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富陳天橋踏入佛門,以科技證「無我」


前首富陳天橋踏入佛門,以科技證“無我”


陳天橋盛大網絡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CEO)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執委2015年胡潤點金聖手榜陳天橋以170億元位列第2016年胡潤百富榜陳天橋、雒芊芊夫婦以230億財富排名第81位

本文敘述了一位企業家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究的心路歷程,通過科學的手段,證實了科學研究的成果最終迴歸於佛教的本源:以科學的方法證得了“無我”。

01患病人生

天有不測風雲,陳天橋在事業頂峰之時,患上了大病,其病更傾向於心理疾病,外界也沒有人知道陳天橋當時具體患的是什麼病。

有人說是焦慮症、神經官能症,有人說是抑鬱症、甚至還有強烈的“恐癌”情緒。

得了同樣疾病的陳天橋弟弟陳大年曾經這樣描述:

“當它突然發作的時候,會有非常真切的瀕死體驗。哥哥當時的病情比他還厲害,整個外界都以為他們得了心臟病”。

於是,陳天橋如影隨形的疾病讓盛大版圖慢慢瓦解,同時這場精神上的痛苦也讓陳天橋在公眾視野中消失了很久。

這也促使他停下來去思考,並踏入佛門,探究生命的真相。

前首富陳天橋踏入佛門,以科技證“無我”


02皈依佛教

記者問:現在你是一個佛教徒,這是你重新選擇的一部分嗎?

陳天橋答:坦白說,在此之前,我並沒有真正相信宗教。我的妻子會和一些佛教大師交談,我總是說:“不要浪費時間。”

但是當我36歲的時候,我被診斷出癌症,那時候我意識到佛陀說的是對的。

我有很多錢,我擁有我想要的一切,包括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但是,為什麼我總是感到不快樂呢?為什麼我有恐慌症?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滿足感?

佛陀說,我們必須在內心尋找答案。事實上,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在受苦,這也是佛陀教導的基本原則:生命是痛苦的。

很多人不相信這一點,但生命的確是一場苦難,因為即使你有了快樂,有了漂亮的房子,也終究會失去這一切。

最後,你必須面對死亡。你必須經歷這種痛苦,即使在這一刻你是快樂的。所以我說,“這是對的。”

所以,當我們決定重新開始,把我們的錢捐出來的時候,我們關注的是如何減輕這種痛苦。

當我們選擇這樣做的時候,一些人說:“不,不,不!你為什麼選擇痛苦?疼痛是一種症狀。你應該治癒疾病,因為沒有疾病,就沒有痛苦。

我告訴他們,“不,疾病也是一種症狀。”疾病是死亡的徵兆,疾病是通往死亡之路。死亡是我們生命中唯一的疾病。我們必須承認,死亡不是我們能治癒的。即使在硅谷,也沒有人敢說能夠做到。

所以我認為,如果你能治癒生命的痛苦,這是治癒死亡的最好方法。如果死亡沒有痛苦,那就像人睡著了一樣,而治癒它的方法就是學會接受它。

前首富陳天橋踏入佛門,以科技證“無我”


03信仰與大腦科技

疾病,是陳天橋選擇捐助腦科學領域的原因。這其中包含好奇心的驅使,也有信仰賦予的動力,更是他作為企業家思考後確定的方向。

佛說眾生皆苦,包含肉體的痛苦和心理層面的痛苦。在佛教信仰的驅動下,陳天橋起初希望研製出一種無副作用的止痛藥,減輕人類痛感。他進一步瞭解,發現痛感由人腦決定。

“要解決佛學的問題,必須要用科學的方法,不能就痛而痛地去研究,你要去搞清楚痛產生的根源,也就是大腦。如果疼痛是由大腦決定的,那快樂也是大腦決定的,所有認知是否都是大腦決定的?”

陳天橋信仰佛教,相信“無我”。從最初希望減輕人類病痛,到好奇人類意識、感知的產生和作用方式,再到起心動念要用科學去證“無我”,用了三年。

經歷三年前期研究,2016年年底,他和太太雒芊芊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捐贈1.15億美元,成立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院,用於研究人腦。

第一階段預計捐出10億美元,並且,他打算為此全力以赴,已經做好了傾己所有的準備。

“除了留百分之二到三的錢給我的孩子們,我會全部捐光。”陳天橋說。

陳天橋覺得,這可能是以科學為工具的一次“最大的講法”,他想證明給世人看,所有迷亂人眼,讓人執著、爭執,讓人產生貪嗔痴的東西根本不存在。“世界應該變得更加友好,這是我們要追求的。”

陳天橋可以為腦科學研究傾己所有,前提是他有機會看破某些“我”。

電影《一代宗師》裡,葉問尋到丁連山,想看八卦門的“宮家六十四手”,求的是術。年邁的丁連山有段話說給葉問,

“人生最難看破的只有四件事,生死、是非、成敗、榮辱。其實就一個字,我。”

前首富陳天橋踏入佛門,以科技證“無我”


陳天橋希望將來創辦一所大學。這所大學裡,會有哲學系、心理學系、神學、物理系、化學系、神經學等專業,甚至可能展開對打坐、正念(Mindfulness)等禪修相關的心理學研究。

“整個大學,所有的研究只用來回答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是誰’?”

前首富陳天橋踏入佛門,以科技證“無我”


04科學研究到極致就會與佛法匯合

科技的一種思維方式——懷疑、求證、邏輯思維的方式,也成了當今的主流,但這種思維方式有利有弊。

宗教更多表現的是一種本源性的、終極性的、心性上的教育,它不一定要訴諸過多的邏輯思維。相反,邏輯思維太發達,“分別識”太大,對於理解宗教精神,常常構成一種障礙。

用佛法的精神來看,宗教的心性是無分別的,是自性清淨的。

如果你用有著嚴重分別執著的第六意識去思維,就叫“舍父逃逸”,因為它違背了我們的自性清淨心,在“分別識”當中會產生很多的知見和慾望,這離心性越來越遠。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西方的前衛科學家,研究量子物理學的海森伯、愛因斯坦、奧本海默等人,漸漸都覺得東方的宗教是非常偉大的。

他們發現西方科技文明所做的種種的工作,無非也就是東方宗教的一個註解而已。

他們經過研究得出的所有結論,在佛教經典,或是道教經典裡早已存在了,因此他們感嘆佩服東方的文化。

東方文化不是從邏輯思維研究出來的,而是聖人現量證悟到的宇宙、人生和法界的真理。現在的量子物理學研究到最後,也承認佛教所說的“諸法空性”。

佛教告訴我們,有無量無邊的重重無盡的世界,眾生由於業力的差別,處於不同的世界中。

現代理論物理學上的“超弦理論”,也提出這個世界當下就有種種平行的世界,所謂十一維的時空態。

科學家長期研究才得出的理論,在佛教中早已有了。

所以,隨著科技文明的發展,科技最終與宗教有一個結合,有一種迴歸。

前首富陳天橋踏入佛門,以科技證“無我”


實際上講,我們帶著什麼樣的觀察目標,帶著什麼樣的觀察儀器,這也是由我們的念頭決定的;換句話來說,物質的狀態是與我們的念頭相關,與我們的心相關。

迴歸到佛法中來談,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安立在我們念頭當中的;

如果沒有這個念,進入無念,三千大千世界是不存在的,六道輪迴也不存在的。

就在我們無念的這種空性當中,我們就會展示一個妙有,那麼這個妙有就會體現像西方極樂世界那樣的一種狀態。

所以,科學剛開始的時候,與宗教是分離的,但科學研究到極致的時候,它又會與宗教重新地匯合。

就如,人類的整個認知都要回歸,最終就回歸到我們的心性本源、我們介爾一念的心體,這才是整個的宗教、整個的科技最本源的東西。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法語:

前首富陳天橋踏入佛門,以科技證“無我”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


​1、一個人最大的成功不是他自己成功,而是讓他身邊的人、追隨他的人都成功。換一句話來說,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隻有他自己成功,他身邊的人都不成功。

2、選擇信仰難,堅守信仰更難,踐行信仰難上加難。信仰不是文字,不是語言,而是要捨生忘死地去踐行。不拿生命去踐行的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

3、責任心是信仰的一部分,當你超越了責任心,就本能地承擔了這份責任。就如同信仰融入到血液裡,你就感受不到信仰的存在。

4、謙恭有為,德行天下。水響低淌,山默頂天。氣定神閒。福自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