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化的淵源在哪裡?日耳曼、德意志蘭、神聖羅馬帝國?

“三十年戰爭”之前的德國曆史,與“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無關。

德國文化的淵源在哪裡?日耳曼、德意志蘭、神聖羅馬帝國?

我們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地方可以使我們堅定地指出:這就是德國!如果我們在維也納這樣問,答案是——這就是奧地利;如果我們在柏林這樣問,答案是——這裡是普魯士。

歌德很困惑,到底有沒有德國?什麼是德國?

事實上,歐洲人也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統一的德國?

德國、德意志蘭、日耳曼,這三個標籤屬於現在的德國,其實它們的意義各不相同,我們要探究的是德國的淵源,即德國是如何形成的,繼承關係如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中世紀的歐洲紛繁複雜,各方勢力犬牙交錯,後來連一些“外部勢力”也摻和了進來。

其實大家都是出來混的,無非是要爭個“扛把子”做,當然,混的人多了,不免要拉幫結派。

德國文化的淵源在哪裡?日耳曼、德意志蘭、神聖羅馬帝國?

“凱撒”劇照

首先,曾經的歐洲“一哥”——羅馬帝國,被一群名不見經傳的“熱血青年”給趕下了寶座。既然老大沒了,那就打唄,於是,這群新興的野蠻勢力開始了“搶地盤”。

當時混的最好的是法蘭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他們在大哥查理的帶領下佔據了歐洲最好的地段,為了顯擺自己的成就,查理和教皇走到了一起。

德國文化的淵源在哪裡?日耳曼、德意志蘭、神聖羅馬帝國?

凱撒雕像

話說當年羅馬滅亡的時候,作為二把手的基督教並沒有混不下去,相反,自從跟了新大哥,日子不僅過得好了,連地位也上升了。以前基督教教皇只是個傀儡,現在趁著大夥搶地盤,他居然有了自己的幫派,而且還時不時地發號施令,過過大哥癮。

查理大帝

別急,法蘭克人只是佔據了西歐,教皇也只是表面上繼承了羅馬城,在中東歐還有一股勢力蠢蠢欲動,他們被稱作——斯拉夫人。隨著蛋糕的坐大,搶地盤的人越來越多了,矛盾也越來越大了,既然相互看不慣,那就繼續打唄。

德國文化的淵源在哪裡?日耳曼、德意志蘭、神聖羅馬帝國?

查理大帝

於是,歐洲亂成了一鍋粥,查理倒是不慌不忙地來到了羅馬,他要幹一件大事,對,他要當老大,當全歐洲人的老大。理論上,歐洲人的老大的頭銜是“羅馬人的皇帝”,自從前老大被幹掉,“羅馬皇帝”這座皇冠已經寂寞了好多年,現在教皇決定把它戴在好兄弟查理的頭上。

德國文化的淵源在哪裡?日耳曼、德意志蘭、神聖羅馬帝國?

紅桃K

現在,查理通過教皇加冕,成為了名義上的歐洲人老大,實際上,他的帝國還保留著法蘭克人的“野蠻”傳統——自由主義。從淵源上講,法蘭克人是日耳曼諸部族的一支,不過,他們已經接受文明的洗禮——“拉丁化”了,併成為了“拉丁語國家”;而他們的親戚部落——維京人和撒克遜人依然在“野蠻時期”。

神聖羅馬帝國

查理死後,他的孫子們平分了他的家產,遂有了後來的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其中法國主要繼承了查理帝國,但法國(西法蘭克王國)的國王並不是“羅馬人的皇帝”;從文化上說,法國要高於德國。

德國繼承自“法蘭克尼亞”,當時的德國還是“蠻族”人的地盤,法蘭克尼亞沒有能力統一他們。這時力量強大的“薩克森人”開始崛起,他們的首領奧托是一位猛人,他第一次統一了德國,為了彰顯成就,他來到羅馬像他的前輩查理一樣加冕為“羅馬皇帝”,並且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以此承接查理大帝的“道統”。

德國文化的淵源在哪裡?日耳曼、德意志蘭、神聖羅馬帝國?

徽章

查理孫子的分家也是法德文化的“分家”,法國繼承了“拉丁羅馬文化”,以“文明世界”自詡;相反德國卻“胡化”嚴重,統一德國的是“蠻族”——薩克森人(撒克遜人),於是他們成為了“日耳曼文化”的守護者,也使這個地理標籤色彩濃重的“日耳曼尼亞”變成了民族國家——德國。

在歐洲大陸,“神聖羅馬帝國”統治的範圍一直在變化,主要包括德國和意大利北部地區,以及後來加入“選帝侯”行列的諸侯國。

哈布斯堡家族

歐洲王室重視血緣和婚姻,在他們眼裡,完美的政治婚姻完全也可以當做擴張領土的一種手段,對此手段運用得最為嫻熟的是哈布斯堡家族。

在查理五世時期,哈布斯堡家族成為了歐洲最有權勢的王室,他們統治著西班牙、德國、奧地利、低地國家(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和意大利部分地區。

哈布斯堡家族的擴張引起了歐洲其它大國的不安,尤其是歐陸大國——法國。另外強大的西班牙海軍也威脅到了英國的海上利益,而統一的德國也將令波羅的海國家不安,尤其是丹麥和瑞典。

德國文化的淵源在哪裡?日耳曼、德意志蘭、神聖羅馬帝國?

茜茜公主

從十五世紀後,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就一直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奧地利也成為了其家族的“世襲領地”。

自從奧托大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以後,德國諸侯便開始了對斯拉夫人的“殖民擴張”,其實這是“生存空間”的爭奪。很不幸,波西米亞地區被納入到了“神羅”的版圖中,實際上是被哈布斯堡家族納入到了自己的領地。

宗教改革

在中世紀,基督教一直控制著歐洲人的精神世界,他們也像世俗國王一樣,有自己的領地和“官僚組織體系”,教皇是最高統治者,其大本營設在羅馬。

後來基督教產生了分裂,位於西歐的羅馬教廷也被稱為“天主教”,其理論核心是“三位一體”。憑藉著廣大的“群眾基礎”和分散的歐洲王權,羅馬教皇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封建主,時而凌駕於王權,時而屈居於一隅;不管教皇和國王如何較量,最大的受害者都是平民,他們受到教皇和世俗君主的雙重剝削。

其中分裂的德國成為了羅馬教皇控制力最強的地區,而同時德國新興的資產階級正在形成,他們迫切要求統一的市場和“鼓勵發展資本主義的精神力量”,而這種“新精神”正是和基督教傳統教義背道而馳的。

德國文化的淵源在哪裡?日耳曼、德意志蘭、神聖羅馬帝國?

《九十五條論綱》

1517年,馬丁路德發表了《九十五條論綱》,公開質疑羅馬教廷銷售“贖罪券”的行為。其後,“路德宗”迅速在德國發展,部分諸侯支持路德宗,德國陷入了分裂,各諸侯抱團站隊,形成了“新教諸侯聯盟”和“天主教諸侯聯盟”兩大勢力。馬丁路德的影響是深遠的,這種“宗教改革”之風一直刮到了北歐諸國。

始發於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動搖了羅馬天主教一統江湖的地位,而德國卻因它爆發了戰爭,這場持續三十年之久的宗教戰爭極大地延緩了德國的統一進程,同時德國中西部的諸侯開始一蹶不振,客觀上為普魯士的崛起創造了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