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當代教育對接“小燈泡”研學計劃

2018年6月19日,應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耿靜理事長的邀請,當代教育(武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教育”)董事、總裁李巍,當代教育北方大區總裁王亦雷、副總裁孫寧、李昱,以及相關項目負責人來到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參觀交流,

並針對“小燈泡”中國傳統文化文博研學計劃的合作展開了熱情、務實、高效的洽談。

攜手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當代教育對接“小燈泡”研學計劃

會上,李巍從教育產業的根本規律出發,介紹了當代教育的核心發展理念和“一體兩翼”的產業佈局,並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能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形成教育全生態體系。此外,他還向基金會出席領導介紹了當代集團各業務板塊的發展情況,以及集團教育、旅遊、文化、影視等業務協同的良好態勢。作為教育行業的踐行者,李巍重點交流了對行業內在邏輯和發展規律的理解。他表示:教育很特殊,它是一個長期投入的育人過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集團一貫堅持四個原則,一是遵循教育規律,二是確保依法合規,三是順應市場機制,四是充分整合資源。“小燈泡”計劃的核心思路完全符合當代教育的育人理念,通過與基金會合作,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自主研發高水平青少年綜合素質課程體系為主導,通過相關研學產品的推廣全面帶動全國青少年和中小學生在博物館等校外課堂感知、認知了解社會,掌握國情、省情、市情。

攜手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當代教育對接“小燈泡”研學計劃

基金會理事長耿靜對當代教育發展思路以及對教育行業的理解表示充分認可和贊同。她認為教育是一個需要激情與情懷,也需要紮實工作的行業,傳統文化的迴歸,既是新時代的需要,也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切實有效的途徑。基金會把自己比喻成手電筒裡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燈泡,堅持發揮小燈泡精神,照亮下一代的成長,不遺餘力的做一切對孩子們有意義的事情。當代教育基於對公益事業組織的高度認可,以及企業強烈的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與基金會的理念相得益彰,這樣的合作機會實屬難得,雙方都非常珍惜。她指出,第一步合作,雙方以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博物館為抓手,聯合為孩子們提供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契機,不僅是發揮了雙方所長,也為後續其他方面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希望雙方通過“小燈泡”計劃這個平臺取長補短,形成長期、穩定、深入的戰略合作關係,並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英教育培訓、國際研學旅行等合作領域積極探索合作模式和長效機制。

在合作洽談中,雙方基於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理念,對具體合作項目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將於2018年7月中旬舉行“小燈泡”計劃啟動儀式和項目合作聯合發佈會。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以及"小燈泡"項目簡介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其業務主管單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07年8月2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登記註冊,是具備在海內外募集資金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基金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由社會各界熱心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代表和主要捐贈人組成的理事會。基金會理事會擁有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接受政府有關部門、捐贈人和社會公眾的全面監督,秉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造福人類”的原則,通過廣泛而嚴格的資金募集和使用,促進中外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不斷推動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

“小燈泡”中華傳統文化文博研學活動,是本著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光亮”目的。本次活動發起人耿瑩女士,是基金會創始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後代、畫家,多年以來,耿瑩女士一直將基金會比喻成一個“小燈泡”,是手電筒的小燈泡,保持24小時閃亮,這是小燈泡的耐性和小燈泡對於自身文化的自信。

做好中華傳統文化文博研學活動是中國傳統道德標準的延續,是提高社會內在驅動力的強有力手段、對社會政治及經濟發展的都有極強的促進作用。開展研學旅行,有利於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深度融合,培養創新人才,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耿瑩女士表示:“希望‘小燈泡’的光亮可以帶我們的孩子們回家,回到中國文化的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