失信人的懲戒,以可預期的制度化提升違約成本,從而達到威懾目的。

吳張傑還表示平臺應積極主動與徵信部門合作,打破行業舊有的信息孤島。一方面對平臺而言,徵信系統完善將提升借款人質量,降低貸後管理成本,打開企業盈利空間;另一方面,徵信查詢體系的共享與開放,不僅可以懲戒已發生的借款人違約行為,也便於其他金融機構全面地掌握借款人風險狀況,徹底掐斷失信人的其他融資渠道,降低借貸業務的審核成本,從而實現社會整體效益最大化。

徵信體系對於大眾來講是“第二套身份證”,從而告訴大家最簡單的道理,失信者寸步難行。至於後續的徵信體系建設,更應該多維度多角度的擴散。互金專欄作者肥皂認為,不僅僅是要提高徵信“獲取維度”,更要在執行上下功夫。對於失信人的懲戒措施要加強,尤其是主觀上“逃廢債”的失信人,應該採取法律措施。畢竟,逃廢債關係到方方面面,在金融業務中,任何一個環節的風險都有可能帶來整個業務鏈上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