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燈掛椅,是那種沒有扶手、搭腦出頭、面寬較窄、靠背比例較高且靠背板由木板造成的椅子。燈掛之名,王世襄在《明式傢俱研究》裡有說:“燈掛,即用來掛油燈燈盞的竹製座託,可掛在灶壁。”這話應該靠譜,王世襄當年跑遍蘇州洞庭東、西山調查,見過這種燈掛實物,當地人也習慣稱呼類似坐具為“掛燈椅”或“燈掛椅”。我後來讀一些明清小說版畫裡,燈掛椅都是加搭椅披的,顯然,搭腦出頭,靠背突出,有助於固定墊套,當然,按王世襄的說法:“高聳的椅背能將華美的錦繡突出地展示出來。即使不加椅披,露出天然紋理或有團窠雕刻的背板,也很耐看。”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江南地區的燈掛實物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明代版畫裡的燈掛椅形象


這是一款定園嘉木定製的明式燈掛椅,造型挺拔向上,簡潔清秀,曲線優美,軟藤座面,冬暖夏涼,彎曲的後椅腿和具有弧度的靠背板,形成一個乘勢如水的包圍,使人垂足而坐,舒適妥帖。面下裝素牙板,靠背板做浮雕螭紋開光,形態生動,刀法快利,寓遒勁於柔婉之中。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一把燈掛椅的結構圖


燈掛椅,應該是明式椅子裡最簡潔的一種坐具,當我們坐在上面,自然垂足而坐,因此,我們可以借這張燈掛椅,聊一聊中國人對“坐”的理解。

很有趣,甲骨文裡的“坐”字,看上去像是一個人跪在席子上,而在中國人的歷史中,坐即跪的概念,遠比垂足而坐要久遠的多。我相信新石器時代的中國人,對坐的理解,可能更自由也更多元,當一個荒蠻時期的部落成員狩獵疲倦了,我相信他見到一塊成形的巨石,會選擇垂足坐在上面。不過,儘管我們不知道那個時期的人對“坐”的理解,是如何演變的,有證據說明,進入周朝晚期即或商代,貴族對坐的接納,已然更多以跪坐區別於平民更自由的坐姿,進入西周以後,更將貴族的跪坐演變成一種成文的禮儀,所謂跪坐,就是雙膝著地,上身重量落在腳踵上的坐姿。一旦上身挺直,即為跽坐,如司馬遷記錄鴻門宴時,劉邦有難,大將樊噲闖入,對項羽怒目,項王便“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短短几個字,便說明了項羽從跪坐到跽坐的變化,倘更隨意,可以雙腿伸開坐在地上,那顯然是違背禮儀的,《韓詩外傳》裡記載說: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白其母日“婦無禮,請去之。”說得很明白,孟聖人看到老婆竟然伸開腿坐,做出如此失禮的行為,他就對母親說自己預備休妻。除了跪坐、跽坐、踞坐,還有盤坐,盤坐即雙腿互相捲曲糾纏,可單盤,可散盤,亦可趺坐而坐,這種坐姿演化到後來竟和宗教產生了聯繫。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甲骨文裡的“坐”字


既然席地而跪坐,成了禮制,傢俱的設計,也圍繞這種禮儀開展,古人的一切活動受到低重心的限制,用具普遍設計在容易接觸到的範圍,因此,傢俱普遍較低矮。戰國時,出現了坐臥皆宜的床榻,但人們仍然是跪坐其上,一切活動皆以床、榻配合屏風或帷幄開展,因此我們讀《昭明文選》,阮籍說:“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可以想象阮籍的起居,包括休息和彈琴,皆在帶著帷幄的床榻上,風吹過薄帷,時不時看到明月,遂有逸趣雅思。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河南信陽長臺關楚墓出土的床榻結構圖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四川成都青槓坡漢代畫像磚上的席地而坐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河南洛陽朱村漢墓壁畫裡的夫妻宴飲圖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漢墓壁畫裡的座、案和屏風之間的空間關係


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中國人經歷了近七百年的時間,從東漢時佛教的介入,到魏晉時五胡亂華帶來的西域文化的影響,胡人的馬紮、胡僧的禪床,皆衝擊了中原地區對“坐”的理解,唐人的文化基因,本就是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血統兼文化融合的結果,因此,如果說打破常規禮制的坐姿,在魏晉只是名士們不羈的反叛,那麼到了唐代,則幾可大模大樣的登堂入室了。在一些宋人臨摹的唐人繪畫裡,隨處可見華麗的月牙杌子,抑或壺門託泥式的高足凳,壺門的形制,魏晉時已有,由東漢時傳入中土的佛教元素而來,像一瓣蓮花的鏤空結構,裝飾了當時的床榻,也影響了唐人的坐具。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宋人摹北齊《校書圖》裡的壺門床榻,人們活動即在床榻上,跪坐或盤坐其上,甚至亦可垂足而坐


垂足而坐,在唐代或許只是少數人的逾矩之舉,跪坐於席或床榻仍是主流,到了五代,少數派漸漸喧賓奪主,垂足和跪坐,幾以形成對峙之局,以《韓熙載夜宴圖》為例,裝作孟浪不羈以求避禍的韓熙載,可以隨意盤坐在三面皆有圍子的床榻上,其餘賓客卻多見垂足而坐,早已不見席地而坐的場面,到了宋代中葉,用以垂足而坐的椅子,已被社會各階層普遍接受,垂足而坐帶來的傢俱革命是漸變的,由此,人的視線變得更高,室內的陳設也變得更為多元,好古的士人可以一邊垂足而坐,鬥茶焚香撫琴大快朵頤,亦可慕古幽思,保留床榻、屏風、帷幄的魏晉陳設,案牘增高後,士人可以端坐得和桌面更為平行,為人與物的互動,創造了更親密的關係,由此,各類文房器物在宋代也有了更多美學上的可行性。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敦煌285窟西魏壁畫裡出現的椅子形象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唐三彩女傭所坐的筌蹄坐具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宋代遺蹟出土的桌椅結構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宋墓出土的各種靠背椅結構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宋摹本《韓熙載夜宴圖》裡的靠背椅


迴歸今天的主角:一把燈掛椅,我們還能設想些什麼?這把簡單的椅子,讓你能夠給垂足而坐,回顧在它之前,古人漫長的坐臥歷史,椅子上可以發生很多故事,宋元明清那麼多文人,可以端坐在上面,或創作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書法,或創作雲山不知深處的水墨意境,椅子給予他們更多穩定的可能性,從席子、床榻到椅子,他們的視線看得更高,也更遠。當然,僅僅是一把座椅,它的比例勻衡、構件修長、曲線優雅,都賦予它驚人的空疏之感,在燈掛椅的結構上,線條形成的空靈,是實用和美學的最佳結合,榫卯配合更好的材質創造了牢固的本體,而基於實用做出的線面的設計,又恰到好處的創造了視覺上的美感,燈掛椅簡簡單單,卻是古代中國人充沛創造力附加其上的最完美的平衡。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通常,柔婉和空靈被賦予燈掛椅的直觀美學,從椅子的側面看,可以見到人體自臀部至頸項一段的曲線,後腿在椅盤以上的延伸部分,彎轉完全隨著靠背板,這種彎轉在明代匠師眼裡,多是從實用出發,這也是它的可貴之處,為了取得優雅的弧度,明人不惜剖割大料,同時又把它做得如此之細,柔婉的意境因此得到臻於至善的體現。至於空靈,來自於燈掛椅結構上的輕重虛實,以及椅身曲線形成的空間感,同時,從椅背、素牙條至步步高,又給人一種富有節奏性的穩定感,令人愜意舒朗。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垂足而坐,坐而論道,往往不拘一格,折射人間萬相。據說,蘇軾某次遊山後,來到山腰的一座寺廟。方丈見來人穿著非常簡樸,冷冷地應酬道:“坐!”對小僧吩咐道:“茶!”蘇軾落座、喝茶。當他和方丈聊天時,方丈發現來人出語不凡,馬上請蘇軾入大殿,擺好椅子說:“請坐!”又吩咐小僧:“敬茶!”蘇軾繼續和方丈攀談,他的妙語連珠讓方丈連連稱讚。方丈禁不住問蘇軾的名字,蘇軾自謙道:“小官乃杭州通判蘇子瞻。”方丈聽後連忙起身,請蘇軾進入一間靜雅的客廳,恭敬地說:“請上座!”又吩咐小僧:“敬香茶!”蘇軾見方丈十分勢利,坐了一會兒便起身告辭。方丈見挽留不住蘇軾,就請蘇軾題字留念。蘇軾寫下了下列對聯:“坐、請坐、請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這個段子出處未知,不過卻頗為有趣。南宋楊萬里《誠齋詩話》裡有一則說:“東坡談笑善謔,過潤州,太守高會以饗之。飲散,諸妓歌魯直(黃庭堅)《茶詞》雲:惟有一杯春草,解留連佳客。坡正色曰:卻留我吃草。諸妓立東坡後,憑東坡胡床者,大笑絕倒,胡床遂折,東坡墮地。賓客一笑而散。見蜀人李珪說。”這個其實更有意思,蘇軾詼諧幽默,在椅子上笑得前仰後合把椅子折倒,這很有子瞻風度,比對之前我說的阮籍的明月清風,另有一番滋味。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古人風雅,不減當年。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明式燈掛椅·定園嘉木


定園嘉木丨燈掛椅:垂足而坐,坐而論道


感謝好友利維兄分享美文

知其一而考其二

知識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