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最近地府大開,先是李詠,接著是金庸,然後是藍潔瑛,與藍潔瑛同一天的,還故去了一位不是那麼為大眾所知,但卻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舉足輕重的人物:嘉禾創始人鄒文懷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你也許對這個人名沒什麼印象,但下面這個出現在無數港片前面的Logo你百分之一萬見過。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廠記”這個欄目主要介紹一些重要的電影公司,之前三期都是好萊塢的,華語電影也不能漏下,最近鄒文懷先生仙逝,咱今天就來聊一聊嘉禾,這個存在無數人記憶中的電影廠。

鄒文懷1927出生於香港,大學是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讀的新聞專業(之前聊過的李名煬也是這兒的),畢業後先是做了一段時間記者,期間認識了同樣是讀新聞的何冠昌,然後跑去美國當了美國之聲的主持人。

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影業,公司招的第一個人是秘書,第二個就是鄒文懷,還順帶叫上好友何冠昌以及蔡永昌、梁風等人,他們之間長達十餘年的合作是日後嘉禾騰飛的基礎。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邵逸夫與鄒文懷

鄒文懷在邵氏很受重用,是除了邵逸夫兄弟之外的第三號人物,宣傳拍片一把抓,與何冠昌一起謀劃的“武俠”格局,讓邵氏電影在當時的香港影壇獨樹一幟,開創了香港電影的第一個輝煌時期。

到六十年代末,邵逸夫賺了不少錢,卻覺得電影業已經見頂,電視更有前途,於是在1967年成立了TVB,大大削弱電影方向投資,早已不甘當個高級打工仔的鄒文懷拉上好友何冠昌、梁風等人,於1970年宣佈脫離邵氏,自組嘉禾影業,香港電影的另一個牛叉廠牌就此誕生。

嘉禾影業成立的時候只有40萬港幣自有資金,但鄒文懷手上有個好項目:《獨臂刀大戰盲俠》,《獨臂刀》是邵氏在1967年推出的武俠開山之作,是香港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鄒文懷全程參與《獨臂刀》的製作,他成功說服主演王羽轉投嘉禾,又與日本電影人談妥合拍事宜,並租用臺灣片場拍片。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影片意料之中的火了,嘉禾賺到了第一桶金。

但期間嘉禾一直在跟邵氏撕逼,邵逸夫指控嘉禾“侵犯版權”,聘請律師天團試圖用官司拖垮嘉禾,嘉禾最終敗訴,但只需賠償邵氏十萬港元侵權費,裡外裡等於是佔了便宜。

蹭老東家的熱點只能是權宜之計,嘉禾要真正起飛需要有乾貨,鄒文懷開始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

他很快找到了,就是後來紅遍全球的功夫之王:李小龍。

1970年,在美奮鬥十年的李小龍回港省親。這一年他30歲,拍過幾部好萊塢電影,有一些名氣,但一直沒太紅。他看好香港電影業,當時邵氏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李小龍自然要去那兒拜拜碼頭。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邵逸夫與李小龍

然而邵逸夫卻不怎麼待見李小龍,他歡迎李小龍加盟,但要求李小龍和其他演員一樣籤獨家合約(也就是賣身契),片酬也只有每部2000美元,與李小龍要求的1萬美元相去甚遠。據說邵逸夫聽到李小龍的開價後說了句:“開什麼玩笑”?他當時覺得李小龍就是個海龜武師,可以稍微貴點兒,但值不了這個價。

鄒文懷得知消息後立刻遊說李小龍,開出7500美元的片酬外加分紅,李小龍動心了,而且為了保住李小龍不被挖走,不惜親自貼身保護,連李小龍上廁所也要跟隨。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隨後,雙方合作拍攝了《唐山大兄》,狂賣350萬港元,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紀錄。其後的《精武門》,更是為嘉禾打開了日本和歐美市場。李小龍的大火讓嘉禾氣勢如虹,終於真正在香港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搞不明白嘉禾為啥要選這個表情包當主海報

邵逸夫後來說,

“他這輩子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錯過了李小龍”。

然而好景不長,1973年李小龍突然猝死,這讓嘉禾備受打擊,誰也沒想到這個巨星剛剛開始閃耀就隕落了。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鄒文懷在李小龍的葬禮上

但嘉禾很快從失去李小龍的低谷中緩了過來。

1974年,“冷麵笑匠”許冠文加盟,許冠文原來是邵氏的演員,1973年,他拿著劇本《鬼馬雙星》找邵逸夫談分紅合作,結果遭到斷然拒絕。受挫後帶著劇本怒投嘉禾,上映後大賣600多萬港元,甚至打破了李小龍的票房紀錄。鄒文懷不愧是邵氏的最佳撿漏手。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在嘉禾的支持下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三兄弟創立“許氏電影”,共同製作出一系列喜劇電影,包括《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摩登保鑣》等,

五度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並三次刷新香港開埠票房紀錄。

通過李小龍和許冠文,嘉禾形成了一套“獨立製片人制度”,即嘉禾大力發展融資、發行及院線,同時支持導演和演員成立衛星公司,嘉禾與衛星公司之間則通過監製協調。

這套制度的核心精神是“共同創業,有福同享”,之前邵氏一直堅持“賣身制”,一簽就好多年,把明星綁死死的。製片人制度大大調動了導演和演員的積極性,同時還降低了嘉禾的運營成本,按照現在的話來說,鄒文懷打造了一個“創業平臺”。

許冠文之後,洪金寶、成龍、吳宇森等大牌導演和演員紛紛加盟嘉禾,洪金寶、成龍等創立工作室,成龍還拜嘉禾創始人之一的何冠昌為義父。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成龍雖然早期就在嘉禾任替身武師,但他的成名沒有洪金寶早,一開始的作品《少林門》、《風雨雙流星》也反響平平。直到出演袁和平的《蛇形刁手》、《醉拳》,成龍才終於引起了嘉禾的重視。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為了留住成龍,嘉禾贈送他公司股份,與其合辦“威禾”。雙方的長期合作讓嘉禾的進軍國際之路越發順利,成龍出品的《龍少爺》、《警察故事》等影片也其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動作明星,

成龍拿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時,第一個感謝的人就是鄒文懷。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成龍與鄒文懷

經過十年的打拼,70年代末期的嘉禾已經和邵氏基本上平分秋色,80年代邵氏電影業務逐漸萎縮,嘉禾卻高歌猛進,開始進軍國際。

1981年,鄒文懷以破紀錄的500萬美元天價片酬邀請好萊塢影星伯特•雷諾茲出演《炮彈飛車》

,以完全好萊塢的製作模式進軍北美市場。這部電影我小時候看了很多遍,成龍還在裡面跑了個龍套。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兩年內嘉禾拍攝了10多部英語作品,同時香港的市場也沒有丟掉,平均每年都要製作40部左右的電影,其中A計劃、警察系列、福星系列、殭屍系列都取得了極好的成績,張曼玉、李連杰、趙文卓、梅豔芳都是鄒文懷一手培養出來的明星。

1990年,鄒文懷搶得《忍者神龜》的電影改編權,這部由元奎執導,四名武師扮龜的奇趣動作片在美國大賣,不僅成為當年全球票房排行第三的影片,還為嘉禾帶來數億港元的收入,鄒文懷揚名國際,儼然香港電影的新教父。

憑著這股勢頭,鄒文懷帶領嘉禾於1994年上市,個人身家則飆漲至6億港元。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忍者神龜》當年上映時的海報

港片的巨大需求刺激香港電影人拼命生產,一年需要出品200-300部,最快紀錄七天就能出爐一部,跟造香腸似得。過於火熱的市場也不全是好事,出現了大量粗製濫造的垃圾。終於在1997年,亞洲的金融危機讓嘉禾的好日子也到了頭,債務纏身,元老何冠昌也同年去世。

1998年,鄒文懷競標政府特批的將軍澳影城用地,不料邵逸夫突然聯合六家電影公司出來攪局,並拍得標的(可算報了仇);嘉禾原來的斧山道片場則被政府收回,鄒文懷失去了根據地。

屋漏偏逢連陰雨,首先是負責發行及院線的嘉禾娛樂因違反上市規則被停牌,接著因鉅額虧損清盤重整,重整後的嘉禾大不如前,連成龍也改變不了什麼。

更要命的是,2000年,成為寰亞大股東的林建嶽想把嘉禾收入囊中,鄒文懷請李嘉誠出手才保住公司。

2003年,成龍徹底離開嘉禾,與英皇總裁楊受成聯手創立英皇電影。嘉禾的電影業務幾乎停滯,那一年竟然只出品了《行運一條龍》這一部電影,從此再無新作。

此時鄒文懷已年近八十,開始萌生退意。無奈的是,他沒法將事業傳給下一代,兩個寶貝兒子對電影業都沒興趣;他送女兒鄒重珩到美國斯坦福大學讀電影碩士,但女兒做生意不太靈光,把嘉禾搞得一塌糊塗。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與女兒鄒重珩

終於在2007年,鄒文懷將全部嘉禾股份以約2億港元的價格賣給橙天娛樂,等於是正式退場,嘉禾也就成為了現在的“橙天嘉禾”,對改名兒的事兒鄒老爺子還有點不爽,他說新東家可能是太喜歡“橙天”這倆字兒了,

說如果自己收購了米高梅,絕不會叫什麼“嘉禾米高梅”嘛。

無論是好萊塢還是香港的大電影廠,都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困局,現在世界上那些悠久的大廠,大多已經幾易其手,換的連親媽都認不出來,這也是家族式企業發展的困境,股份化、公司化是大趨勢,專職CEO在運營上成熟專業,但總覺得少了些創立者們的情懷與堅持。

像我這麼大的影迷都知道一句嘉禾的標語:“嘉禾出品,必屬精品”!只要出現嘉禾的片頭Logo,就是品質認證標誌,可以放心看,現在很少有公司敢喊出這樣的口號了吧。

嘉禾的英文名叫“Golden Harvest”,不知何時我們才能迎來又一波的“金色豐收”。

最後再一次向偉大的電影製作人鄒文懷致敬,走好!

香港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嘉禾

鄒文懷(1927-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