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幾乎個個勵精圖治, 那你知道清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嗎?

菩薩我想對你說


的確和一部分荒誕無稽的明朝皇帝相比,清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沒有太劍走偏鋒,放飛自我。哪怕是清朝中後期的道光,咸豐,早逝的同治,光緒。如果要打個分,基本上也能及格。


那麼,即使如此努力,卻為何保不住家業呢?


其實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找準與抓住世界趨勢。以為大門一關,自己安居樂業,家業便能永續。然而自英法先後完成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世界就已經開始了地球村的歷程。只是這個過程開始與進行的不那麼光彩,幾乎都是伴隨著殖民,掠奪,侵略。


世界正在連為一體,然而清朝的皇帝仍然住在自己幻想的天朝裡,種田採桑。當別人進入工業時代,蒸汽機代替馬車,機器工業代替手工,船堅炮利代替冷兵器,實力的懸殊,逐漸打破了清朝皇帝過去依賴的所謂平衡。一旦平衡失去,對新的事物來者都拒,就會引發利益的矛盾和衝突,這樣外部的憂患接踵而來,而自己又沒有招架之力,要麼只有投降,要麼就只有割地賠款,求和求饒。


所以清朝面臨的格局,的確和前朝相比,不太一樣。前者幾乎都敗於內部矛盾,地主與農民的矛盾,或者中華與周圍的戰爭,而清朝面臨的是制度之爭,科技之爭,路線之爭。


很遺憾的是,清朝統治者變通太慢,當自己hold不住時代時,時代只好將你淘汰。這個歷史教訓給我們是深刻的。我們到現在為什麼那麼執念於開放與前進,就是這個原因。



北京不冷東京熱


首先嘉慶之前的皇帝就不用說了,康熙千古一帝、雍正活活累死、乾隆雖說好玩,但總歸是個作為的皇帝,還有順治帝(他沒做和尚,只是死得早)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帝,能夠穩定住當時的形式可見是個有能力的皇帝。

清朝滅亡歸根結底還是大清國底子太差了,爛到根了,沒辦法,只能斷氣了。

如果滿清一開始就搞“滿漢共治”之類的分權體制,那不要100年,滿族就被同化了,這大清能不能活的比大元長一些都是問題。

向左轉|向右轉

那就不要共治,所以滿清建國後200多年,漢族官員能爬到高位的少之又少,能幹到督撫的非常少,時間一長,上到滿清貴族,下到八旗子弟,別說上馬打仗,就連射箭操練都不行了,不得不倚仗綠營兵,而時間一長,綠營兵也爛到家,等到太平軍崛起,滿清不得不號召地方豪強募兵鎮壓,最終漢族逐漸崛起,從地方到中央,漢族官員開始掌控實權。

向左轉|向右轉

但隨著幾十年的發展,洋務運動也搞了幾十年了,地方漢族大員的實力也非常強悍了,這時候根深蒂固的民族主義矛盾就開始顯現了,對比地方的強大,中央實在是虛弱不堪,那這時對於地方大員來說,會產生一個問題:我們還要這個大清幹什麼?礙事兒!於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開始響徹大清國各地。

向左轉|向右轉

其實,到了慈禧太后中後期,大清國只剩下空架子了,那些滿清的地方大員,很多都被地方勢力所擺佈,最終,這個虛弱的人在忽然間倒下了,而且,它的倒下非常的安靜,因為大家好像都在等一個適合的時候讓它完蛋,於是沒什麼流血,大清國就完了。


清朝回憶錄


只能說有清一代,皇帝並沒有出現像明朝那樣多少年不上朝的昏君。

至於說勵精圖治,準確說也就是前三代的皇帝,康雍乾,下面分析一下。

1.康熙即位的時候,朝政有輔政大臣把持著,外面還有三藩,北方還有沙俄,一堆破事等著處理,但是他卻大權旁落,為什麼最後康熙成功了,因為孝莊太后支持他,如果孝莊像慈禧一樣不歸政,那麼清朝剛入關又要面臨各種問題了。所以康熙勵精圖治是因為有人威脅他統治地位了。

2.雍正時代,康熙朝的外患基本都平了,雍正的時候集中力量處理內部問題,官員腐敗,民政民生之類的,算是接著他老爹沒幹完的事業接著幹,有個目標還算是有奔頭。

3.乾隆時期清朝算是起來了,有錢有實力,隨便揮霍,下江南,逛園子,聽戲,對外不能沒點業績,打打大小和卓,收拾收拾藩邦,湊了一個十全武功,畢竟有錢,但是他不像老爹雍正,也不收拾貪官,到了後期乾隆朝的很多錢都進了貪官口袋了,也難道就是藏富於官?

再以後的皇帝,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恢復乾隆王朝的輝煌時代,可惜了,錢都被貪的,被揮霍的差不多了,經濟實力不行了,靠著收稅滿足不了需要了,修個園子還要挪用海軍軍費。

好不容易有個同光中興,倒黴碰到了慈禧,不過就算沒有慈禧,光緒也不會成功,畢竟太年輕,聽了幾句科舉仕子打雞血的話就不考慮國家情況,三個月發佈100條詔令,也不考慮當時清朝百姓大部分都是文盲狀態,經濟水平不行,太快的節奏根本帶不起來這麼一個泱泱大國,上一個法令沒消化完呢,甚至廣東人民還沒接到通知呢,下一個法令就下來了,這樣的皇帝也叫勵精圖治?治大國如烹小鮮,後期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溥儀更是為了皇帝名頭不惜投靠日本人當傀儡,要把東北獨立出去。

如果把清朝比喻成一棵大樹的話,前期三代皇帝在給樹澆水施肥,再往後的皇帝就是自己慢慢把樹往上拔,脫離土壤,溥儀的時候為什麼全國都獨立了?因為清政府在基層失去民心了,就知道在上面設立各種總司令,關鍵是下面人聽你的嗎?袁世凱能成功是因為他的軍隊是自己的,在軍中有威信,不用兵符都能調兵,可不是清朝政府換一個司令就能管用的,下面的很多人都是留過洋的,有文化。

一顆脫離了土壤的樹,再大又能怎樣?樹倒猢猻散而已。





經典撩劇達人


祖上艱苦創業,紮根基業,勵精圖治,國富民強。

後代坐享其成,樂於現狀,荒廢政務,國弱民怨。

任何一個朝代,社會的文明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必要因素。而專權獨橫,狂妄自大,對內殘酷,實行民族鎮壓,對外妥協,割賠賣國求榮。這樣的滿清社會能持續很久嗎?

先不說祖上功德,在乾隆時期,就實行文化專制,嚴控人們思維,為皇權專制訓練奴僕,致使文化得不到進一步發展,在中後期,只因害怕殖民者來侵犯和本國人民結聚反抗,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這種“天朝無不有,從不貴奇巧”的皇帝策略,致使西方近代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在中國無法引進和吸收,使中國的社會發展處於長期停滯狀態,直到鴉片戰爭前夕,中國的農業還在用傳統的農耕方式,嚴重製約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但這種狀況只是阻止了社會發展的步代。難到這樣的社會狀況還有發展前途嗎?

直到鴉片戰爭開始,中華民族的災難也正式降臨,滿清政府妥協求和,簽訂不平等喪權辱國條約,割地賠款,破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使中國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至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在慈禧的獨斷專權下,更是簽訂多個不平等喪權辱國條約,滿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瓜分和統治中國的工具,條約的簽訂使列強更加囂張和猖狂,燒殺掠搶,無惡不作,殘我國民,搶我國財......

難到這樣的政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妥協求和,賣國求榮,腐朽無能,國恥民憤,農民爆動,太平天國。清政府不但沒有吸取教訓,究其起義根源,反而勾結中外反動勢力,鎮壓運動。就是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攜光緒外逃時,還下令剿滅曾經“扶清滅洋”,幫助滿清政府抗擊過外國洋人的義和國。這是何天理?這和寓言故事裡說的,“正因為你救了我,我才決定要殺你”又有何區別呢?這樣的政府還能信得過嗎?這樣的政權還要維護嗎?

真是:順民心者昌,背民意者亡,歷史發展,自然遵循。








gydvj馬蘭老兵


清朝的滅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鎖國。乾隆皇帝認為,天國物產豐富,無需與洋人互通有無。而火槍等西方先進科技皆被認為是奇技淫巧,藏於庫房,用不再用。

關於閉關鎖國,還有一個原因。乾隆認為,漢人有可能會和洋人勾結,這不利於朝廷的統治,所以乾脆就禁其往來,以達到高枕無憂的目的。

閉關鎖國之後,清廷開始跟世界脫軌,統治階層故步自封,西方先進的科技也無法流傳進來。

鴉片戰爭前夕,道光帝召見英國俘虜,直到此時,清廷都不知道英國在哪兒,道光帝甚至還在詢問英國女王有沒有婆家。而國門被打開之後,往往清軍都用血肉之軀和刀槍劍戟去跟洋人對抗。

清廷的滅亡,跟時代的進步也有關係。封建社會已經越來越落後,隨著國門的打破,百姓的思想受到衝擊,思想的覺醒,註定了清廷封建體制的滅亡。

最後一點,清朝連續三任繼承人的選擇都有問題。乾隆選嘉慶,是因為自己的兒子活著的沒幾個了,庸中選優,沒有辦法;嘉慶傳道光,是在嘉慶突然駕崩之後,道光是否是嘉慶屬意的人選,尚未可知;道光選咸豐,那是咸豐找了個好老師,說出一番不忍有傷天和的話來,事實證明,咸豐確實不如恭親王。

至於咸豐之後,更是一代不如一代,連續多任繼承人非正常繼位,加速了清的滅亡。


浮沉於史


我們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改朝換代是歷史的必然結果,這才能證明社會在進步,國家在成長。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都希望政權永遠掌握在自己一族的手中,不管他們多麼勤政,多麼殘暴的統治自己的朝代,都無法阻止社會更先進的制度和強大的另一組織掀翻舊的朝代,中國就在朝代疊加更換中改變發展成為今天的強國。



書歸正傳,那我們說說清朝皇帝很勤政為什麼滅亡。清朝可以說馬上得江山,但馬下守江山就不易了。中國的封建專制集權在清朝走向了頂峰,加上皇帝天生的猜忌心理,更不放心將權力交給外人,所以大小事務都需要皇帝一人處理,所以皇帝成為天底下最忙的人。更不可取的是閉關鎖國,狂妄自大,一味的沉睡在自己功勞簿上。歐洲已經工業時代了,而我們還停留在手工時代,看不到外面世界的變化,不尋求先進制度鞏固政權,不尋求對外貿易增加經濟貿易,而一味控制中央集權這就成了歷史規律性的東西,這也是清朝封建制度必然滅亡的結果。


慧語心得


通常被我們熟悉的清朝皇帝主要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誠然,客觀的講,這三個皇帝確實的我國曆史比較出色的皇帝,均能維持國家統一和發展,然而,清朝後期的皇帝水平也就那樣啊,特別是道光後的皇帝,其實都是碌碌無為的皇帝。加之當時清政府內憂外患,特別是咸豐死後,慈禧才是真正統治者,皇帝連實權都沒有,還談什麼勵精圖治?



至於清朝滅亡的原因,是十分複雜的,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簡要來說,有以下幾點:

1 就是大家常說的閉關鎖國,確實如此,閉關鎖國之下的清政府,統治階級昏庸,百姓愚昧,無論是政治制度、經濟實力還是科技水平,都和西方國家不是一個水平,無法抵禦外辱的政權,怎能不亡。

2 我認為滿族貴族的權力損失也是一個原因,在鴉片戰爭前,在清政府格局中,滿洲貴族掌握絕對的權力,可是太平天國運動後,由於清政府的軍隊腐朽無能,打不過太平天國,所以,清政府只好鼓勵漢族的官員辦理團練,以擊敗天平天國。像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這些軍隊其實是漢族地主的私人武裝,清政府並沒有完全掌握這些軍隊,以至於清政府的權力大大削弱,發生了“東南互保”這樣的事,甚至最後,擁有軍隊的袁世凱逼清帝退位。

3 人們思想的覺醒,中國大門被打開後,人們思想逐步覺醒,中國人發現孔孟那一套不好用了,世界上還有共和的政體,一個國家沒有皇帝也可以發展,並且發展的不錯,清政府的腐朽已經逐步失去了國人的心。

4 一代代愛國人,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做出的努力,像孫中山這樣的革命黨人,真是不達目的不罷休,最終促進了清政府的滅亡。


北周南唐


扯淡!清朝蒙古稱為勵精圖治的只有皇太極跟雍正,其他的每個皇帝都在防著漢人復辟才是真的。倒是慈禧作為女中豪傑,反而更加開明得多。整個清朝,給漢人平復身份的也就是她了。

我們來說清朝第一昏君,康熙。康熙很勵精圖治嘛?他只是在鞏固自己的大清統治地位,他才不關心國家的生死存亡。到1682年大清實際上已經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但是呢,康熙就下令解散這支海軍。然後康熙是因為不知道外國強大嗎?肯定不是的!這支海軍的裝備用的全是英國荷蘭以及西班牙的武器裝備。康熙只是擔心這支海軍都是漢人不利於控制,因為滿清八旗全部不精通水性。所以從這時候開始便已經註定清朝敗局已定。

清朝第二昏君,乾隆。乾隆皇帝在前期確實勵精圖治,開墾良田4000多萬畝,使得清朝人口增加了2億5千萬人,但是呢同樣是因為滿漢問題,善於耕種的漢人在開墾良田以後逐漸提升社會的地位,掌控經濟大權。這時候乾隆同樣是擔心漢人會取代滿人,所以放任官員去貪去強搶漢人財富。

清朝第三昏君,嘉慶。嘉慶時期本來已經乾隆留下一褲襠屎了,他只要廢除乾隆後期那些裝聾作啞的政策就可以實現振興。但是呢,他卻默守陳規的繼承下來。要麼傻,要麼昏。


優己


先說說第一句,“清朝皇帝幾乎個個勵精圖治”,這句話確實不敢恭維,或許您有自己的道理,仁者見仁吧。

清朝皇帝中,個人認為,能夠勵精圖治的,也就是康熙、雍正而已。乾隆是典型的敗家子,根本跟勵精圖治不沾邊;嘉慶皇帝才能平庸,一生幾乎沒什麼亮點;道光皇帝摳門節儉,但眼界狹窄;咸豐皇帝逃跑到避暑山莊,荒淫致死;同治皇帝嫖娼中梅毒;光緒皇帝是個傀儡,用人不慎;宣統皇帝年幼,攝政王載灃狂躁自大,鼠目寸光,建立皇族內閣,致使贊同立憲的士紳階級倒向了革命黨,整個帝國轟然倒塌。不知道個個都勵精圖治的說法到底從何說起。

至於清朝滅亡的原因,這個就複雜了,鄙人不才,願意分享一些自己的愚見。

第一個原因,從清朝自身體制說起。到了乾隆時期,實際上清朝的統治機構已經腐朽得不成樣子了,官場黑暗,貪汙腐敗橫行,整個運行機制沒有一點點活力。嘉慶時期,整個官僚機構更加毫無生氣,幾十個盜匪居然能夠輕易攻破紫禁城,差點殺入皇宮內苑,可見當時的官員已經翫忽職守到什麼程度,大家都在應付差事,完全沒有了活力。這個時期,實際上清朝內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只是大家不願意去面對罷了。

第二個原因,從清朝皇帝的眼光說起。自乾隆開始,清朝已經陷入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後面的幾任皇帝也都自我感覺良好,閉關鎖國,完全不願意關注外面世界的發展。乾隆後期,馬嘎爾尼率領了龐大的訪問團抵達北京,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跟清朝做生意而已,可乾隆皇帝認為中國地大物博,不需要與西方經商,拒絕了這個提議。馬嘎爾尼向清朝展示西方的最新技術成果,也被大家斥之為“奇技淫巧”,這時候的風氣,已經無可救藥。鴉片戰爭爆發後,仗打了一年,道光皇帝還不知道英國到底在哪裡,一直以為與中國西部邊陲接壤,可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多麼有限。

第三個原因,太平天國運動的致命一擊。眾所周知,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暴動規模巨大,席捲了半個中國,而且長達十四年,這對清朝壽命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此時的清朝其實就像是一個破屋子,本來就已經風雨飄搖、四處漏雨,太平天國雖然沒有滅亡清朝,卻等於在破屋子上踹了一腳,加快了這個屋子的倒塌。十幾年的鎮壓,清政府幾乎耗盡了國庫,還欠了大量外債,加重了本身的危機。

同時,太平天國運動也促使了朝廷中漢人的崛起,並一直延續到清朝即將滅亡。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由於八旗軍和以前的綠營兵都不堪用,朝廷無奈,只能鼓勵漢人士大夫訓練地方團練,用以對付太平軍。最典型的就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地方團練後來成了清軍的主力,滿漢大臣在朝中的作用和地位悄然發生改變,這也是滿清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個原因,西方列強的打擊使清政府的威望降低到了極點。自1840年開始,西方列強就開始對清政府進行了無數次的蹂躪。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後,更是縱兵搶劫,燒燬了皇家園林圓明園,聯軍撤走後,中國百姓對圓明園也進行了深層次破壞,甚至把磚都拉走移作他用。可以說,西方的打擊令清政府在民間的威信一步一步喪失,老百姓對政府也逐漸失望。這也造成了一個奇觀,令西方人大為不解,那就是八國聯軍來的時候,大量中國老百姓幫助帶路、搬運軍火、協助搭梯子等等,這是政府威信下降到冰點的象徵。

除了威信掃地以外,西方列強的打擊也使清政府脆弱的財政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之中,不停各地、賠款,朝廷用錢只能再加重盤剝,清末,社會貧窮程度觸目驚心,西方留下的大量照片就是證據。

第五個原因,受到世界民主趨勢影響,革命黨迅速崛起。這個細節我就不用多說了,以孫中山、黃興等人為代表的革命黨從一開始就瞄準了清政府,他們從海外籌錢,不停發動反清暴動,有些人說孫中山完全就是不切實際,幾十個人都敢暴動,事實上,這正是孫中山的高明之處,每次革命行動都是對清政府統治威信的一種挑戰,久而久之,大家也就認為清政府沒什麼了不起,加入了革命隊伍。這裡面出現了大量可歌可泣的事蹟,此處不贅述。

第六個原因,清朝滅亡前幾年,經濟增長迅猛,漢人士紳階級開始有了更多的權利訴求。八國聯軍進入中國那次,徹底把清政府打趴下了,也徹底把清朝納入了世界貿易體系。差不多有十年時間,清政府的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地方實業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取得了很大進步。這樣一來,漢人士紳參政的慾望越來越強,這是趨勢,因為他們需要對工商業更多的扶持政策,這與18世紀的英國有點相似。只可惜,清政府那幾個年輕貴族並未意識到這些事情的嚴重性,採取的是收權行為,士紳階層徹底失望,開始同情革命黨。

第七個原因,載灃等人執政經驗不足,失去了最後一次立憲的機會。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慈禧太后死後,宣統皇帝溥儀即位,由於其年幼無知,載灃就成了攝政王,成為事實上的皇帝。載灃當時才二十多歲,執政經驗不足,他沒意識到,收回漢人士大夫手中的權力意味著什麼,這種事情連深耕朝野幾十年的慈禧太后尚且做不到,更不用說幾個剛剛登上權力頂峰的毛頭小子了,他們的無知政策徹底失去了民心,為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第八個原因,漢人士大夫的反戈一擊。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我說的是袁世凱。自小站練兵開始,袁世凱聲名鵲起,逐漸成為晚清實權派人物。載灃對袁世凱恨之入骨應該源於光緒皇帝之死,可載灃並沒有意識到袁世凱到底有多大能量。載灃掌握朝廷之後,立即著手誅殺袁世凱,好在並未成事,否則清朝估計那時候已經滅亡。後來,誅殺不成,袁世凱被貶,成為一個閒雲野鶴。這也是袁世凱對清朝朝廷徹底心涼的原因之一,後來,湖北武昌鬧起了暴動,朝廷居然無人可用,不得不再次啟用袁世凱,而此時的袁世凱事實上已經是清朝的掘墓人了。眾所周知,袁世凱後來背叛清朝朝廷,逼迫宣統皇帝退位,清朝徹底滅亡。

第九個原因,皇族任性的代價。這個原因是最直接、最表層的原因了,大家都知道保路運動,這個事件事實上令人很無語。四川當地修建鐵路的款項是士紳通過股份制募集的,每個股東都是享受著這條鐵路分紅的,而且拿這個分紅的股東數量之龐大,超乎想象。皇族內閣一句話就要把鐵路收歸國有,按理說,你要收歸國有未嘗不可,但前提是你得把人家的股份贖買了才可以,如果強行收歸國有,這說白了跟搶劫沒什麼兩樣。這個政策出臺之後,當地士紳多次與政府溝通,但清政府的態度非常強硬,這樣一來,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四川發生了大規模騷亂。

中央政府此時如果坐下來與股東商議,還可以挽救,可偏偏載灃此人特別崇尚武力,居然命令端方率兵前去彈壓,兵從哪裡來呢?從武昌調撥,因為武昌是清政府的新軍之一,離四川近。如此一來,武昌突然守備空虛,四川那邊沒打響,武昌倒是打響了,革命黨在武昌宣傳革命思想很久了,這時候起了關鍵作用。武昌首義一成功,革命黨在各地一起鬨,本來就對朝廷失望透頂的士紳階層在各省舉手響應,瞬間,半個中國擺脫控制,形勢徹底失控。

囉裡囉嗦寫了這麼多,唯恐說不清楚,因為清朝滅亡的原因實在複雜,我還有很多想法沒寫出來,篇幅限制,就不再獻醜了,留給網友們來補充吧。歡迎留言討論,謝絕語言攻擊,再次感謝邀請。


貓叔說歷史


清朝皇帝勵精圖治確實有那麼幾個,但說個個都是勵精圖治,那就有失偏頗了。康熙,雍正確實勵精圖治,勤於政業。在雍正以前的皇帝們,都繼承了他們先祖努而哈赤的優良品質,血性十足開疆闢土,都為大清基業添磚加瓦。

而從乾隆上臺以後,就開始大講排場,攀比虛榮之風日盛。官場貪汙腐化,軍隊軍紀逐漸鬆弛,戰鬥力下降。已經不再是當年那支破山海關,打敗李自成的虎狼之師了。

乾隆的爺爺康熙勤儉治國,而他爹雍正更是日理萬機,不廢朝政,好不容易攢下了些家底兒,沒出多少年,都快被乾隆這小子揮霍的差不多了。而自乾隆以後,他們的後代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乾隆後期,大清已經開始由盛轉衰了。至於乾隆以後的皇帝,就更談不上勵精圖治了,國家已經搞的疲憊不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