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遊記——鷸蚌相爭的得利者

聲明: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前言

越南這個與中國有著無數歷史交織的鄰邦,熟悉到你常常能在街頭巷尾聽到大家對她的評頭論足;但是近代以來,我們實質便與其漸行漸遠,陌生到她又好似一朵霧中之花。近年來,媒體對越南的報道與日俱增,旅遊的熱度也居高不下,筆者懷揣著熟悉又陌生的交集之感,於十一假期前往越南自由行,踏上這片又遠又近的新熱土。

全球貿易摩擦加劇毫無疑問上了2018年經濟領域的“熱搜”,而越南,卻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大量廉價的勞動力、開放的貿易政策等,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內企業和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在可貿易的製造產業,其似乎成了鷸蚌相爭的得利者。

那越南基建及工業真實發展情況到底如何?筆者帶著這些疑問甚至是期許開啟了自己的行程,現將自己所見所聞擇要呈上,期許能有些以小明大的效果,歡迎讀者交流斧正。

概述

越南已經具備經濟騰飛前的基礎要素積累,對於初為行業研究猿的我,曾努力的通過統計數據試圖還原亞洲四小龍、中國製造業崛起的情節,而越南,似乎將那些靜默的文字和數據,以一種舞臺劇的形式在我眼前鋪陳開來:

土地、基礎設施、開放的政策、良好的海運港口、人口紅利、穩定的政治、勤勞的品質等等,跟東亞趕超型國家的歷史那麼類似,經常讓我有時空穿越的錯覺。很明顯一點的感受就是,其具有較強的承接低端製造業的能力,這一過程正在發生,未來可能更加明顯。

但對於我最為關注的中高端製造業,尤其是資本密集型的中高端製造業越南暫時仍不具備發展基礎。耳聞目見,越南現在基建基礎仍較為薄弱,工業上也沒有太多的資本和技術積累,勞動力教育水平低,此外,越南在國家層面並未聚力重點發展某一重型工業。

一點小小的私心,期待中國企業在越南人中的存在感進一步加強。在越南,到處可見的中國遊客,甚至很多商店都能直接使用人民幣,但是中國品牌從零售端到工廠,都寥寥無幾。中國企業在越南的投資、營銷和品牌建設,都有待進一步增強。

經濟

背景資料:越南國土是狹長的S型,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自然資源稟賦優勢突出,國土面積與我國江蘇+浙江+福建三省面積總和基本相同(地形上感覺也比較相似)。越南2017年GDP為2,239億美元,跟中國吉林省相當。人均GDP接近2,200美元,約為與其接壤的中國廣西省的40%。

出行感受:以越南的胡志明市為例,其發展和消費水平基本與國內三線城市一致,所以雖然換了上千萬越南盾,筆者仍沒有體會到做富人的感覺。非核心商圈給人很像中國城市90年代中後期的感覺,整體仍較為落後,有點像電影《江湖兒女》努力還原的歷史場景。

富裕階層開始出現,筆者所住的Airbnb小區與國內一線城市中高檔住宅幾無差異,市中心奢侈品店也並不罕見,街道上偶爾有零星的豪華轎車,惹人注目。

越南遊記——鷸蚌相爭的得利者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人口

背景資料:越南人口總數約9,500萬,有54個民族,京族佔87%。整個人口結構十分年輕,70%的人口均處於15-64歲之間,人口年齡中位數僅為約30歲,處於人口紅利階段。但越南人均受教育年限較低。

出行感受:人口密度大,且年輕人口占比大,街上基本上很少見到老年人,人口結構有些像國內深圳市的感覺。從年輕人的打扮上來看,追求的潮流基本與我們無異,帥哥美女也挺多,看起來十分養眼。青年人口基本不掌握英文和中文,交流時語言障礙大,經常是雞同鴨講,手腳並用。

人們工作較為努力,但也同時注意休閒,晚上廣場、大橋等公共區域十分熱鬧,都是休閒約會的小年輕,一幅幅歲月靜好的畫面。他們消費觀念較為超前,如也有部分年輕人使用相對人均收入較貴的蘋果手機等。

越南遊記——鷸蚌相爭的得利者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基建

背景資料:越南的兩大平原集中在北端和南端,中間狹長的走廊主要是山地(俗稱“一個扁擔挑著兩個籮筐”)。充沛的降雨,所以水資源充分,電力供應充足,但整體基建水平落後。

出行感受:進入越南接觸和感受最多的就是基礎設施,整體水平落後。由於地形特殊,一般出行選擇飛機,鐵路客運不太發達。越南機場設施較為簡陋,與國內差距巨大,回到國內機場時和小夥伴們的第一大感嘆就是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

城市內部道路基本狀況良好,行駛通暢,內部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但城市地面公交系統薄弱,也沒有任何的地鐵線路,整體城市規劃顯得雜亂,較多矮破的房子,非主幹道路也比較狹窄,所以我只能放棄做一個摩托少年的夢想,乖乖的靠Grab(東南亞版本的滴滴)行走江湖。

越南遊記——鷸蚌相爭的得利者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工業

背景資料: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迅速,大量的紡織業產能從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轉移到越南,從FDI來看:韓國、日本和新加坡是最大的投資國,中國(含香港地區)排在第四位;FDI中投資規模排名前三的行業是加工製造業,房地產,電力、水利及天然氣。貿易政策十分開放,已擁有16個自由貿易協議,截至2018年8月越南貿易順差達到28億美金。

出行感受:從見到的家用電器和路上行駛的汽車和摩托車來看,基本上都是日本、韓國和德國品牌,重工業基礎應較為薄弱,同時也反映出國內製造業品牌在越南滲透較低。

街道上看到的熟悉的中國品牌只有電子廠小米和華為等,而且廣告密度也很低。街道上偶爾遇到的工程機械也不是中國品牌,主要是韓國、美國品牌,有點小小的失落,中國的企業要加油鴨。

越南遊記——鷸蚌相爭的得利者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文化

背景資料:主要受到中國和法國文化的滲透。節假日與中國高度重合,包括中秋、元旦、春節等,法國殖民70年帶來宗教和拉丁文的滲透。歷史上越南還同日本和美國進行過艱苦的抵抗戰爭。

出行感受:越南主體歷史文化均以漢字傳承;但現在街頭基本上看不到漢字,年輕人也不具備任何漢字讀寫能力。法國的文化滲透主要體現在越南通用文字由漢字變成了拉丁文、歐式建築,以及大街小巷的咖啡、法棍。

除了博物館的展覽,並未明顯感受到越南排華、美、日、法的氣氛。此外,街上的店中能夠看到很多中國當前互聯網文化的輸出,包括網絡熱播劇、網紅歌曲、中國明星海報和抖音等等。

越南遊記——鷸蚌相爭的得利者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寫在結尾

回國以後,貿易摩擦事態有進一步擴大之勢,作為產能轉移的重要目的地,越南又躍然於Wind之上:巨星科技投資越南設立公司、國光電器在越南設立子公司...

我意識到,我的越南之行僅僅只是“初見”,待我們去探究的東西還有很多,您是否有興趣與我們一起組成考察團,去越南來一場“重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