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優衣庫35秒破億,日本企業紛紛“盯上”中國“新蛋糕”

雙11優衣庫35秒破億,日本企業紛紛“盯上”中國“新蛋糕”

圖片來自優衣庫微博

昨日的電商世界可謂是“熱鬧非凡”,各位為雙十一貢獻了多少呢?天貓商城2018年銷售額達到2135億,京東商城2018年銷售額達到1598億,紛紛創下了兩家公司的“新紀錄”。而一如既往,根據天貓數據進口國家最多的是日本,其中比較搶眼的當屬優衣庫了,佔據了男裝女裝的銷量排行第一的位置,而且優衣庫天貓旗艦店銷售額破億僅僅用了35秒,2017年為1分鐘,2016年是2分53秒。這個數據相當驚人了,1億人民幣相當於16億日元左右,去年優衣庫全球銷售額為7081億日元(不包含日本本土),在中國僅僅用了35秒就完成了全年0.2%的業績!

日企不振,唯獨優衣庫

雙11優衣庫35秒破億,日本企業紛紛“盯上”中國“新蛋糕”

去年10月份,優衣庫提出了一個口號:2022年將在中國實現1兆日元的銷售額,利益額度為2000億日元。截止2017年8月期,優衣庫在中國銷售額為3464億日元,營業利潤為501億日元。現在優衣庫在中國國內實體店為645家,在2021年預計達到1000家。在提出這個戰略以後,有些日本人就說:優衣庫早晚成為一家“中國企業”。

而反觀其他一些日本企業,已經出現了“撤退潮”。比如和優衣庫相近的服裝廠家好儷姿,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2013年末已經有589家店鋪,和現在的優衣庫十分相近。但是在2017年末僅剩下273家店鋪。同樣,日本三大便利店:711、羅森、FamilyMart(中文名:全家)在中國的店鋪數量分別為2600家、500家和2200家。但是在日本三家的店鋪都在10000家以上,711甚至在日本開了20000家店鋪!

雙11優衣庫35秒破億,日本企業紛紛“盯上”中國“新蛋糕”

優衣庫在國內主打的是“大品牌高價值”戰略,其實在日本的價格很平民化,但是為何沒有在中國走“平民化”戰略呢?優衣庫在中國開店鋪是2002年的上海店,當時確實是走的低價格戰略,然而卻成為了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開始切換成高附加值的品牌戰略,加大海外的現地人員採用,其結果就是2017年達成高於第一年90倍的銷售額,2018年預計會超過第一年100倍以上!

網購成為優衣庫持續增加的要因

雙11優衣庫35秒破億,日本企業紛紛“盯上”中國“新蛋糕”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興起,網購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幾乎每人都有網購的經歷,同時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前還需要打開電腦購物的行為已經很少見到,一部手機“淘天下”,現在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預計超過8億人,很快會超過9億人口。而優衣庫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取得成功,最大因素就是抓住了中國“網購潮”。通過SNS等軟件竭力宣傳優衣庫,增加優衣庫曝光量,讓更多人的前來店鋪。同時通過網絡訂購,店鋪取貨的方式,更加增加了優衣庫的品牌滲透率。所以優衣庫中國戰略為:擴大品牌滲透,不侷限低價格產品。

另外一個要因就是人員僱傭。優衣庫最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是由一位名為潘寧的人負責的,他是在1995年進入優衣庫,在日本當過店員和店長職務,後續奔走於各個部門和中國工廠進行業務調整,2001年正式被任命為中國法人的副經理職務,2002年開始在上海開店。如前文所講,最開始採取的低價格營銷的戰略,結果十分悲慘。2005年9月,在中國香港開了優衣庫的第一家店鋪,完全是按照日本優衣庫來佈置店鋪,商品也是相同,價格比日本的貴20%。在此提出了“日本高品質”的口號,商品的所有標識全部是日語,在貨架上用標識了港幣的價。開業後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連續2周的時間購物的人排隊到了店鋪之外。

雙11優衣庫35秒破億,日本企業紛紛“盯上”中國“新蛋糕”

於是2006年,以上海店鋪為中心開始了根本的改革政策,拋棄了原有的為中國特供商品的最初理念,同日本商品接軌,價格和香港店鋪價格統一,銷售對象變更為25~40歲的高收入群體。在當年的12月9日,正大廣場店開業時一天超過了6000人前來購買。在市場調查中,優衣庫的回購率高達80%,與其他外資品牌相比,回購率排名第一。

中國市場的“新商機”

雙11優衣庫35秒破億,日本企業紛紛“盯上”中國“新蛋糕”

在上一篇文章中,筆者詳細的介紹了日本電商的現狀。(參考文章: )上圖是天貓雙十一主會場給出的一個統計圖,我們可以看到在最受歡迎進口商品排行榜上,面膜、奶粉、紙尿褲榜上有名。在最受歡迎的進口品牌上,日本企業登上三家,花王、尤妮佳、城野醫生,進口國家排行榜第一名依然是--日本。從這些說明了什麼?大方面其實有兩點:一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商品逐漸增多;二是中國市場對日本商品的需求度逐漸上升。

雙11優衣庫35秒破億,日本企業紛紛“盯上”中國“新蛋糕”

日本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記得前幾年中國遊客到日本“爆買”的場景,尿不溼、奶粉、電飯鍋、馬桶蓋等商品可以說是成為了“必買清單”。在國內已經有一個意識:與中國產品相比,日本產品品質高,安全耐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不再是“缺錢”,開始追求的“品質層次”,從而追求國際化高端產品的人也越來越多。而隨著更多人對日本品牌的認知,讓國內更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日本產品的多樣性和滿足度,所以需求量也越來越高。這些可以說“多虧”了知名“博主”和帶貨“網紅”,如果沒有他/她們的努力,產品知名度是很難提高的。

現在出現了對日本產品“爆買”的情況只是延續了在日本“爆買”的形式,將實地“爆買”改成了網上“爆買”。而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注意到中國購買方式的轉換,越境EC發展將會更加火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