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捕魚抗倭有船拳,拳師孔建榮堅持傳承


拳師孔建榮被浙江舟山市文化部門認定為“市級舟山船拳代表性繼承人”,他是舟山船拳的挖掘者、繼承者。

他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培養了程先勇、朱萍等一批“武林高手”,有些弟子還得過不少冠軍。

按他自己的話說,現在“舟山船拳”是人帶人,規模可謂不小。

孔建榮老師介紹,舟山船拳展示了船上捕魚的一切動作。它以出海起步,貫穿打魚、撒網、拔網、拔篷、揚帆、搖櫓、撐篙等捕魚活動,最後以“出海數日喜回家”收勢。

拳系中象形豐富,不僅有龍、虎、豹、象、鶴、蛇等常見象形拳式,還有魚、鯨、豚、龜等罕見的海洋生物拳式。

舟山船拳起源於普陀,形成於明朝,兼收了南北各派武術而形成,因運用船拳與倭寇搏擊並取得勝利而廣泛傳播。

由於解放戰爭後,中國步入太平盛世,漁民逐漸淡化學習、練習船拳,船拳逐漸失傳。

後在政府大力搜尋挖掘之下,又得以重新煥發光彩,由武術協會正式定名為舟山船拳。

孔建榮老師說,船拳行拳沉穩、氣勢渾厚,以氣助力,以聲震勢,步法穩重,經得起風浪顛簸。

船拳十分注重弓馬步的下盤力量,弓步轉馬步的動作,以體現進則帶攻,攻則帶躲閃的特點。在歲月的流逝中,舟山船拳形成為更優於其他南拳在船舶進行搏鬥的拳種。

孔建榮老師在調查舟山船拳的時候,他多次前往岑港、長峙、沈家門等地的漁農村調查摸底,請老漁民示範演練,但招式零碎,難以成為完整套路。

為了保留舟山獨有的拳種,孔建榮經多方走訪調查挖掘,結合舟山漁民的生產習俗動作,重新整理了現在這套沉猛有力、海島特色濃郁的“舟山船拳”。

船拳,正一點一滴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