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輩的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執念那麼深?

吳某人25


1.體面、有社會地位。現在社會,官本位氛圍還是比較濃厚的,認為只有在政府工作,才有面子,好辦事。而且那個年代的人,覺得只好為官才算“出息”。


2.穩定。收入穩定+工作時間固定+工作地點固定。不像企業,做不好會被辭退,是個“鐵飯碗”。


3.更容易找到對象。在當今社會,結婚不只要考慮另一半,還要過家長那一關。如果在見家長時,有一個公務員的身份,對方家長多半會同意。


4.福利待遇,養老待遇好。父母總是覺得我們年輕時賺再多錢,也不如老了之後有錢花有保障。而公職人員,福利待遇是非常好的,各項保障按時發放,老有所依。



齊創公考


其實不只是公務員、事業單位,還有國企,這些體制內看起來穩定體面的單位。

重慶晨報曾報道過這樣一件事:一位57歲的母親,3年10次去重慶,她的目的只有一個——勸兒子回河北老家,通過關係到國企端個“鐵飯碗”。

為了達到目的,她去兒子單位鬧,去兒子女朋友單位鬧,辱罵撒潑,哭訴哀求,各種手段用盡。27歲的兒子卻在母親的“折騰”下,多次逃離。女友分了、工作辭了、手機關了、家也搬了一直沒有屈從,想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只想按自己的方式活。

母親無法理解兒子對於就業的想法,兒子也無法說服母親,母子間的矛盾逐漸升級,這個故事背後,凸現的正是兩代人對於就業觀念的衝突。

商業締造文明。

在父輩那個人生價值觀剛開始形成的年代,並沒有什麼商業,畢竟整個經濟都是計劃性的,和市場經濟沒多大關係。

那時候,在國家單位裡當工人可是件很榮耀的事情啊,工人的地位在當時也確實相當高。曾經一度,別說私人企業,農民偷偷種養農作物都是要被沒收的,那都是資本主義的毒瘤呀,要“割資本主義尾巴”。

那時候的工人還有著相對於農民來講極為不菲的收入。

湖南人民出版社於2000年6月出版的《大轉折的瞬間:目擊中國農村改革》一書中提到:”1978年,全國農村人口為8.032億,全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有133元,其中90%以上為實物,貨幣收入不足10%“(也就是說,現金收入只有13元左右)。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1978年全國職工的年均工資615元,平均月工資就有51元!兩者之間差距達到了驚人的4.62倍。

是故,少年時期形成的價值觀就這樣深深的印刻在了他們腦海。

“國家的”才是穩定、靠譜、有地位和麵子的,“私人的”那肯定是沒地位、沒面子、不穩定、不安全。這種意識影響可能已經深入父輩的骨髓了。

公務員工資水平雖然不高,但關鍵在於穩定。

一是收入穩定。公務員畢竟屬於國家工作人員,在社會上政治地位相對較高,其收入穩定,工資按時發放,不存在拖欠工資問題。而一般的企業工資水平則是按照績效走,收入或高或低,不甚穩定。此外,公務員較好,不需要繳納社保,還可以公費醫療,退休後生活無憂。

二是工作穩定。在編的公務員與社會上一些合同制工種不同,考上公務員相當於捧上了一個“金飯碗”,只要踏實工作,遵守紀律,不必擔心“裁員下崗”、“新人搶位”等的問題。此外,公務員基本上則是朝九晚五,除了特殊崗位外,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加班情況。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可以把勞動者的身體保護得更好些。而現代社會中,很多人的工作強度非常大,職業病現象非常普遍。

三是工作內容也相對穩定。現在的一些企業雖然收入高,但是所付出的代價也大,動輒加班、熬夜,工作辛苦,生活不易。而公務員工作內容變化不大,熟練即可,工作壓力較小,生活較為舒適。

國企還有90年代下崗潮,公務員似乎還沒有下崗潮的現象出現,尤其是現在貿易戰,金融環境不好,很多企業朝不保夕,國企還可能國家續命,公務員自不用說,私企倒閉的可是一批一批又一批!

各位讀者覺喜歡在哪裡工作呢?


馮起升


這種現象我體會還是比較深的,我從小生長在山區農村,後來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父母、親戚就勸我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最開始的時候我還是有點兒不願意的,不過後來也就慢慢接受了這個建議。

我之所以接受了這個建議也是有原因的。當時那親戚給我說,現在這邊縣裡面的公務員一月能拿四千五的工資,假如到時候自己考上公務員的話,再找個類似工作的媳婦,那麼兩個人加起來一月就是9000塊的收入了,這在一個小縣城那可是很高的收入了。還有一個原因是找對象方面了,假如考上公務員的話,那就很受歡迎了,單身人士很容易就能找到對象並有房有車有媳婦有娃了。


當然,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有其他的原因。父母希望去考公務員的一個原因是這個工作很穩定,要是自己孩子在企業上班的話,企業是很不穩固的,說不定哪天虧損倒閉了,而假如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遇到這樣的失業狀態那麻煩就大了;假如是公務員的話,那就旱澇保收了,不存在失業問題了。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公務員的一個原因是社會地位高。假如考上公務員的話,自己辦事也相對容易些了,而且自己家裡在本地的社會地位也會有所提高。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公務員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收入方面。像我所在的縣,公務員工資能達到4500的水平,而當地企業工作人員的工資僅有兩千多的水平,所在在小地方公務員工資還是挺高的,這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大學生喜歡考公務員的一個原因,這也就導致這些地方的公務員考試分數線比較高的一個原因。


饕餮視聽


很多人估計在就業的時候,都有過相同的遭遇。那就是被父母催促去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這不禁讓大家很疑惑,為什麼父母輩的人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執念那麼深呢?我認為有如下幾種原因:

1.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比較穩定


90年代,下崗潮中的下崗職工們心中對於企業有著深深的怨念和極度的不安全感。他們更懂失業後的那種無助和失落。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問題,到時候你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被辭退,那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但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幾乎不會面臨失問題,而且還有許多福利。因此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

2.社會地位比較高,比較有威望。


即使現在如果是父母間聊天,說到自己的孩子是公務員,都會覺得非常有面子。大家都知道公務員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的,能考上肯定是非常厲害的了。另外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考上公務員就能做大官,從政聽起來也比較有面子。

3.福利保障好


相對於其他職業,公務員的福利相對是比較好的。比如,公務員不需要繳納醫保,有公費醫療,大病小病都可以報銷,而且退休後也比較有保障,除了繼續享受公費醫療外,工資和原來退休前的工資也是一樣的。另外工作相對穩定,不需要經常出差加班。

以上大概是大多數父母心中的想法。他們總是覺得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比較好,因此會盡力勸說自己的孩子報考。

但是我認為,工作是自己的,首先得看自己喜不喜歡,如果你自己根本不喜歡,那這樣的工作又有什麼意義呢。人生是你自己的,父母的想法,你可以作為參考,但是,怎麼選擇還是看你自己。

——END——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有個冷笑話,在父母輩眼中,世界上只有兩份工作,一份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一份是其它工作。下面我來回答一下題主的這個問題。

第一,為什麼對公務員執念那麼深?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自古以來,老祖宗就留下了“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在父母輩看來,只有朝中為官才是出人頭地,才能證明自己的孩子是人生龍鳳,其餘的所有工作都只能算是混日子。

二是安穩安逸的人生理念。在父母輩眼中,他們並不期望孩子多麼飛黃騰達、腰纏萬貫,他們只要一個“穩”字,這個穩就是平安、安穩、安逸的意思,而公務員、事業單位正是其不二之選。

三是公務員的社會職業認同感。在發達城市可能還不太明顯,但是在三線城市以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普遍為社會所尊重,年輕男女只要是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基本不愁婚姻大事。在人們眼中,公務員工作體面、輕鬆、穩定,出去辦點事情,多少會有幾分薄面。

遇到這種執念很深的父母輩,但是自己不想聽從,要怎麼辦呢?

一是換位思考、相互理解。沒有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要相信父母無論要你做什麼事情,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二是好好溝通、爭取支持。在現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年輕人有了更多的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父母輩的思想步伐可能還沒跟上,個人建議好好溝通,分析利弊。比如:可以建議父母自己可以先去外面闖一闖,如果不行,再回來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

有任何公考疑問,歡迎評論或私信,我將一一回復,粉我者必回粉。

以上。



專業公考解答


許多人不理解父母的這份執念,其實主要是我們和父母的生活環境有極大的不同,而這些觀念在父母那輩中也是比較難改變的,主要原因為:

1.兩個字,穩定!

有些人覺得穩定哪算優點,但是對於經歷過種種社會變動,自然災害吃不上飯,經濟危機,特別是90年代下崗潮的父母來說,穩定兩個字太重要了。

穩定可以讓你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是擁有抵抗任何動盪時期抵抗風浪的能力。父母那輩太不容易了,下崗,裁員這些事都在他們內心深處扎著不安全的根,可能我們這一輩體會不到當年下崗潮時期人們的絕望和憂慮,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巨大。做公務員,收入穩定,就業穩定,工作內容也穩定,只要你不出大岔子,在工作上基本能平平順順,而如果你在私企,當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難保你不會失去工作。所以父母希望子女一輩子,安穩平安,不求掙大錢只求不要遭罪。

2.社會地位高

放在古代,公務員系統其實就是做官,雖然現在概念不一樣了,能做到官的人也很少很少,但是這種觀念還是比較根深蒂固的,在社會輿論中公務員鐵飯碗,國家職能系統的印象深入人心,在父母看來社會地位高。

3.福利好

公務員,事業單位確實能享受到比較好的福利和保障,比如社保,各種報銷,公積金福利等等,這些都讓父母感覺到職位的特殊性和福利性,也有一些人利用公務有各種灰色收入或者錢財上的利處,同時有許多人都覺得在公務系統裡有自己人,可以走一些方便,辦事瞭解信息也會更靈通。

喜歡請點贊關注~前程無憂,陪你走過求職路!!


祝你前程無憂


因為你考慮的是你的事業,而你的父母考慮的是你的生活。

從事業的角度講,公務員付出多,收穫少,升職要看機遇,還要從一群人精和關係戶中突圍,一輩子能混個副處級待遇就算是祖上積德了。能幹一個優秀公務員,做其他事情大體也不會太差。所以你覺得這份事業的性價比低,不願意去。
但父母考慮的是生活啊。公務員收入穩定,醫療養老有保障,子女教育便利,請假方便,作息規律,黨紀國法管著你不能亂來,做人做事不需要仰人鼻息。

對他們來說,你一生賺多少錢,當多大官,獲得多少社會認同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內容,但你的生活是否如意他們看得比天還大。所以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相互體諒吧,但最終的決定,還是要遵從你自己的內心。

物理老師老李


抱著鐵飯碗,吃公家飯,過安穩日子,如果有能耐再混個一官半職,有頭有臉有社會地位,這恐怕就是父母一代人對兒女的期望,但是這種觀念在南北方還是有一定差異性的,北方年輕人父母可能遠甚於南方的。

父母一代在農村生活者,更希望兒女能考上公務員,或者進事業單位,這就是老話講的“鯉魚跳龍門”,但前提往往能考上大學,才會走通這條路。從靠天吃飯,到吃穩妥妥地吃公家飯,這對農村人來講,是一種夢想吧。

父母一代在城市生活者,希望兒女能考上公務員,或者進事業單位,就是想求個安穩,不想看到兒女給老闆打工,在這家公司呆一段時間,又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呆一段時間,跳來跳去總讓父母的心也跟著跳。一個求安穩,真要實現了,便是一輩子沒啥變化了。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父母希望兒女考公務員或進事業單位的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所謂的執念也會隨著經濟發展的變化而變化。有些父母就看淡了,放手讓兒女自己去選擇,不管是進企業,還是自主創業。


韓國成老師


不光是父母的執念 自從我進了我們單位後 我發現所有同事都對公務員事業單位之外的職業自動忽略 他們一般兩口子都是公職 就我不是 我對象是私企的 他們內心一直覺得我嫁錯人了 以後的生活沒有保障 心裡還不知道怎麼可憐我呢 而且永遠記不住我對象是幹什麼的在什麼單位上班 尤其是那些一畢業就進單位的 對很多職業都不瞭解 感覺和這個社會脫節了一樣 我覺得這種執念一般在小城市更根深蒂固 小城市的私企效益低工資低五險一金基本沒有落實 這就讓父母等執念深的人尤其鍾情於所謂的鐵飯碗金飯碗 (打標點太麻煩,湊合看吧,不好意思各位看官。)


水也將軍


父母將自己的經驗和感悟傳遞給孩子,希望孩子過上幸福而穩定的生活,是父母希望孩子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的主要原因。

父母一代,經歷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代風風雨雨,見證了不同時期的改革。在四十年改革變遷中,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享受到了改革的巨大紅利,比如福利分房、醫療保障、社會資源,尤其是一些進入到領導崗位的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力和社會資源,實現了人生財富和自身價值的雙重收穫。

而同時期的工人,年輕時在“我們工人有力量”的豪邁中度過,後來的下崗潮、轉企改制等一系列變革,尤其是退休後的養老金普遍低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這些強烈的對比,讓長輩們的陷入對穩定職業的羨慕中。

認識一對老夫妻,一個在事業單位當會計,退休前拿到正高職稱,退休金快6000。曾經是同學的丈夫是大型國有企業技術工人,退休金3000出頭。強烈的事企差在他們家裡體現特別明顯。

在現在,父母讓孩子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那就是選擇一條安全、穩定的生活道路,餓不著,撐不死,日復一日的重複是多數人的工作狀態。

有些年輕人不願意聽命於父母,他們希望去創業、去闖蕩,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很欣賞這樣的年輕人,也鼓勵年輕人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能將興趣和職業相結合,那將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不管怎樣,孩子要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擁有選擇權、勇於去創業的,是有本事、有抱負的人;能夠考進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也很值得祝福,平淡是生命的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