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產業扶貧: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庆阳产业扶贫: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慶陽產業扶貧: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11月24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全媒體採訪團走進慶陽,雖是初冬時節,但到處充滿生機,感覺不到寒冷。不論記者走進寧縣,還是慶城縣,產業扶貧深入推進,新一代農民不再以耕田而為,他們有的在“扶貧車間”成為“工人”;有的在阿里巴巴168網購平臺上“走南闖北”買賣蘋果;有的入股參加鄉村文化旅遊產業,開店鋪做生意……

海升果園讓農民當工人

四年前的寧縣焦村鎮高尉村,還是家家戶戶承包的責任田,大多一戶一小塊的耕種,種點小麥、玉米,農民日子過得都很拮据。

“這麼大的蘋果莊園全部用機械,想都不敢想能在這兒打工。”60歲的村民高治甲指著一眼望不到邊的農場樂呵呵地說。

高治甲一家5口人,他家10畝良田全部流轉給海升果園,土地流轉後一年一畝地保底分紅500元,10畝地最少有5000元收入,他與愛人也在果園打工。

“好得很,一個月有2700元,在家門口打工,一年少說也有兩三萬元,年初剛把多年前的農資貸款還清。”高治甲說。

村民萬小麗家裡的5畝地全部分流,她還拿出3萬元入股,當起了股東,一年1萬元保底分紅1680元。

“以前種小麥、玉米不掙錢,現在土地分流了,就來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掙錢,供兩個娃上學。”萬小麗開心地說。

高海峰是農機手,開大型耕機,從農機車庫走出來他說:“你看,這十多臺大型農機都是用來耕地的,果園全部機械化。”

海升果園老闆高雲峰在談到土地流轉時坦言:“高尉村1000多畝土地整體流轉給我們做果園,土地流轉後,農民沒有土地耕田,就來莊園打工,長期幹、臨時幹都行,我們從根子上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了。”

“扶貧車間”帶動農戶發展果業

同樣做果品產業的寧縣慶新莊園,不僅自己做合作社,還是我省專門在網上賣蘋果的銷售公司,他們把慶陽的蘋果從網上賣到全國。

11月24日,記者在網店前臺看到,電腦旁邊40釐米高的訂單擺滿了兩張桌子寬的檯面,一位工作人員說:“現在已賣出訂單3000多個。”

甘肅慶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李守業表示,2014年公司與阿里巴巴1688合作,專門從事網銷蘋果,這幾天,一天從網上可以銷售10萬公斤,去年一年網銷2萬噸。

該公司還成立了甘肅寧縣慶新莊園和寧縣新莊興慶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

記者在寧縣果業局局長範紅年帶領下,現場參觀了該公司的“扶貧車間”,看到貧困戶在車間分揀、裝箱、發貨,忙得不可開交。

範紅年邊走邊說,這是縣上扶持的最大電商,他們不僅做“扶貧車間”,網上賣蘋果,還做合作社,流轉土地317.6畝,公司吸納貧困戶450名就業,有1073人入股成為股東,直接帶動1500多戶農民從事蘋果產業從中受益,人均純收入增加3000元。

該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訂單”,使公司與基地或農戶合作,實現效益最大化,帶動7000多戶果農發展果品產業。

據瞭解,該縣7個蘋果專業合作社,以自有資金入股101萬元,在農民變股東中,6941個農戶變成了企業股東,其中貧困戶5227戶。

寧縣縣委書記侯昌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縣上引進全球最大的果汁企業——海升集團,集世界最先進的生產與經營管理,建成矮化自砧根蘋果基地1141畝,全部實行高定位、高科技、栽培矮密化、生產機械化、水肥一體化、產品標準化的‘海升模式’。像海升、慶新這樣的大型標準化產業扶貧企業在寧縣有12家。”

庆阳产业扶贫: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文旅產業助力脫貧致富

文化產業在慶陽脫貧攻堅中也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在慶城區藥王洞養生小鎮,天氣雖然寒冷,但遊客絡繹不絕,不少人遠道而來觀覽古鎮,爬山體驗玻璃橋之感。

據慶城縣蓮池開發區主任謝鵬飛介紹,自2017年元旦投入運營的藥王洞養生小鎮,接待遊客200萬人,實現旅遊收入2.6億元,帶動200多人就業。藥王洞養生古鎮玻璃天橋在今年“十一”期間,共接待遊客400萬人,兩個月就收回了投資成本。這只是一期項目,待第二三期項目建成後,遊客會更多,直接帶動周邊村民開展第三產業。

“慶城區在招商引資時明確表示,將文化旅遊產業項目與培育村級集體經濟相結合,整合村級互助資金20萬元,涉農資金30萬元,入股參與項目建設,村集體年分紅5萬元,吸納11戶貧困戶承包經營店鋪,年收入8萬元,帶動附近36戶61名貧困群眾就近入工,實現了脫貧致富。”慶城縣縣長梁世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