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3353億委外哪類機構分羹最多?基金最高2803億穩升

保險資管市場化委託、受託業務規模近年逐步增長,與這類業務相關的行業探討也越來越多。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險資委外規模3353.8億,較年初進一步增長。受託管理險資的主要機構中,基金公司管理2803億元,規模逐年提升;而券商及券商資管受託規模自2016年後逐漸下降,已從2016年末的748億降至6月末的550億。保險資管受託業務規模,截至6月末逾1.7萬億元。

業界認為,無論是保險資金委託還是保險資管受託業務,均有繼續提升的空間。而面對資管新規、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硬約束以及新會計準則IFRS9即將實施等多重因素,保險資金運用及市場化委受託管理,都受到深刻影響,需要“把好關、選對人、看長遠”。

保險委外3350億與受託1.7萬億

自2014年保險資金開始委外以來,業外機構管理險資規模今年上半年已增至3353.8億。同時保險資管具有的穩健優勢,也讓其受託管理業外資金規模增至1.7萬億。

1、險資委外規模3350億,國壽股份委外最多

自2014年以來,業外機構管理險資規模逐年增長。券商中國記者獲悉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6月末,保險資金委外規模為3353.80億元,而在2014~2017年各年末,險資委外資金分別為860億、1923億、2683億、3265億。

共有167家保險機構(含多委託人、保險保障基金等)委託管理保險資金。其中,壽險公司委託的險資規模最大,達8.96萬億元。

險資委外規模排名前三的分別為中國人壽股份公司1130多億,佔險資委外總規模的約1/3;國壽集團委外資金484億,佔比14%;平安人壽委外450億,佔比13%。

2、受託險資機構已百家:基金、券商及券商資管

根據中國保險資管協會此前發佈的數據,截至2017年末,管理險資的業外機構數量達到110多家。

管理險資的業外機構,主要包括基金公司、券商及券商資管公司。6月末,其受託管理險資規模約2803億、395億、155億。

3、基金受託險資規模穩步提升

險資委外的上述不同類型機構中,基金公司為主要機構,且管理險資規模逐步增長。

基金受託管理險資規模,2016年末為1934.77億元,同比增長近40%;2017年末提升21.68%至2640.47億元,今年6月末進一步提升至2803.33億元,較去年末提升2.72%。

同時,受託管理險資規模最大的三家業外機構均為基金公司,依次為匯添富基金、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管理險資規模348億、291億、187億。

4、券商機構管理險資規模2016年後下降

券商及券商資管受託險資規模,自2016年後有所下降。2016年末為748.40億元,到2017年末降低至624.44億元,到2018年6月末進一步下降至550.47億元。

5、保險資管受託業外資金1.7萬億

保險資管受託業務方面,截至上半年末,保險資管通過養老金產品、業外機構專戶等,受託管理的保險業外資金共計17260.65億元。保險資管產品的存量賬戶為2209個,淨額2.48萬億,包括基礎設施債權計劃、不動產債權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單一型組合類產品、權益型組合類產品、另類組合類產品等。

一家中小保險資管機構高管對記者稱,其過去幾年尋求在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壁壘,如今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特別是在優勢明顯的固收領域方面,受託管理保險同業、銀行等第三方資金增長較快,第三方資金規模已接近母公司委託規模的兩倍。

保險市場化委受託都有較大提升空間

儘管保險委受託業務近年取得逐步增長,但一位壽險公司投資負責人對記者稱,現在明顯感受到,保險資管受託業外資金和自身委外業務,都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以委託業務來說,目前保險資金運用規模在15.9萬億,其中絕大部分由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投資管理,業外機構管理的部分僅3000多億。通過委託業務,保險機構可以用更少的人實現更大管理規模的選擇,也可以在公開市場和細分領域更大可能獲取超額收益。

在近日的一個保險資管行業交流活動上,與會人士引述我國社保基金、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等境內外業績較好的大資金案例認為,超額收益即來源於資產配置以及優秀的主動管理人。

業界認為,做委託投資,並非是逃避管理能力不足,反而對委託方在大類資產配置能力組合構建、管理人評價、投後管理等方面有更高要求。

把好關、選對人、看長遠

趨勢上看,市場化委受託業務,是資管行業內部分工和專業化的必然結果。而資管行業新規、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規則出臺和新會計準則IFRS9即將實施,對保險資金運用及市場化委受託管理,都產生深刻影響。

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部相關負責人指出,保險資管的市場化委託、受託,都要“把好關、選對人、看長遠”。

從把關角度來說,要滿足負債成本約束,細分各大類負債資金,進行動態大類資產負債管理風險匹配。

選對人,即識別出優秀管理人,有利於獲取超額收益。這需要保險機構制定管理人遴選標準和流程,在公開市場和細分領域,都要藉助市場化、專業化機構,獲取主動管理和細分領域的超額收益;同時對其建立較為一致的投資理念,以及長期的跟蹤評價機制。

同時,保險業界認為,選擇管理人時要規避幾大誤區。比如,委託人不能期待同一管理人在所有領域都是冠軍,在所有周期都能跑贏市場;投資行業的常勝將軍基本不存在,應注重長期累計表現;避免管理人缺乏對委託方的瞭解的委受託兩張皮情況,委託人不應對管理人完全依賴,也不應過分干預管理人等。

從長期看,委受託雙方要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確保一致性與長期性。拉長考核週期,設定明確的長期業績基準;淡化單一收益指標,注重風險調整後收益;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使投資目標與管理人利益結合;同時I9的實施,對收益率低波動性及絕對收益的需求逐步提升,要加深對量化對沖策略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