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個一窮二老實三沒用的讀書人,OK?

男耕女織,夫妻和睦;雖不富裕,足以溫飽;一雙兒女,聰明靈秀;晚來無事,燈下閒話;外無債務,內無爭吵……

這是我想像中的古代普通夫妻的幸福生活,有田園牧歌式的寧靜安然。但這樣的幸福是要以溫飽為基礎的,“貧賤夫妻百事哀”。蒲松齡老先生深諳貧窮的滋味,他筆下的貧窮很真實很可怕。

[一]

申氏是讀書人的後代,家中貧窮已極,常常一整天無法生火做飯,夫妻二人相對而坐,想不出什麼好辦法,“百無一用是書生”,加上不會經營不會勞作,日子想要不艱難都不可能。

申氏的妻子要比一般的妻子潑辣得多。有一天,夫妻二人有一段爭吵:

妻子說:“實在沒辦法,你去做強盜吧!”

申氏說:“我一個讀書人的後代,不能光宗耀祖,反而有辱門戶有辱先人,要像盜蹠一樣活著,不如像伯夷一樣餓死。”

妻子很生氣:“你既想活下去又怕羞辱嗎?世上不種田就能吃上飯的只有兩條路:你既然不想做強盜,那我只好去當妓女了。”

申氏守著讀書之家的驕傲,不肯做辱沒家門的事情,但這樣貧賤的日子怎麼過下去呢?不想活活餓死,只能男為盜或女為娼。

身為男子,卻不能養家餬口,妻子被逼得要去做妓女,申氏覺得已無法苟活於世間,不如一死了之。

想上吊的他被父親的亡魂救了下來,並指點他一條致富的路:打死一個龜精,解救被賣的富翁之女,獲得三百兩酬金。

申氏的妻子難道真的要他去當強盜嗎?當他將錢帶回家放在床上時,妻子大驚失色。

以為丈夫真的做了強盜,妻子只想以死謝罪。

貧苦的本分人,喊打喊殺也只不過是發發狠過過嘴癮,給自己一點安慰罷了,他們無力與現實抗爭,只能作賤自己,哪裡又真會去做非法的或有辱道德的事呢?

如果申氏沒有這番奇遇,他難免一死。他死了,其妻要麼改嫁,要麼也是一死。

這大概就是貧賤夫妻的日常了。

嫁個一窮二老實三沒用的讀書人,OK?

[二]

女人要選擇什麼樣的丈夫?嫁一個聰明人,又怕半路被拋棄;要嫁一個老實人,又怕難以到白頭。為什麼嫁個老實人也難恩愛到白頭呢?因為老實等於貧窮。

宣德年間,宮中盛行鬥蟋蟀,每年都向民間徵收蟋蟀。

迂腐的成名,多年沒考中秀才,一直是個童生,因為老實本分,拙於言辭,被迫做了里正,相當於今天的村長。

老實人不願為害鄉鄰,又要應付上司的勒索,只好一切由自己承擔,不到一年就將不多的家產賠光了。

現在又輪到他負責徵收蟋蟀的工作,他不敢按戶攤派,自己又無法賠償,愁得直想死。

碰到這樣無用的丈夫,妻子真是累。幸好妻子還比較有主見,說:死有什麼用?還不如自己去捉蟋蟀,說不定還能捉到一兩隻呢。

於是成名放下書本,開始早出晚歸找蟋蟀,不是一無所獲,就是找到一些根本沒用的傢伙。

十多天裡,他因完不成任務被打了上百板子,大腿間流膿流血,連去捉蟋蟀也不可能了。他在床上輾轉反側,唯一的念頭就是自殺算了。

還是妻子出面,向村裡的巫婆求了一幅畫,成名按照圖中的指示,還真的捉到一隻看起來很俊健的蟋蟀。

成名將蟋蟀帶回家放在土盆中,用蟹肉來餵養,只等著期限一到,就將它交出去應付官差。

區區一隻蟋蟀,竟然吃蟹肉,這是自己都吃不到的東西,成名九歲的兒子完全不能理解大人的所作所為,為什麼要將蟋蟀當皇上一樣供養著?

他忍不住好奇偷偷打開了土盆,蟋蟀跳了出來,等他將蟋蟀撲到手裡,蟋蟀已經死了。

雖然只是一隻蟋蟀,但那是全家性命所繫的東西啊。

成名的妻子一聽之下,面如死灰,哪裡還有心情安慰驚慌失措的兒子,大罵:孽種!你的死期到了,你爹回來自然會跟你算帳。

兒子流著眼淚跑了出去。成名聽說蟋蟀死了,像掉進了冰雪透心涼,怒氣衝衝尋找兒子,要懲罰他,不想卻在井中找到兒子的屍身,所有的憤怒都化作了悲傷,恨不能自己代兒子死去。

蟋蟀死了,兒子也沒了,這個家還有什麼希望呢?

夫妻二人向隅而坐,相對無言,飯也不想做了。

靜默才是滲入骨髓的絕望,不哭不鬧,無聲無息。

小說中,成名一家是幸運的,孩子並沒有死,而是魂魄變成了戰無不勝的蟋蟀,為家中帶來了榮華富貴。

現實不會如此美好,成名的妻子嫁給了成名這樣迂腐木訥的丈夫,得不到任何庇護,雖然她很頑強地活著,但小小的生活空間還是被擠壓得支離破碎,她已失去了家產,又失去了孩子,她還能剩下什麼呢?

[三]

在一個家庭中,妻子是最重要的支撐,她要孝敬公婆,照顧丈夫,撫育兒女,還有操持不完的家務。一位賢良的妻子,理應受到尊重,但在《聊齋》中,妻子們很少成為蒲松林先生關注的焦點,她們大多隻是小說中的配角,曇花一現,充滿焦慮與哀傷。

嫁給成名這樣百無一用的書生,既不能下田勞作又不能出門經商,既不能溜鬚拍馬討上司歡心,又不能一刀一槍反上梁山去,只能受欺壓,到頭來家破人亡,還說什麼恩愛到白頭呢?

嫁個一窮二老實三沒用的讀書人,OK?

【聊齋志愛】專欄作家:左江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