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建周朝並沒有分封,而是駕崩後他的兒子大搞分封

在周公旦的輔佐下,在姜子牙和周武王的共同努力了,周國終於贏下了牧野之戰,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商朝建立後,大部分百姓是夾道歡迎這個傳說很仁義的新領導周武王。當然還有一些愛國的商朝遺民,受不了亡國的恥辱,就離開了家鄉,去遠遊了。那個時候也沒有護照一類的證件,不受洲際的約束。據說,其中有一支人,穿過白令海峽,到了北美,成為印第安人的一部分祖先。當然,關於傳說,專家學者們也正在拼命地論證。

中國這邊,周武王滅掉了商朝,一轉眼快三年了,周武王還沒有完全理順國家,也沒來得及享福,就不幸駕崩了。

周武王建周朝並沒有分封,而是駕崩後他的兒子大搞分封

周武王

接班的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才是一個十三歲小孩,由四叔周公旦輔政。

周公旦工作幹得是兢兢業業,日理萬機,廢寢忘食啊!據說,周公旦吃個飯,忙得都吃不連貫,常被事情打斷,吃著吃著就要去忙政事,忙完了才又能吃幾口,所謂“一飯三吐脯”,這就是史稱的“周公吐脯,天下歸心”。正是因為如此,周公成了中國古代知名的大聖人。

周武王還有一個弟弟,叫管叔,這個管叔的德行卻實在沒法和他的哥哥周公旦相比。管叔覬覦權力,但為了能得到權力,他覺得首先要幹掉周公。所以,他就四處散播流言,說周公旦將幹掉小孩周成王,並且策反了另外兩個地方大員,聯絡商朝遺民和東夷族武裝,準備發兵誅殺周公。管叔這是實實在在的造反啊!

周武王建周朝並沒有分封,而是駕崩後他的兒子大搞分封

周成王

為了江山的穩定,只能幹掉這個壞弟弟了。周公果斷地發動武裝,用了三年時間征伐東部被策反之地,剿滅了山東地區的東夷族不聽話的勢力,並將戰敗後藏在那裡的管叔,捉住並殺了頭,並且滅了東夷五十個國家。大家可別看五十個國家數量很多,其實這些國家都很小,基本上是一個部落或都部族,佔領了一小塊地方,就是一個國家了,一般情況下,他們的姓氏就是國家名。

《詩經》中寫道:“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這就是對周公東征時士兵一去一回的描寫,充滿悲哀與憂愁。這場東征戰鬥,對於戰鬥雙方來說,似乎都是一種哀情。當時去征伐的,除了周人,還有周人挾持下的諸侯聯軍。

周武王建周朝並沒有分封,而是駕崩後他的兒子大搞分封

周公吐脯

周公東征,滅了五十國家,周天子的地盤又是大大的擴大了。但是,擁有不等於能守住,守住不等於能管理好。這時距周朝建立已經快六年了,通過這六年的實踐,國家內外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情。於是,周人不得不考慮接下來的管理模式。他們借鑑了夏、商兩朝執行了1000多年的管理模式,即封國建邦。

所以,在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在其兒子周成王的手裡,在周公旦的輔佐下,周朝搞了分封制。周朝把征服的地盤封給王族子弟和功臣們去世代擁有和管理,成為諸侯。譬如,把功臣姜子牙封在了齊國(山東中北部),以營丘為都城,姜子牙就是齊國的第一任國君。又把周公旦封在曲阜,是為魯國。召公被封在燕,周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封在衛,是為衛國國君。周王族的親戚、功臣就這樣依次受封,成為諸侯國。

周朝不光分封王族子弟和功臣,還將以前黃帝的後代、神農氏的後代、堯舜各自的後代、大禹的後代、乃至商湯的後代、也都分封為諸侯。

周武王建周朝並沒有分封,而是駕崩後他的兒子大搞分封

周公旦

為什麼要分封前朝的後代呢?周朝認為:當時的統治者,其法統來自於祖先,憑著血統而讓人民聽他的話。周成王的祖先後稷很有德,所以周成王現在應該當天子。祖先有德,後代就該著當王、當統治者,既然如此,那麼,從前黃帝堯舜也很有德,他們的子孫不享福,合理嗎?所以,把黃帝、堯舜的後代也進行了封賜,原因就在這裡。聽著好像是很在理啊!

周朝共分封了多少個諸侯國呢?周朝一口氣就分封了七十多個諸侯國,譬如齊國、魯國、鄭國就是。這個數量可是很龐大啊!

周武王建周朝並沒有分封,而是駕崩後他的兒子大搞分封

周朝分封

這種分封制和後代的郡縣制有很大的區別,郡縣制更像鐵板一片的帝國,而分封制則是鬆散的宗主和諸侯的關係。而這個宗主就是周天子。

那麼,怎麼才能讓諸侯都聽天子的話呢?於是,周公旦又制定了《周禮》,規定了人們日常行為、吃飯上朝、哭喪穿衣的規格以及等級尊卑的秩序,其中無不體現了對等級的維護,核心意思就是帽子再舊也得戴在頭上,鞋子再新也得穿在腳下,天子是老大誰都得維護。

《周禮》就是當然國家管理的行為制度,他根本目的在於給周天子撐腰,一併連帶著的是尊父和尊夫,後兩者是沾了尊君的光。如果上千諸侯都習慣了周禮,就不敢對天子造次了。

周公還編排了很多“樣板戲”,屬於“樂”。其中有大型革命歷史劇《大武》,共分六幕,以歌唱和舞蹈的形式再現了武王伐封從出征、渡過黃河、開戰到砍下紂王腦袋的全部革命場景。這個話劇中,全體演員在雄壯的樂曲聲中手舉道具向看臺上的周天子致以最高的禮敬(類似後世的高呼萬歲)中圓滿結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民眾的作用。這就是周公“制禮作樂”。

周武王建周朝並沒有分封,而是駕崩後他的兒子大搞分封

周禮

但是這種“大樂於天地同和”的主旋律音樂,以鐘鼓器的打擊為主要演奏形式,節拍簡單緩慢,實在讓人聽得不耐煩,後來終於“禮崩樂壞”了,被廊靡之音絲竹吹唱的民間小調取代了,說白了就是流行歌曲、搖滾音樂取代了紅歌,可是把孔子氣個半死啊!

在這種分封制的國家制度下,諸侯國獨立發展,世代世襲,每年只需向宗主國交上一定數量的貢品就可以,宗主國更像一個大盟主。鬆散的宗主和諸侯的關係,只僅僅依靠《周禮、周樂》來加強諸侯國對宗主國的認可和尊崇。但是這個約束力太小,剛開始大家可能還有新鮮熱乎勁,等時間一長,熱乎勁一過,私心一氾濫,就導致了春秋戰國的局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我!您的支持,是我努力創作的動力!

歡迎點贊、分享、收藏,點擊“寫評論”對本篇文章拍磚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