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探清水河》到嘆清水河

一首張雲雷的《探清水河》讓德雲社出了一個偶像派,因為清麗的形象,許多年輕人通過關注張雲雷開始喜歡上相聲,也有人去了解北京小曲兒。

從《探清水河》到嘆清水河

現在流傳版本的主要描述大概就是流行於北京市海淀區火器營村的敘事歌,講述了清末民初發生在火器營村的一個類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其實故事原本並不這麼美好,就是今天就來說一下《探清水河》的演變歷史。

現如今存世的版本最早是趙俊良先生的探清水河,大抵就是最初的版本,老先生原汁原味的北京小曲,原本的唱腔對現在的聽眾並不友好。故事原本講的是有一對老夫妻,因為販賣大煙,生不出兒子來,最後只生了一個閨女,叫大蓮,人長得很漂亮卻沒人來上門提親,結果,大蓮自己深更半夜地跟一個叫小六的小混混私通了,父母顏面盡失,逼得大蓮跳河,小六連夜探了清水河,小六回到家中也沒了半條命。

民國年間的《探清水河》是對販賣大煙的這個群體的戲謔,絲毫沒有讚美愛情的意思,那個時代,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符合自己觀眾的品味,才能獲得打賞。民國街邊百姓,要的,是子女的安分,不是自由戀愛還夜裡私通。所以,《探清水河》最後,這樣的狗男女一定是死的死、亡旳亡。這才符合街邊觀眾的品味需求,並且可以用來教育自己的子女們安分守己。

從《探清水河》到嘆清水河

後來有了二人轉戲唱版本的《清水河》,這個版本以唱腔的方式陳述了從天黑到天亮的私通過程,可能因為比較三俗,基本沒有比較正式場合版本流傳下來,大多以民間小舞臺流傳的方式保存至今。2014年的電影《智取威虎山》,張涵予飾演的楊子榮混入座山雕的土匪窩子,楊子榮在第一次贏得土匪頭子認可之後,帶領一群土匪大唱的,便是這個《清水河》的小曲。在東北二人轉中,這出小曲實際上是葷段子連篇的,等於是土匪們消遣解悶的東西,大雅之人連聽一嗓子都覺得是對耳朵的汙染,所以楊子榮會唱《清水河》,土匪們就覺得他更像是自己人了。

從《探清水河》到嘆清水河

到這裡,對於《探清水河》都還不是雅緻的故事,郭德綱出於對傳統曲藝挖掘和保護的目的,對《探清水河》有了一個較大的改版,對於原本故事中不適合登臺演出的部分進行了刪改,同時把故事結局也改成了梁祝那樣的情形,大蓮和小六雙雙投河,留下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更加符合現在觀眾的欣賞標準。郭德綱也在一場場演出中唱了這段《探清水河》,不過版本整體風格偏硬。

再後來,郭德綱的徒弟張雲雷在曲中加入了吉他元素,唱腔中體現出了民謠的感覺,本身嗓音有偏綿柔,至此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就完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了,促成了這首小曲在觀眾間流行。據說郭德綱在愛徒張雲雷唱過《探清水河》後,自己就再也沒有唱過《探清水河》,也算是對張雲雷的偏愛和肯定吧。

從《探清水河》到嘆清水河

最開始的版本真正表達的,實際上是底層藝術特有的對販賣大煙人群的諷刺。郭德綱某種程度上為了能夠多一個可以登臺演出的曲目,對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改,打造了一個符合當代青年男女的愛情小段。不過這種故事的演變自古以來從來不鮮見,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白蛇傳故事的演變,最早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是一個殘忍的故事。那個不惜違反天條,一心只求人間夫妻恩愛的白娘子,被自己的丈夫親手用缽盂收服,並且,這個丈夫親自化緣,修建了七層寶塔,鎮壓自己曾經的共枕人。後人在口口流傳的過程中慢慢也變成了一個過程曲折、結局完美的人妖愛情故事。

嘆清水河,悽美的故事總是更容易讓人記住,也記住了張雲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