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扶貧一定要給村裡乾點實事”

“三年扶貧一定要給村裡乾點實事”

湯華達(左)與貧困戶交流扶貧產業項目。藍單 攝

在大埔縣三河鎮梓里村村民林歡仁家裡,駐村扶貧第一書記湯華達收到了一面錦旗,感謝“湯書記”為村裡早日脫貧而做的努力。在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的兩年多時間裡,湯華達牢記“抓黨建、促脫貧”的責任和使命,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會同廣州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長共同幫助貧困戶脫貧發展,幫助梓里村152戶貧困戶中的135戶實現了預脫貧,預脫貧率超80%。

選派“第一書記”到貧困村抓黨建促脫貧,是推動農村扶貧開發的重要舉措,是黨員幹部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創新實踐。2016年5月以來,梅州選派了308名優秀扶貧幹部下村當第一書記。在這一輪的扶貧開發工作中,大多數脫貧任務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我當時是揹著家裡,自願報名來的,來時心裡就想,這三年扶貧一定要給村裡乾點實事。”湯華達說。

●南方日報記者 藍單 通訊員 廖玉芳 廖鍵

建檔立卡▶▷

精準識別扶真貧

駐村開始,湯華達的首要工作就是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湯華達會同廣州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長羅廣暉帶領全村幹部分組分工,並讓參與核查的人員熟悉貧困戶的認定標準和排查方法,對每個家庭進行走訪,確保貧困戶識別精準。

“在入戶核查時,我發現有一戶資料有疑問,負責該戶初核資料的工作人員也解釋不清楚,並且找不到資料上的相關人員。我將情況記錄下來,在會上指出這一問題,批評了負責該戶資料初核的工作人員。”湯華達說,在扶貧工作過程中,自己時刻謹記,要杜絕虛假貧困戶,同時也不能落下一名真正需要幫扶的群眾。

多措並舉▶▷

精準幫扶助脫貧

梓里村是省認定相對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52戶316人。村民收入基本以農業種植蜜柚為主,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

為了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扶貧之路,湯華達與羅廣暉一起,拜訪了市農科所、市畜牧局等單位,並協調專家、鄉賢和從事光伏、養龜、柚子加工企業老闆等到村裡調研,共同商討梓里村扶貧產業發展新路子。通過徵求村民、貧困戶等的意見建議,最終確定了“一戶一策、一村一品、入股分紅”的可持續增收幫扶模式。

在梓里蜜柚加工廠,梓里村村支書陳志標指著角落裡零星的一堆蜜柚說:“這是今年最後一波了,賣完就沒有了。”據瞭解,這個蜜柚加工廠是扶貧幹部引進的扶貧產業項目,這兩年累計收購蜜柚100多萬斤,貨值100多萬元,其中按保底價向51戶貧困戶收購了60萬斤蜜柚,貨值約70萬元,增收約18萬元。

湯華達介紹,梓里村有30多年的種柚歷史,但此前農戶賣柚都是等著上門收購,比較被動。現在辦了工廠,幫扶單位廣州市公安局還聯繫了廣州市品標食品公司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由公司保底收購。“紅肉柚2.5元/斤,白肉柚1.5元/斤,今年我們還聘請了12名貧困戶做工人,每人每個月能拿4000多元了。”

除了發展柚子加工產業,湯華達還與扶貧工作隊為每一戶貧困戶“量身定製”了脫貧致富方案。一次次的拜訪,讓湯華達對貧困戶的情況瞭如指掌,“現在我們有55戶貧困戶發展蜜柚種植,養殖豬、牛、龜等產業,貧困戶家庭中有54人實現了就近就業。”

為民服務▶▷

人居環境換新顏

在扶貧工作中,湯華達一直秉持著“要乾點實事”的觀念,變身聯絡員、監督員、協調員。

村中小河流治理、衛生站改造、飲水工程建設、環衛升級、公廁改善、道路改造、路燈建設、學校飯堂改造、梓里村廣場改造、範漢傑故居修繕、新農村規劃……一樁樁、一件件,都離不開湯華達一次次的溝通與努力。

“飲水工程建設,最初設計沒有全覆蓋45個村民小組。為此我向上級彙報了多次,與市、縣水務局反覆溝通,終於實現了這項工程全覆蓋。”湯華達說。後期為了早日供水,湯華達更是與中標單位、施工單位協調了不下10次。

群眾利益無小事,對村民反映的問題和要求,不論事情大小,湯華達都盡心盡責為群眾辦事服務。“現在路燈更亮了,環境整潔多了,村裡的環衛車每天統一整理垃圾桶,但有些群眾還是會不自覺地亂丟垃圾。”針對村民反映的衛生問題,湯華達加強了環境保護政策的宣傳,協調籌資建設了宣傳欄,並聘請貧困戶作為保潔員,在改善環境的同時實現了就業幫扶。

積極協調▶▷

醫療幫扶不放鬆

醫療幫扶是湯華達落實的又一項扶貧舉措。

在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中,湯華達瞭解到,因病致貧在貧困戶中佔了相當一部分比例。因此,他協調為全部貧困戶購買了醫療保險,為大病貧困學生籌款近10萬元,為殘疾貧困戶5人發放補貼數萬元。

在瞭解到貧困戶林歡仁因長期為年幼聾啞女兒求醫致貧後,湯華達個人聯繫了梅州市特殊學校解決小女孩的求學問題。“之前因為照顧女兒,只能在家裡做一些手工活,收入很不穩定。現在可以去水電站上班,加上種柚養龜的收入,一年能有3萬多元,去年就脫貧了。”林歡仁說。

此外,湯華達還和駐村工作隊長羅廣暉一同籌資8萬元為全村貧困戶免費提供體檢、義診等。湯華達瞭解到大多數村民的身體狀況還處於亞健康狀態,為防止因病返貧,他還聯繫組織了男女老少皆宜的瑜伽教學培訓,現在每天都有幾十名村民堅持練瑜伽。“我們每天早上6點在廣場上練瑜伽,晚上就跳廣場舞。”村民黃翠說,“現在每天鍛鍊身體,生病少了都不用跑醫院了。”

加強黨建▶▷

引領鄉村治理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在扶貧工作中,湯華達並沒有忘記自己身為一名紀委幹部“抓黨建,促村務”的使命,在日常工作中,常常給自己和村幹部敲警鐘。“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村務工作和扶貧工作都得嚴格執行政策規定。”這是湯華達駐村掛任第一書記常掛在嘴邊的話。

湯華達在開展工作時,以黨建統攬全局,會同村“兩委”幹部進一步規範了村資管理、議事、監督等制度的落實,以公開、公平、嚴謹的態度,要求扶貧工作中全程接受各級部門以及村民、扶貧領域義務廉政監督員的監督。

在村委會辦公室門前,可以看到各類公示貼滿了宣傳欄,包括低保戶花名冊、大病救治公示等等。“我在村委會辦公室、梓里學校、村門口、文化俱樂部門口等人口密集處都立了廉潔文化宣傳欄。”湯華達說。他還在學校必經路口放了一塊“風清氣正”景觀石,在警示幹部的同時,也告訴村民要監督好乾部。

“紀委領導對我們的工作也很支持,市紀委黃建固書記去年還來了梓里村調研,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兩違’線索排查、入戶核查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等方面給予了充分肯定。”湯華達說。

在成為三河鎮梓里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之前,湯華達是梅州市紀委派駐市水務局紀檢組的一名幹部,在兩年多的扶貧工作中,湯華達頗受讚許,這對於他來說,一切只是剛剛開始。“接下來,我將繼續履行‘第一書記’職責和帶領村‘兩委’幹部,會同廣州市公安局駐村幹部繼續加強村‘兩委’建設,抓黨建促脫貧,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本土人才迴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湯華達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