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素無毒副作用,現在為什麼不使用?

用戶72859213819


青黴素無毒副作用?這是哪來的說法?從來就沒有誰說青黴素無副作用的說法!是藥三分毒,青黴素當然也不例外,

青黴素可能會有哪些副作用?按說明書上寫的,可能會有以下副作用:一是過敏反應:青黴素過敏反應比較常見,也是大家印象最深的副作用,過敏反應的表現包括蕁麻疹等各類皮疹、白細胞減少、間質性腎炎、哮喘發作等和血清病型反應,偶有過敏性休克,一旦發生體克,可能危及生命,必須就地儘快搶救,比如保持氣道暢通、吸氧及使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治療措施。所以,以使用青黴素前,都常規要進行皮試。其實,這個副作用並不是青黴素本身帶來的,而是其中的雜質,所以製藥工藝很關鍵,國外純度極高的青黴素是不需要進行皮試的。

除了過敏反應,其他可能的副作用還有:1、當靜脈滴注大劑量青黴素或鞘內給藥時,可因腦脊液藥物濃度過高導致抽搐、肌肉陣攣、昏迷及嚴重精神症狀等,即所謂青黴素腦病,多見於嬰兒、老年人和腎功能不全患者。2、赫氏反應和治療矛盾:用青黴素治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疾病時可由於病原體死亡致症狀加劇,稱為赫氏反應;治療矛盾也見於梅毒患者,系治療後梅毒病灶消失過快,而組織修補相對較慢或病灶部位纖維組織收縮,妨礙器官功能所致。3、應用大劑量青黴素鈉可因攝入大量鈉鹽而導致心力衰竭。

為什麼現在較少使用青黴素?這主要是由於細菌在“進化”,很多耐青黴素的細菌出現,用青黴素是管不住的,得更高級的抗生素才行。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抗生素的濫用。當然,青黴素也並不是完全不再使用,像梅毒主要還是用青黴素。


腫瘤專科醫生


作為醫生的我,遇到終身難忘的病情很多,其中搶救青黴素過敏性休克就是一例!

中午12點過,門診處方看病的醫生已下班,突然聽到值班護士在門診輸液室喊叫,值班的醫生們急忙趕來,發現是一門診患者輸液的青黴素發生過敏性休克,只見患者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口吐白沫,雙肺滿布溼羅音,大家立即展開搶救,把青黴素換為鹽水,用上搶救針,吸氧,嚴密觀察病情,患者終於轉危這安,這次搶救及時,要是發現遲了,人可能因過敏就失去生命了。


患者用青黴素前是做了青黴素皮試的,陰性,但還是發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
一,青黴素到底有無毒副作用?

1,說青黴素沒有毒副作用,是從作用原理來說的,青黴素作用於細菌細胞的細胞壁,可人的細胞是沒有細胞壁的。

2,青黴素有過敏反應的副作用

青黴素在20世紀早期用於細菌感染的治療被稱為“魔蛋”,似乎什麼病,只要一用上,就神一般的治癒了,可是人們只是在電影裡看到作用,跟本沒有看到其副作用。青毒素的雜質致人體過敏反應,嚴重時有生命危險,於是才有了皮試來觀察個體反應,但皮試也有假陰性的時候(就是皮試用得,但輸液入個體身體時仍發生過敏等)。


隨著製藥工業的發展,青黴素的純度越來越高,我國沿海一帶的青黴素就不需要做皮試而真接用。但我們工作的地方(大陸)大部分仍需要用時做皮試的(純度不高,仍有雜質)。


二,為什麼現在不使用青黴素呢?
1,劑量與耐藥

我們現在用青黴素越來越耐藥(細菌變得聰明,產生一些物質來避免被青黴素殺死),劑量越來越大,可能產生其他一些副作用(對大腦的毒性作用等),效果仍不佳。


2,科技的發展,開發出了一批又一批作用好,副作用少的抗菌素藥物,如頭孢類(雖要做皮試,但總的來說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相對低一些)。不同的抗生素,其作用的廣度也不一樣,而青黴素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有效,對革蘭氏陰性桿菌作用較弱。所以,不是現在不用青黴素,而是用得少了,特別是風溼熱急性期,青黴素效果好。控制風溼熱病情的長效青黴素效果也好。


3,人們也許會說,青黴素太便宜,醫院賺不到錢,現如今,醫院的藥(特別是全國基層醫院)基本是零利潤給患者。仔細對比下,你認為青黴素好,藥店仍有,可以去買。事實上,阿莫西林(在青黴素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在藥店曾是患者自購藥的主要抗生素藥,銷售量大得驚人,可現在效果也不好了(耐藥),原因與濫用抗生素有相當大的聯繫,現在各級醫院也嚴格控制抗生素的應用,就是防止濫用抗生素!


青黴素,是時代保留優秀並改良發展,淘肽或改進弱勢,而不是經濟所決定。


餘千蘭


青黴素是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在1928年偶然發現的,1940年成功提取青黴素應用於臨床治療細菌感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青黴素挽救了無數傷員的生命。


青黴素是通過破壞細菌的細胞壁而起到殺菌作用的,由於人體沒有細胞壁,所以青黴素較其他抗菌藥物對人體更安全。但目前臨床醫師處方青黴素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


首先,青黴素應用前需要進行皮試

眾所周知,青黴素會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比如速髮型過敏反應可引起過敏性休克,嚴重的可導致死亡。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無論是注射青黴素,還是口服青黴素,應用前均需進行皮試。由於皮試操作比較麻煩,臨床醫生往往選擇其他不用皮試的抗菌藥物,如左氧氟沙星等。


其次,一些細菌對青黴素產生耐藥

21世紀最初幾年,根據之前的耐藥性定義,美國有大約60%的肺炎球菌對青黴素敏感,20%為中介,20%為耐藥。其他國家報道的青黴素耐藥率更高。52%的肺炎球菌菌株對青黴素不敏感,而越南菌株的耐藥率高達74%。此外,產青黴素酶的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均對青黴素耐藥。青黴素G對腸球菌僅有抑制作用;文獻報道稱,一些菌株對青黴素的固有耐藥性逐漸增加,極少情況下還會因產生青黴素酶而有高水平耐藥性。


但青黴素對A族溶血鏈球菌、李斯特菌及奈瑟菌屬保持著較好的敏感性。比如急性扁桃體炎、丹毒都可首選青黴素。但臨床醫生對這些瞭解不夠,認為大多數細菌,應用青黴素都不管用了,故很少處方。


3目前臨床可選擇的抗生素品種眾多

目前,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抗菌藥物為頭孢菌素和氟喹諾酮類(沙星),除此之外,還有大環內酯類(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慶大黴素、依替米星等)、林可酰胺類(克林黴素)、磺胺類(複方新諾明)。臨床可選擇的品種較多。


綜上所述,雖然青黴素價格比較便宜,安全性較高(無過敏的患者),但限於其需要皮試,部分細菌耐藥等原因,臨床醫生更願意處方其他抗菌譜廣、不需皮試的其他抗菌藥物。


劉藥師話用藥


青黴素是一種經典老藥,不能說現在不再使用青黴素了。因為這樣說有失偏頗,現在臨床上還是在使用青黴素的。比如說人們常常用得到的阿莫西林就是一種青黴素類藥物。我想,大家覺得青黴素不如以前使用頻繁了可能有以下原因。


1、抗生素種類多了,可選擇性多了

現階段,隨診人類科技的發展,製藥產業也是發展迅猛。更多的其他種類的抗生素的發明,使我們不在一味的使用青黴素抗感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臨床上常常用到的抗生素像頭孢類、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藥物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2、青黴素耐藥

長期大量的濫用青黴素導致很多病菌對於青黴素耐藥,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不斷增大青黴素用量,直到最後發現效果仍然不好,只能換用其它抗生素,這也是青黴素減少使用的原因之一。

3、需要做皮試

嚴格說來,使用青黴素類藥物前一定要做皮試、這一個小小的操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可能讓醫生、護士和患者都覺得麻煩。既然使用青黴素這麼麻煩,那麼好了,就使用無需做皮試的其他抗生素吧。一來二去,青黴素使用就少了。這也是青黴素減少使用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我能夠現實體會到的青黴素減少使用的原因,在這裡呼籲大家別一感冒就輸抗生素,趕快停止抗生素濫用。

關注張之瀛大夫,讓你的醫學知識蹭蹭往上漲。


張之瀛大夫


青黴素在臨床上真的沒有人使用了嗎?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1. 青黴素是英國科學家在1928年偶然發現的,並且在1940年成功的應用於臨床的治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的病人(主要是傷員)的生命。

2. 我們現在看各種電視劇(特別是抗戰時代),有提到一個藥叫做“盤尼西林”,其實就是說青黴素的英文名音譯過來的,所以可想而知,這個藥在當年戰爭時代的影響力有多大。

3、.可是現在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好像聽到青黴素這個詞的時候挺可怕的呢,其實主要是因為青黴素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過敏反應,這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可能會出現休克,更嚴重的可能會出現死亡。

所以醫學上規定,只要是應用青黴素或者青黴素類的藥物,都必須做皮試。

4.在上面提到原因的情況下呢,可能有些醫生為了規避用青黴素出現的這種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風險,於是主觀上會減少這個藥的應用。

5.另外一方面呢,確實現在我們的細菌耐藥性越來越強,對於青黴素來說,很多很多的,這種基本上都是那樣的,只有少數的細菌可能對青黴素是敏感的。

6.所以在前面提到的影響下呢,我們不管是病人還是醫生,都可以看到臨床上應用青黴素的幾率是比較少的,但這不代表說我們完完全全的沒有用青黴素。

7.比如新生兒科有一個疾病叫做無乳鏈球菌感染這一類感染的細菌呢,99%以上,對於青黴素都是敏感的,所以我們在新生兒科的青黴素應用還是有在用的,並不像這個標題裡面寫的一樣,完全沒有用青黴素,這個是不可能的事情。


白衣奶爸


青黴素並沒有退出抗菌的舞臺,只是換了一個形象,比如我們日常使用的:普魯卡因青黴素、苄星青黴素、青黴素 V、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都屬於青黴素類抗生素。


青黴素的誕生是一個醫學奇蹟!1928年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偶然發現並於1940年成功提取青黴素應用於臨床治療細菌感染。在二戰期間青黴素的發明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雖然青黴素曾立下過無數戰功,但它的缺點也逐漸暴露在世人面前。


1、 過敏反應:青黴素最嚴重的不良反應就是過敏反應,嚴重可導致生命危險,所以用之前必須要做青黴素皮試。

2、 劑量要求嚴格:青黴素是各類抗生素中毒副反應最小的,但它的療效與用量密切相關,劑量小達不到治療目的還有產生耐藥性危險,劑量過大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甚至腦病死亡。

3、 不宜保存:青黴素必須新鮮配製。青黴素鉀或鈉極易溶於水,同時受溫度、放置時間影響,溫度過高、長時間放置均可增加致敏物質含量,使過敏反應增加。

4、 滴注時間:青黴素水溶液不穩定,對靜脈滴注時間有嚴格要求,時間過長易造成濃度低、療效差、增加過敏反應的機會。青黴素半衰期為 0.5-1小時,有效濃度維持 4-6 h,給藥時間應為 6-8 h 一次,時間上容易給患者造成困擾。


雖然很多人有青黴素情節,但是對於身體健康,還是建議選擇適合你的安全藥物最重要。

趙冬梅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國家註冊執業藥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衡膳學院二級講師


營養百事通


首先,說青黴素無毒副作用這一點很不負責任。青黴素作為人類發現並使用的第一種抗生素,曾經在誕生之初救了無數生命。但是同時,也有很多人死於這種靈藥造成的嚴重“過敏反應”。

我在這裡給“過敏反應”打了引號,因為現在已經發現,很多之前被認為是青黴素過敏的病人,其實是發生了對藥物雜質的過敏,而不是針對青黴素的過敏。這些雜質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青黴素噻唑蛋白。這貨引起的過敏反應可以致命。

國產青黴素的青黴素噻唑蛋白含量可達100單位/100萬單位青黴素,而國外產品只有10-20單位/100萬單位。所以國外的青黴素產品確實不需要進行注射前的皮試。因為國外的提純技術真的比國內要優越,所以雜質含量控制的好,自然不需要做皮試。國內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如果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成本就會幾乎飆高到人家的兩倍,馬上失去競爭力,老百姓更加買不起了。

另外一點就是抗菌譜的問題,大家不要以為細菌都一樣,看見青黴素就跟貓見到耗子一樣。其實細菌也分了好多好多種類:有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厭氧菌,假單胞菌和其他不典型細菌。

青黴素作為最早的抗生素,僅能治療革蘭氏陽性細菌感染,其他細菌的感染就會束手無策。

所以醫生不喜歡開青黴素,是因為很多時候單純憑藉問診和臨床經驗無法確定患者是哪種細菌的感染,那麼儘量開抗菌譜比較廣的抗生素,從而最大程度保證所用的抗生素涵蓋了致病菌的種類;或者直接能夠確定不是革蘭氏陽性細菌感染,而選擇其他種類抗生素。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腸道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絕大多數都是格蘭陰性菌感染,青黴素一點都不管用,當然不會開青黴素。

另外,不同抗生素在血液和尿液中的含量也有所不同,根據患者病情使用最合適的抗生素,才是正確使用抗生素的第一要義。

還有一點,就是隨著抗生素的使用,細菌逐漸出現耐藥變異,現在耐青黴素的細菌已經很常見了,所以再開青黴素,很多情況下是不管用的。比如下面這個藥敏試驗結果:

紅箭頭所指的那個藥片周圍,細菌沒有被殺死,表現出菌落圍繞藥片生長,也就說明這種抗生素已經被細菌所耐受。

而且很不幸的是,在目前經常處置的感染患者當中青黴素不敏感甚至完全耐藥的菌株越來越多。所以現在青黴素不僅(國產)容易導致過敏,而且還面臨著抗菌譜窄、細菌耐藥的窘境。

綜合目前的各種情況,醫生開具青黴素處方越來越少見了。初診患者的話,一般經驗性使用抗生素,首選二代頭孢菌素,抗菌譜相對比較廣,涵蓋了格蘭陽性和陰性菌。


菲利普醫生


青黴素沒有毒副反應是一個誤區,不但有一定的毒副反應,而且的侷限性也很大,所以現在使用範圍越來越小這也可以理解,想想功能手機問世的時候是多麼的劃時代,能打電話,輻射又小,又不會造成手機依賴,但是現在還有幾人只用功能手機的呢。

提到青黴素的發明,我們會首先想到一個人和一個故事,一個人是亞歷山大·弗萊明,他在一次失敗的試驗中發現了青黴素,當時他培養的一皿葡萄球菌被汙染,長出了一個黴斑(真菌菌落),在黴斑的周圍一定範圍內葡萄球菌全部消失了,弗萊明正確的判斷了黴斑分泌了一些殺菌物質,後來他命名為青黴素,當時雖然發現了青黴素,但受到提純技術的侷限並沒有大規模的應用於臨床,直到後面兩位科學家繼續了研究並改進了提純技術才使之得到廣泛的應用,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一個故事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家族有關,弗萊明的父親曾救過溺水的丘吉爾,在丘吉爾父親表示要答謝弗萊明父親的時候,弗萊明表示了拒絕,經過反覆的謙讓,最終丘吉爾表示願意資助弗萊明去讀書,最終才有了青黴素的問世。有人考證這個故事只是有心人編的心靈雞湯,但故事的價值觀是可取的,而且事實上青黴素曾救過首相丘吉爾的命,在二戰中,丘吉爾過於操勞患上嚴重的肺炎,也是多虧了青黴素的神奇療效才獲得重生,這個並非杜撰。

青黴素發明之初療效神奇,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甚至改變了戰爭的形勢,當時葡萄球菌並沒有目前的嚴重耐藥性,甚至從一位患者小便中重新濃聚提取的青黴素,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仍然能起到強大的殺菌效果,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耐藥情況越來越令人頭痛,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從中也看出微生物生命力之強大,其實耐藥是必然的,沒有一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願意被摸除在歷史的深淵中,掙扎著適應新環境也是葡萄球菌之類各種生物的共同特性。我們現在不同意濫用抗生素只能延緩耐藥,並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保證以後絕不會出現全耐藥的情況,青黴素就是實證。


胡洋


青黴素可以說是人類醫藥史最為偉大的發現之一。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但是題主在描述上有些欠妥。
首先,青黴素殺菌的作用位點在細菌的細胞壁上,而人體細胞是沒有細胞壁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青黴素的確似乎“無毒副作用”。但不要忘記,臨床應用的青黴素製劑,受到製作工藝的限制,是含有一定量雜質的,而這些雜質是有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醫生會選擇抗菌譜相似但免皮試的其它藥物。
其次,目前我們所說的“青黴素”,往往不是特指最初被發現的“盤尼西林”這一種藥物,而是一大類具有相似結構和功能的抗生素。從藥品名稱來看,凡是叫作“xx西林”的藥物,往往都屬於青黴素家族,因此臨床上並非“現在不使用”青黴素類抗生素。

最後,大家應該都聽說“細菌耐藥”的概念。由於青黴素類抗生素是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之一,因此早期廣泛的應用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耐藥問題。這也是目前提倡要嚴格控制應用抗生素指徵的原因所在。

(圖片來自網絡)

李巖祺


青黴素,說它無毒副作用是不準確的。任何藥物都會有它的毒副作用,只能說在常規使用量下,它與其他類抗生素相比,毒性相當來說要小一些。因為他是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我們人體只有細胞膜沒有細胞壁,所以相對安全一些。如果大劑量使用青黴素,也可能會導致神經中毒。青黴素的過敏反應也不能忽視。

青黴素從40年代開始使用,直到現在,憑藉它的價格優勢和效果,在抗生素界仍佔據一席之地,並沒有停止使用。比如說,對於梅毒患者,如果患者對青黴素不過敏,我們會首選青黴素治療。現在使用青黴素沒有之前多了,一個是因為抗生素的種類多了,在使用抗生素時不再是40年代初時那麼沒有選擇性了,現在我們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抗生素,不再是非它不可。

因為有人對青黴素過敏。不管是注射用,還是口服,都需要做皮試,皮試顯示陰性也要慎重使用,比較麻煩而且危險性大。還有,青黴素半衰期短,長期使用易產生耐藥性,所以現在有些人已經對青黴素產生了耐藥性,單純使用青黴素已經不能解決問題,只好選擇其他抗生素來代替。現實運用中,又因為藥敏實驗需要等一段時間,所以會先選用廣譜類抗生素來治療,待化驗回報後再擇優選藥。

本期答主:董玲玲,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