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震動

紅牛中國董事長嚴彬曾經很自豪地向行業表示:“最好的時候,紅牛一年賣60億罐,有50個工廠。”

誰都喝過紅牛,那響噹噹的slogan“你的能量,超乎你想像”家喻戶曉。即便是當下功能型飲料層出不窮,但紅牛的市場表現仍然很亮眼:2017年銷售額196億元,市場份額佔比58%,穩居王座。

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中國境內品牌資產高達500億元的飲料,卻因為創始團隊之間的糾紛而左右為難,品牌大損。據《每日經濟新聞》通過實地探訪與多方確認,紅牛中國北京生產基地現已停產多時,更嚴重的是,紅牛企業將在中國大陸開始清算,其經營權將會易主。

牽一髮,動全身。“紅牛”的震動,刺激了整個市場。功能飲料超過1.8億噸的年產量,讓散佈各方的競爭者虎視眈眈,欲趁機上位。

紅牛:股東之間的利益“拉鋸戰”

如果追溯這場糾紛的始末,那還要從“紅牛”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紅牛中國當下的4位股東,分別是泰國紅牛持股88%、北京市懷柔區鄉鎮企業總公司持股1%、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環球市場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

其中,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是許氏家族的企業,而許氏就是1966年在泰國創立“紅牛”品牌的泰國華人許書標。他曾在1956 年創立了抗生素公司天絲醫藥,之後發明了功能型飲料“紅牛”。

而泰國紅牛則是由許氏家族和嚴彬共同成立的一家持股公司。兩人的持股比例分別是68%和32%。

“紅牛”進入中國大陸,依靠的就是這位泰籍華人嚴彬。1984 年,嚴彬在泰國創辦華彬集團,之後與泰國紅牛、泰國天絲在中國成立了中國紅牛。在嚴彬的帶領下,中國紅牛以合資公司的身份在北京註冊成功,折算下來,許氏家族和嚴彬的持股比例分別是66.84%和32.16%。自此“紅牛”品牌得以在中國安營紮寨。

昔日的戰友相互陪伴了20多年。2012年許書標過世,許氏二代家族對嚴彬的不滿逐漸暴露出來,而利益的糾紛將“紅牛”品牌撕得面目全非。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記錄顯示,2018年9月29日是中國紅牛經營期限屆滿。如果股東無法達成一致,嚴彬與許氏家族的合作將正式結束。包括中國紅牛在內,國內眾多紅牛工廠將無法生產紅牛飲料。

而雙方確實沒有達成一致,產生了一種微妙的膠著狀態。

嚴彬掌控下的紅牛中國則表示該公司雙方有五十年合作協議設立,已按照法律程序向相關主管部門遞交了營業期限延長申請。

但另一邊卻亮出了相反的態度。實際上,47歲的許馨雄(許書標兒子)早就對嚴彬管理的中國紅牛企業分紅抱有疑問。同時嚴彬不斷將紅牛飲料在中國市場的三個工廠由自己華彬集團控股,都成為後來的導火索。這一次經營時限到期,許氏家族拒絕紅牛中國延期經營。

同時,嚴彬曾通過合資公司及其個人控制的其他公司比如北京朗臣飲料有限公司,搶注數以百計的紅牛商標和外觀專利,雙方已經產生了一場持久的訴訟戰。儘管最後專利通過轉讓協議轉回泰國天絲醫藥。

這一次,面對中國巨大市場的經營權,許氏家族勢必要搶奪回那塊大蛋糕。

這場拖泥帶水的“拉鋸戰”,令“紅牛”左右為艱。但行業發展卻不會因為巨頭的跌倒而靜止,一大波敵人已經鋪面而來,準備開戰。

功能飲料的“鬥牛場”:市場規模超450

實際上,許氏家族爭的是整個中國市場。中國,才是紅牛業績的主要驅動力。

從公開資料獲悉,2014年到2016年,紅牛三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分別為169.03億元、201.15億元、221.63億元;紅牛在全球的銷售額分別為107.81億美元、120.88億美元、123.72億美元;中國市場佔紅牛全球份額近3成!

雖然有消費者表示,品牌之間的糾紛不會影響自身的購買。但是數字卻已經打出了事實的底牌:紅牛在功能飲料品類的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63%下降至2017年的58%,從2015年到2017年3年時間銷售額不斷下降。未來發展並未看出有好轉趨勢。

這時候,無論是紅牛其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東鵬特飲和樂虎,還是那些在第二、第三梯隊的友軍就迎來了突圍的最好時機。

為了爭奪這塊蛋糕,東鵬特飲打起了價格策略,罐裝飲料從5元直降至3.5元。而樂虎則反其道而行,8月開始便將出廠價及各渠道價格進行上調,對外解釋為是受到上游原輔材料及運輸費用大幅上漲因素的影響。

伊利推出的緩解疲勞、補充能量的“煥醒源”功能飲料也在超市內鋪開。像尖叫、脈動等品牌也開始順勢而為,打一個“紅牛”措手不及,直接開始了功能型飲料的混戰。

我國功能飲料零售額在2017年就已經達到了415.2億元,預計2018年我國功能飲料零售額將突破450億元。面對當下擁有熬夜生活習慣的90後、00後,功能型飲料的需求越來越大。

專家指出,紅牛糾紛不會令市場格局發生太大變化。即便負面消息纏身,紅牛依舊可以穩佔頭把交椅。但世事難以預料。

嚴彬的華彬集團推出自有功能飲料品牌唯他可可、果倍爽、芙絲、戰馬等,這些產品的市場規模都很小,無法和紅牛相提並論。但這都是一張張“預防牌”:希望打造一款可以代替紅牛的產品,防止紅牛授權到期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在這個諾大的市場下,佔據一席之位,也是好事。

檯面上的糾紛,品牌背後的傷害

雖然許氏家族步步緊逼,但嚴彬其實並不願意鬧掰,畢竟很可能會兩敗俱傷。

事情進展地非常迅速:2018年10月26日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書》確認,根據各方確認有法律約束力的紅牛維他命《1998年合資合同》、合資章程以及紅牛維他命歷次取得的批准證書和營業執照,仲裁庭認定紅牛維他命的經營期限為20年。

根據法律規定,中國紅牛應該立即開始結算,並終止一切清算外的經營活動。簡而言之,中國紅牛這家合資公司將無法繼續運營下去,中國的經營權將面臨換主。

紅牛從泰國引入中國市場的20 年左右的時間裡,嚴彬旗下的華彬集團在紅牛品牌的推廣上非常賣力:2015 年華彬集團在國內快消領域的銷售總額為234.01 億元,紅牛佔比高達98% 以上。

但商標糾紛後,紅牛銷售額在2016年下降到221.8 億元,2017 年紅牛銷售目標下降為160 億元。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不言而喻。

有意思的是,飲料界這種案例並不是第一次。由“A”創立品牌,將品牌託附給“B”經營,然而通過“B”長期的品牌培育和市場營銷推廣後,取得良好的銷售業績,“A”又與“B”發生運營糾紛,最後陷入產品授權的口水戰。

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寶。

兩者的較量最後搞的兩敗俱傷。在銷量上,加多寶被王老吉反超,失去涼茶行業的龍頭寶座;利潤上,從上市公司中弘股份披露的加多寶業績來看,加多寶去年虧損5.82 億人民幣;而王老吉與加多寶纏鬥多年,花費巨大,利潤卻少之又少。為了尋求業績增長,王老吉甚至開始賣其它飲料,實為可悲。

由親密夥伴到反目成仇,誰都不想看到,誰也不希望看到。

商業夥伴之間的信任固然很重要,但是在利益面前,人性和慾望總是打得措手不及,令人瞠目結舌。

只可惜,誰都懂這個道理,卻還是運營不順利。商業競爭通常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如果在合作的最開始,就將責權利劃分清楚,是否會是另一個結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