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作者 | 木木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剛做完月子,鄰居大姐來探望我,

說起坐月子的營養補給,她開始向我訴苦,

說生老大的時候,婆婆沒特意給她做過有營養的食物,依然是一些家常便飯,

直到生老二的時候,一位親戚從山西回來,說起當地風俗在坐月子期間能夠吃一頭羊和一百斤雞蛋,

婆婆聽完這個,內心才有所觸動,趕緊殺了兩隻雞給補補。

雖然對兒媳這樣,但說起這位婆婆,平常簡直是中國式“老好人”的典型,

親戚朋友來家裡,做飯總是會做很多,怕不夠吃;

當所有人吃完後,她才會吃,怕其他人不夠吃;

可就是這樣的“好人”,一輩子對外人很好,委屈著家人。

像婆婆這樣的人,在中國傳統家庭中比比皆是,在老一輩的人身上尤其明顯,他們的付出,希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即使委屈家人也在所不惜。

家人委屈了不會計較,要是委屈了外人可不得了,這大概是他們的想法。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還有一種現象在家裡也很普遍,就是說話方式,

對外人說話,總是客客氣氣,跟家人說話,不講究方式,一些難聽的話經常會脫口而出。

一次和同學聊起這個話題,她表示很有同感,抱怨的說道:

“為什麼我媽在家總是能對我大吼大叫,在外面卻和別人和聲和氣?”

何止她媽,身邊有好多這樣的例子。

跟家人講話總是無所顧忌,想說什麼說什麼,不用管別人的感受,不用在意他們的想法,先吐為快。

從小身處這樣的環境,大部分人已習慣這樣的交流方式,所以,代代相傳,誰也不覺得奇怪。

我們大家不都是一樣嗎?

在學心理學之前,我也和大家做著同樣的事情。之後,我明白了,家人之間這種隨時會相互中傷的說話方式,其實誰都不喜歡,而且“中箭”之後一樣會難過。

當意識到這點之後,開始改變做法,用正確的方式去對待家人和朋友。

為什麼大家都會這麼做?

大概基於這兩個原因。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家人安全,不會計較。

外在關係需要維持,所以“討好”。

親人之間擁有扯不斷的血緣關係,而且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早已熟識和習慣,所以相處起來會感覺安全,如果出現問題,會認為“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計較這些做什麼”,而放棄與之相爭。

久而久之,大家說話的方式便更多的是率性而為;

而與外人相處則不同,大部分人因為彼此不熟悉對方的脾氣,出於人天然的防禦心理,不會貿然行動,先客客氣氣地與對方相處,再逐步開啟“探索”模式。

還有一種原因,刷“存在感”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部分人,在家隨意地亂髮脾氣,而在外則表現得唯唯諾諾。

其實是潛意識中對自己的無能無法承受,但又不能承認自己的無能,所以對“不會計較”的親人亂髮脾氣,從而表示自己的存在。

如果承認自己的無能,那麼,將會使這個人更加自卑,而對於他脆弱的心理來說,這將是難以承受的打擊。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真正有教養的人,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因為他們懂得,話說重了,家人也會受傷。所以,他們更願意用一顆柔軟的心去碰觸他們。

在朋友的一次飯局上,天色稍微有點晚了,大家都紛紛跟家裡打電話。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這位朋友打完之後,我身邊的朋友也正好撥通電話,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瞬間,我對旁邊這位其貌不揚的男士有些許敬意,因為他對家人的尊重;而對對面這位全身穿著名牌,看起來很像“成功人士”的人有些許睥睨。

因為,對家人好,才能顯示一個人真正的教養。

真正有教養的家庭,對外人好,對家人更好

用正確的方式愛家人

把最好的愛回饋給自己

生在60、70及80的人,也許早已適應了時常與父母爭鋒相對的模式,說不上怨誰,或許是環境的影響,或許是時間長了,變得和別人一樣。

但當我們提前做出改變時,與父母交流時柔聲細語,和親朋好友說話時極具耐心,會發現:

原來,說話的方式也可以這樣;

原來,話語中也充滿著美妙。

心情不高興時,不會再對他們大吵大鬧,因為這樣顯得自己內心特別弱小,學會了自我承擔;

對他們有意見時,不再以發洩情緒為主導,而是用穩定的情緒,陳述的語氣進行探討。

我們的交流方式進入了良性循環,不再經常出現爭吵。

這時我們懂得,送家人柔軟,會留有雙倍的美好。

作者簡介 | 木木,一位內心柔軟的媽媽,三級心理諮詢師,自媒體人,專注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微信公眾號:麻麻育兒(mama-Childc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