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說說63式自動步槍爲什麼牆內開花牆外香?

荃灣碼頭


作為論壇軍迷,個人年少時,接觸到的第一把軍用槍支,就是63式自動步槍,儘管沒射出過一發彈丸,只是握在手上背在肩上過了把槍癮而已。

據網上公開的資料,63式自動步槍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全槍長1.032米,空槍重3.87公斤,口徑7.62毫米,彈匣容量20發,槍口初速每秒735米,有效射程400米。

感覺63式自動步槍和56式半自動步槍外型及其類似,區別僅為前者是20發彈匣供彈,後者則是10發彈倉壓彈,都帶有摺疊三菱刺刀,體現了傳統大陸軍刺刀見紅的戰鬥精神。

63式自動步槍,既能單發又能連發,長長的槍身,完全是步槍和衝鋒槍合二為一的產物,原設想用來替代中國軍隊的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

縱觀全球陸軍裝備的制式步槍,類似63式自動步槍這樣有“步衝合一”概念,全槍尺寸偏長有利拼刺的自動步槍是極為罕見,所以63式自動步槍極具中國特色,說明研製該槍時,既注重了節約子彈,又強調“刺刀見紅”的精神。

受制於中國軍工起點低、基礎差,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於1963年設計定型的63式7.62毫米自動步槍,顯然設計思想過於陳舊,缺乏現代化突擊步槍的輕便性、通用性和功能多樣性,值得改進的餘地實在有限。

此外,63式自動步槍其本身的設計缺陷、工藝水平導致質量問題,全槍在部隊使用中產生變形,反映出的問題是射擊精度差,尤其是射校合格的槍,放一些日子再打就不上靶了,使其聲譽受損。

1974年,關於63式自動步槍的質量問題反映達到頂點,主要集中在射擊精度太差,而且不穩定,需要經常校槍,甚至出現了射擊時從導氣箍向後噴火星等重大質量事故。

當然,關於63式自動步槍的撤裝,還有一種說法是《兵器知識》對輕武器專家的採訪,說是當時一個主管軍隊的領導說63式自動步槍太浪費子彈了,士兵們平時訓練喜歡打全自動。

儘管中國軍工採取了補救措施,但由於表現欠佳,且有更多可以選擇如仿蘇聯AK-47的56式衝鋒槍,從而導致63式自動步槍最後在1978年從部隊撤裝,重新裝備56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

60年代中期,一批製造精良的63式自動步槍出現在越南戰場,已習慣了SKS或56式半自動步槍不能點射、容彈量小、火力密度和持續性都不足等致命弱點的美軍,突然遇到了足於和M-14和M-16自動步槍相抗衡的新槍械。

新槍械的聲音AK-47有所不同,且發射方式也有差異,常是兩發短促的點射,且散佈很小,被擊中者,傷口與SKS和AK-47擊中的完全不同,兩個命中點距離很近,貫通傷的空腔平直,但進口小,出口大。

美軍繳獲使用的武器之後才弄清,原來越軍已使用了一種可以連發的配有帶“五星”標誌的20發彈匣的高精度步槍,這種步槍後來被美軍稱為68式自動步槍,其實就是援越的63式自動步槍。

60年代中期,援越的63式自動步槍,在山地叢林作戰中,並不輸於美軍手中的M-14和M-16自動步槍,因為三者全都是20發彈匣容量,其中兩發短促點射更是63式自動步槍的強項,這讓美軍吃足了苦頭,進而對63式自動步槍印象深刻。

改開後,63式自動步槍出口到了國際市場,並被一些武裝組織作為制式武器使用,其中阿富汗地區的武裝人員有不少是63式改型步槍的忠實追隨者,相信國內軍迷們在網上見過手持63式改型自動步槍的阿富汗抵抗組織成員。


英國學者霍格是當代世界上很有影響的輕武器著名專家,其擔任世界權威的輕兵器刊物《簡氏步兵武器年鑑》等著名兵器雜誌的主編,在雜誌中介紹了許多中國輕武器,獲得最好評價的是63式自動步槍。

63式自動步槍能得到國際輕武器權威專家的較高評價,主要在於當時中國一改仿製前蘇聯輕武器的傳統,開創出獨立自行研製自動步槍的新局面,使國際輕武器界感到意外。

63式自動步槍的木製槍托在寒冷的冬季貼腮瞄準時舒適可靠,既不凍臉,也不影響瞄準精度,能使用AK-47彈匣,使其在擁有SKS般精度的前提下,保證了良好的火力持續性,短、長點射結合,中距離對多個同時出現的目標打擊十分有效。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63式步槍在國外被叫做68式步槍,原因是國外在68年在越南首次接觸到63步槍,澳大利亞對於68式步槍還進行了測試,在輕兵器上有過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一下。

63式步槍應該是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款步槍,設計時很大程度上是根據對印反擊作戰的經驗,當時對印反擊戰中,56式武器,半自動精度高,節約子彈,但是壓制能力弱,衝鋒槍火力猛,但是連發精度差,同時步兵班裡邊有3種槍械,對於後勤不利,於是首先提出步沖和一的想法,並在63式步槍上得到了體現。

63式步槍其實是把56式半自動和衝鋒槍糅合在一起的產物,不過是更加偏向半自動,傳統步槍的特徵保留的比較多,比如全槍比較長,不可拆卸刺刀,只有20發的彈匣等,可以說適合63的作戰戰場還是傳統的陸戰戰場,這一點63和美國的M14是一樣的。

63式撤裝的原因是定型以後,生產沒有控制好質量,所以撤裝,不過就是沒有質量問題,到了後來63也還是不適應戰場的,全槍又長又重,彈匣容量不足,壓制火力不足,就算79年對越反擊戰時主要使用的是63,軍方肯定還是不會滿意的,還是會研製81應急,當然是不是叫81就不好說了。但是肯定是要一支長度短,火力猛,精度高的自動步槍,這一點63還是達不到要求的。

至於國外,題目說的阿富汗,科索沃什麼的地方,在那種地方不是你選槍,而且有什麼用什麼,既然63式還可以使用,而且援外的步槍應該還是早幾期產品質量還不錯的產品,那就先用著吧,而且63式的精度的確是比AK要好。當然,由於本身生產數量有限,而且留在國內的63大部分都被處理掉了,而沒有作為舊雜式武器出口,留在國外的自然也就成為收藏的好東西。而本身63式在國內的存在感並不高,我在軍訓的時候第一次見到63式前,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畢竟它只裝備了10年,對於一型步槍來說,這個時間是太短了。


有痰


1,牆內開花

63式自動步槍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設計生產的自動步槍。設計最初目地是彌補當時的“56”式衝鋒槍,仿前蘇聯Ak47火力猛、精度不足的問題。也是我國第一支自行研製的自動步槍。


至今許多專家,其中又以英國著名輕武器刊物“簡氏步兵武器年籤”的英國著名輕武專家學者“霍格”認為:63式自動步槍與各國研究的自動、突擊步槍相比較,許多戰技術性能不落後,如果其設計思想再具有前瞻性,它本該成為令國人引以為傲的世界名槍!



確切的說,在研之初,63

式在精度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這點可從其實戰評估得到驗證。

眾所周知抗美援越中我國無償援住的白眼狼越南,當時澳大利亞士兵在與越軍對射時,突如其來的槍響瞬時撂到幾人。當時主導參戰的美軍及僕從軍對越軍手中的蘇制AK、skS高精度步槍及國產56槍聲很熟,幾手達到聞聲辨槍躺地躲避之步。但這突如其來的陌聲槍聲除了當場撂倒幾人,而且著彈點幾乎相近,即第1槍第2槍著彈點幾乎無偏差!以及隨後的眾多戰爭中表現搶眼,這大概就是其“牆外香”之名由來。

二,生不逢時

1969年,由於國際環境變化,在“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方針指導下,63式開始投產,為保證戰備任務完成,如一個萬人的工廠,接到年產任務是幾十萬支產量。生產裝備、工藝及關鍵“校槍、測試、質量監督”等都是工人,軍品生產中的“軍工生產,質量第一”沒得到執行,配合當時提的口號“以產品設計為中心,大搞技術革命”.,把已設計定型的63式進行大幅度修改,達到了“大幹快進”要求的節約工時,或許提高了產量,但盲改也造成了不良後果!



這導致63正式裝備時,從內到外已面目全非!如射擊精度太差,而且彈道不穩,著彈點散落大,甚至出現射擊時從導氣箍向後噴火重大質量問題!


三,牆外香


大口號以前的試產之初,63式質量還是可以的。當時的大力外援(越南、阿爾巴尼亞)等。我軍還未裝備情況下就走出國門參戰於不同戰場,如援助阿爾巴尼亞的63式,是軍工監督生產,又是文革前,因而質量遠好於革後工人散裝。這就是63式精度在國外獲得讚譽的“牆外香”之故吧!


候鳥育花谷


[cp]我軍歷經戰火考驗的突擊步槍

建國以後,經過第一次的武器制式化,我軍形成了以五六式為基礎的班用武器系列,但對於半自動步槍的認識和戰場經驗,半自動步槍成了班武器的主流,自動步槍成為班長和副班長的武器,機槍手則配備了五六式機槍。這個和要求射擊精度有關係,也和我軍當時倡導的節約彈藥有關係,五六式班用武器歷經了對印對越自衛反擊戰,作為一種前蘇聯射擊的武器,戰場表現還是很好的,但是半自動步槍在對越作戰中明顯火力不足,在後期作戰中的到了調整。

我國自行研製的突擊步槍有六三式步槍和八一式步槍也經歷過戰場考驗,並且同樣表現不俗。

六三式步槍的戰術思想還是建立在精度射擊、刺刀見紅的班戰術思想上更是建立在全民戰爭大規模戰爭的戰略思想上,利用大量裝備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基礎設計了一型自動步槍,連研製機構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叫三結合研製隊伍。應該說就其戰術設計思想來說,該槍完全達到了設計目的,並且形成了鮮明的中國設計特色,還創造了一個新詞叫步衝合一,這一點也證明當時我國並沒有突擊步槍這一概念,還是以步槍為主要設計元素兼具自動射擊的設計理念,這一點連國外的一些槍械專家都認為難能可貴,這種設計理念和當時國際流行班用槍族設計理念高度契合。

六三式研製出來以後,就被送往援越戰場用於抗美,要說這六三式和越南真有緣分,先是送越南用於抗美;被國外所知也是在越南;後來援助柬埔寨用於抗越;79年部分部隊緊急換裝用於對越自衛反擊戰。現在,在巴爾幹地區在阿富汗六三式突擊步槍依然活躍在當地的戰場上,其來源不詳。在國內六三式被拋棄的原因是當時大環境下各個生產廠家造成的質量問題,當時在備戰大環境下有多少廠家參與過六三式的生產現在恐怕很難考證,但六三式被棄用是質量問題而非設計問題。

八一式自動步槍也是因為對越作戰引起的,當時六三式在戰場上因長度不便於叢林運動,結合部隊提供的一些戰場經驗,79年開始設計80年進國家靶場試驗81年定型,設計師是王志軍,定型後八一式馬上裝備對越作戰部隊,在對越作戰中,八一式經歷了戰火考驗,得到了參戰官兵的肯定,其火力持續性和精準度得到一致好評,某軍參戰部隊曾經用兩支八一式步槍相互配合,成功壓制越方火力點,但是這支自動步槍從一開始就定位於過渡槍型,沒有進行更多的外觀優化,被國外戲稱為八一AK,這直接導致後來被排除參加香港迴歸的部隊換裝,實際上該槍的自動方式和AK系列完全不同,其小口徑化的87式自動步槍也是改口徑改護木材質,其目的是用於5.8口徑子彈的軍方試驗,產量很少,少量武警部隊還能看到87式的裝備使用。但作為一種“過渡槍型”,八一式憑藉自己的實力過渡到現在,直到現在西部地區還有八一式在服役。並且作為一款出口武器,是中國輕武器國外軍隊裝備最多的一型自動步槍,亞洲非洲都可以看到八一式的身影。

作為步兵最親密的戰友,經歷過戰火考驗的武器才是最值得信賴的戰友![/cp]


空降兵67310


嗯……什麼香的問題...這個純數是網絡時代的某些“公知”的私貨產物……早期的意圖是想說,援助外國的比國產的好...從而引申出各種話題...呵呵...六三式的問題,確實有特殊歷史時期原因造成!但是在所謂的幾次,國外戰場表現看,它好的地方,只是能讓從沒拿過槍的人,快速的掌握並有一定效果的反擊!!簡單說就是上手快!僅此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驚豔的表現!所謂的外國“民兵”的口述什麼的,其實際說的,也多是在講早期援外的五六半!!六三式天然的設計缺陷,和特殊歷史時期製造工廠品控等同於無,製造工廠敢擅自更改,設計參數等等巨大破壞造成……絕對的生不逢時的典範!

關鍵是六三式的最後輝煌也是反擊戰時,我們自己的某些老班長們創造的!所謂的什麼牆外什麼的...扯淡...牆內外都是扯淡...


litnt


這個問題超級敏感,63本身不錯,精度和火力的結合的相當有腦洞。

出生年代不對,至於為什麼,可以去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環》中啞火的40火那一幕。

但也是錯有錯招,63的理想和設計不錯,但是理念是落伍的。如果不是63質量沒問題的話,我們也不會那麼快把81上馬(雖然說81也是倉促上馬,導致小口徑計劃的滯後)


瘋狗的輕武


63定型時,正是東南亞戰爭時期,一是支援世界革命, 二是檢驗武器實戰性能,在國內還沒大規模裝備時,優先支援出去,故給敵方留下深刻印象。 反之 到國內裝備時,政治運動正激烈影響生產單位,從圖紙 到原料 工藝都被改的不堪,成品問題重重,質量還比不上56半,部隊反應強烈,遂從部隊撤裝,後國內政治穩定,又有實戰 南疆還擊,63的設計觀念已經落後,就是新槍的舞臺了。


六六162303587


當年我在部隊就用的63式,挺好用的,射擊精度高,步衝兩用,沒親身用過別瞎掰掰,人云亦云,狗屎一堆


ldy24


想當年,出口的都是最好的,留下的都是菜鳥


趙撿子


有些人不喜歡,包括運十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