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打工仔到一個擁有四十台起重設備的大boss,其背後誰在推動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在外拼搏的人,身體在外面,內心卻在家裡,不管走得多遠,家——永遠是內心的避風港。特別是在外工作的人,他們出來打工掙錢,就是為了家人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從一個打工仔到一個擁有四十臺起重設備的大boss,其背後誰在推動

在採訪吊裝人餘澤坤的時候,他還在午休,但是聽聞有客人來訪,他毫不猶豫的起身下樓了。第一次接觸老餘,你會發現他穿著特別整齊,一絲不苟,而且臉上還帶著一絲笑容,感覺很是平近易人。

從一個打工仔到一個擁有四十臺起重設備的大boss,其背後誰在推動

受訪人:餘澤坤

從一個打工仔到一個擁有四十臺起重設備的大boss,其背後誰在推動

出生於70年代的老餘,在小時候就體會過那種連飯都吃不飽的日子,所以在那個時候,讀書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萬般無奈下,老餘隻能去當地的煤礦當礦工,當了四年的曠工後,煤礦出事故了,所幸的是老餘並沒有事。但是,礦工的這份工作沒了,老餘就只能背井離鄉,去別的地方謀生了。

來到廣州,這個陌生的大城市,老餘隻知道自己得想辦法賺錢,於是他憑藉以前開過車的經驗,當上了一名吊車的操作手,從此便和吊裝行業留下了不解之緣。但是,從一個操作手過渡到一個吊車主人,這期間的歷程可想而知有多麼的不易,不單單是一個人在外打拼的艱難,而內心對於家人的思念更是猶如泉水般噴湧不斷。

從一個打工仔到一個擁有四十臺起重設備的大boss,其背後誰在推動

在外工作,一年下來也就只有春節那幾天可以回去看一看家人,陪一陪家人,但是每次的聚少離多,讓老餘覺得很是虧欠家人,並且每次的離別,家人總是送他到村口,在快看不見家人的身影了,內心的那份思念和不捨都倍深深的壓在了內心深處。還記得在98年的時候,由於大雪堵住了路,導致老餘和其他工友們不能在春節開始的前幾天回去,於是他們便在廣州火車站硬生生等了兩三天,一年到尾,好歹是過新年了,可以和家人團聚,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和阻力,都不能擋住老餘他們回家的心。

而在回家的路上,由於人多且坐的是火車,所以老餘說當時的他回一趟家,起碼站了三十多個小時才能回到家。說到這,老餘的眼神泛起迷離,好像回到了那個擠火車回家過年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自己很想家,所以不管一切都要回家,家人說不定已經做好了餃子和年夜飯等著自己呢。想到這,老餘悵了一口氣,當時的年味,可是相當重的,那種過年的氛圍可以說是一年裡面最喜慶最溫馨的了。而到如今,年味不再濃,一切都在朝著簡易化的形式變化著,順應時代的發展。

從一個打工仔到一個擁有四十臺起重設備的大boss,其背後誰在推動

說到這裡,老餘還說,當時自己在外打拼,在外闖事業的時候,妻子和孩子就待在老家裡,一年裡見面的機會就只有過年的時候,所以妻子當時在老餘工作休息的時候,無意間提到一件事,說女兒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作業,要寫一篇作文,可以寫關於爸爸或者媽媽的,但是女兒當時寫這個作文的時候,題目叫做《我的爸爸媽媽》,把對於老餘的思念寫進了作文裡。老餘聽了,內心很是愧疚,不知道說什麼,只有沉默,強忍住自己內心的思念之情,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把家人接過來。

從一個打工仔到一個擁有四十臺起重設備的大boss,其背後誰在推動

儘管老餘現在已經是一個公司的老闆,擁有了四十多輛吊裝車,可是自己又不能完全鬆開手,畢竟現在還是需要自己管理,所以現在的老餘,在工作之餘只能都是陪在家人身邊,現在家人也都在這邊了,所以情況就好多了。

從一個打工仔到一個擁有四十臺起重設備的大boss,其背後誰在推動

在臨近結束時,老餘對我們說,趁著現在還有時間,多多陪陪家人們,不要一昧的在外打拼,畢竟,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