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由來歷史,您知道多少呢?

端硯,廣東省肇慶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郊的端溪),故名端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廣東省端硯最為稱著。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若佳,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故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

端硯石出產在廣東省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巖北面(西起小湘峽,東至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三地之硯石為最佳。

端硯由來歷史,您知道多少呢?

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端硯、歙硯和洮硯,素來有"三大石質名硯"之美譽。製造端硯,一般要經過採石。選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

2004年10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端硯"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雲:“四寶硯為首,筆墨兼紙,皆可隨時收索,可與終身俱者,惟硯而已。”文人筆耕,以硯為田,筆硯精良,人生一樂。開硯發墨,濡筆揮灑,胸中志氣,人間百態,俱都躍然紙上,流傳千古。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若佳,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故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

“端硯”是古時文書生用來書畫寫意研墨粘墨的器具,肇慶端硯採用優質硯材經過複雜繁瑣的工序製作而成,具有外表堅實細膩、精緻嬌嫩,以及墨汁出墨柔滑、墨汁濃郁、書寫流暢、字跡清晰、顏色經久不變等特點;我國所生產的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在四大名硯中,“端硯”當之無愧的硯中冠冕。

端硯最初發源於唐朝初年,自唐朝初端硯的發現便開始逐漸廣泛於文書生文案中,起初端硯只是文書生用來書畫寫意研墨粘墨的器具,外觀簡單、粗陋,無任何裝飾紋理,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雲:“內邱瓷甌,端州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唐朝中葉,一位老硯工途經一條小溪,小溪中兩隻仙鶴飛落水中,老硯工用網進行撈捕,但仙鶴未撈起卻撈起了一塊形狀怪異的石頭,石頭有一道上有裂縫,好奇的老硯工順著裂縫把奇石撬開,石頭竟一分為二,化作了兩隻硯臺,而硯邊切各有一隻仙鶴鼎力在蒼松之上;此後硯工們紛紛仿製,在硯臺上雕以各種圖案花紋,隨後越來越多的似形似樣的端硯面世,成為現今惟妙惟肖、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端硯”採用優質硯材經過複雜繁瑣的工序製作而成,具有外表堅實細膩、精緻嬌嫩,以及墨汁出墨柔滑、墨汁濃郁、書寫流暢、字跡清晰、顏色經久不變等特點。

 

端硯以古雅、樸實、精美、自然聞名於世,有“群硯之首”、“天下第一硯”、“文房四寶中的寶中之寶”的美譽。

因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自唐代問世以來,便受文人學士青睞。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因此升到我國石硯之首。

自古以來,人們酷愛水墨筆畫,紙墨筆硯蘊含著中華文化歷史以來的內涵,一直以來,硯臺都是最具觀賞及收藏價值的文房器物,那小小的端硯的背後,藏著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隨著現代文明的演進,硯臺所蘊含的文人情懷仍擁有著久經不息的生命力,需要也值得我們繼續傳承。

有要出手的可加微信:180334416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