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要怎樣做才能不被處死?

Kiss_譽


很簡單,韓信在劉邦搞他之前主動去世,就不會被處死了。然後劉邦和呂后都高興,皆大歡喜,沒準兒還能給韓信追封個什麼王等更高的榮譽,表達劉邦同志竊喜,哦不,是沉痛的心情。

呃等等,好像哪裡不對,韓信明明想活下去啊!好歹為大漢出過力,難道連大漢空氣也不能呼吸了?

劉邦回應:我媳婦說不行!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你韓信又不想當場去世,那隻好讓最毒婦人心的呂雉來結束韓信的生命了。

至於劉邦,由於外出視察由於各種原因脫不開身回來救韓信,所以只能在事後表示沉痛哀悼!

那麼,韓信能不能不死呢?其實這個問題在漢朝建立之後就有了答案,那就是不能。

韓信的問題,和清朝時期的吳三桂一樣,雖然你並沒有謀反之心。

事實上吳三桂在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想過造反(從後來造反的倉促程度就能看出),本意是假意撤藩,以退為進保住自己地位,順便討幾句康熙的安慰金句,沒事聽聽提神醒腦。不曾想這個年輕的天子由於缺少社會經驗,太過實在,就坡下驢讓吳三桂栽了。

事實上即使沒有吳三桂的奏摺,康熙也會找機會幹掉吳三桂。你造不造反不要緊,要緊的是你若安好我便是陰天,為了帝國不感冒,只好把你拿掉。

自古以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在對待權力這件事上,任何一個皇帝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所以吳三桂被幹掉了。韓信相比於吳三桂,歷史形象一身正氣,但再有正氣也換不來人活一口氣。

在漢朝建立後,劉邦開始了專制皇權制度的建設。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功臣都有被清洗掉的可能,或者說,不是可能,而是必然事件。

所以韓信的地位已經決定了他必須被清洗。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情況下,韓信要想不被清洗掉,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造反。

但不是在劉邦動手時造反,因為韓信就是在劉邦對其他功臣比如英布動手後才開始密謀的。但是這會已經太遲了,已經不是別人吃肉自己喝湯的問題,而是別人把鍋都端走的尷尬問題。因為劉邦已經成了真龍天子,這會造反,無論成功與否都會遭到天下人的口誅筆伐:“韓信,你要臉不”?

那麼這個時機是什麼時候?當然是漢朝建立前,具體說來,就是韓信消滅齊國時。

此時的劉邦距離漢朝建立看起來還遙遙無期,正在和項羽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而此時的韓信是作為劉邦的偏師存在的,目的就是在側翼作戰消滅項羽盟友,減輕劉邦壓力,如果在這時韓信選擇脫離劉邦,並想法設法和劉邦項羽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韓信的命也就保住了。

可惜,首先是項羽不爭氣,雖然力能扛鼎但註定被劉邦擊敗。而韓信面對劉邦情商又被碾壓,似乎劉邦註定就要成功。

這還打什麼?你就再牛,能敵過天意?

所以,韓信的悲劇是註定的,就算短暫的三足鼎立也會最終死在劉邦手下,哦不,是劉邦老婆的手下!

這都是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也是三傑裡唯一被處死的。的確有些可惜。韓信死的時候才35歲,可以說,韓信的被殺一半責任在自己,另一半責任是劉邦和呂雉負責。這裡面劉邦又佔大部分。

作為一代戰略大師。兵法大家,戰神。韓信卻只善謀人。不善謀己。換句話說,韓信只是一個軍事家,但不是一個政治家。韓信的結局值得同情。但絕對不值得可憐。

韓信為何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悲劇結局,可以說從韓信向劉邦要求當假齊王的時候,就註定了韓信的死期,韓信認為自己是正常要求,而劉邦認為你是要挾領導。傭兵自重。劉邦登基以後。韓信為楚王。後涉嫌謀逆被劉邦貶為淮陰侯,只是軟禁在長安。劉邦怕留下一個殺功臣的名聲,也是證據不足。也就把韓信軟禁在長安。韓信在司馬遷的《史記》裡的地位本來應該是世家,現在降到了列傳。

那劉邦為何要殺韓信,韓信最大的缺點就是迷戀名利與富貴,如果韓信在被貶淮陰侯的時候,立即起兵造反,自保應該問題不大。羞於與樊噲為伍。樊噲再不行,那也是呂雉的妹夫、你瞧不起樊噲,致劉邦與呂雉於何地?豢養漢高祖仇敵鍾離昧數年,又致劉邦於何地?一開始留下就不對,留了數年出於自保又交給劉邦,弄的內外不是人。這些都是韓信的取死之道,劉邦看韓信是三個想法,也就是會不會反?能不能反?有沒有反?韓信犯了那一個都得死。至於說。韓信如何想保命,很難啊。劉邦與呂雉如果就要殺韓信,韓信怎麼做也不行,如果劉邦是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的時候,韓信才能如何確保一世平安呢?

首先要交出兵權,手中無兵,劉邦就可以放心一半。再就是作為侯爵的封地堅決不要,不要實權。封王爵堅辭不受。但必須廣納錢財,給劉邦一個守財奴胸無大志的樣子。也就是學蕭何,學王翦。但朝廷有事。必須勇往直前,既要召之即來。也要揮之即去。所謂雷霆雨露具是君恩。

韓信如果能知道。作為朝臣理應聰明聖智,守之以愚。功高蓋世,守之以讓,勇武過人,守之以怯。凡事不可自專,聖命不敢有違,功成歸於主上,事敗歸則於己。這才能平安一世。只可惜,韓信沒有這個能力和謀略。才最終導致韓信死於呂雉,一個婦人之手,真是可惜,可悲,可嘆。但絕對不值得可憐。


清水空流


韓信的死是有原因的,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韓信若是懂政治的話,他有好幾次的機會,是可以免造殺身之禍的。下面我們就給韓信數一數,他到底錯過了哪些機會?

第一次就是項羽和劉邦在滎陽對峙的時候,韓信率領部下拿下了齊國。這個時候正好是項羽和劉邦相持不下,誰都吃不掉誰的時候。也就是說,韓信若是幫助項羽,項羽就能得到天下,韓信若是幫助劉邦,劉邦就能得到天下。當然韓信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誰都不幫,選擇自立為王。

當時韓信的軍隊三十萬,劉邦二十萬,項羽十萬。所以說韓信絕對的是三個人中實力最強的一個。

若是韓信這樣做了,他也就不會在最後被處死了。現實是韓信沒有自立為王,而是選擇了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

正是這一舉動為他最後被處死的命運埋下了伏筆。這是第一次錯過活命的機會。

第二次是劉邦稱帝之後,他要通緝項羽手下的大將鍾離眜,因為鍾離眜當年對劉邦造成的陰影太大了。劉邦稱帝后,第一個要捉的就是他。

但是,這個鍾離眜和韓信又是好朋友,兩個人是發小的關係。只不過長大之後,參加了戰爭,各為其主而已。

當鍾離眜到了韓信這裡來,韓信竟然天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鍾離眜。

這讓劉邦知道了,劉邦會怎麼想。肯定懷疑韓信有二心了。我要殺的人,你卻好好的款待,你韓信是什麼意思?

可以說這時候劉邦對韓信已經不滿了,可是,韓信還不自知。

當劉邦忍無可忍逼他交出鍾離眜來的時候,他才選擇了讓鍾離眜自殺,然後,把鍾離眜的人頭給了劉邦。

當時鍾離眜告訴韓信,你不能殺我。你知道為什麼劉邦明知我在你這裡,卻不率兵來打我的原因嗎?

因為我們兩個聯合天下無敵,誰都打不過我們,這就是他不敢來的原因。若是我死了,你也就活不長了。

韓信不聽,還是讓鍾離眜自殺了。所以,這時候韓信第二次錯過了活命的機會。

這件事之後,鍾離眜的話果然應驗了,劉邦把韓信的楚王給罷免了。然後解除了他的兵權,把他調到了都城,安置在劉邦的眼皮底下,這等於是把他給軟禁了起來。這時候的韓信是淮陰侯,要知道侯爵是沒有兵權的。

所以,韓信也就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但是,這時候劉邦還沒有殺害韓信的心思。畢竟韓信為大漢的建立立下太大的功勞了。

其實這時候韓信若是乖一點,聽話一點,劉邦也不會找他事情了。但是,韓信卻給劉邦處處作對。

自從他被貶為淮陰侯之後,他就不去上朝了,說自己身體有病,上不了朝。這明顯是不給劉邦面子。

還有陳豨叛亂的時候,劉邦有讓韓信一起去。畢竟韓信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將軍。但是,韓信不從,他說自己身體有病,去不了。

這是韓信第三次錯過活命的機會。

以後也沒有機會給韓信錯過了,因為正是劉邦平叛陳豨的時候,呂后用蕭何的計策,把韓信騙到宮裡給殺害了。


漢史趣聞


韓信怎麼做都會被處死。韓信為劉邦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韓信,大概西漢王朝的建立,不知道會推遲多少年。但韓信在西漢王朝建立後被處死,這跟他的能力和戰爭中的做法有很大關係。

首先,韓信能力太強。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個成語來源於劉邦對韓信的提問。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問他,可以帶多少兵?韓信回答了這樣幾個字:多多益善。對於這個回答,劉邦從心裡來說很不高興,因為韓信之前曾說,他劉邦最多能帶十萬兵。這樣的回答把他這個漢王放在哪裡?於是,劉邦接著問,為什麼你這個百萬軍隊的將軍對被我這個統領十萬人的人捉住呢?韓信說,您不善統兵但善御將。對於這個回答,劉邦大概是滿意的,因為韓信說的是實情。

其次,韓信曾經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203年。那時候,劉邦節節敗退的時候,而韓信在山東打了勝仗。韓信派人從山東帶來求升職的信,請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以便於對當地的管理和控制。對這個要求,劉邦很生氣,他這裡簡直就是過火焰山,而韓信卻在這個節骨眼上討封要官,劉邦張嘴就罵人。不過,張良和陳平都勸他冷靜,劉邦醒悟過來,趕緊說,要封就封個真王,哪有假王的事?

劉邦很聰明,他根本沒有能力阻止韓信稱王,他現在要做的,大概就是籠絡韓信。

再次,是韓信的軟弱性格。劉邦對韓信封王這件事,也讓韓信心生愧疚。後來,韓信手下人幾次勸他謀反,他都猶豫不決。這樣,最終讓自己成了階下囚,最後被處死。


讀史坊


韓信被劉邦奪去兵權貶為淮陰侯後,還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年齡,決定了劉邦或呂后大概率選擇殺了他。

韓信死的時候,只有34歲。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時,24歲。劉邦彭城大敗後,韓信在京索之間止住了楚軍攻勢,25歲。之後韓信先後平定魏國、燕國、趙國、齊國,並擊敗項羽大將龍且,大敗楚軍。期間劉邦曾經拉走了韓信軍的大量軍隊,而韓信總能很快訓練出新的精銳力量。

劉邦對項羽的最後一戰核下之戰,韓信才28歲。

韓信被劉邦貶為淮陰侯,失去兵權時,29歲。

韓信一生的偉大功業大部分是在24~28歲時完成的。而我們今天絕大部分的普通人,24~28歲只是在一個從職場新人到一個合格的職場螺絲釘轉變過程中,相比起來實在汗顏。

(韓信)

韓信雖然已經失去了兵權,但還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年輕。劉邦比韓信大26歲,劉邦自己死的時候,韓信肯定還在壯年。韓信失去了權力,但還有崇高的威望和影響力。所有人都認可韓信是大漢建立的第一大功臣,韓信用兵無人可比。劉邦死後,漢帝國遇到啥軍事上的麻煩,譬如匈奴入侵或挑釁、諸侯王叛亂,肯定就會有強烈要求韓信出山帶兵的呼聲,韓信有很大機會重新掌握兵權。劉邦肯定覺得,自己不在,如果韓信有掌兵的機會,後續的繼承人無法控制韓信。

如果韓信像有些答案所說的那樣,和樊噲等曾經在自己下屬作戰的功臣們搞好關係,恐怕只會引起劉邦更大的疑忌,死得更快。


仁勇校尉


帝王之家有名言:斯人無罪,懷璧其罪!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這個人本身沒有罪,但是他胸中的才華有罪。再說直白一點,韓信有推翻朝廷的能力就是他的大罪,至於他是想反還是想忠,一點也不重要,只有他死了才是最安全可靠的!因此一代兵仙韓信只有自盡方可避免被朝廷處死!


自盡而亡與被朝廷處死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一、韓信自盡而亡可以避免三族被滅,死一人而救三族是划算的;其二、韓信自盡而亡可以體面的死去,比被宮女杖斃而死要體面得多;其三、韓信自盡而亡,朝廷會追封其官爵,善待韓信的家人,那麼韓信可能不是淮陰侯而是淮陰王了!

漢朝三分天下而二分由韓信取得,除去劉邦最初受封的巴蜀與漢中之地外,秦、魏、趙、燕、齊、楚都是韓信打下來的。漢軍三十萬,有二十萬是韓信徵召訓練的,軍中將領除去劉邦的班底外基本都是韓信提撥培養的。韓信曾做過齊王、楚王、最終卻由王爵降為侯爵。韓大將軍威名佈於天下,兵法無人能敵,劉邦或許可以鎮住韓信,但是劉邦死後呢?以韓信的本領與威望,他要推翻漢朝太過容易,因此只能讓韓信死,不能讓韓信活!





大秦鐵鷹劍士


有的人認為韓信一定得死,但我覺得韓信有一個時機,是可以不死的,那就是他在被貶為淮陰侯的時候,為什麼這樣說呢,那我們得從韓信為什麼會被貶為淮陰侯說起。

在楚漢相爭的時候,我們知道韓信的功勞最大,所以才會被封為楚王,而蕭何,曹參,陳平,張良他們跟韓信相比,那差得就有得遠了,而其他的異姓諸侯王本來就是諸侯王,跟劉邦是合作的關係,只有韓信是從劉邦底下出來的。

項羽戰敗之後,項羽原來有一個大將叫鍾離昧,與韓信的關係不錯,因為韓信之前就是在項羽那裡的,就來投奔韓信。而劉邦是很恨這個鍾離昧的,聽說鍾離昧在韓信這裡,就向韓信要人,而韓信拒絕交出鍾離昧。

公元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要謀反,很多人勸劉邦率軍攻打韓信。但是陳平認為劉邦打仗不如韓信,漢軍的實力不如楚軍,如果直接攻打,肯定是打不過的。陳平建議讓劉邦出遊雲夢澤,讓韓信過來陪同。

韓信本來打算造反了,但又覺得自己又沒有罪,想去見劉邦,又擔心被劉邦給抓了。這時候有人就給韓信出主意,只要韓信把鍾離昧殺了,然後去見劉邦,劉邦肯定會十分高興,就沒事了。

韓信覺得有道理,就帶著鍾離昧的首級獻給劉邦,可是還是讓劉邦給抓了。按道理說,韓信是謀反罪,肯定難逃一死。但是劉邦並沒有殺死韓信,而是將他貶為淮陰侯,也就是說劉邦並不打算殺死韓信的。

這個時候,只要韓信低調行事,那麼就能像蕭何,張良,陳平,周勃他們就安安心心的做他們的列侯即可,但是韓信心裡卻是十分不平衡,覺得自己功勞大,被封為楚王,而如今卻和周勃,灌嬰,樊噲在一起,覺得很沒有面子。

劉邦跟韓信在討論各個將領才能如何,劉邦問韓信: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你帶兵不超過十萬。劉邦說:那你能帶多少兵?韓信說:我是越多越好。劉邦說:你越多越好,那怎麼被我給抓住了呢?韓信說:你不大會帶兵,但是會帶將,而且你是上天註定的。

由此可見,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就一直不甘心,所以才會與陳豨約定內外舉事,還打算放出囚徒攻打呂后與太子,最後被呂后聯合蕭何殺掉。


歷史簡單說


歷史沒有假設,韓信被殺是歷史的必然結局。固然跟他本身性格有一些關係。但當時的局勢才是決定韓信生死的最關鍵因素。

歷朝歷代開國君主沒有不忌憚功臣的(劉秀不是不想殺功臣,而是不敢),載舟覆舟的道理,開國君主比誰都清楚。既然你能擁立我,那你的部下也可能擁立你,誰知道你有沒有二心,黃袍加身絕不能重演。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肉體上消滅你。

既然君王起了殺心,功臣們就死定了嗎?也不盡然,歷史上還是有一些聰明的傢伙,逃過一劫。如果韓信能夠清楚地認識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種當時的局勢,利用以下五個方法,或許,僅僅是或許能逃脫被殺的命運。

1、擁兵自立,公開和劉邦爭奪天下。以韓信的軍事才能,就算最終打不過劉漢(劉邦肯定先死,年紀是硬傷),但也足夠支持到自己老死的那天。

2、賄賂劉邦左右寵臣和寵妃,這招在中國歷史上百試百靈。無論君王有多麼英明神武,沒有一個不被身邊小人或多或少的左右的。

3、用王翦對付秦始皇的方法。不斷討封一些財物,讓劉邦以為韓信胸無大志,只是想求得榮華富貴而已,對自己的地位構不成威脅。沒了威脅,殺機也就消失了。

4、裝瘋賣傻,學習孫臏他老人家,把自己弄成廢人,一個廢人自然也就沒人理。那就可以苟延殘喘下去了。

5、最不靠譜的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就是交出兵權,閉門謝客,不要讀書,整天花天酒地。讓劉邦認為,韓信覺得大事已了,是時候享受了。這樣或許劉邦會放他一馬。

以上五種辦法,韓信一個也沒用,他用了一個最蠢的辦法,就是謀反,最終成功把自己弄死。估計以韓信的情商也考慮不到上述這些辦法。所以,他死定了。

回答完畢。


書蟲吐絲


韓信之死也不是說他的性格決定的,古代兔死狗烹的太多了,難道這些人都是傻子,或者性格都有問題嘛。

首先來說當時的局勢,韓信是必死之局無人能救,蕭何月下追韓信,當時蕭何是多麼的看重韓信,但是最後呢又是蕭何把韓信坑了,韓信和蕭何的交情肯定不淺,但是蕭何都要殺他,更別說其他人了。

韓信的死一方面是自己的能力太大,一方面也是因為太自負,不懂得收斂。韓信一年之內滅四國,是何等的英雄氣概。手握三十萬大軍,可以說韓信從被劉邦拜為大將軍開始就沒有失敗過,一路也是高歌猛進啊。

但是韓信自己呢?不懂政治,滅了齊國之後,看上齊國的富庶,就硬要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對於這個是一萬個不願意的,被封為齊王還不滿意,還要什麼見天不殺,見地不殺等等,也就是要生死特權,但是當時還在楚漢之爭的最激烈的時候,劉邦沒有辦法只能答應。

韓信和項羽就是一路人,兩個都是生為將才,但是不是做領導者的材料,而劉邦呢生來就是一個領導者的材料,還不把韓信玩的團團轉啊。

韓信要想不死,只能主動把兵權還給劉邦,然後歸隱山林,或許還可以免除一死。但是這樣做的風險太大了,都知道亂世靠什麼?靠的就是自己手裡的人馬,一旦交出兵權,自己就會淪為別人砧板上的肉。但是這個時候韓信只能賭一把了。

如果說要造反,不是等到劉邦滅了項羽統一天下的時候,而是在被封為齊王的時候就要造反了,劉邦在建立大漢之後,把之前自己封的異姓王幾乎是全部被誅殺,韓信在這個時候造反已經太晚了,民心思定,劉邦已經統一了,這個時候韓信造反不會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唯一有可能取勝的時候就是在做齊王的時候,這個時候其實項羽也是找過韓信的,三分天下,但是韓信拒絕了,最後韓信只能淪為身首異處的結局。


小伍講歷史


韓信和項羽一樣,有婦人之仁。是一個沒政治頭腦的優秀軍人。當年楚漢之爭,手裡有兵,卻不敢自立,還受制於人。遮遮掩掩的說為平齊人之心,請劉邦封自己為代齊王!這就為以後之死埋下了伏筆。要麼就老老實實做個劉家忠臣,什麼都不說。要麼說了就一不做二不休,趁劉邦有求於己,把想要的該要的要夠!做個頂天立地,不仰人鼻息的大王。劉邦統一天下之後,大勢已去,手裡沒了兵權,明顯硬不起來了,還看不清局勢,擺不正自己臣下的位置。處處耍小聰明,要在劉邦面前高打一頭,使性子。不交通緝犯鍾離昧,說劉邦代兵不如自己,稱病不朝,劉邦討伐叛亂又拒不伴駕。如此種種,焉能保命!總之,楚漢之爭一結束,韓信的危險就來了,但韓信還沉浸在巨大的勝利和功勞中,沒有與時俱進,及時轉變自己的身份和演好自己的角色,明顯和大統一後大漢和平建設時期不合拍了!所以,內心掙扎,行為猶豫,留戀以前的美好而不得,趨附現勢之同僚而不恥。自己把自己拋棄在新時代之後,以至於身陷危難而無一施救!不死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