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都發射了41顆,為什麼中國導航常見是GPS而不是北斗?

蘋果知名達人


11月1日23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1顆北斗導航衛星。但有人就問北斗只需要35顆衛星就可以全球導航,那為什麼還要發射到41顆呢?

1、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分三個階段的

北斗衛星系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國是分成了“三步走”,41顆北斗衛星是分別屬於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三個不同的型號,也代表了我國在建立全球導航系統的三個階段。

北斗一號是試驗衛星,僅僅只有4顆,現在已經停止工作;北斗二號區域組網衛星覆蓋亞太地區,一共20顆,在2016年前已全部發射完畢;11月1日剛發射的北斗衛星屬於北斗三號衛星,是第17顆,已經是第三代的北斗衛星系統了。也正是這個北斗三號系統將組成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個全球導航系統,北斗三號導航系統的建立是按照國際民航標準,將會提供更高精度、更高完好性的導航服務。

目前還需發射大約18顆北斗三號星全球組網才能成功,至2020年年底,將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到時先期發射北斗二號衛星也將淘汰。

2、GPS市場佔有率高,北斗導航還未進行大規模推廣

在2000年之前,我國使用的一直是美國民用版的GPS,而之後雖然開始建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但大多數人的手機定位顯示的還是GPS。GPS在1970年就開始研究,比北斗早了30年,所以也是率先搶佔了市場,GPS在全球的覆蓋率曾高達98%。

現在中國北斗主要是使用北斗二號系統,只為亞太地區的用戶提供區域定位服務,同時北斗也還未完全民用,預計將在2020年投入到民用之中。1994年建設的美國GPS系統,同樣也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才實現了全球的普及。只要你手機芯片有可以接受北斗定位數據的芯片,那麼已經在使用北斗導航了。

3、我國北斗導航需要的衛星比其他的更少

相比GPS系統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GPS衛星從1978年發射第一顆原型衛星以來,一共經歷了兩代、6個系列的衛星,現在能夠查到的就已經發射60顆衛星,但實際上上述的統計數據只是在2014年之前的,因此實際發射數量還遠遠不止這些;格洛納斯系統就更加誇張,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就發射了超過84顆衛星。

而我國目前才發射了41顆,預計再多發射18顆就可以完成北斗全球組網導航,不得不說我國北斗導航研發速度還是很快的。


金十數據


北斗系統首先解決的重大國家戰略所需,也就是國防安全的需要,然後才是民用。有了北斗系統,我國進行軍事行動時所需的導航、定位就不再受制於人,國家安全就有了很大保障。

而在民用領域,主要是市場化起作用,這方面就不可能像軍用領域那樣急迫。美國的GPS系統發展最早,全球組網都很多年了,技術上也很成熟,各類GPS接收機產品豐富,功能強,價格低,而且GPS系統的民用導航定位精度也能夠滿足日常導航需求,所以其市場佔有率很高。現在,人們已經用習慣GPS了,很多人腦子裡甚至只有GPS。而北斗系統雖然打了41顆星,但是大部分星都是近幾年打上去的,全球組網還沒有完成,地面網絡也還在建設和調試,相關的接收機在功能上、價格上與GPS接收機相比也不佔優勢。所以,要想讓人們迅速轉用北斗系統是不現實的。

要想讓北斗在民用領域為人們廣為接受,首先北斗系統要組網完成,並且表現出更出色的導航定位精度,而且要快捷方便;其次是導航定位接收機產品要豐富,可選性強,價格要低;三是大力宣傳,讓人們逐漸有心理上的接受,這就如同打廣告一樣。但是現在北斗系統在市場化運營上還處於起步階段,距離成熟、可靠、方便、快捷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特別是人們腦海裡還沒有多少對北斗系統的深切感受,也就是沒有形成條件反射。大多數人一想到衛星導航,首先還是GPS,而不是北斗。所以,北斗系統還需要時間,才能逐步讓人們接受和使用,最終取代GPS。(S)


聯合防務


我們的北斗衛星已經發射了41顆,北斗三號也已經發射了18顆,已經完成了亞太甚至是一帶一路地區的組網,完全具備地區應用能力,定位精度還不亞於美國的衛星定位系統。在我國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的支持下,定位精度優於美國的GPS。那為什麼中端還會使用GPS不使用北斗呢?其實在關係國家安全和財政支出的應用已經使用北斗系統。對於廣大的民用市場,主要是因為價格因素,在技術能力相當的情況下,誰的成本低市場就用誰,GPS先於北斗系統多年,其產業鏈成熟,終端價格低,加上國際大芯片廠商對北斗系統支持不夠,影響了北斗系統商業應用。

北斗系統商業沒有GPS發達,不代表北斗落後GPS,只是我們的北斗還需要發展。


張揚之翼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發明的與美國GPS系統,與歐洲加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與俄國衛星導航系統並列的四大導航系統之一。目前發展最好的是中國的北斗系統和美國的GPS系統。

世界上最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屬於美國的GPS。他使用時間最久,應用範圍最廣泛,除了軍事應用外,民用普及律很高。民用的設備齊全,使用成本不高。

在這樣的條件下,儘管北斗系統發射了41顆衛星,北斗三號也發射18顆衛星。軍事應用已經完全使用了。民用的效率也不錯,只是由於民間過去使用的是美國系統,使用我國的北斗,必須在購買終端結束設備。因此,隨著我國的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北斗系統越來會越普及!

使用北斗導航系統的飛行表演!


錦繡中華一捧土


問得好,北斗與GPS只是衛星定位系統提供空中信號,GPS信號應用在民用導航己有十幾二十年,歷來地圖定點座標採集地圖定點座標採集都是用GPS信號,如果換成北斗信號又要重新採集工程浩大費用龐大,不實際!

------------------------------

補充:理論上北斗衛星系統民用的定位精度在一米以內!而現在的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能實現一米誤差之內的導航麼?原來採集的數據精度沒這麼高,直接轉碼有意義麼?

補充:這裡的“地圖定點座標採集”並不是某人講的黃海座標!導航公司採集一條新公路都會採集沿途各特定點的座標並收錄到圖資中,這樣就更新了道路信息!


北部灣之美


目前,中國有了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並已發射了41顆衛星入軌,第三代衛星也已發射近20顆。

除了完全滿足軍用之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在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和讚譽。

那為什麼很多人在國內最常見還是GPS呢?

投入時間差

早在1990年前後,各國都對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核武。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初步建立於2000年左右,是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起步晚,自然會影響市場佔有率。

軍民的轉換和過度

眾所周知,無論是GPS還是中國北斗,首先服務的受眾面肯定是在軍事領域。

截至目前,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早已滿足了軍用需求,這從中國現役的洲際彈道導彈、中程彈道導彈、火箭炮等武器裝備精度的大幅度提升就可以看出來。

倘若某國一直使用外軍的導航系統,時間久了多少都會洩露核心軍事機密。同理,軍用轉民用過度還需一定的時日。

技術的革新和終端設備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整體技術可以保證在中國的任何地區都有信號、衛星通信不依賴地面基站,完全做到了獨立、安全、實時、有效,這是美國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所不能及的。

因此,現在市場上很多設備相對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而言較為陳舊,兼容性較差,這就需要鉅額的資金來推動“更新換代”。

回顧

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在1994年完成對全球的覆蓋,相比較美國,當時的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與美國還有較大的差距,只能依靠美國的GPS來維持某些方面的運轉,尤其是軍事領域。

當時,美國的GPS十分的不可靠,曾幾何時,因美國關閉對中國的GPS服務,使得中國的艦船在茫茫大海上漂泊數日、使中國的洲際導彈彈道偏離等,這讓世人徹底看清楚了美國人是何其的醜陋,為人所不齒。

近期,據業內專家稱:“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事實上已經完全具備了服務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的能力,是完全可靠可行的,只是在起步方面晚於GPS。隨著中國第三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搭建,中國將會在2020年前後將北斗導航系統完全普及。”


墨墨觀察


北斗衛星已經41顆了,為什麼我們還常用美國的GPS呢?

1.美國的GPS發展比北斗早。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於2000年底才完成北斗一號,為我國服務,2018年完成北斗二號,為亞太及一帶一路國家服務。計劃2020年完成北斗三號,為全球提供服務。

由於北斗發展比較晚,好多早期的民用設備都是美國的GPS終端模塊,而且不影響使用,大家都不會換設備或者加裝北斗模塊,所以使用美國GPS的設備要比北斗要多的多,特別是車載導航。

2.設備(導航儀或者手機)生產廠家方面。由於現在全球貿易比較發達,設備(導航儀或手機)生產廠家做的都是全球貿易,在設備設計生產時都會考慮全球用戶,所以其產品都會配置或兼容各個導航系統終端模塊,不論是美國的GPS,還是中國的北斗,乃至歐洲的伽利略等。

但是作為普通用戶的我們,根本不知道使用導航時,軟件使用的哪個衛星導航系統的數據。而且我們也控制不了(其實也沒必要知道,北斗正在和俄羅斯、美國搞民用領域衛星導航系統數據兼容和互補合作呢)。

3.導航軟件開發商方面。導航軟件開發商和設備廠家一樣,其開發的導航軟件要做到與各個設備最大可能的兼容,這樣也就最大可能佔領市場,就拿前一段時間熱炒的“北斗地圖app”來說,他也是兼容美國的GPS系統的。

4.“GPS”開關≠GPS。我們常見的手機中的“GPS”開關不等於美國的GPS。GPS是“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美國是第一個搞“全球定位系統”(1958年)的,而且當時就它一個系統,所以“GPS”這個名字就習慣性地給了這個系統。我們打開手機中的“GPS”開關是指廣義上的“全球定位系統”開關,打開開關不僅僅是打開美國的GPS系統,是打開了手機中的定位系統,也可能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以及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使用導航時GPS常常如影隨形,而且有可能以後還會長期陪伴在我們身邊,作為普通用戶我們無法改變生產廠家的設備,也改變不了我們使用的導航軟件,所以我們也基本控制不了(甚至不知道)設備使用的是哪個定位系統的數據。未來我們也不必在乎使用的是什麼系統,因為北斗與GPS、GLONASS兼容以後,我們會享受到更精準的定位和服務,何樂而不為呢。

PS:地圖(如高德、四維圖新、百度等)+軟件(如高德、凱立德、道道通、美行、百度、北斗地圖等)+設備(導航儀、手機等)+全球定位系統(如GPS、北斗、GLONASS等)構成一個完整的導航體系。


51忙裡偷閒


科普下,北斗和GPS信號的區別,和聯通與移動的網絡信號差不多,只是波段不一樣,工作原理是一樣的,屬於碼分多址,都有固定的波段,好多手機現在是同時接收這兩個導航系統的信號的,只是顯示還是GPS,RTK現在都是北斗、格洛納斯(老毛子的導航,類似於電信的CDNA信號,頻分多址)、GPS一起接收的


我才是陌上初燻


GPS也好,北斗也罷,它們就是不同國家衛星導航系統的名稱。美國人起名GPS,因為他們發展的早,所以大家都把GPS作為衛星導航系統的代名詞了。發展到現在,世界已經有四家建立了衛星導航系統,除了美國的GPS,還有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中國的北斗系統以及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再以GPS含蓋所有衛星導航系統就不合適了。


tf8970


這就是先發優勢,後來者想取代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客戶已經在原來的基礎上投入巨資,要讓客戶放棄原來的投資轉用你的產品,你需要足夠好足夠便宜還要能兼容之前的技術,保護客戶的投資。

還要引導客戶改變使用習慣,等等吧。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還需要政策支持,資金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