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四論:何為本來面目、生死、能量及當下

擁有多少並不重要,能否知足才真重要。自己的心態不改變,誰也幫不了你。

隱居的生活固然很好,但一個大菩薩絕不會隱居起來。不行菩薩道,終不能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沒有幫助他人修行,自己的修行也很難進步。

只有適應時代、服務社會、豐富生活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理事圓融、正知正見、利樂有情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只有把思想提煉為智慧,把情感陶冶為大願大行,才是真圓滿,方為真究竟。

權力是人類所患的最大的疾病。內在空虛的人才會拼命地追求權力。權力不是道,是道的附屬品,也可通過權力來修道。有權力的人對人類所作的貢獻,一點也不亞於傳教士對人類所作的貢獻。權力和道有一點區別便是:權力需要別人來賜予,失去了別人,權力也就沒有了意義。道不需要別人,自己一人就可以達成。權力是駕馭別人,道是駕馭自己。

生命四論:何為本來面目、生死、能量及當下

過於追求某種東西,便會為它所轉,進而失去自身的自由,成為它的奴隸;為了得到它,人們會變得發瘋,變得忘我,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得到和成功是人類的兩大魔鬼,魔鬼總想證明“我”的偉大。事實上越想證明“我”偉大,“我”將變得越渺小;當能夠放棄“我”偉大的想法時,“我”才能變得真正的偉大;當能夠放棄“我”想成為強者的想法時,“我”才是真正的強者;放棄解脫的慾望,才是真正的解脫。

把金錢捏在手裡不放,也就失去了金錢的意義,金錢要流通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金錢是為人而存在的,人不應該為金錢而活。錢是人的工具,錢是人創造的,違背了這個規律,生活將變得痛苦,人也將會失去人性。存錢意味著不自信,唯恐明天賺不來錢。錢的價值在於流通,權力的價值在於為民使用,金錢和權力都沒有必要放棄,要放棄的是你對金錢和權力的佔有慾望。

許多修行人對於靈性的追求和物質的追求,這兩者的關係協調得不好。其實,倘若在你的內心,你是一個靈性的追求者,那麼你就應該以靈性為主,以物質為次,物質上夠生活所需就行了;倘若你是一個物質的追求者,那麼你就應該以物質為主,以修行和靈性作為你生活中的調節劑,作為你物質中的音樂,反之也可以把物質作為靈性中的音樂。

兩者都占主導地位,或都處於次要位置,那麼你將一事無成,物質上難滿足,精神上更難滿足。相比而言,人在物質上較易滿足,當物質的滿足達到一定程度,必定需要靈性;而靈性達到某個程度,可以不追求物質。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就會協調二者的關係了——主僕分清,你將是一個快樂的人。

道德與不道德實在無法下定論,若按佛教的思想來論,時時刻刻能返觀內照,深入內在的旅行即是道德,除此皆非道德。外表做的越多越不道德,自然的表露才是道德。除了內在開花以外皆不是道德。宗教裡面的道德是以內在的心態來論,社會上的道德是以外在的行為來論,如宗教裡面動了殺人的念頭即是犯罪,而按社會上的法律,真的殺了人才算犯罪。內在開花以後所做的一切都符合道德,即便打罵也是道德的顯現,是以愛心為基礎而打罵,處處皆是道德的顯現,處處皆是內在的核心在顯現——輻射式的顯現。

勝利和失敗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兩面都很美,眾生的成長和成熟需要這一枚硬幣的兩面,智者會從失敗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勝利者往往失去更多,而失敗者則會得到更多。歷史的規律是,人們佩服勝利者,但不尊重勝利者,甚至厭惡勝利者,而對失敗者不僅同情,甚至更尊重。人生有成功,必然有失敗,只是人類的習性總善於把成功的一面、好的一面亮出來,就像日常生活中照相一樣,人們總是把美好的一面呈現給相機的鏡頭。

環境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絕不會傾向某一個人,所不同的只是每一個人的心態。心態不同,對環境的感受和評價也就不同。有人喜歡白天,則有人喜歡夜晚;有人喜歡天堂,又有人喜歡人間。對於開悟的人而言,人間的美不僅不亞於天堂,而且還勝過天堂數萬倍。

其實,說道在紅塵,那是因為修道是非常實際的經驗,是現在解脫,而不是死後解脫。惟有在紅塵中面對生活,透過人生的種種痛苦,才能超越痛苦。把自己關閉起來,這不是解脫,而是逃避,是壓抑。超越了痛苦,也即超越了人生。生活本身就是道,捨棄了生活,也就捨棄了道。道並非在書本里,生活才是一部真正的經典,唯一值得讀的書便是生活——全然地生活。能使你開悟的法門惟有生活,生活中有什麼便享受什麼,沒有的也不必渴望,渴望便會錯過生活的意義,渴望是痛苦的根源,當人生沒有渴望的時候,也即邁入了一個全然的生活旅程——開始進入內在的核心。全然的生活意味“我執”消失了,沒有了貪慾,沒有了爭鬥,不為名而活,不為利而活,;那裡沒有希望,沒有痛苦,沒有未來,沒有智慧,沒有愚痴,只有當下的開花和寧靜的祥和。

煩惱也非煩惱,只是你對它認識不夠,當深入禪定以後,你會發覺煩惱就是喜悅,猶如傍晚見到路邊的一根繩子,遠遠望去就像一條蛇,當我們放鬆地靠近它時,才發現原來是根繩子。當你還沒看清這根繩子時,這根繩子就可以充當毒蛇來攔你的路。所以說煩惱除盡菩提也無,菩提就是覺悟,當你還沒覺悟,菩提就是煩惱。

不敢面對金錢和物質,說明還沒有超越它們,果真超越了金錢和物質,為什麼還不敢面對呢?如果不是因為人類貪圖金錢和性,金錢和性又怎麼可能會引起人們的痛苦呢?金錢和性是大愚蠢的東西,是聽命於人的,它們沒有主導性。世界上出現的任何一樣東西都具有兩重性質——正極與負極,要想協調,靠的就是正負兩極的力量,舍此一極都無法達成。

修禪的人是一個對來世沒有興趣的人。在禪者的眼裡只有當下,只有此時此刻,他從不把希望寄託於來世,當下的那一頓悟就是終極,是沒有次第的,此岸就是彼岸,“一”就是一切,剎那就是永恆。修禪是最單調的,也是最無聊的,惟有透過無聊才能達成終極,無聊可以殺掉一切妄想,迸發出一切智慧。

生活在物質的世界裡沒有慾望簡直是不可能的,要吃,要穿,要住,會生病……周圍的環境促使你產生慾望,人的一生都是在為慾望活著,就是想修行也是一種慾望。慾望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給予正確的對待,並非是一件壞事。

文章來源:東華禪寺方丈萬大和尚著述《心中月》

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8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8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

生命四論:何為本來面目、生死、能量及當下

萬行大和尚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