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爲什麼要和越南打一場戰爭呢?

z先生是不是認為我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起,世界格局發生了大的變化。靠戰爭發家的美國,和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成為世界兩大霸主。其中美國代表的是以資本家為主的資本主義社會,蘇聯代表的是以無產者為主的社會主義社會。

在二戰之前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只是在二戰過程中被日本佔領。但是雖然日本殖民了越南,但是法國還是留下了一部分人扶持傀儡皇帝。二戰結束以後,北越被胡志明領導的越盟佔據。而法國則是挾持原來的皇帝佔據南方(南越)。

之後雙方為了為爭奪全境控制權,進行了長達九年的法越戰爭。一直到1954年,北越經過了我國的支持,才獲得了戰爭的勝利,法國同意撤軍。然而趁著這個空檔,南越內部也發生了政變,吳顏廷取得大權。

但是這法國前腳剛走,後面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就開始插手。因為當時是正值冷戰,但是局部地區卻不斷的發生著熱戰。為了解決越南的問題,因此日內瓦決定插手這裡政務,並且於1954年開會決定在1956年對越南進行統一選舉。

艾森豪威爾政府害怕此次選舉會使共產主義進入南越政府,將東南亞地區看作是冷戰中的關鍵點。就算最後失敗,也希望他們可以保持如同朝鮮分裂狀態。和朝鮮戰爭一樣,越南戰爭是冷戰下的局部熱戰。

美國的參戰實際的目的一是為了震懾蘇聯和中國。二是因為當時蘇中關係鐵,老美在朝鮮戰場上沒打贏。臉上沒了光彩,尋思機會亮出實力。告訴那些小國家們,你們該如何站隊。

當時正值冷戰的初始時刻,美國與蘇聯在全世界各地扶持自己的小弟。南越這麼混亂,正是他們插手的好時機。尤其是日內瓦在1954年決定,準備在1956年推動越南的統一。艾森豪威爾擔心共產主義入侵越南,因此最壞的打算,就算是自己控制不了越南,也必須讓越南保持分裂的狀態。

所以美國必須要打,還要在國際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可惜的是美國人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這個能力不僅僅是軍事攻擊力,火力,兵力運用。

紙面上的東西老美算來算去都能贏,但是他們太低估了獨立民族思想引導下的革命戰爭的威力。忽略了來自人民的力量,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以及中蘇聯手之下的戰爭持久力,當然也過高估計了自家對於一場戰爭的傷亡承受能力。

當時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就是不希望資本主義被蘇聯的社會主義所代替,同時中國在朝鮮戰場上與美國的直接對抗,以及大力支持越南分解放運動。讓美國更加意識到共主義對美國安全利益所構成的威脅。

冷戰局面形成後,美國在亞洲除了積極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國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印度支那半島。印度支那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運動中極具影響的胡志明還與共產黨有直接的聯繫,所以美國不能容忍越南在被解放。

從美國總統杜魯門起,就指定要參與越南戰爭。之後上臺的艾森豪威爾派300多人的軍事專家團前往南越,指導南越的軍事訓練和裝備建造。支持南越吳庭豔政府的反共運動。到肯尼迪執政時,更是提出所謂多米洛效應。

成為美國對越南的軍事介入和整個冷戰過程的直接領導思想,越南被肯尼迪看作“自由世界在東南亞的柱石、拱頂石和提防要塞。”聲稱如果“赤色浪潮”淹沒了越南,東南亞國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會受到嚴重威脅。

1967年美國紐約街頭爆發了30萬人的反戰遊行。是美國政府陷入困境,全國面臨分裂的危機。所以美國撤軍了,越南戰爭以北越獲勝結束。從此美國不再謀求以戰爭的方式打垮社會主義陣營,但在這場戰爭之後,中國逐漸奠定了亞洲一霸,隱隱為世界新一級的格局。

文:黃檢


史之策


美國在撤軍越南之後,不少政府官員表示越南戰爭時美國為了面子而打的,當時美國的戰略重心在西歐地區和中東地區,至於亞太地區,其實美國已經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加上第一島鏈的存在,美國是不太願意打越南戰爭的,但是最後為什麼還要參戰,簡單來說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在1955年的時候,美國扶持一個吳庭豔政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南越政權,美國當時的想法就是以17度線為界,如同朝鮮和韓國一樣。但是當時的北越軍隊卻在胡志明的指揮下發起了統一戰爭,這顯然是在挑戰美國,而其實美國是可以不參戰的,畢竟當時美國的智庫也不建議參加越戰。

美國當時不願意參戰主要是忌憚中國,因為朝鮮戰爭中,美國的慘敗陰影還沒有散去。但是美國採取了空軍介入的手段,也就是派出了空軍轟炸北越,並且派出了艦隊對北越進行封鎖,不過這時蘇聯也跑來蹭了個熱度,這時美海軍就開始同蘇聯艦隊博弈了,結果就是蘇聯人乖乖的走了。

蘇聯的妥協讓美國認識到了蘇聯不會參戰,加上中國當時只是要求美軍不能越過17度線,所以出動空軍之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大手一揮,選擇了增兵南越,只是令美國人沒有想到的是,北越的游擊隊這麼難纏,經歷長達十多年的越南戰爭之後,美國承認了失敗,加上戰略的轉移,使得美國放棄了南越。


小司馬遷論史


美國與越南的戰爭打的時間很長,美國投入數十萬兵力和巨量的金錢裝備,最終打不下去,撤退回國,美國支持的南越政權也很快被北越打垮,越南統一。越南為什麼這麼難打,這個問題可以分成以下幾個層面來回答。

第一,北越軍隊吃苦耐勞,本土作戰,熟悉叢林作戰的戰術,擅長游擊戰,以統一國家為己任,所以戰鬥力很強。南越軍隊雖然裝備佔據優勢,但是不是北越軍隊的對手。美軍對北越軍隊的滲透作戰、遊擊作戰也非常頭疼。

第二,北越軍隊有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中國和蘇聯都提供武器裝備的支援,糧食等方面的援助。並且中國還派出了以陳賡大將為首的軍事顧問團幫助指導北越軍隊作戰。沒有這兩個大國的支持,北越是無法與美國抗衡的。

第三,北越軍隊和游擊隊經常通過鄰國向南越進行滲透,開闢了很多秘密運動的線路。美國軍隊和南越軍隊很難越境追擊。在叢林密佈的地區,進行小規模的滲透,美國和南越是很難防禦的。

第四,美國國內的反戰勢力非常強大。美國投入越南戰爭,當法國人的接盤俠,最後傷亡慘重,且戰爭曠日持久,國內的反戰運動此起彼伏,聲勢浩大。越南戰爭的勝利其實和2000年以後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發動的戰爭一樣。美國人自己被自己打敗了。反戰勢力逼迫執政當局撤軍,執政當局也為了避免陷入戰爭泥潭,也主動撤軍。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社長、軍事史學者 範國平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1945年二戰結束後,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在越南北部地區建立了一個“越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北越”政府。與此同時,越南南部還在法國殖民者的控制下。1954年時,北越在我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持下,擊潰了佔據越南南部的法國軍隊,迫使法國人退出越南。但法國人撤退後,美國人的勢力又滲透了進來。

(中南半島各國)


日內瓦會議後,越南北部仍然由胡志明統治,南部則落到了親美國和親西方的吳庭豔手中。1955年,吳庭豔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個“越南共和國”,也就是南越政府。從此,南越和北越的對峙正式形成。從1959年開始,北越政府不斷出兵南下。胡志明用意在於消滅南越政權,用共產主義統一越南,卻不知道此舉觸犯了美國政府的底線。

(北越與南越分治)

當時已處於美蘇冷戰的白熱化階段,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將中南半島看成影響冷戰的關鍵戰場,因此決定大力扶持南越政府,美國出兵越南表面上看是在對抗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實際上是冷戰的加劇的表現。對美國而言,如果信奉共產主義的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勢必成為蘇聯政府的馬前卒,同時還會削弱美國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

從1961年開始,美國軍方開始介入越南戰場,幫助南越軍隊與北越軍隊作戰。不過由於南越政府腐敗無能,導致戰場形勢急轉直下。為了扭轉戰場形勢,美軍決定找藉口擴大戰爭。1964年8月4日,美國的一艘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宣稱自己在越南北部海域遭到了北越魚雷艇的攻擊。美國政府旋即以此為藉口,出動大批戰鬥機轟炸北越海軍基地。這就是著名的“北部灣事件”。此後,美國宣佈與北越政府爆發全面戰爭,把大量的海、陸、空軍隊紛紛投入到越南戰場上。



在越南戰爭中,美國雖然憑藉武器的優勢重創了北越軍隊,但終究無法徹底消滅北越,而美國自身卻深深地陷入了戰爭泥潭中。這場緩慢又拖沓的戰爭所帶來的財政赤字以及美軍的大量傷亡使得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越來越高,群眾紛紛譴責美國政府。

1973年,已經略顯疲態的美國政府終於決定放棄南越政府,開始撤軍。美軍撤離後,虛弱的南越政府根本無力抵抗北越,旋即被北越軍隊攻滅。

1976年,北越政府宣佈統一越南全國,建立了今天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根據美國方面的統計,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共損失8612架飛機,包括3720架固定翼飛機,4892架直升機,5萬餘美軍士兵陣亡,30多萬人受傷。相比之下,越南受到的創傷更加慘重。儘管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但這場越南戰爭造成160多萬越南人死亡和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隨後越南又先後與柬埔寨、我國爆發戰爭,導致國內進一步崩潰,發展陷入遲緩。


古風吹落梨花捲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美國先後對越南發動了特種戰爭、局部戰爭乃至全面戰爭,對美越兩國及世界形勢造成重大影響。小編認為美國發動這一戰爭的原因有:

冷戰的因素。這是最基礎因素,因為當時整個世界分裂為截然對立的兩大陣營,而雙方都擔心對方控制範圍的擴張。而當時的越南北部是由越南共產黨控制,且發展態勢良好。在這一形勢下,美國擔心越南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整個東南亞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因此,美國從開始支持南越到自已赤膊上陣。



填補空白。原來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但由於法國國內政治的動盪以及國力的下降,法國控制越南的能力與意願都不足。所以,在日內瓦會議後,法國開始撤出越南。面對法國在越南留下的空白,美國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取代法國的影響力。


美國政府的決策失誤。雖然美國有控制越南的願望,但在肯尼迪時期,美國並沒有升級戰爭的打算。在肯尼迪遇刺後,約翰遜繼任總統,他冒險發動了對越南的全面戰爭,從而使美國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約翰遜被認為是美國犯錯最大的總統之一。


姜運倉




這要從二戰結束後說起,當時蘇聯和東歐國家在華沙成立了一個政治軍事同盟,叫華約;之後美國人也不甘示弱,聯合西歐各國成立了一個北約,也一個政治軍事同盟,用以與華約對抗。華約在東歐鉅變後就解散了,而北約的勢力卻至少還在擴大。

在蘇聯領導人看來,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應該向外輸出革命。其本質意義就是指要讓那些不是社會主義的國家也變成社會主義國家,這就要打破二戰後美蘇之間達成的平衡格局。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被日本佔領。之後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共就開始發動人民群眾展開了山地游擊戰,主要是越南北部發展自己的勢力。


二戰結束後,先是胡志明在河內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然後是前越南國王在法國的支持下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

因為北越有蘇聯的支持,法軍在越南被擊敗投降,法國把在越南的權益轉讓給了美國。在美國的支持下,1955年10月,南越公民投票,取消帝制,建立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和北越以以北緯17度線劃界,南北統一選舉的事再論,當時雖然劃定了最後期限,但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自從美國接手南越的監管後,就派出一支軍事顧問團,幫助南越訓練自己的軍隊,用來抵抗北越的進攻。

從一開始美國沒有在越南打仗的打算,因為亞洲不是美國戰略的重點,也就是說越南和朝鮮的戰爭都不是美國的主動行為,是後來被動捲進來的。當時西歐的局勢非常混亂,法國和意大利的共產黨游擊隊控制了這兩個國家,其它國家的共產黨也活動頻繁。美國人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和自己同種同源的歐洲主流國家身上,嚴格防止在蘇聯的支持下,共產黨在西歐建立自己的政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剛開始稱霸全球的美國對亞洲有點力不從心,採取守勢。相反蘇聯自己不敢挑戰美國,就鼓動自己的小兄弟北越和朝鮮向南越和韓國發動進攻,來擴大共產主義在全球的版圖。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亞洲不是美國的重點,但南越卻是一個重點。如果北越統一了南越,就打開了通向東南亞的門戶,就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亞洲的利益,也打破了二戰後各國談判後勢力劃分的平衡。站在這個立場上,美國人是絕對不允許南越出現任何問題的。



雖然南越和北越劃分了各自的領土和分界線,但雙方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南北雙方都是自己的國家內部,對敵對勢力進行嚴厲打擊。

1959年,北越決定推翻南越政權,開始向南越派出人員,協助南越成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1961年4月底,美國總統肯尼迪決定增加駐越軍事顧問和派遣首批特戰部隊,對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展開空中打擊。

1962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北越和蘇聯的支持下,力量大大增強,甚至擊落了一架美國直升機。美國政府開始幫助南越訓練了幾萬名的民兵,並建立了軍事觀測點,防止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偷襲。


1964年,北越開始派出軍隊,直接進入南越,協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作戰。在這一年的下半年,北越襲擊了美國的軍艦,美國展開了大規模的報復,越南戰爭從這一時期開始升級。

從1965年開始,美軍開始直接派出軍隊,直接參與對北越作戰。



早在1961年,在美國的支持下,東盟正式成立。1967年,在越戰進入高潮後,東盟更是強化了反共職能,建立東南亞各國的協防體系,在政治軍事各方面進行合作,防止越南共產黨向這一區域滲透。

另一方面,在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下,北越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大大加強,攻勢非常凌厲。美國不得不多次向越南戰場增兵,但傷亡數字也一直在增加。

鑑於美國在朝鮮戰場的教訓,美國人民不願意有更多的人員傷亡,何況不是為了本國的利益而戰。國內的反戰運動此起彼伏,美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用其它方式解決越南問題。

正好在這個時候,中國和蘇聯的關係開始破裂,進入了敵對狀態。相反中國和美國的關係逐漸升溫,甚至毛澤東也開始學習英語,以方便可以直接和美國代表交流。

同時,美國總統希望快速解決越南戰爭,向越南派出了更多更強大的軍隊,甚至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給北越軍隊造成了很大打擊,迫使雙方回到了談判桌前。



1973年,作戰各方在法國巴黎進行了談判,最終達成了停止協議。美軍撤出了南越,南越和北越也實現了停戰。

當美軍撤出南越後,北越的軍隊在全民皆兵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快速恢復了戰鬥力。1975年4月30日,北越的軍隊大規模開進南越,越南真正實現了統一。這同時也標誌著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徹底失敗,也是在亞洲戰場上在朝鮮戰爭之後又一場失敗。

統一後的越南政府並沒有停下戰爭的步伐,在蘇聯的支持下,又開始向中國挑釁,被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在這個時候,東南亞各國也加強了軍事政治合作,對越南展開了除軍事之外的任何打擊。越南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蘇聯解體後,失去靠山和援助的越南就更加沒有辦法堅持下去了,開始停止了近十年對中國的騷擾。

之後,越南被迫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加強了經濟建設工作,中越關係才得到了緩解。當然美國為了打擊中國,美國和越南的戰略伙伴關係比中越關係更加緊密。


新知傳習閣


越南和朝鮮半島特別相似,都有一條阻隔南北的線,朝鮮半島是38線,越南是17線。而南北對立,是越南戰爭的真正原因。美國身不由己亂入,並沒能全身而退。不得以自釀苦果,吞下了亞洲現場第二枚失利的苦酒!

二戰結束後,日本人撤出越南,留下了權利真空。作為老牌勢力範圍,法國支持的越南王室建立了南越政權,而北越則被滿世界盛開共產花的蘇聯扶持,胡志明建立了北越政權。一個國家南北分治自然不行。談不攏就打吧!法國被鄰居打的滿地找牙,只剩一口氣活下來自然沒能力保住南越,就將南越的政治利益都教給了美國。美國顯然在朝鮮戰爭中好了傷疤忘了疼。覺得保住那條線不成問題。而南越對美國的亞洲利益更重要,就欣然接受了。為此,接了法國的燙手山芋,派出了軍事部署。



不過美國顯然低估了越南人的決心,北越政府先後於1959、62、64、65年不斷推進他們的統一計劃?而南越雖然得到了美國的軍事支持和訓練,卻根本不是對手。直到1965年北越徹底站上了南越的土地,美國徹底無法坐視,被動的參與了越南戰爭。而這一打,就是十年。


越南戰爭對於美國來說就是噩夢,美國國內隨著傷亡人數的增加,厭戰情緒持續高漲,對戰爭的討厭也催生了一系列政治事件,而水門事件的發生導致尼克松下臺顯然也是人們的一種不信任意願的宣洩!

1973年,尼克松的水門事件轟轟烈烈,處於國內政治和民意的考量,經過談判,美國決定撤出越南戰爭。這一場既沒有裡子,也沒有面子的戰爭使美國社會千瘡百孔,急需要停下來修補自身。美國決定從南越撤軍,拋棄自己的保護了十年的傀儡。越南南北實現了短暫得停戰。隨後,沒了美國人的越南烽煙再起,南越毫無抵抗之力,1975年,越南統一。美國參與的越南戰爭徹底失敗。光腳的戰勝了穿鞋的。

可恨的是,這群光腳的以為打敗了美國就能稱霸世界了。開始覬覦起曾經幫助了他們的中國。但顯然他們吃了豬油蒙了心,人民解放軍豈是好惹的?雖然付出了一定代價,但也給他們這群沒良心的上了一課,你們那點玩意,還是在家自己山頭插旗稱大王吧!

一家之言,多岐為貴。贊同的幫忙點個關注,不贊同也請稍安勿躁,歡迎留言探討!


君箋雅侃紅樓


毫無疑問當年美國打越南也是為了世界霸權。當時美國與前蘇聯存在激烈的霸權之爭,而越南成為了重要陣地。當時法國支持的南越政權比較腐朽無能,法國覺得自己無力支撐就直接將管理權交給了美國。可是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政權不滿足於國家不統一的現狀,便發起了國家統一之戰。可是南越政權實在是太不堪一擊了,根本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美軍被迫參戰。

美國本以為可以輕鬆的贏得勝利,可是其打贏了所有的戰鬥,卻輸掉了一場戰爭。美國最後因為不堪國內壓力,宣佈撤軍徹底放棄了對南越政權的支持。沒有了美國支持,北越就順利拿下了南越實現了統一。縱觀整個越南戰爭,美國雖然擁有武器裝備的巨大優勢,但是在叢林、水網稻田和山地較多的越南作戰還是很難發揮優勢。

美國當局當時就是想通過越南戰爭,打壓蘇聯陣營的擴張,從而在世界霸權的爭奪中處於有利地位。可是美軍比較意外的是,越南戰爭成為了美國戰爭史上最痛的一張。多年戰爭,戰場始終膠著,美國面臨戰爭消耗巨大、傷亡急劇增加等系列問題。美國國內民眾更是對於這場戰爭失去了耐心,爆發大量的遊行示威。內外交困之下,美國被迫撤軍。其實美國之所以沒有打敗泥腿子越南,除了蘇聯等的大力支持之外,最為關鍵的就是越南全民皆兵。


深度軍備


國人在越南打一場戰爭70%是為了避免丟臉,20%是為了讓越南不落於中國之手,10%是為了讓南越人民有更好的生活方式。

美國要和越南打一場戰爭,其實和中國有著很大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新中國建立以後在朝鮮語美國進行了一場戰爭,超出所有人的以外,美國人居然被推回了三八線,同時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此後,以胡志明為首的北越得到了中國和蘇聯的大量援助,實力大大增強。在美國人看來,如果北越獲勝,則整個印度支那便失去了。所以美國支持南越就成了對抗中國和蘇聯的橋頭堡,同時也是美國在亞洲實驗和示範民主的場所。

不過美國人也還害怕失敗,畢竟之前吃過虧。美國不能濫用自己的威信,所以美國的杜魯門、艾森豪威爾等人堅決反對美國直接介入。比如1965年3月的一份備忘錄中直言不諱的說美國在越南的目的70%是為了避免丟臉,20%是為了讓越南不落於中國之手,10%是為了讓南越人民有更好的生活方式。因為美國的臉面才是它維持世界秩序的支柱。不過肯尼迪卻斷然決定軍事介入,希望通過用南越向世界表明代表未來的是美國。畢竟如果美國如果在南越慫了,最嚴重的打擊就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無法打敗一小批游擊隊。

擔心“多米諾骨牌效應”是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重要因素。

畢竟美國也擔心多米諾骨牌效應。1954年的時候,艾森豪威爾就在招待會上首次使用“多米諾骨牌效應”用來說明越南的重要性。如果美國失去了南越,那麼整個越南則會丟掉,如果丟掉了越南的控制,那麼泰國和緬甸等國家也有可能陷落,這個時候東南亞便會失去平衡。正是這個理論使得美國開始逐漸放棄其不直接干涉的政策。


歷史是什麼


提到美國發動的對外戰爭,人們就不能不想起“越戰”。這場戰爭是美國人心中一個永遠的傷痛。然而,製造這個傷痛的正是美國政府。 1964年夏天, 美國總 統約翰遜請求 國會 給他授權,以武力還擊越南北方政權的挑釁。約翰遜的理由是,停泊在越南北部港灣的美國軍艦遭到了北越政權的無端襲擊。 國會 最終同意了約翰遜的請求,美國出兵越南。



到1968年,有50萬名 美國大 兵在越南作戰,他們中的5萬人再也沒能活著回國。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反省那段沉痛的歷史時說:“北部港灣事件絕對不能做為發動戰爭的理由”。美國多少青年就這樣被騙去戰場,一去不復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