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人類的細胞放大十億倍、百億倍,那麼每一個細胞是不是就是一個宇宙?

天地明


並不是。也就“宇宙內包含了無數的天體,細胞內包含了無數的原子“這點類似了,其餘的並沒有什麼相同之處。

我估計很對人認為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很相似,是源自下面這張圖(當初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沒錯,就是原子內部的結構,電子繞著原子核運轉,乍一看感覺和太陽系八大行星的運作很相似,然後就開始想象了,是不是尺度越小,它內部的世界就越像宏觀的宇宙一般呢?

實際上

這幅圖也就是中學時代,我們初次學習理化知識接觸到的,叫做“盧瑟福原子模型”,也有個別稱“原子行星模型”。

這個模型對於初次理解微觀世界,的確很形象,讓我們在腦中有了電子,原子核等形象化的瞭解,但實際上這個模型是有缺陷的,就比如電子的繞核運轉,因為電子做的是變速運動,勢必會發射電磁波,導致能量減弱,最後應該會落到原子核上,很顯然這不符合實際。

到後來,就有了“電子雲”整個概念,電子的位置只能用概率大小去判斷,如下圖,你覺著它還像太陽系嗎?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如果我們把細胞放大一百倍,一千倍,或者無限放大,它也不能變成一個宇宙,因為細胞是細胞,宇宙是宇宙,它們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無法進行比較,或者直接進行聯繫。

首先宇宙是什麼?人類對於宇宙的解釋是這樣的,宇宙是世界萬物的總稱,它包括一切的物質,能量,空間,時間等宏觀和微觀的所有一切,而細胞又是什麼呢?人類對於細胞的解釋也很簡單,細胞是一個生物體,最基本的單位和結構,那麼細胞主要是由細胞核,和細胞質組成,而如果我們把細胞核和細胞質,進一步的進行分解,我們會發現細胞的本質還是各種各樣的原子。

而我們這個宇宙當中,本來就分佈著無數多的原子,這些原子組成了物質,也組成了細胞核,細胞液,線粒體等一系列的物質,然後這些物質組合起來,又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生命,所以這麼看的話,細胞只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它的本質還是基本粒子。

另外如果我們把細胞進行放大,你會發現細胞當中的物質非常的密集,這些物質都浸泡在細胞液當中,充斥著整個細胞,而我們這個宇宙空間,很多的地方都是空曠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細胞內部的空間,就不是一個縮小的宇宙。

最後還有一點,我們人類認知的這個宇宙,是極其複雜的,例如宇宙的結構是什麼,是由什麼組成的,又是如何進行發展的等等,這些人類都沒有完全搞清楚,而細胞則不然,細胞的結構是怎麼樣的,人類是清楚的,它遠遠沒有宇宙那麼複雜。

當然了,微觀世界的是複雜的,它涉及到量子的世界,而量子的世界當中,含有很多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現象,但目前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細胞不是一個宇宙,它只是宇宙的一部分罷了。


科學薛定諤的貓


這,肯定就不行啊。可以說:將人類細胞放大很多倍後,整個細胞看起來非常的寬敞和宏大,但不會變成宇宙的。

我們先來看看宇宙是什麼。廣義的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狹義的宇宙則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而人類細胞只是人體的一部分,它在物質上就不等於宇宙。細胞的平均直徑在10—20微米之間,假設它為10微米,也就是0.00001米如果放大100億倍後,就是100000米,也就是100千米。也就是說,一個人體細胞放大一百億倍後直徑可以達到100千米。一個直徑100千米的球體雖然看起來確實非常大,但跟地球比起來還是太小了。地球的直徑可是12756千米。

如果人體細胞的直徑放大到100千米後,細胞內的各種細胞器、物質等等都很明顯的被看到。細胞都是一個個液體球,所有的細胞物質都浸泡在細胞液中。細胞核、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蛋白質、脂肪、DNA、RNA等等,這些物質和細胞器都浸泡在細胞液中,而我們都能很清楚的看到這些東西,而這些東西也會充滿整個細胞,不會出現整個細胞像足球場一樣空曠的情況。


翦翳翎


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利用自己製作的光學顯微鏡發現軟木塞的薄切片中佈滿了小小的方格,如同一間間獨立的小房間,於是將其命名為“cell”,不過,胡克看到的僅是已死亡之後的植物細胞的細胞壁,而真正發現活細胞的是荷蘭的科學家列文虎克。

隨著顯微鏡技術的提高,人們將顯微鏡的分辨率大大的提高,因而觀察到了細胞最細微的組成,原來,即便小若細胞,內部的世界也竟如此精彩。

人們不僅將目光對準微觀世界,還同樣的看向了地球外更廣闊的宏觀宇宙世界,發現,宇宙的大尺度空間結構真的好像生物體的腦細胞組織,於是,人們很自然的聯想到,“哇!是不是每一個小小的分子或原子,裡面都暗藏著一個微觀宇宙呢?”

持有這種看法的人們理由很充分,他們會把時間也統一,比如現實世界1秒鐘,微觀世界早已千萬年。

但這種思路對嗎?符合已知的規律嗎?

很顯然,完全不符合。僅從一點便可以看出。人類所處的宇宙處在快速膨脹中,所以,照此說,細胞若是宇宙的話,理應也在膨脹,那麼生物的總體型應該不斷地擴大,且擴大的速度非常誇張,應遠遠超過生物體自然生長速度。

另外,深入微觀世界裡,其實那是量子的世界,到處隱含著不確定性與隨機性,這與宏觀世界不同,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贊同此類說法。謝謝!


一枚遊戲科幻迷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首先我們都聽過一句諺語,叫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句話大概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每一片花瓣和葉子,都承載了一個世界,但這只是文學和藝術上的,我們就這個問題來說,一個細胞即使再怎麼放大,它也不能變成一個宇宙。

首先細胞的本質是什麼?答案是很多很多的原子,所以細胞是由原子組成的,但我們這個宇宙,又是什麼組成的呢?答案是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宇宙當中,分佈著大量的原子,這些原子因為某些方式組合起來,然後以物質的形式,出現在這個宇宙當中。

其次宇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結合體,它包含了時間,空間,以及人類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種種種種,而細胞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且它內部的結構,也沒有宇宙那麼複雜,例如細胞的內部有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液等等,這些物質既沒有複雜空間結構,也沒有強大的引力效應,他們和宇宙中的天體,有著本質的區別。

另外細胞是一種生命,它遵循一定的規律進行存活,但這種生命需要適合的條件,才能出現在某一個地方,而宇宙是無意識,無生命的,但它卻為生命的演化,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場所,所以如果讓我說,我的看法是宇宙包含了細胞,也創造了細胞,但細胞不等於宇宙,它最多隻能算宇宙的一部分......


種植恆星


將人類細胞放大至十億倍,百億倍,每一個細胞是不是相當於一個宇宙,那就要看你是怎樣理解宇宙的;不論微觀還是宏觀,我覺得都是高級由低級組成,而低級是無法由高級組成的這樣一個規律,下面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將細胞放大之後究竟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規律有什麼不同。


1:組成人體的細胞從空間尺度上來分析是處於微觀級別,其基本組成單位是原子,現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細胞被放大了幾百億倍,那麼原子也會相應地倍放大,眾所周知,在微觀世界的粒子遵循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現在這個粒子被放大,這個粒子就會和人類一樣處在宏觀世界,而對於宏觀世界的物體用不到測不準原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即倍放大的原子既要遵循測不準原理,畢竟它還是原子嘛!

2:同時又要遵循和其他宏觀世界的物體一樣的規律,畢竟它的體積很大!而根據物理規律,這樣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們組成我們人體的最基本單位就是原子,如果把一個細胞比作成一塊磚,把一個人比作成一棟房子,這就好比一塊磚比房子還要大;所以如果在這個時候你還要把這個放大的細胞看作成一個宇宙的話,那就只有一種辦法,就是把你身體的組成變得和這個放大的原子一樣,並且你的體積還必須比這個細胞小很多倍。



因為從我們人類目前所處的宇宙規律來看也是這樣的,即組成宇宙中天體的最基本單位是原子分子,而組成人的最基本單位也是原子分子,只有體積大小的差別。否則的話,就算你將這個細胞放大數千億倍,都不能把它看作是一個宇宙,因為它已經違反了宇宙中物體組成的基本規律,簡單說就是本來不是這個領域的物體突然出現在本不該出現的領域!


零維立方體


細胞是生命體,即便放的再大,它也和沒有生命的宇宙有本質的區別。



總有人喜歡幻想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我們的銀河系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細胞而已。可是,生命體是有物質頻繁的交流合成以及信號傳導的,而這些對於我們的宇宙來說根本就不可能發生。就以銀河系來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它和周圍的星系有什麼物質交流或者某種信號交流。而且宇宙在一直膨脹,其邊緣的速度甚至大於光速,如果宇宙是一個人,那麼邊緣部位想和我們這邊通過某種信號交流都不行,因為任何邊緣部位發出的光永遠都到不了銀河系。



而細胞內部時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以及通過各種蛋白進行生命過程的調控,各種化學反應不停進行,所以實在難以找出細胞和宇宙的相似之處,即便把細胞放大了,我們也會發現大了的細胞和宇宙完全運行的不一樣。



宇宙結構靠的是引力支撐,而細胞卻不是,細胞的結構比宇宙還要複雜的多!


科學探秘頻道


將人類的細胞放大十億倍、百億倍,那麼每一個細胞是不是就是一個宇宙?

其實咱要說的是人體的細胞,比如紅細胞在40倍以下即可見,在上百倍即可見結構!金屬原子在300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下即可見到,再往下的原子內部結構已經不是放大這種方式所能看到了,只能用一種波函數統計分佈概率來描述原子內部的結構,無論是有機體還是無機體,在到達原子級別結構上並無本質差異,也是有各種元素構成的!那麼能用原子內部的結構來描述星系嗎?

經典的原子內部模型,看上去確實有一些恆星系的味道,但事實上原子核內部並不是如此描述的!甚至跟傳統想象中的存在千差萬別!

這是描述在原子核外部電子運行狀況的理論模型,在這個過程中,電子是一種電子雲概率的方式出現的,即無法同時測定電子的位置與動量,因此這與我們傳統的太陽系模型是相悖的!太陽系天體運行有相對固定的軌道,在某個時間節點我們可以瞭解其位置與速度,通過這些數據,結合地球運動的模型,可以預告凌日或者衝日,又或者凌星或者伴月等等各種天象!各位可能對這些現象並不十分了解,但日食月食肯定看過的,想必應該也是看了預告知道有如此天象而盡興觀測吧!不太可能自己去計算的,除了專業人士之外!

那麼從另一個方面上標明,我們觀測到的天體的運行規律是可以計算的,但原子內部的電子卻不是,出現方式是隨機的,只能以概率的形式描述,這無論如何都無法套用到我們的宇宙模型中!!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無限理解這個含義就是原子中有一個太陽系,但能嗎?哲學意味上的字句用來寫文章比喻是可以的,但實實在在的科學上卻不行,因為需要證據,當然您也可以自行去查查原子內部的模型,以及原子核的組成等等!

因此那種宇宙似乎是某個超級動物軀體,或者太陽系就是一個原子內部模型等等論調,可以休矣,稍稍有些常識的朋友應該不會被忽悠的,相信朋友您也應該不會!!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中國古人早說了。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現代科學證明,組成每個人身體的細胞物質成份一樣,都是由微小的原子構成。如果把一個人的細胞放在顯微鏡下放大幾千萬億倍,就會發現人是由一個個小小的原子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組成。一個個原子就像一個個太陽系。原子之間是廣大無垠的空間,如同小宇宙。






送你一個長安


答: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將人類細胞放大後是否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是信仰問題,科學上並不支持這個說法!


目前人類已知四種相互作用力,一切物質和物質之間的聯繫,最終都可歸功到這四種作用力上。




然而,四種基本作用力的強度,和作用距離有著密切聯繫。比如萬有引力主宰著宏觀世界,電磁力在微觀和較小尺度的宏觀世界起了主宰作用,而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只在微觀起作用。


四種作用力這麼精巧的設計,決定了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物理規律是存在區別的;也說明我們世界從宏觀到微觀,不可能具有分型式的嵌套結構。



比如,在宏觀世界中,八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在微觀中,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但是它們遵循的物理規律是不相同的,一個由量子力學描述,一個由廣義相對論描述。

所以關於題目的說法,在科學上並不靠譜。


不過,如果把該問題看成信仰問題,那麼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更小尺度上,或許存在一個全新的宇宙,在該宇宙中的物理規律和我們的宇宙不盡相同,但也僅此想象而已。。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