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和蕭何如此厲害,為什麼劉邦一直打不過項羽,直到韓信加入才扭轉局面?

老子家裡有框


張良出謀劃策還可以,讓他開疆拓土,帶領將士去打仗,那就不行了。大家若是瞭解張良的肯定知道,他曾經謀殺過秦始皇。

但是,最終的結果是,不但沒有把秦始皇殺了,甚至連秦始皇都沒見到,自己更是打草驚蛇,被秦始皇通緝了,他不得不隱姓埋名過隱士的生活。

直到秦末亂世,陳勝吳廣起義開始後,他也出山了,先是跟隨項梁,然後遇到劉邦。在劉邦的旗下當了一個謀士。

劉邦得到了張良的輔佐,這是他建立大漢的開始。

蕭何也是一個文官出身,打仗什麼的他不懂,他唯一懂得是如何治理國家。劉邦在和項羽爭霸天下的是好,劉邦的整個大後方都是蕭何在治理。

蕭何還負責給劉邦前線運送糧食,補充兵員,可以說是劉邦的後勤部長。他這個部長當的也是相當的不容易,因為劉邦和項羽打仗,經常吃敗仗。

打了敗仗就會死很多人,兵力就要不斷的得到補充,否則,這個仗就是輸了,但是,蕭何總是在關鍵的時候,能找到士兵。真的是為劉邦建立大漢立下了漢馬功勞。

但是,劉邦光有張良和蕭何,還不足以奪取天下。

因為天下,不是靠動動腦子,補充補充兵力,就可以得到了。他必須有大將開疆拓土,在戰場上殺伐決斷,才可以真正的打敗敵人,而韓信就是這樣的典型的將領。

韓信是軍事天才,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是可以做到的,正如他騙過了秦末名將章邯,帶領劉邦衝出了漢中,利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奪去了關中。

然後他又緊接著和劉邦殺出了關中,去和項羽逐鹿中原。這時候韓信和劉邦分兵兩路,來夾擊項羽。

劉邦主要是以防守為主,和項羽對峙在滎陽。

韓信則去開闢北方戰場,他要從關中一直殺到齊地,然後佔領齊地之後,就可以從項羽的後路殺過來,和劉邦一起前後夾擊項羽。

當然,韓信的任務是很重的,因為他不能有任何的閃失,否則,將會是前功盡棄。

還好,韓信這一路走來,竟然是有驚無險。

他先是打敗了魏王豹,拿下了魏國,緊接著出兵代國,代國國小兵稀,更不是韓信的對手了。

拿下代國之後,韓信就要對趙國開戰了。

趙國可是一個大國,光軍隊就有二十萬,而韓信也僅僅是隻有三萬的人馬。

但是,韓信是軍事天才,他即使只有三萬人馬,也敢挑戰擁有二十萬大軍的趙國,結果這一戰,韓信用了一個背水排兵佈陣的打法,導致了趙國二十萬大軍的潰敗。

韓信勝利了,大名不脛而走。

韓信在打完趙國之後,利用自己的名聲,去說服燕國,讓燕王投降自己。燕國一看趙國都不是韓信的對手,也就投降了韓信。

至此,韓信的敵人就剩下齊國了,在和齊國大戰的時候,項羽派了大將龍且帶領二十萬大軍來聯合攻打韓信。

結果龍且因為看不起韓信,驕傲自大,最終導致兵敗身亡,齊國淪陷,這也就是說,韓信已經完成了整個戰略佈局。

之後,韓信聯合劉邦一起擊敗了項羽,項羽兵敗自刎烏江。

所以說打敗項羽的是整個劉邦集團,而韓信是靈魂性的人物。他在整個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但是,若是沒有蕭何和張良,韓信想打敗項羽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蕭何和張良的輔佐,劉邦早就被項羽打敗了,也就沒有韓信和劉邦共同戰勝項羽了。

所以是韓信張良和蕭何的整個劉邦集團,合力把項羽擊敗的,缺誰都不行。


史學達人


在實際上,漢初三傑各有死本領,各自在自身領域都有著非比尋常的能力!

項羽和劉邦之爭,不僅僅是軍事行動上的鬥爭,同事也是政治的鬥爭,也是人才的鬥爭。

那麼,為何劉邦在沒有得到韓信之前敗多勝少呢?

這就要從張良和蕭何身上說起了。

張良是什麼人?謀士也,屬於總攬全局的人,出謀劃策是和高手,劉邦就是如此評價他的: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軍事指揮方面卻不是太擅長!

蕭何,辦事的人!這是個識人才,用人才的高手,屬於伯樂性人才。正是因為他有識人的本領,才有了韓信被重用的機會。當然,也因為了解韓信,韓信最後死在劉邦手裡。所以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有道理的。

韓信,毫無疑問,是個排兵佈陣,行軍打仗的天才,兵仙的稱號也不是白給的。自從蕭何將他推薦給劉邦並得到重用後,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進而大敗項羽。

劉邦能夠奪取天下,沒有張良的計策,蕭何的識人,韓信在項羽麾下也只是個護衛而已。

為什麼韓信給人感覺貢獻最大,那是因為他領兵打贏了項羽,而且這在史記上有著不少筆墨。進而產生了韓信對劉邦貢獻最大的錯覺。

沒有張良運籌在握手,沒有蕭何的識人本領,一切都是空談。





馬豌豆


項羽的失敗,並不是敗在某個手下,而是整體上的失敗。倘若一對一交鋒,韓信未必能贏過項羽。

為什麼說項羽的失敗是整體是失敗呢?其實項羽並沒打得什麼敗仗,除了最後一戰。只要他在,楚軍就節節得勝。項羽並不是輸在軍事指揮才能上,而是輸在政治上(比如殺了義帝),輸在外交上(比如英布被策反),輸在後勤上(沒有蕭何這樣的大總管),輸在板凳深度上(麾下將領能力偏差)等等。

在軍事能力上說,劉邦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韓信對劉邦的評價,是能帶十萬兵,超過十萬兵,就指揮不來了。你看劉邦出關中時,糾集五十幾萬大軍進攻項羽,被項羽的三萬人打得落花流水,這就是證明。

很多人有一種誤解,認為項羽只是作戰勇猛,謀略水平不高。其實不然,項羽是罕見的軍事天才,在戰術層面上,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他打仗並不是靠蠻力,而是靠技巧與智慧。比如說鉅鹿之戰,並不是一渡過河,一破釜沉舟,靠蠻力拼贏的,不是的。項羽是先攻擊秦軍最薄弱的環節,即運糧通道,據《史記》的說法,“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在秦軍出現斷糧後,他才背水一戰,大破秦軍。可以說,項羽在戰術上的功夫是爐火純青的。

蕭何固然是厲害角色,但他擅長是後勤工作,在漢軍傷亡慘重時,他能源源不斷地補充新鮮血液,幫助劉邦度過難關。但若說在打仗,他是外行啦,靠他怎麼跟項羽在戰場上鬥呢?再說張良。張良也是厲害角色,他是懂得點兵法,幫助劉邦對付些阿貓阿狗的角色是可以的,對付項羽這樣的狠角色,就不夠用了。張良的厲害,主要是在政治才能上,比如在鴻門宴上,救了劉邦一命。

在西漢開國名將裡,幾乎都曾是項羽的手下敗將,包括才華橫溢的彭越。只要項羽不在,他就打得很順手,項羽一來,他就丟盔棄甲了。在劉邦與項羽第一次大交鋒時,劉邦五十幾萬大軍慘敗於項羽三萬大軍之手,這次會戰時,韓信有沒有參加呢,史書沒有明確寫。如果韓信也參戰了,那他也曾是項羽的手下敗將。

在最後圍殲項羽的一戰中,韓信十面埋伏,固然表現出色,但也不能獨領其功。因為劉邦的主力以及彭越的主力,都參戰了,在兵力上是絕對的優勢。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的功勞,掃除項羽的羽翼,平定魏、趙、代、齊等地,在戰略上形成對項羽的環形包圍圈。最後,韓信與劉邦得以東西夾擊,把項羽給包餃子了。因此,如果說韓信打敗了項羽,是在戰略層面上打敗了項羽。倘若兩人各帶一支勢均力敵的部隊,在戰場上交鋒,我覺得韓信不一定能打敗西楚霸王。


君山話史


這麼說吧,蕭何是個文人,擅長治國理財搞供給,而張良是個謀士,精通戰略層次的謀劃,他們二人在帶兵打仗,排兵佈陣方面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外行。

關於這一點,劉邦總結的很到位,他認為他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取得了天下,是因為他注重發揚了蕭何、張良和韓信的作用。劉邦認為,管理國家籌劃糧財人馬方面他不及蕭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他不如張良,帶兵打仗,攻必克,戰必勝他不如韓信,但他卻打敗了項羽,奪取了天下,主要在於他能重用此三人也,而項羽連亞父范增都不能相信,所以他失敗了。

劉邦沒有韓信之前,屢屢在軍事上被項羽打敗,就是因為蕭何、張良包括他自己不具備韓信帶兵打仗的能力。儘管他當時不缺衝鋒陷陣的將軍,但他沒有統軍馭將的統帥級人物,沒有會排兵佈陣、精通戰術和會打仗的韓信,自從拜韓信為漢軍大將後,才有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謀,更有了後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經典故事。

隔行如隔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只有善於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為己所用,才能最大可能的發揮集體的力量,這就是劉邦團隊戰勝項羽集團留給人們最寶貴的歷史經驗。



知未是也



才華分很多種,比如劉邦自己臉皮厚,能夠忍辱負重,善於耍賴使奸,還會畫餅許願,又能團結人才,這就是當老闆的典型特質。


張良蕭何原本也是治國安邦之才,但是張良屬於謀才,多謀善斷,在軍事上卻並沒有特長。要說謀劃一件事或者制定一項戰略,乃張良之所長,但是要指揮打仗,他就百無一用是書生了。

蕭何具有管理之才,識人管事是其所長,他能夠事無鉅細的把柴米油鹽、後勤雜物管理的僅僅有條,甚至是治國理政都是其所長,但是跟張良一樣,就是不善於帶兵打仗。


毫無疑問,劉邦能夠在與項羽的對峙中屢戰屢敗而不滅,張良蕭何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的,如果沒有他二人的謀劃和管理,劉邦的軍隊在不斷的失敗中恐怕早作鳥獸散了。正是得力於此二人,劉邦才能在屢戰屢敗中不但沒有被消滅,還能夠不斷髮展壯大。

直到韓信這樣一個軍事天才被蕭何慧眼識珠拉到劉邦的隊伍時,劉邦其實已經發展壯大到萬事俱備,只差韓信了。韓信的到來,對於劉邦來說,算是久旱逢甘霖。韓信能夠到位不久就開始對項羽發起反擊,還得得力於張良蕭何的有效經營。不然即便韓信是軍事天才,恐怕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兵的軍事天才到頭也還是紙上談兵的弱書生。


謝金澎


楚漢風雲中湧現出來的英雄豪傑都是氣貫長虹的絕世英才,在劉邦麾下的張良、蕭何、韓信謂之於初漢三傑。

劉邦在奪得天下擁有漢家基業後曾不無感慨的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應該說取得天下之後的劉邦說的很是客觀實在,沒有他們的傑出能力要想在項羽的時代逐鹿中原並且竟然奪得麋鹿很不一般。

初漢三傑他們三人之中他們的能力各有不同,其個人的偉略亦有多方面的出處。具體到每一個人張良的長處是以略事見長。蕭何的能力多於在做事上。而韓信的特長是以略軍制勝之道為其目的。在這盤大棋中有略事的張良在謀略漢勢:做事的蕭何在不停的搬運糧餉以濟兵卒;略軍的韓信在計出無窮中垓下一戰而定乾坤。這是他們各有千秋的不世之才都在楚漢相爭中把個人的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了,這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燦爛的星光,也是歷史的璀璨輝煌。


楊柳青青春之聲


張良是謀略家,出謀劃策是他的本領,而上前線帶兵打仗是不太行的;至於蕭何是搞內政後勤的,供養糧草、管理內部機構運轉是沒有問題的,上前線帶兵打仗也不是他的強項。反觀項羽一方,謀略有范增,帶兵打仗、衝鋒陷陣有項羽,至於內政後勤亦有范增安排人員統籌管理,謀攻內外兼備,可無往而不勝。在戰爭年代,尤其古代冷兵器時代,謀攻內外具備,退可以保一方平安、進可以攻一片區域進而兼併天下。劉邦雖有張良、蕭何,一謀一內,卻缺乏可以爭天下、進攻的軍事統帥,故韓信的加入對劉邦是決定性的,直接決定了他和項羽爭天下的成敗!


史文弓之父


純粹胡說八道,誰說劉邦一直打不過項羽。楚漢戰爭一直打了四年,開始時項羽實力是劉邦幾倍,但項羽向西進攻,連函谷關的門都沒看到,被劉邦拖在滎陽一帶,項羽是越戰越弱,劉邦是越戰越強,後來是項羽不行了,主動求和。韓信只是在最後滅項羽一戰中才加入。就算韓信不加入,照樣改變不了項羽被滅的命運。


周易天機


劉項爭霸,楚河漢界,劉邦對陣項羽屢戰屢敗,人數佔優依然如此,而韓信的出現,打破了平衡!劉邦跟韓信可以成為雙拳,劉邦正面對抗項羽,韓信橫掃諸侯,最終韓信成勢,跟劉邦雙劍合璧,殺死項羽。

項羽不可謂不是軍事天才,單打獨鬥無人可敵,然而,中國之大,不是靠一人可以橫掃天下,劉邦雖然才能不足,但是善於用人,所謂惡虎不敵群狼,項羽剛愎自用,不能用人,最終左支右絀,難以抵擋,也就不足為奇。


心無羈絆夜未明


提問者能不能先補補課再出來?得到韓信之前劉邦和項羽有打過嗎?何來打不過一說?抹黑劉邦也要有最起碼的底線吧?即使後來劉邦項羽開戰 韓信又參與過幾次?項羽對劉邦的勝利又有幾次?彭城之戰那是諸侯聯軍又不是漢軍一家 何以歸罪到劉邦頭上?說劉邦敗多勝少那項羽又對劉邦取得什麼樣的勝利了?是領土擴張了還是把劉邦打退了?劉邦以弱擊強寸土未丟還要他怎麼樣?黑他很有成就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