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融機構究竟如何才能入場投資比特幣?

未來幾個月,加密資產市場上最值得關注的主題將是傳統金融投資機構陸續入場,換句話說, 比特幣和其他一些加密貨幣正處在即將成為主流投資資產的關鍵時刻。不過,和「割韭菜」的幣圈不同,傳統金融機構入場有很多先決條件,需要加密市場搭建新的針對機構投資者的金融基礎設施。

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 Payden & Rygel 的固定收益交易員 Nik Bhatia 為此撰寫了該文,詳細分析了比特幣 ETF、加密資產託管人及抵押物這些機構投資者所需要的基礎工具和服務的內涵和意義。Payden & Rygel 是一家管理資產超過 1000 億美元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Nik Bhatia 本人則是一位長期關注比特幣市場的加密貨幣堅定信仰者。

希望本文給探索加密貨幣市場的傳統機構投資者,以及希望吸引機構投資者入場的交易所、錢包和加密資產投資機構,帶來結構化的知識。

在我們深入探討比特幣如何被傳統金融投資機構所接納、成為一種「金融化」投資資產之前,讓我們先說明白一點:比特幣並不是非得靠 ETF 或傳統託管人才能生存。事實上,比特幣之所以能蓬勃發展,恰恰在於它在早期沒有與傳統金融機構密切互動,其去中心化因而得以鞏固。

然而,比特幣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關係即將發生重大變化。我們有必要退後一步,評估傳統金融機構投資比特幣的利與弊,並從戰略角度看看這個過程可能出現的理想結果。

我知道,很多比特幣的所有者永遠不會把私鑰管理的責任轉交給受信任的第三方;我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我鼓勵大家都能嘗試自行管理私鑰。不這麼做,你就無法真正擁有比特幣。

但機構投資者不會選擇這條路徑。他們將使用託管人、ETF 和保險,這些是機構投資者可以入場投資比特幣的基礎。這些解決方案是位於比特幣之上的多層結構,會帶來巨大的交易對手風險。在當下,比特幣融入傳統金融體系的交易對手風險正在席捲而來。

快錢 vs. 真錢

「快錢」和「真錢」是資產管理行業中用來描述兩種不同投資者類型的通用術語。「快錢」通常指價值 10 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其中一些已經涉足比特幣。這些基金可能使用交易所進行託管,不過其中部分基金也許會使用穩健的多簽名自託管解決方案。想想加密資產交易所在過去被黑客攻擊的筆筆記錄,但願這些投資者對持有比特幣的風險已經瞭然於心了。

「真錢」則涵蓋了 100 多家管理著至少 1,000 億美元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其中有 12 家管理資產逾 1 萬億美元,其規模遠超「快錢」。

真錢的基金經理充當的是政府、央行和公司的受託人。這些客戶有著嚴格的投資準則和繁冗的官僚作風,這阻礙了投資策略的短期靈活性。他們要開季度董事會會議,還聘請著無數諮詢顧問,這些都會拖慢投資決策過程。他們還要對所有交易對手進行廣泛審查,並利用道富銀行 State Street、紐約梅隆銀行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和 北方信託Northern Trust 等大型託管機構來存放自己的資產。

传统金融机构究竟如何才能入场投资比特币?

在資產管理行業的經驗告訴我一件事:在處理比特幣資產時,機構投資者同樣會使用目前傳統金融機構所熟悉的這一路線。他們將把購買和存儲比特幣的任務委託給具有專業知識的第三方。既然他們原本就不會保管債券和股票,現在當然也不會保管比特幣。他們將聘請擁有健全的保險機制以防止丟失和盜竊的保管人。最重要的是,他們將聘請能提供可驗證資產淨值的託管人。

可核實的資產淨值

資產淨值 NAV 指的是投資工具中標的資產的價值。例如,假設一隻基金為其投資者持有 1,000 比特幣,每個比特幣的價格為 6,700 美元,其資產淨值將為 670 萬美元。但持有該基金份額的投資人如何知道 1,000 比特幣的餘額是真實的呢?辦法是有的:該基金定期向投資者披露其公鑰,這將使公眾能夠觀察而不是消費基金持有的資產。

如果投資工具不斷披露公鑰並建立了誠實守信的聲譽,比特幣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關係將出現巨大飛躍。我相信,除了有欺詐之嫌的部分準備金託管人之外,優秀的託管方一定會以誠實和透明的方式披露公鑰。

传统金融机构究竟如何才能入场投资比特币?

我尤其要鼓勵 Bakkt 和 VanEck 這兩家實體向高度審慎的公眾證明,它們持有的比特幣是真實的,而比特幣賠付是有 100% 準備金的。比特幣的所有者和完全驗證節點運營商必須將對 Bakkt 和 VanEck 嚴加監督,並要求儘可能高的透明度。

交易所交易基金,即 ETF

比特幣 ETF 最終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批准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讓比特幣持有者產生了一些強烈的意見。我簡單總結一下他們表達的兩種主要的恐慌情緒。

首先,一些人反對 ETF 是因為比特幣的設計宗旨在於為人們提供金融主權,任何對第三方的信賴都是不受歡迎的。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事實,即數百萬人已經在交易所持有比特幣,因此他們只擁有比特幣的所有權,而不是真正的比特幣。

第二,還有一些人反對 ETF,因為他們擔心比特幣的部分準備金會人為製造供應膨脹。這種恐慌合情合理,從理論上講確實沒法打消。ETF 管理者只能做一件事,也就是通過公鑰披露可驗證的資產淨值,只有這樣才能讓市場相信他們是優秀的參與者。

重要的是要記住,ETF 管理者仍然可能遭到黑客攻擊或對私鑰管理不當,這種風險可能會被另一個交易對手承保。我預計,未來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投資者都將用到 ETF。散戶投資者可以通過他們已經建立的經紀賬戶進行投資;機構投資者通常已經對各種股票 ETF 進行了配置。

传统金融机构究竟如何才能入场投资比特币?

託管人

尋求隱私保護和更多控制權的機構投資者將選擇 把比特幣放在一家成熟的託管機構,而不是直接投資於 ETF。直接投資 ETF 更適合那些希望自己僅有一個交易對手,且其與比特幣相分離的投資者。補充說明一下:ETF 投資者是兩個交易對手,他們持有一隻存儲比特幣的信託基金的股票,與其比特幣相分離開來。

通常,大型機構投資者會聘請資產管理公司來構建投資組合,並單獨聘請一位託管人來存儲這些資產。機構與託管人的關係獨立於機構與資產管理人的關係。

例如,假設一家央行想購買比特幣,但還沒有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專業知識對比特幣進行冷儲存。於是中央銀行要僱傭兩個獨立的實體:一個經紀人和一個託管人。該經紀人將獲得比特幣,並將其交給由託管人代表央行提供的公鑰。央行今後只對託管人存在交易對手風險。

我相信,大型機構最終會選擇這種購買和存儲比特幣的方式,而不是 ETF,以減少而非消除交易對手風險。託管人將承擔巨大的安全責任和受託責任,盡一切可能保護客戶的私鑰。

託管人可以選擇合併比特幣餘額,也可以選擇將比特幣分配到與個人客戶對應的特定公鑰中。當然為了提高透明度,他們應該選擇後者。

目前據我所知,還沒有大型的傳統託管商提供比特幣託管服務,不過過去幾個月富達 Fidelity 、北方信託和高盛 Goldman Sachs 的公告顯示,傳統金融業可能只需要一兩年時間就可以提供比特幣託管服務。

传统金融机构究竟如何才能入场投资比特币?

抵押品和證券借貸

一旦託管人和 ETF 保管了大量比特幣,手中就會有強大的抵押品。在傳統金融體系中,美國國債被視為原始抵押品。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擁有美國國債,並且需要釋放流動性來投資某項目,它可以將國債作為抵押品提供給銀行,然後以此為抵押借款。公司就算是拖欠貸款,銀行也不會大驚小怪,因為他們手頭有美國國債作為抵押品,可以賣掉它來抵債。同樣的道理,比特幣也可以作為抵押品。BlockFi 等公司正是將比特幣作為抵押品,並對借貸者提供美元流動性。

機構投資者應要求託管人在未經明確授權的情況下,不得將已配置的比特幣用作抵押借入資金。如果託管人對客戶以比特幣擔保的貸款違約,客戶將無法收回其持有的比特幣。然而,客戶可以選擇允許託管人進行此類活動以賺取一些額外回報,這一過程傳統上被稱為證券借貸。

機構投資者需要意識到,在傳統證券借貸的背景下,託管方的比特幣借貸存在風險。這種類型的活動可以通過託管方公開密鑰、投資者對比特幣區塊鏈實施監控來監管。投資者應該只運行僅供觀察的完整節點,以便持續審計其託管人。

總之,在未來的許多年裡,機構投資者是不會參與比特幣配置的私鑰管理的。相反的,那些在比特幣基礎知識教育和基礎設施方面投入時間和資金的託管商和 ETF 管理人,將會代表客戶 即機構投資者 持有私鑰。在未來,託管商和 ETF 管理人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持有者。

(本文已獲 Nik Bhatia 授權,由鏈聞翻譯並發表; 撰文:Nik Bhatia;編譯:詹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