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火的農村大集為何衰敗了?

種業怪


曾經紅火的農村大集為何衰敗了?

鍾情三農也是農村的孩子,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恐怕就是大人答應帶著我去“趕大集”,但是,現在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在如今已經很難再復原了。

它已經不復當年的風采,變得逐漸的凋敝。如果真的要深究它為何在最近這些年逐漸的“衰落”的原因的話,筆者以為,有兩個根源:

  1. 首先,農村人口流失嚴重,。

  2. 其次,網絡購物對傳統商業的衝擊!


農村大集:農村孩子兒時的美好回憶!

作為在農村出生,長大,並且有著長達二十多年經歷的孩子,雖然現在身居城市多年,但是一看到“農村大集”這四個字,還是彷彿看到了多年未年的老友一般,是那樣的親切和懷念,但是仔細一想又覺得非常的陌生。

但是,當年像我一樣對它有著深深執念的人大多已經遠離家鄉,在外打拼,每年回答也就是那麼幾天,難有空閒的時間再去多次重溫當年的感覺。

而對於現在的兒童來說,農村大集已經不再是他們唯一的美好憧憬,因為家人還可以帶他們去縣城,去城市遊玩,購物,相對而言,農村大集一旦失去對農村孩童的吸引力,那麼它的凋敝也就是必然。

畢竟它再美好,對於我在內的很多人來說,已經是一個回憶而已,這也是為何農村大集現在變得不如以前那樣火熱的原因之一吧。

電子商務迅速發展,衝擊農村大集!

不可否認,最近這些年,電子商務巨頭們都已經在瞄準開發農村市場,所以,農村的代購點或者快遞收發點也越來越多,物流網絡的發達,再加上農村互聯網的普及,已經讓農村人網購沒有任何的阻礙。

如今,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夠購買到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物美價廉的產品,這對於實體經濟的衝擊是巨大了,而缺少實質競爭力的農村大集以及那些小商販,則是首當其衝,其凋落也是必然。

農村大集沒有了,我們有了現代化的購物一條街。

農村的小商販沒有了,我們現在還有大型超市。

這就是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的直接體現吧。


鍾情三農


農村大集,在我們中原在會,也就是趕會,從早上開始到晚上一至有人,賣什麼的都有,但是和集不一個性質,農村大集只是早上賣青菜副食品的,吃過早上飯就沒人了。



要說農村的會,在80年代前,每年幾十幾裡只有個會,賣東西的都是頭兩天拉著車子,趕到會上,一百多里的小商小販兒都去雲集,80年代前的會,都是鎮店上,街面上才有,基它的村莊是沒有的。


現在不同了,三五里地的村莊都可以成個會,趕會去的人也少啦,年輕人都不在家,賣東西的真沒有買東西的多。要是碰到老古會,有臺大戲,還是人滿為患。別說城市變化大,農村的變化也是你想相不到的,會和集我們這裡是分開的,謝謝。


農村農民萬歲


以前在農村在喜歡的就是參加趕集了,像我們鄉一般是每月初一次“大趕”,每月中又會有一次“小趕”,

尤其是每到“大趕”的時候那真是叫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大人們忙著買一些日用品、農機具等,小孩子是最開心的,這個時候可以吃到好多平時想吃卻吃不到的美食。可是最近幾年回老家,卻發現以前趕集的地方還在,只是新建了一個商店和飯館,但早已沒了往日的紅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 交通便利,村民出行方便了。現在想買個什麼東西,騎車去鎮上火車去市區買就好了,或者一些常用的東西在村裡的小商店就能買到,不用非等到趕集的那一天集中購買,雖然沒有了趕集的紅火,但農民的生活還是方便了很多的。

2、 農村人人口越來越少了。近些年隨著農名工進城務工、大學生畢業後留在城裡工作,平時待在農村的基本都是老人孩子,老人孩子本身的消費頻次就比較低,而且去周邊商店買東西也比較方便,趕集自然就失去了市場需求。

3、 網絡購物的新起。現在農村基本上都有了網絡,而且快遞也都基本覆蓋了農村區域,農村人想買個什麼東西,通過手機、電腦就可以完成,而且網上購物商品也非常的豐富,價格也比較實惠,這樣一來,人們去趕集的驅動力就更低了。

不過呢,趕集畢竟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現在有的地方為了保留傳統文化,也會舉辦一些趕集活動,但湊熱鬧的成分更多,再也找不到當年那種數著日子盼著趕集的那一天的心情了。

大黑牛老師:今日新農人簽約作者, “田管家”免費農產品交易平臺特聘農技專家。


鮮農場


衰敗了,你聽誰說的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在我們東北老家的集市 ,那是每個月那幾天都是按時來的,準的都不要不要的了。而且那個熱鬧程度,絕對比得上城裡的廟會了。

在我們這面叫做“趕集”一般擺攤的人們早上5點多就出來開始佈置攤位,大概7點多,第一波逛集市的人都基本上走了一圈了。一般趕集都是在上午,一上午的時間,非常熱鬧。那真是人山人海,把馬路都堵了。

集上的產品也非常多,從日用、燒烤、生鮮、乾貨、布料、日化、果品、炒貨、2元商品等應有盡有。不過確實要說別的我看不出來,2元的產品,我感覺都不會太耐用。但是這不影響他的銷量,畢竟人家便宜啊,現在2元能買到啥,好點方便麵都要3元了。

所以農村的趕集,我覺得即拉動了農村的消費,帶動力經濟活力,同是解決的人民物質需求,以及精神的需求。一舉多得何樂不為。

相信這樣的集市,只要有市場,就會有需求,就會一直持續下去,永不衰敗,畢竟集市古來有之,這是經得住時間檢驗的存在。


張敬醫


曾經紅火的農村大集為何衰敗?

一說起趕大集,就想起小時候,抱著媽媽的腿,哭鬧著也要跟去趕集,因為趕集除了熱鬧、新奇外,或多或少都有東西吃,這才是重點,一聽說要趕大集,就寸步不離媽媽,生怕不帶我們去。

如今的農村大集,雖然商品種類也很多,烤羊肉串的大哥大叔,乘著動感的音樂,搖頭晃腦,烤著那半生不熟,也不知道是不是羊肉的羊肉串,卻再也找不到兒時的那種感覺了。農村大集為何衰敗?我認為主要是:

首先,時代不同了;

記得80年代趕集是最熱鬧的,那時候改革剛剛開放,國家開啟嶄新的一頁,農民分田到戶後,錢包也漸漸鼓起來了,那時候農村最流行的詞就是“萬元戶”。

平時趕集都已經很熱鬧了,更別說是趕大集啊,到趕大集的時候,很多農村家庭,可以說是傾巢而出,都想去感受一下趕大集的熱鬧,大街上,人山人海,熱鬧一點的路段,擠都擠不進去,很多農民都趁這個時候,採購生活用品,準備年貨,因為在那個時代的農村,有很多東西平時是買不到的,只有趕大集的時候才有賣。

到趕大集的時候,農民都大包小包搬回家,有些東西農民平時見都沒見過,不知道真實價格,價格也就任由商家開,商家也賺得盆滿缽滿,趕大集也是小偷和人販子盛行的時候,有不少婦女兒童也就是在那個年代被拐賣的。現在時代不同了,信息靈通了,很多東西平時就能買到,所以趕大集也就不那麼熱鬧了,買的人少了,又賣不起價格,商家也賺不到錢了,自然就衰敗下來了


其次,在農村家裡的人少了;

80年代,出外打工的人少,90年代開始,出外打工經商的人越來越多,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來一趟,遠的地方几年才回一次,農村都是老人婦女和小孩了,趕大集的時候,人少了,消費能力低了,所以就衰敗下來了。

最後,電子商務盛行;

現在農村很多人也喜歡網購了,平時鎮上沒有賣的東西,網上都可以買到,比較方便,不用再等到趕大集的時候才來買。所以現在農村的大集,很多人只是去看看熱鬧,逛了幾圈卻覺得沒什麼想要買的。


山路又彎彎


老農認為:農村大集的紅火與衰敗和經濟的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繫。



我是位實實在在的老農,也是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工。我以我老家集會的變遷足以印證這個觀點。

老家的古鎮,每年農曆二月十五,農曆十一月十五兩大集會。在過去那個物質匱乏,信息,文通不便的年代,大集確實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正集一天,可從十四那天起,鄰縣的早早趕過來。集會有畜牲區:牛,馬,豬,羊等,布匹衣服區,農付產品區:常用的擔籠,揹簍,鍁鏟等。尤其是餐飲區:各類特色小吃,地方名吃,農家小吃更是一絕。你若要逛完這集,非得多半天時間不可。人山人海,接踵而至,你根夲走不快。基夲上集會都是延期了3天。


發展到今天,古鎮面貌一新,全是仿古街面房,僅有飯店,衣服店,蔬菜店了。畜牲市,農家用具市,木材市等全消失了。集合僅僅一天,而且人流量銳減,更別說第二天了。

究其原因,老農認為首先經濟發展了,交通便利,信息靈通了,大集不再是人們購物的唯一選擇了。其二農村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求學。村裡剩下留守老人,兒童,婦女。人口數量,購買力都在減弱。

曾經紅火的大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真的是一去不返了。你認為呢?


一樹一世界劉


“集市”是農村特有的一種日常用品交易場所,定期、定點規模不大,卻是農民最重要的活動場所。農村的集市文化也豐富多彩,一些村莊的名字都跟集市有關,王集、梁集、土山集等等,這些村莊都是集市的固定場所,有的有幾百年的歷史。

我家門口就是集市,小時候的集很大,周圍七八個村莊的農民都來這趕集。天還不亮,就聽到賣豬肉的砍骨拆肉了,等到天亮的時候,賣菜的、賣肉的、賣魚的都已經擺好攤子吆喝了。九點左右是人流的高峰期,那時候趕集很有感覺,人擠人,籃碰籃,砍價的聲音、見面寒暄的聲音、貨主吆喝的聲音,吵吵雜雜熱鬧非凡。直到下午兩三點鐘人才散去,等賣東西的收好攤子回家的時候天都快黑了。

而現在的集市不僅範圍小了許多,趕集的人也少了,尤其很難看見年輕人,集市上也不再像過去那般熱鬧了,中午11點賣菜的就開始收攤回家了。

集市由盛入衰主要是時代發展的結果:

1、過去農村交通不便利,都是通過集市來交易,賣菜的如此,賣菜的也是如此,現在人們買日常用品不再侷限於集市了,開車去城裡或上網購物,都很便利。

2、現在的農村便利店不僅很多,貨也很齊全,從副食到百貨一應俱全,即使村裡沒有集市,也懶得去鄰村趕集了,便利店全天開門隨到隨買。

3、農民的勞動方式變了,現在種地的少了,上班、打工的多了,逛閒集只能湊週末了,所以趕集的以老人居多。

【大鄉】專注農業、農村、農民,承載您的鄉土、鄉村和鄉情,歡迎關注!

大鄉


誰說農村的大集衰敗了?農村的大集依然很紅火。我不知其它地方情況如何,但就我生活的地區周邊情況來看,趕大集依然是人們購買商品的重要渠道。
(這張圖是我前幾天拍的,一名婦女在選頭巾)

趕大集己經成為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春天到了,馬上要開始農忙了,人們到大集上釆購各種各樣的物資,包括吃的喝的,種子農具。
(這是各種蔬菜種子,農民都在自家小院種植)

那些說農村大集衰敗的人估計也沒趕過幾回集。至於說互聯網發達網購多了,車多了人們都上縣城買東西。我覺這有些不切實際,不否認這樣現象在增加,但基本上也就是一些年輕人的群體。在稍微上了年紀的人裡,這些情況還是很少見的。原因有三,一是還是錢掙得少;二是網購在農村並沒有真正的鋪開;三是十天一次的大集,能真正方便老百姓購物。雖然大集上的物品不能真正的保證質優價廉,但依然是老百姓購買商品的主要渠道。近期來看,也不存在衰敗的現象。



晴天風1


曾幾何時,農村大集那是多少人童年的記憶。大集上什麼都有,吃的,穿的,用的。往往是小孩子抱著媽媽的腿嚷著買東西吃。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變遷。農村大集的繁榮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只剩下老頭老太寥寥落落的幾個人了。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農村大集風光不再的?農村大集還會有重展雄風嗎?

1、農村大集真的衰落了嗎?

其實,和童年中的記憶比起來,似乎農村大集是真的衰落了。要不然你看看,偌大個集市上寥寥落落都是大爺大媽級的人物。他們手裡往往沒有多少錢,買一件衣服或一把青菜已經是不錯了。真正有購買力的青年人往往不會到大集上,買東西。他們更喜歡去超市或直接網購。

2、農村大集為啥就衰落了?

其實,農村大集的衰落是因為農村年輕人不去大集了一方面是因為農村青年人大部分都外出謀生;另一方面,現在年輕人的消費方式發生了變化,他們更願意去超市或直接網購解決自己的需求。最後,809000後們,基本上沒有農村大集的情節。他們從出生就沒有接觸到農村大集的生活。

3、誰搶走了農村大集的生意?

其實,農村大集之所以衰落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農村商業和購物消費模式的變遷。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農村人再也不依靠大集來購物了,他們有了更多選擇。一方面,農村超市興起。往往一個鄉鎮上有規模的或連鎖超市就有好幾家。他們物美價廉,而且每天都營業。這就分流了農村人的購物需求。

4、互聯網社會,農村大集不佔什麼優勢?

我國已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互聯網社會了。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說能在網上辦成的事情,沒必要去跑一趟。以至於,農村電商如火如荼,而傳統的農村大集則衰落了。只有40506070後們,心中的一種情懷和記憶裡,農村大集依然熙熙攘攘從沒有停歇過。


聚焦三農熱點說


在北方一些城鎮和鄉村,大集也叫趕交流。

每逢重大節日,或者有一些特殊活動,當地政府以牽線搭橋的形式組織大型大集活動,為的是給百姓搭建一個貿易平臺,不僅是物資交流更是文化和發展的交流。後來演變到不定期的舉行。

在我生活的小鎮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一年中就會有2次的交流會,時間大約是每年夏天的8月份和正月十五。趕交流在兒時的印象裡是一個不亞於過年的盛會。人們口口相傳著,盼望著這一天早日到來。那天,大姑娘,小媳婦,大爺大嬸們,都穿得乾乾淨淨,深怕上了街被人笑話(方言瞧不起)。那些拽著孩子的媽媽們更是忙亂,不時安頓:別亂跑,當心擠得丟了!大街成了巨龍,整條街都是人和花花綠綠的貨物。大家都知道,交流嘛,全國各地的貨物都來了,還有我們不時都沒見過的稀罕貨。當時,那個激動勁現在的孩子們無法理解。出來轉轉大集的人幾乎沒有空手的,不管大件小件總要帶回家。似乎交流會的東西就一定是好貨。其實主要是難得啊!姑娘們一定不會錯過這場盛會,因為那漂亮的衣服不僅好看還不貴,別說一條街了,就是三條五條街都不夠姑娘逛的,更別說累了。拿起紅的放不下綠的,挑了綢的放下絲的,試來試去的,不厭其煩,好不熱鬧。總要問一句同伴,好看不?一定美美噠!孩子們更是穿梭於大人們的縫隙間,調皮搗蛋,父母們不給買東西的更是撒潑耍賴。這時,奶奶姥姥輩的們往往大方地會說:趕交流不買啥時買。我給買!孩子頓時破涕為笑!

那時雖然不富裕,但充滿幸福感。交流會也因當時物資的匱乏應運而生。如今,時代發展了,生活富裕了,大集活動似乎成了時代的產物,漸行漸遠。有的已演變成了純商業活動。現在,還有一些城鎮仍然有大集,只是怎麼也咂摸不出那時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