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王牌軍功勳榜——第三野戰軍

第三野戰軍精悍強大,是一支雄風浩蕩,氣勢如虹,善打敵王牌的威猛常勝之師。其前身是抗戰時期的新四軍和山東八路軍,這兩支隊伍交會融合,在血與火中迅猛成長。三野在中原逐鹿,縱橫馳騁,蘇中七戰七捷,速勝宿北,鏖兵萊蕪,揚威孟良崮,大勝豫東,力克濟南,湧現出了陳毅、粟裕、張雲逸、譚震林、陳士榘、許世友、王建安、葉飛、韋國清、王必成、陶勇、聶鳳智、周志堅、張仁初、皮定均、張震、孫繼先、滕海清、劉飛、張翼翔等眾多聲名顯赫的將帥。

解放軍王牌軍功勳榜——第三野戰軍

第三野戰軍主力中的戰將,在華東戰場的主要對手是國民黨軍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湯恩伯,具體對手是杜聿明、邱清泉、黃百韜、李彌、孫元良、劉汝明、黃維、胡璉、李延年、張靈甫、區壽年、李默庵、王耀武、歐震、王敬久、李玉堂、李天霞、霍守義、李仙洲等高級將領。

綜觀解放戰爭史,第三野戰軍湧現出的王牌軍分別為第二十七、第二十、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八、第二十六、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五軍,後起之秀為第三十一軍。

聶鳳智中將與膠東頂尖第二十七軍

第二十七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創建並發展起來的一支勁旅。第九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南臨戰役、膠東保衛戰、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著名大戰、惡戰,以打硬仗著稱,勇冠三軍,被譽為華東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麾下“進攻能力無敵”的王牌軍。

第二十七軍的源頭是八路軍膠東軍區部隊。1947年3月,以膠東軍區第五、第六師和警備第三旅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各師旅分別改為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師。1949年2月,第九縱隊改稱第二十七軍,屬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各師分別改為第七十九、第八十、第八十一師。

聶鳳智最初是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第九十三師第二七一團政治委員,抗戰前期,先後擔任抗大總校第三團副團長、一分校膠東支校校長;抗戰後期,任膠東軍區第十三團(即著名的老十三團)團長兼政治委員。在開國中將裡,聶鳳智是一位智勇雙全的戰將。聶鳳智幾乎指揮和參加過華東戰場各種不同類型的戰鬥、戰役,甚至包括陸海空協同作戰。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聶鳳智擔任中朝聯合空軍司令員,他以其獨特的打法,扭轉了空戰的局面。1955年1月,聶鳳智參與指揮了一江山島戰役,為解放一江山島作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中,第九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萊蕪戰役,從膠東遠赴魯中,第一次參加大兵團作戰,以兩個師的兵力,在博山西南的和莊附近設伏,與第八縱隊聯合,斃敵第七十七師師長田君健。

孟良崮戰役,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從山下打到山上,最先把紅旗插上山頂,為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立下了汗馬功勞。

膠東保衛戰,作為第一主力在內線殲敵。道頭反擊,首挫敵範漢傑聚殲解放軍膠東主力的計劃。在膠河戰役中,主攻三戶山、范家集。在膠高追擊戰中,一攻丈嶺,二攻臥牛山。以第九縱隊挑大樑的華野內線4個縱隊,用4個月時間粉碎了國民黨欲佔膠東的企圖,從根本上扭轉了山東戰場局勢。

濰縣戰役,第二十七師第七十九團率先突破登城,並堅守陣地20個小時,保證後續部隊順利向縱深發展,戰後獲山東兵團授予的“濰縣團”光榮稱號。

濟南戰役,聶鳳智主動把“助攻”命令改為“主攻”命令。結果,第九縱隊作為攻堅中鋒利的尖刀之一,率先攻進泉城,活捉國民黨軍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首先突破堅固城防,獲中央軍委授予的“濟南第一團”光榮稱號。

淮海戰役,從正南方向擔任主攻,率先攻克碾莊,勇立首功。最後圍殲杜聿明集團時,再次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從北向南攻擊。在整個戰役中,第九縱隊的戰功僅次於第四縱隊。

渡江戰役,第二十七軍作為中突擊集團第九兵團渡江第一梯隊,首先突破長江天險。第七十九師第二三五團三連五班那條船率先靠攏長江南岸,成為百萬雄師中的“渡江第一船”。在江南千里大追擊中,切斷寧杭公路,封鎖了南逃之敵的退路,為聚殲敵人5個軍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海戰役,最後總攻時,作為攻堅的鋒利尖刀之一,最先攻入市區。接著,對盤踞在蘇州河對岸的敵軍堅持不使用重武器,發動群眾支援,開展統戰工作,迫使敵軍放下武器投降。上海解放的當夜,全體將士露宿街頭,對老百姓秋毫無犯,令全世界為之矚目。

劉飛中將與華中頂尖第二十軍

第二十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大戰、惡戰,攻守兼備,屢建奇功,殲敵數量居各縱隊之首。第二十軍以“防守極其堅固”而著稱,堪稱一支名副其實的鐵軍。

第二十軍的源頭是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閩東獨立師及閩西遊擊隊一部,抗日戰爭初期的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又稱老六團),抗日戰爭中期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一縱隊、第一師第一旅,解放戰爭初期的新四軍兼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該縱隊下轄三個旅,以新四軍蘇浙軍區第四縱隊編成第一旅,以新四軍蘇中軍區教導第一旅編成第二旅,以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二縱隊編成第三旅。1947年1月,第一縱隊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各旅分別改為第一、第二、第三師。1949年2月,第一縱隊改稱第二十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各師分別改為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師。第五十八師為著名的紅軍師,由紅軍閩東獨立師演變而來;第五十八師第一七二團為著名的紅軍團,由新四軍老六團演變而來。

抗戰期間,劉飛曾帶領老六團的幾十名傷病員在陽澄湖地區老鄉家裡養傷。新中國成立後,有作家據此寫成了話劇《蘆蕩火種》,後來又改編成著名的京劇樣板戲和電影《沙家浜》,聞名全國。

劉飛最初擔任老六團政治處主任,後來擔任蘇中軍區教導第一旅旅長,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師師長、第一縱隊副司令員、第二十軍首任軍長。張翼翔先後擔任蘇浙軍區第二縱隊副司令員;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三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二十軍副軍長、第二任軍長。

解放戰爭中,第一縱隊戰史、戰績亮點是:

宿北戰役,在國民黨軍整編第十一師陣地中,先殺了個一進一出,次日再次殺入敵陣,硬生生割裂了整編第十一師與整編第六十九師的聯繫,最終與兄弟部隊一起,擊敗整編第十一師,殲滅了整編第六十九師。

魯南戰役,作為左翼主攻部隊,在兄弟部隊協同下,全殲國民黨軍兩個整編師和一個快速縱隊,繳獲甚多。

萊蕪戰役,在友鄰部隊沒趕到的情況下,緊鉗5萬多敵軍,讓李仙洲無路可逃,勇立首功。接著,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從西向東攻擊,為殲滅李仙洲集團立下大功。

孟良崮戰役,同時與國民黨軍兩大王牌部隊作戰,作為頑強阻擊的盾牌,一面死死頂住整編第二十五師的攻擊;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一面參與圍殲整編第七十四師的戰鬥,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淮海戰役,因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飛突患重病,張翼翔便擔負起指揮部隊的重任。戰役第一階段,在新沂窯灣用急襲戰法殲滅黃百韜兵團的第六十三軍1.3 萬餘人,擊斃軍長陳章,創造了一個縱隊消滅敵人一個軍的光輝戰例。戰役第三階段,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從北向南攻擊,消滅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第四十五師。

渡江戰役,第二十軍參加東突擊集團,作為第八兵團渡江第一梯隊,自三江營至龍稍港段強渡長江。接著,攻佔揚中,並渡夾江南下。

1955年1月,第六十師與華東軍區海、空軍共同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戰鬥。第六十師作為突擊登陸部隊,率先攻佔守敵司令部,為這次聯合作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陶勇中將與“三猛”鐵軍第二十三軍

第二十三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四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蘇中、魯南、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上海戰役等著名大戰、惡戰,以“三猛(猛打、猛衝、猛追)”“三得(跑得、餓得、打得)”著稱,每戰皆硬仗,可謂是一支英勇善戰的百戰雄師。

第二十三軍的源頭是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閩西、閩南及浙南紅軍游擊隊,抗日戰爭初期的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又稱老四團),抗日戰爭中期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第一師第三旅,抗日戰爭末期的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三縱隊,解放戰爭初期的華中野戰軍第八縱隊,華中野戰軍第一師。該師下轄第一、第三旅。1946年11月,以山東野戰軍第七師第二十旅一部及華中軍區特務團組建第二旅。1947年2月,第一師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各旅分別改稱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師。1949年2月,第四縱隊改稱第二十三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各師分別改稱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第六十九師。第六十九師第二○五團為著名的紅軍團,由新四軍老四團演變而來。老四團抗戰中曾被改編為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第七團,因屢立戰功,被新四軍軍部授予“老虎團”的光榮稱號。

陶勇和盧勝是第二十三軍及其前身部隊的元老。盧勝最初是閩南紅軍游擊隊的支隊長,所以擔任老四團首任團長;陶勇最初是紅四方面軍第九軍教導師師長,由延安派遣而來,所以擔任老四團副團長。後來,陶勇升任團長,盧勝改任團政治委員。從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到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陶勇始終擔任這支部隊的軍事主官,一直到第二十三軍首任軍長;盧勝先是擔任第三縱隊政治部主任,後調出,在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時,又從師長、師政治委員當到縱隊副司令員,直到第二十三軍首任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中,第四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蘇中戰役,在七戰七捷中,陶勇所部作為華中野戰軍的兩把鋒利尖刀之一,一戰泰興,二戰如南,三戰李堡,四戰丁堰,五戰加力,五戰五捷,首創殲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整編第八十三師的紀錄。

魯南戰役,在攻克棗莊戰鬥中,陶勇率部勇立首功,為取得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五十一師,俘敵中將師長周毓英以下7700餘人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孟良崮戰役,作為圍殲敵整編第七十四師的尖刀之一,活捉敵參謀長魏振鉞,又不顧疲勞,和兄弟部隊一起搜索殘敵。

淮海戰役,無論是在碾莊圍殲黃百韜兵團,還是在陳官莊圍殲杜聿明集團,第四縱隊都成為整個戰役中殲敵數量最多的縱隊,先後攻克國民黨軍團以上兵力守備的村落、據點達22個,俘獲敵徐州“剿總”副司令長官杜聿明。

渡江戰役,強渡之前,炮擊耀武揚威向解放軍挑釁的英國遠東艦隊,並給予英艦重創。強渡之時,作為第十兵團渡江第一梯隊,在王坍港兩側登陸成功。接著,切斷了滬寧鐵路,進逼武進地區,佔金壇,奪溧陽。隨後,晝夜疾行,與第二十一軍聯手進入杭州,並保護錢塘江大橋免遭破壞。

上海戰役,挺進松江,直插虹橋;最後總攻時,作為攻堅的三把鋒利尖刀之一,強渡蘇州河,攻佔國民黨政府造幣廠和敵淞滬警備司令部,俘敵1萬餘人。

王必成中將與出奇雄師第二十四軍

第二十四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六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蘇中、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戰役等著名大戰、惡戰,是一支能打、會打、敢打的虎軍。

第二十四軍的源頭是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湘贛邊、粵贛邊及贛東北紅軍游擊隊,抗戰初期的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又稱老二團),抗戰中期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第一師第二旅、第一師第十六旅,抗戰末期的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一縱隊,解放戰爭時期的華中野戰軍第六縱隊。該縱隊1946年5月與蘇中軍區獨立旅又合編為第六師,以第六縱隊為第十六旅,以獨立旅為第十八旅;10月,以山東野戰軍第七師第二十旅主力組建第十七旅。1947年1月,第六師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各旅分別改稱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師。1949年2月,第六縱隊改稱第二十四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各師分別改為第七十、第七十一、第七十二師。第七十師第二○八團是著名的紅軍團,由新四軍老二團演變而來。第二十四軍前身部隊在抗戰之初,就創下了新四軍首戰日軍、首俘日軍、首克敵據點、首奪敵佔縣城的紀錄。

王必成和劉培善是第二十四軍及其前身部隊的元老。劉培善最初是湘贛邊游擊隊獨立團政治委員,因此擔任老二團首任政治委員;王必成是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第八十九師副師長,由延安派遣而來,因此擔任老二團首任參謀長。後來,王必成升任團長,從這時起,到第一師第二旅、第十六旅,再到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他一直擔任這支部隊的軍事主官,直到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劉培善從團政治委員到擔任第一師第二旅政治委員為止;江渭清從任第十六旅政治委員始,至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為止。他們是王必成的兩任搭檔。皮定均是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旅長,中原突圍時,他率部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回到解放區。第六縱隊成立時,他即任縱隊副司令員,直到第二十四軍副軍長、第二任軍長。

解放戰爭中,第六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蘇中戰役,王必成所部作為華中野戰軍的兩把鋒利尖刀之一,首攻泰興,二戰如南,伏擊西場,攻克林梓,激戰分界,五戰五捷,殲滅李默庵的王牌部隊,從此打消了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美械裝備部隊的顧慮。

兩次漣水作戰,與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過招。一戰漣水,硬是把風頭正勁的第七十四師迎頭澆了個透心涼;二戰漣水,第六縱隊在不得不撤出的同時,讓第七十四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至後來在孟良崮被俘的第七十四師軍官說道:其實,我師在漣水之戰中已被六縱重創了元氣。

萊蕪戰役,在吐絲口戰鬥中,紮緊袋形伏擊陣地的口袋底,堅決堵截由萊蕪城北竄之敵。第十八師斃傷敵3000餘人,俘敵1.9萬餘人,成為此役斬獲敵軍最多的部隊。

孟良崮戰役,從側後快速奔襲至垛莊,使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無路可逃;最後總攻時,率先攻入並摧毀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部,擊斃張靈甫。

淮海戰役,作為圍殲黃百韜兵團的五把尖刀之一,從西面發起攻擊,為戰役全勝作出了重要貢獻。

渡江戰役,作為第七兵團渡江第一梯隊,先行偷渡太陽洲,並分別在閔家拐、悶湖窯等地起渡,於太白廟、永固廟一線登陸。隨後,迅速東進,追殲逃敵,在廣德圍殲戰中俘敵第四軍副軍長李子亮。

廖容標中將與華野盾牌第二十八軍

第二十八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創建並發展起來的一支勁旅。第十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著名的大戰、惡戰,攻守兼備,尤其是防守能力突出,專門與國民黨的王牌主力軍抗衡,是解放軍阻擊能力首屈一指的部隊。

第二十八軍是由抗戰時期山東軍區所屬渤海軍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廖容標曾任渤海軍區副司令員。抗戰勝利後,渤海軍區把主力部隊的大部都派往東北後,遂將留下的部隊組成六個團,即渤海軍區特務第一、第二團,警備第六旅第十一團,警備第七旅第十三、第十四團,警備第八旅第十七團。1946年6月,內戰全面爆發後,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對轄區內的部隊進行整編。7月,以渤海軍區特務第一、第二團和警備第七旅第十三團組成渤海軍區第七師。11月,以渤海軍區警備第六旅第十一團、警備第七旅第十四團、警備第八旅第十七團組成渤海軍區第十一師。1947年2月,渤海軍區第七、第十一師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劉培善任副政治委員,蕭望東任政治部主任。第七、第十一師分別改稱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師,同時組成縱隊特務團。1949年2月,第十縱隊改稱第二十八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師和縱隊特務團合編改為第八十二、第八十三、第八十四師。

解放戰爭中,第十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萊蕪戰役,在錦陽關及其以北阻援,保證主力殲滅國民黨軍李仙洲集團,展示出強硬盾牌的素質。

泰蒙戰役,在泰安戰鬥中,作為攻擊主力之一,配合兄弟部隊殲敵整編第七十二師主力,俘師長楊文泉以下1.1萬餘人。

孟良崮戰役,於萊蕪以北地區阻援,抗擊國民黨軍第五軍和整編第十一師等兩大主力,保證主力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

濟南戰役,作為攻城尖刀之一,和兄弟部隊一起經八晝夜激戰,解放濟南,第十縱隊殲國民黨軍1.7萬餘人。

淮海戰役,先在徐州以東阻援,與其他兩個兄弟縱隊一起,連續10天頑強阻擊敵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的進攻,保證主力圍殲黃百韜兵團,成為解放軍著名的鐵血阻擊軍。最後,又作為攻擊主力之一,參加合圍和聚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

渡江戰役,作為第十兵團渡江第一梯隊,從天生港一線率先起渡。

上海戰役,作為外圍戰攻擊主力之一,攻克太倉、嘉定、羅店等城鎮,協同兄弟部隊解放吳淞,殲敵8700餘人。

福州戰役,從正面擔任主攻,解放閩清、雪峰、徐家村等地,最後進佔福州,為解放福州勇立首功。後又攻佔平潭島。

張仁初中將與能攻善守第二十六軍

第二十六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創建並發展起來的一支勁旅。第八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魯南、萊蕪、孟良崮、洛陽、濟南、淮海、渡江、上海戰役等著名的大戰、惡戰,防禦、進攻、野戰、攻堅俱佳,尤其是攻堅能力突出,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第二十六軍是由八路軍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部隊發展而來的。第七十六師最早的前身是1938年初徂徠山起義成立的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12月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該部為山東縱隊第四支隊,支隊長廖容標。1941年改稱山東縱隊第四旅,旅長廖容標。1942年8月,改稱山東軍區魯中軍區部隊。在這期間,張仁初任山東軍區特務團團長,直接受羅榮桓指揮。1945年8月,組成魯中軍區第四師,師長廖容標;11月,又以魯中軍區警備第二旅和第三旅各一部組成第九師,師長錢鈞。

1947年2月魯中軍區第四師、第九師和警備旅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各旅分別改稱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師。縱隊副司令員為孫繼先,縱隊參謀長為張仁初。1948年,張仁初接任縱隊司令員。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時,第八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六軍,屬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各師分別改稱為第七十六、第七十七、第七十八師。軍長為張仁初。

解放戰爭中,第八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魯南戰役,屬戰役右集團,先攻克太子堂,再直下嶧縣,配合兄弟部隊生俘敵整編第二十六師中將師長馬勵武。

萊蕪戰役,在博山西南的不動村設伏,與第九縱隊聯合,斃敵第七十七師師長田君健。接著,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從東向西攻擊,為生俘李仙洲作出重要貢獻。粟裕在華野高幹會議上說:八縱功勞不小。

孟良崮戰役,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先後攻佔萬泉山、蘆山,有力地保證了兄弟部隊全殲敵整編第七十四師。

洛陽戰役,先襲佔偃師,控制了洛陽以東一線阻援陣地。隨後,作為阻擊盾牌,保障攻堅主力的右翼安全,又在黑石關頑強阻擊,遲滯孫元良、胡璉所部西進增援的步伐。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作為圍殲黃百韜兵團的尖刀之一,從東南方向擔任主攻。第三階段,總攻杜聿明集團,再次作為攻堅尖刀之一,從南向東北攻擊。

渡江戰役,參加東突擊集團,作為第八兵團渡江第二梯隊安全渡江。在江南千里大追擊中,先頭部隊將疲於奔命的敵第四軍攔腰截斷。接著,又截殲敵第四十五軍第三一二師大部。

上海戰役,作為西郊外圍戰左翼主力之一,首先攻佔崑山,奪取安亭,逼近南翔;最後向市區總攻時,力克大場、江灣,攻佔了真如車站。

滕海清中將與蘇北虎師第二十一軍

第二十一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二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宿北、萊蕪、孟良崮、南臨、膠東、濟南、淮海、渡江戰役等著名的大戰、惡戰,攻守兼備,特別是防守能力很突出。

第二十一軍的源頭是抗戰爆發後組建的新四軍第二師和第四師的主力部隊。其中新四軍第二師的前身第四支隊是由“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的紅二十八軍改編的。而新四軍第四師則是著名的彭雪楓部。1945年10月,這兩個師的主力被編為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下轄第四、第五、第九旅。韋國清任縱隊司令員,趙啟民任縱隊政治委員。1946年6月,趙啟民帶第五旅改屬淮南軍區建制。1947年2月,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四、第九旅與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的三個主力團合編,改稱為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原第四、第九旅改稱第四、第六師,原第九縱隊的三個主力團改稱第五師。滕海清前期任第二縱隊的旅長和師長,後期任第二縱隊司令員和第二十一軍軍長。

1949年2月,第二縱隊改稱第二十一軍,屬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各師分別改稱第六十一、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師。

第六十一師是著名的紅軍師,從大別山紅二十八軍發展而來;第六十一師第一八一團、第一八二團是著名的紅軍團,由原新四軍第四支隊第七、第八團(又稱老七團、老八團)發展而來。

解放戰爭中,第二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宿北戰役,韋國清第二縱隊先是直插敵側後,由東向西攻擊;張震第九縱隊分別在兩個方向上阻擊。最後總攻時,韋國清和張震兩部作為攻擊的兩把尖刀,將國民黨軍整編第六十九師主力包圍在人和圩地區,與兄弟部隊在打退了整編第十一師多次增援的同時,頑強攻擊,全殲被圍之敵,整編第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奇自殺。

魯南戰役,韋國清第二縱隊和張震第九縱隊,在蘇北方向完成了阻擊國民黨軍整編第十一、第七十四師及王牌第七軍、整編第二十八師等部北進的任務。

白塔埠戰役,合編後的第二縱隊單獨攻殲國民黨軍第四十二集團軍,殲敵5000餘人,生擒只當了10天集團軍總司令的郝鵬舉。

萊蕪戰役,先與第三縱隊佯裝野戰軍主力,在臨沂以南採取寬正面部署,迷惑並阻擊南線國民黨軍。後從南線趕來參戰,部署於蒙陰地區,以防李仙洲集團向西南撤退。

南臨戰役,擔任攻堅,殲國民黨軍整編第十一師及主力整編第二十五、第六十四師等各一部,共1.6萬餘人。

膠東保衛戰,在山陽莊反擊戰中表現出色,單獨攻堅,取得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四十五師一個旅5000餘人的重大戰果。在膠高追擊戰中,一舉攻克高密。

淮海戰役,作為攻擊主力之一,在圍殲黃百韜兵團中,與兄弟部隊一起爭取敵第一○七軍軍長孫良誠率一個師投誠,並殲其一個師。接著,在徐州東南側擊邱清泉兵團。作為阻擊盾牌,在固鎮阻擊援敵,保障中原野戰軍圍殲黃維兵團。作為南線攻擊主力之一,參與總攻杜聿明集團的作戰。

渡江戰役,參加中突擊集團,作為第七兵團渡江第一梯隊,從右起掃帚溝左至下八甲一線渡江。在江南千里大追擊中,先頭部隊第六十一師翻山越嶺,穿林跨溪,兵不血刃地進入杭州市區。

舟山群島戰役,在第二十二軍配合下,解放了舟山群島,從而解除了上海被國民黨軍封鎖的局面。

丁秋生中將與攻堅老虎第二十二軍

第二十二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是由山東軍區所屬魯南軍區和濱海軍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一支勁旅。第三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先後參加了宿北、魯南、孟良崮、魯西南、濟南、淮海、渡江戰役等著名的大戰、惡戰,戰鬥作風頑強,善於進攻,敢於防守。

作為第三縱隊和第二十二軍的政治委員,丁秋生對這支部隊的成長影響最大。丁秋生是安源煤礦的童工出身,1930年紅一方面軍到安源擴紅時,17歲的丁秋生聽了毛澤東的講演後,瞞著母親,和1000多名安源路礦工人參加了紅軍。長征途中,丁秋生有機會與毛澤東熟識起來。遵義會議後,丁秋生任中革軍委幹部團第一營政治委員。

1935年9月,幹部團縮編為幹部營,丁秋生任中央通信警備連指導員。解放戰爭初期,丁秋生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的魯南軍區第八師政治委員。後來,先後任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二軍政治委員、第七兵團兼浙江軍區政治部主任、浙江軍區副政治委員。1952年國慶節,毛澤東請丁秋生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兩人共敘舊情。

第二十二軍軍長孫繼先,在長征途中,參與組織指揮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解放戰爭期間,孫繼先前期在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任副司令員,後期任第三縱隊司令員。

第三縱隊的核心部隊是第八師,即後來的第二十二軍第六十五師。該師有不少人來自棗莊、兗州,懂得爆破技術。師政治委員丁秋生早年為安源煤礦童工,對爆破技術也是瞭然於心。因此,攻堅爆破成為第八師的獨特風格,後來也以善於攻城克堅著稱。該師第二十二團尤其善於攻堅,是第八師的第一主力團;第二十三團尤其擅長山地作戰,後來進步很快,與第二十二團雙雄並立;第二十四團是長期堅持在微山湖地區抗戰的老部隊,著名的鐵道游擊隊就是其中之一,後來擴編為第二十二軍時是第六十四師的頭等主力團。

1949年2月,第三縱隊改稱第二十二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其第八、第九師加上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重新組合、擴編為三個師,番號為第六十四、第六十五、第六十六師。

解放戰爭中,第三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津浦路中段阻擊戰,是第八師組建伊始打的第一仗,也是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在抗戰勝利後組織的第一場較大規模的阻擊戰。第八師在戰鬥中迅速嶄露頭角,先後攻克魯南的鄒縣和滕縣。尤其是在滕縣攻堅戰中,運用步兵、炮兵和爆破三結合的協同戰法,一氣呵成。第八師由於戰績突出,深得初來乍到魯南的新四軍軍長陳毅的讚許。後來,第八師被人們譽為陳毅袖子裡的小老虎。

宿北戰役中,師長何以祥和政治委員丁秋生指揮第八師作為攻擊尖刀之一,經一夜連續攻擊,佔領烽山,全殲守敵一個營,在敵整個部署中打開了一個缺口,控制了戰場制高點。接著,第八師集中全力攻擊曉店子,激戰5個小時,全殲敵整編第六十九師預備第三旅6000餘人。

魯南戰役時,第八師是右縱隊的攻擊尖刀之一,該師第二十二團經過連續3次爆破,打開突破口,與敵展開巷戰,殲敵大部,佔領尚巖。接著,何以祥、丁秋生指揮第八師再克嶧縣,活捉蔣介石原侍從副官、敵中將師長馬勵武。激戰期間,粟裕親臨戰場,要第八師將攻堅經驗通報給正在攻打棗莊的華中野戰軍第一師。劉伯承也將第八師的經驗轉發晉冀魯豫野戰軍。

豫皖蘇戰役,第三縱隊攻擊長葛。第八師第二十三團炸開許昌西門,攻佔許昌,全殲守敵5000人。緊接著,第三縱隊急行軍數十里,完成對金剛寺的包圍,全殲敵整編第三師第二十旅。

洛陽戰役,丁秋生和縱隊新任司令員孫繼先率部作為攻擊尖刀之一,由東、北兩面包圍攻擊洛陽。第八師以炸藥爆破,連續摧毀18道工事障礙,首先突破東門。接著,縱隊主力乘勢攻入城內。守敵於核心陣地負隅頑抗,孫繼先和丁秋生將指揮所移入城內。丁秋生提出集中全縱隊炮火,實施重點轟擊。第三縱隊共發射各類炮彈近萬發,擊中守敵5幢據點大樓,與兄弟部隊一起殲國民黨青年軍第二○六師等部共2萬餘人,擊傷並俘虜其師長邱行湘,最終攻克洛陽。

濟南戰役,作為攻城尖刀之一,向商埠攻擊,突破西門,為解放濟南作出了貢獻。第八師師長王吉文在激戰中英勇犧牲。

淮海戰役,第三縱隊主要作為配角,擔負阻擊、打援任務,但在每個階段都有精彩的表現。第一階段,在徐州以西張公店吃掉敵人一個師;第二階段,“洛陽營”與二野“襄陽營”雙拳砸爛黃維的“老虎團”;第三階段,在陳官莊會攻杜聿明集團殘部,一舉突破魯樓河。

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為了保證主力在北線萊蕪殲敵,第三縱隊與第二縱隊偽裝成華東野戰軍全軍,在臨沂以南實行寬大正面防禦,迷惑敵軍。粟裕在總結萊蕪戰役時說:第三縱隊的功勞也不能抹殺,如果沒有他們在南線鉗制敵人,我們也就不可能集中全力來解決北線之敵。孟良崮一役,第三縱隊阻擊陳誠賴以起家的胡璉整編第十一師,胡璉白天雖有進展,夜間又遭第三縱隊襲擊,被阻擋在蒙陰以北,而救不了張靈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