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天津衛,一座因運河而興盛千年的歷史古城

天津,人們都習慣叫“天津衛”,這個名字就說明了這裡是一座軍事要塞。“天津”這個名字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天子經過的渡口”。這個“天子”就是明成祖朱棣,公元1400年,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從北京起兵,在天津渡口沿古大運河南下,從自己的侄子手中奪得皇位,史稱“靖難之役”,這場戰爭持續了四年,朱棣成為皇帝后為了紀念他成功的始發之地,將當時的海津鎮改名為“天津”。

京杭大運河,天津衛,一座因運河而興盛千年的歷史古城

從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12月23日)開始築天津城,這個時間也是文獻記載的準確的天津建城時間。和很多沿海城市一樣,天津在四五千年以前也是海洋,沒有陸地的,後來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陸地,天津陸地的形成則和黃河密不可分,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逐漸形成沖積平原,大約三千年前在天津境內入海,後又三次改道,大約在金朝時天津的陸地開始穩定。

京杭大運河,天津衛,一座因運河而興盛千年的歷史古城

天津是因運河而興,因漕運而繁榮起來的歷史古城。它的形成離不開一個地方——三岔口,所謂的三岔口,就是海河、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的交匯處,三岔口是天津這座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被譽為“天津搖籃”,人們俗稱“先有三岔口,後又天津衛”,因為古代都是走水路沿河遷移、定居,在隋煬帝開鑿運河以後,天津逐漸吸引了大量移民來此聚居,漕運樞紐讓以三岔口為中心的天津成為了商貿重鎮。

京杭大運河,天津衛,一座因運河而興盛千年的歷史古城

現在的三岔口已經是天津的文化象徵了,著名的“天津眼”就在古三岔口附近。因為古代天津是商業集散地和水陸碼頭,所以天津也是古老的軍事要塞,這裡歷來設有民政、鹽運、稅收和軍事建置。曾經發展為三大部分: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在清順治九年時三衛合併為一個“天津衛”。

京杭大運河,天津衛,一座因運河而興盛千年的歷史古城

天津城的軍事作用在近代一百多年間顯得尤為明顯,歷史上外國列強多次侵入天津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同一個地方,就是大沽口,這裡是從海上進入天津的唯一門戶,也是中華民族遭受幾次軍事侵略的歷史見證,我們在學近代史時曾多次提到在這裡發生的歷史。其實從明代起執政者就意識到了這個位置的戰略意義,建設了炮臺。

京杭大運河,天津衛,一座因運河而興盛千年的歷史古城

大沽口炮臺最早設於明代嘉靖年間,到清朝時多次大規模擴建,共修建了五座大炮臺,二十多座小炮臺,形成了一個強悍的大沽口炮臺群,防禦體系早已成型,也是中華民族抵抗外侮、不畏強權的歷史見證。雖然近代我們一直是遭受屈辱的,但這些都只是短暫的幾十年,已經成為了歷史。堅固的大沽口炮臺始終在鎮守著華夏子民。

京杭大運河,天津衛,一座因運河而興盛千年的歷史古城

天津的沿海關口設炮臺防禦,北部陸地關隘則是傳統的長城,天津薊州區北部的大山之上,現在還保留有一段古老的長城和關隘,薊州在古代是天津北部的重要門戶,從公元556年就已構築軍事設施,薊州古城建有守營墩臺十八座,目前保存完好的是其中的黃崖關。

京杭大運河,天津衛,一座因運河而興盛千年的歷史古城

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戚繼光曾任薊鎮總兵鎮守這座重要關隘。從黃崖天梯古哨到三界碑,有北齊城牆和明代修築的城牆大約六公里,哨樓、烽火臺、女兒牆等軍事設施十幾座。黃崖關長城雄偉壯觀,成為中國古長城中最美的一段,併入選“津門十景”,因山崖岩石多是黃褐色,在夕陽照耀下金碧輝煌,得名“晚照黃崖“。

京杭大運河,天津衛,一座因運河而興盛千年的歷史古城

在天津三岔口海河的岸邊,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哥特式建築格外醒目,就是望海樓教堂,形似三個筆筒,它是發過傳教士修建的,這座教堂也是外租入侵的見證。因為在教堂的原址上原來是建有一座望海樓的,始建於康熙年間,旁邊還有崇

喜觀、望海寺等幾座廟宇,後來都被這座天主教堂取代。

京杭大運河,天津衛,一座因運河而興盛千年的歷史古城

獨樂寺,也叫大佛寺,在天津薊州區,是一座千年古剎,最早建於唐代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後來損毀,顯存的寺院是遼代所建,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遼代三大古寺之一,山門和觀音閣均為磚木結構,精美的斗拱重簷歇山頂,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品,華夏文化的珍貴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