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柴進對林沖的態度前後“判若兩人”?

那官人滾鞍下馬,飛近前來,說道:“柴進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

——《水滸傳》第九回

沒有陰謀論,乾淨聊水滸之九

為什麼柴進對林沖的態度前後“判若兩人”?

(1)

柴進在江湖上人稱“小旋風”。

這個綽號的意思可能是說柴進仗義疏財,雖然不是宋江那樣是“及時雨”,但總歸是能給人提供幫助的“一陣風”。

但是柴進對好漢的態度,卻顯得太奇怪了。

林沖離開野豬林後不久,就到了柴進莊上。此時柴進剛打獵回家,見到不遠處有一個被髮配的犯人,問明是林沖後,柴進:

滾鞍下馬,飛近前來,說道:“柴進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

柴進的態度非常奇怪。

為什麼柴進對林沖的態度前後“判若兩人”?

(2)

按照我通常的思維,此時柴進畢竟是江湖上名聲赫赫的“柴大官人”,此前說過,林沖儘管此前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但是在東京的人緣並不好,人到中年,也就倆朋友,發小陸謙和剛認識的小夥伴魯智深。

同時,《水滸傳》裡擔任過禁軍教頭的一共有三個人,王進、林沖、徐寧。這三個人在江湖上基本上沒什麼名氣。最多有幾個江湖朋友就了不得了。

所以柴進得知面對的是發配的林沖,其實並不需要“滾鞍下馬,飛進前來”。

如果我們對比宋江第一次見武松,可能看的更清楚:

當宋江來到柴進莊上遇到武松,在得是江湖傳聞的“武二郎”之後:

“宋江大喜,攜住武松的手……”

也就是說,如果柴進真的想結交天下豪傑,衝過去和林沖行禮“拜”一下,然後拉著林沖手回山莊也就是了。但柴進來的快,雙方只是走了個一般的禮儀流程。如此高開低走只能說明一個問題:

柴進假熱情。

那麼柴進考慮的問題是什麼呢?

為什麼柴進對林沖的態度前後“判若兩人”?

(3)

柴進很尷尬。

柴進是一個“廟堂”中的人,他是混“白道”的。雖然“後周世宗嫡派子孫”這個稱呼在政治上非常敏感,導致他政治前途暗淡,但是安心在滄州當一個逍遙侯爺,完全沒問題。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在白道上,結交柴進,並不能帶來任何政治資源。

舉例來說,如果林沖打算升官,他最應該結交的人,是高太尉。是否認識柴進,其實無所謂。

於是柴進就變成了一個白道“吉祥物”。

白道中人幫助柴進無法獲得更好的政治資源,白道中人結交他沒意義;

同時,白道對柴進實施政治迫害,意思也不大。

但柴進還有田產、妻妾……這些都是會被人惦記的。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柴進和林沖的境遇是一樣的,出事了沒人幫忙,活該被坑害。後來柴進被殷天賜打入大牢,就是殷天賜看上他叔叔的財產了。

同時,缺乏白道必要保護,柴進必然要自行組織武裝保護自己的財產。但這又產生了一個問題:

如果柴進的武裝非常強,當地官員參柴進一本“謀反”。朝廷分分鐘就把柴進滅了。畢竟大宋江山就是從柴家搶來的。

但如果柴進的武裝非常弱,遇到江湖上有人打劫,卻沒人幫自己。

怎麼辦?

為什麼柴進對林沖的態度前後“判若兩人”?

(4)

這樣我們就能看到柴進對好漢的態度為什麼“判若兩人”了。

柴進根本不打算落草,成為江湖人。但架不住江湖人很低成本的害他吧?

這就好像在傳統社會,鄰居二狗子找你借錢,你不借錢,他天天砸你家玻璃。你又沒辦法弄死他一勞永逸解決問題,這時候你怎麼辦?

拿點錢打發他算了。

這就是柴進對好漢的困境。

所以當柴進發現一個“人犯”,或者犯了事逃到柴進這裡。柴進不論如何,先收留了再說。

等到柴進實現了初步的“施恩”以後,江湖人都知道,如果自己犯了事,找柴進總有個落腳的地方。

於是江湖上誰敢打劫柴進呢?

官府通緝不到的地方,江湖好漢的追殺誰擋得住?

要知道,就連柴進贊助成立的“梁山”,阮家三兄弟都懶得打劫,理由是“壞了義氣”。

這樣柴進的日子就穩了。

為什麼柴進對林沖的態度前後“判若兩人”?

(5)

所以我們看到,柴進看到林沖之後,假客套一番。

等摸清楚林沖的底以後,柴進對林沖的態度就無所謂了。

那大家比武贏個彩頭?

放心,林沖掀不起風浪的。

真正能掀起風浪的,比如武松。此時還在柴進山莊待著呢。

於是柴進在山莊上留林沖待了半多月,臨走的時候,柴進又寫了兩封書信,送了銀子。

這能花幾個錢?

但自此,江湖上就知道,又一個好漢接受了柴進的恩惠。

柴進接著過自己地主的好日子。

這才是理想的生活節奏。

為什麼柴進對林沖的態度前後“判若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