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再看《那年花開月正圓》


一年後再看《那年花開月正圓》

一年前《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我寫了一篇名叫《雷人劇名+過氣演員,險被觀眾錯過的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評。劇評裡我狠狠秀了一把存在感,說人家這好那不好的,一年之後回看那篇劇評,老臉一紅,自己得承認一年前的自己為了賣弄學識,討好觀眾,也不管自己懂不懂就亂寫一氣,當真羞愧。

明天中秋佳節,我們再回望《那年花開月正圓》,對時對事對故事,“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名,對題對路對人物。女主周瑩在跟富商之子吳聘建立了感情即當時明月,在吳聘死後,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周瑩一生都不曾忘記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情景,睹物思人常入夢 。

我們再深追一下週瑩的出身,江湖雜耍賣藝出身,跟著後爹周老四坑蒙拐騙偷,她如果不曾遇到吳聘的溫情相待,不曾遇到吳蔚文不許周瑩弄虛作假的當頭棒喝,她即使心中內含善良,但在那個年代她要想存活下去,以後的生活註定跌宕流離,甚至夾雜不堪和悲哀的成分在。

一年後再看《那年花開月正圓》

周瑩和吳聘相遇後,吳聘不僅對她有相愛之情,更有知遇之恩。有人說愛情的本質是觸覺,那沈星移的出現就是在不斷挑戰著周瑩的底線,向周瑩灌輸著這種本質的東西。周瑩也不是不開化的人,若是一般小女人,在夫亡家敗還會有人待她如寶,還能安頓下她和她老爹,那便是幸事,別說現在就算放在民國也不會有人說她道德不好,可週瑩沒有。那年花開月正圓,圓月是美好的回憶,是無形的重銬,還是她畫地為牢?

我們不是劇中人,我想編劇也不能完全解答這樣的疑惑,畢竟我們都不是故事中的人,我們可以給故事人物幾個甚至更多繼續下去的可能性,可這些多是我們創作人一廂情願罷了,如寫活一個人物,死亡便是它的終點,死亡有時不是死亡,有種活著叫宿命。從這個角度講,“那年花開月正圓”這一劇名,便有了深層次的內涵,遇見是你,誰也沒有想過分開,甚至是永別,那永別之後呢?你死便是死了,活著的人還得繼續生活。吳聘死後,作為吳家兒媳的她選擇了繼續生活,她活著便有了為了誰而活,那她自由嗎?

一年後再看《那年花開月正圓》


我們常向往自由,人作為宇宙偶然間出現的生物,自由能自由到哪裡去?於是有人說剋制便是自由,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就不做便是自由。周瑩有自由嗎?她去跟沈星移天涯海角是自由,她繼續勇氣,重整吳家是自由,她跟周老四肆意江湖亦是自由,在倫理和真愛面前,在回憶和現實面前,在步步是不情願和日日為歡好之間,她的自由是有度的,她是幸福的嗎?誰知道呢?這就是人啊,把周瑩寫成了人,讓她擁有了人類內心的矛盾和複雜,她的一言一行、轉身和仰望都帶有笑傲江湖我獨醉,夢醒不解夢中人的篤定,劇成功了。

一年前自己吹毛求疵,講這個那個的,如今驀然回首,那年花開月正圓,跟獨上高樓大概一個意思。你大爺永遠是你的大爺,月亮永遠在你頭頂高高掛著,獨上高樓為什麼望盡天涯路?大概是上了樓之後有人給你撤了梯子,望盡天涯的路跟那年花開月正圓都是求生的語境。

一年後再看《那年花開月正圓》


周瑩下不了樓,因為女主人設,她手可摘星辰,於是導演給她安排了一個長鏡頭,讓她回味當年那年花開月正圓,時刻提醒她梯子被人撤走了。有時候人們走著走著就忘了梯子有一天會被撤走的,於是有人縱身跳,想自由,於是有人下墜,想不開。寫到這裡便收尾吧,明天八月十五,月亮十六最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