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迎回二聖,趙構還能繼續做皇帝嗎?

用戶5547794900


若是有迎會二聖的機會,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二聖要放棄自己回國繼續當皇帝的願望,否則,宋高宗趙構才不會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雖說被俘虜的宋徽宗是他的老爹,但是,要知道那時候是君權至上的封建社會,你看李世民為了奪取皇位,連殺兄弒父,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都做過。

這樣一對比宋高宗趙構是不是要偉大的多,因為他沒有殺兄弒父呀。

宋高宗趙構肯定也想過接自己的父親和哥哥回來,但是,他也想過若是他們回來之後,自己該怎麼辦?

畢竟被俘虜走的,那兩人才是名正言順的大宋的皇帝呀,我趙構之所以能有今天,能當上皇帝,全部是因為他們當了俘虜。

他們一旦回來了,就不好控制了,即使他們答應,回來之後,絕對不當皇帝了。

可是人心叵測,變化無常。說不好,他們回來之後,因為有號召力,又想當皇帝了,把我給趕下臺,到那時候我該怎麼辦?

所以,最好是不把他們給接回來。這樣皇位才永久的會是我的。這也就是人的黑暗性,這一點我相信宋高宗肯定是想過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岳飛出征,宋高宗都要提心吊膽的原因。

大家可能不知道,岳飛出征北伐的時候,喊得口號就是殺光金賊,迎接二聖。

這句話讓宋高宗聽來,是很恐怖的,尤其是迎回二聖四字。可以說只要岳飛出征,勝利或者不勝利,他都很忐忑。

因為岳飛打不贏,那國家就要遭殃,他不痛快。但是,岳飛要是打的贏,真的打到了金國的老窩,把二聖給接回來了,這隻會更加的讓他痛心。

所以,岳飛這個將領在宋高宗趙構心裡,一直都是一個不痛快的存在。

那麼若是宋高宗趙構真心想把自己的父親和哥哥給接回來,有沒有這個可能呢?

答案是有的,因為宋高宗把自己的目前給接了回來,沒錯就是和宋徽宗一起俘虜走的,只把他一個人給接了回來。

當時還健在的宋高宗的哥哥,宋欽宗給他寫信,說只要能把他給接回來,即使把他給關在一個小屋子裡沒有自由,也沒有關係,他對宋高宗趙構也是感恩戴德的。

但是,宋高宗並沒有那樣做,最後導致宋欽宗死在了金國,而且還是被亂箭,當做獵物給斬殺的。


史學達人


趙構當然可以繼續當他的皇帝,而且比以前當得更安穩。

網絡上流傳著一種謠言,就是岳飛要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宋高宗害怕宋欽宗回來後奪了自己的皇位,因此殺了岳飛。

編造這個謠言的人,一點政治頭腦都沒有,反而把岳飛說成是不懂政治的愣頭青。

其實,宋高宗根本不擔心欽宗回來威脅自己的皇位,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分析:

第一,宋欽宗執政時期,發生了靖康之恥。

皇上、太上皇以及無數宗室、大臣、黎民百姓被金人擄去,宋朝失去半壁河山。這是千古未有的屈辱,不管怎麼說,當時的皇帝——宋欽宗都要負極大的責任。敗軍之將何以言勇,宋欽宗的威望已降至冰點以下,哪裡敢奢望再當皇帝?

況且宋欽宗的親信大臣們也都被金人擄去,又有誰會支持他復辟登基呢?

第二,假設宋高宗收服河山,還於舊都。這是曠古奇功,再造之勳,固然是將士們拼死作戰換來的,最大的功勞仍將歸於皇帝宋高宗。可以想象,到時候大宋的臣民會將高宗視為僅次於太祖趙匡胤的皇帝,誰還能動搖他的地位?

而且南宋的將領們,都是在宋高宗手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不支持宋高宗,還能去擁立一個自己可能根本沒見過面的宋欽宗?

有很多網友舉出明英宗的奪門之變來論證迎回欽宗的危險性。其實這兩者並無可比性:

第一,明英宗是親征被俘,並未丟失領土。而宋欽宗則丟失了半壁江山。

第二,明代宗只是守衛了北京城,沒有立下太大的功勞。而宋高宗如果收回故土,絕對是曠古奇功。

第三,土木堡之變後,北京上有太后,下有百官,都對明英宗有感情。而北宋的宗室、大臣基本全被一鍋端了,沒人會支持宋欽宗。

第四,明代宗自己作死,之前登基時以保留英宗兒子的太子之位為條件,後來代宗卻廢了太子立自己的兒子,這是背信棄義之事,因此失去人心,不想代宗自己的兒子早夭。而宋高宗則不存在這種情況,不會失去人心。

所以,宋欽宗與明英宗完全不能相比,一個就是死得很徹底的死豬,一個只是虎落平陽而已。如果宋高宗奮發圖強,收服舊都,迎回欽宗,絕對不會有任何風險,反而能使皇位更加穩固。

可惜的是,趙構被金人嚇破了膽,不顧父兄親戚,不顧黎民百姓,一心只求得到金人冊封,偏安一隅,因此失去了北伐中原的最好時機。而岳飛則完全沒有任何錯誤。



夢露居士


迎回二聖,恢復中原是趙構登基時本人親囗說的,這是一個政治姿態,也是一句不得不說的場面話罷了。



在這裡我們姑且不去探討趙構是否真想迎回二聖,能不能迎回二聖。就讓我們來假設一下所謂的二聖真的回來了南宋會出現一個怎樣的政治局面。


徽欽二宗做為亡國之君(他們曾經統治的北宋已經亡了),事實上所有的政治資本已經消耗殆盡,在趙構建立的南宋政權中不再有任何的支持力量,在南宋朝野也不再有絲毫政治影響力,唯一的政治身份就是先皇帝(其實恰當點說他們身份應該天子的父兄而已),而他們的歸來的本身恰恰就證明了趙構的英明神武,證明了這位南宋高宗皇帝的合法合理和合適!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角逐大位。只要他們兩個沒有思維錯亂,連這個想法都是不敢有的!

那麼趙構呢?我想他一定會禮讓大位給父兄,直到他們再三推辭為止,然後再大大方方的給他們封個太太上皇和太上皇之類的尊位怡養天年,但如果發現他們推辭的不夠堅決,賊膽雖小,但賊心尚在,那麼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二聖回來了有兩種可能的結局。

一:趙構迫於無奈勉為其難的繼續當皇帝,他們倆歡天喜地的當太上皇!

二:因久居荒涼之地且受盡折磨不幸崩殂,被追封太上皇,然後高宗皇帝與全體臣民誓報血仇!


湘中明珠Zxp


有人說“岳飛口口聲聲提出的收復故都,迎回二聖。徽欽二帝返回故國,也就不存在什麼南宋了。 徽欽二帝回朝,拿什麼樣的禮節迎接?回來以後,到底誰是皇帝?別忘了,三百年以後的土木之變幾乎和靖康之恥如出一轍。那個和岳飛一起矗立在西湖畔的于謙,在擊退瓦剌大軍後就面臨著這樣的難題。 ”



我說這位仁兄此言差矣!二者有本質上的區別!紹興五年,徽宗趙佶已死,僅剩“一聖”趙桓,趙桓庸懦,本是靖康元年金人兵臨汴京城下時,徽宗為撂挑子命人把趙恆打暈後強架他上位,韋后南歸時,趙桓哭求韋氏給趙構帶話“若南歸,願為一平民,絕不爭位”,可知其人亳無野心。說岳飛“迎二聖”不過是欲加之罪罷。 宋欽宗的性格也比較懦弱,在宋高宗的生母韋后被金人放還時,宋欽宗挽住韋后的車輪,請她轉告宋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當個太乙宮主就滿足了。兩宋之際,整個國家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而以宋欽宗的才能與膽魄,即便宋高宗讓位給他,他都未必願意再當那個皇帝,更別用說去爭帝位。

迎二聖高宗趙構首提的政治口號,登基詔書中就有“同徯兩宮之復”即迎二聖。在群臣賀喜時,趙構回:此不足喜,他日復中原,迎二聖,才可喜;而且徽宗當時已死,如果欽宗仍掌握在金人手中,可以做為一張牌來威脅高宗的法統地位,金國在廢掉偽齊的劉豫後曾設想讓欽宗做傀儡,與南宋分庭抗禮。把欽宗掌握在自己手裡是戰略層面的考慮,岳飛所提是“迎回天眷”,表明欽宗是皇帝的眷屬,沒有皇帝的地位。

而迎回二聖和明代的奪門之變有本質上的不同,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更替,當朝大臣哪個不是高宗提拔的?吃誰總得向著誰吧。和欽宗相比有所不同的是,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時並無大過,而且政聲良好。 朱祁鎮是個有人格魅力的人, 在北國時甚至俘獲了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爾芳心。因此這位伯顏兄儼然成了英宗的保護神。同理,因為英宗有超常的人緣,朝中故臣對他的感情是勝過朱祁鈺的。 在他回國後被弟弟關押起來時,奉命看守他的大臣也被他感化,心甘情願任他驅使,為他出力,因此在奪門之變發生之時,眾臣裝聾作啞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次年改元景泰。 土木之變之際,孫太后命朱祁鈺監國,差不多同時也立明英宗之子朱見深為太子。孫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鈺只不過是代理執政而已。而朱祁鈺為了把後續皇帝變成自己的嫡長子,起了廢儲君朱見深的念頭。由於太子朱見深是皇太后立的,朱祁鈺不得不慎重。 他因此不停地試探,甚至賄賂朝臣,希望他們在重建儲君的問題上能站在自己這邊,不惜武力威懾。



因為當朝大臣基本上都是前朝老臣,而現太子朱見深並無過錯,無故廢除在法理上說不通,就連於謙在這個問題上也保持了沉默。 但是攝於皇威他們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他的汪皇后堅決不能同意丈夫的做法。她悍然爭辯,卻被廢了皇后,打入冷宮。就這樣,景泰三年,朱祁鈺把侄子朱見深的皇太子廢掉,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不想到了第二年,朱見濟就夭折。朱祁鈺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明英宗還京後,朱祁鈺保國有功,未把皇位交還給明英宗還說得過去,但他反把明英宗之子的太子位也廢了,並且對待他這位前任老兄也十分苛刻,恨不得馬上讓他死。甚至命人砍掉朱祁鎮經常納涼的樹林。朝臣上下認為朱祁鈺私心過重,有失民心。貴州道監察御史鍾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同時兼陳一切弊政。朱祁鈺聞訊大怒,鍾同被下獄杖死。

到了景泰八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儲的問題再次擺上桌面。因為朱祁鈺後繼無人,眾臣建議重立英宗之子朱見深為太子,朱祁鈺死活不肯。在大臣們看來朱祁鈺危在旦夕,後繼乏人,不利國統,因此議論紛紛,大為不滿。俗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在發生奪門之變後,諸大臣和京畿近衛都採取了觀望的態度,否則就憑 石亨、徐有貞、曹吉祥少數幾個人是翻不起大浪來的。 後來在石亨獲罪的時候,明英宗重新向李賢問及奪門之變的事,李賢說:“把這件事叫做‘迎駕’才可以,‘奪門’二字豈能向後人明說?天子地位乃是陛下固有的,‘奪’就是犯上忤逆。而且你那時幸運的獲得成功,萬一這件事的秘密先行暴露了,石亨等人死不足惜,如果不審慎對待將置陛下於何地!”明英宗領悟道:“是這樣。”李賢說:“如若郕王(朱祁鈺)果然一病不起,群臣上表請陛下復位,哪能用得著政變這種辦法?(石亨)這種人又豈能有機會向陛下邀請升賞,他們哪裡敢擅自妄為 的招權納賄 ?過去的老臣依然在職,何至於有殺戮降黜這樣的事而導致出現異常的天象?《周易》說‘開國承家,小人勿用’,正是在說這樣的事呀。”明英宗說道:“是呀。”隨後下詔書從今往後奏章內容不能用“奪門”二字,並且廷議將在政變中假冒有功的官員四千餘人革職查問。從這件事上來看,明英宗朱祁鎮在法統上的地位是優於朱祁鈺的! 而翻過頭來看,趙構有中興之譽,國家危難之際在中興名臣的支持下力挽狂瀾建立了南宋,延續了宋朝的國祚,因此人心歸附於他,在這一點上是欽宗所不可比擬的。朝臣都是他一手提拔,他雖然無後,但還是立了旁系的趙昚為儲君,因此法統地位強過欽宗,不存在欽宗撼動其地位的憂慮,所以拿朱祁鈺的事和趙構比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沒有邏輯上的必然。由此可以判斷,高宗不想北伐並不是因為存在迎回二聖問題。

在高宗接到岳飛郾城大捷的戰報後, 在岳家軍所獲戰果的鼓舞下,趙構本人也起了恢復之意,而不存在什麼怕欽宗回來或者怕花錢的顧慮。畢竟這簡直是臣子拱手送上門的千古功業,即使一心偏安如趙構,也還沒到面對如此大的便宜都毫無所動的地步。 在他之前給岳飛下金牌詔令岳飛班師時還沒收到岳家軍七月八日郾城大捷的捷報;而等收到捷報以後,趙構面對空前的大勝也有所動搖,先命令自己的親軍將領楊沂中率軍北上,接著又允許岳飛暫止班師,“與楊沂中、劉錡共同相度,如有機會可乘,約期並進”(《金佗粹編》卷3高宗宸翰七十)。 之前一日之內十二道金牌連發的嚴厲詔令,這時又輕易收回,但兵機已經全被錯過,覆水難收。 因此以高宗因為岳飛迎回二聖而殺嶽的假說因為沒有根據而站不住腳的。


要想透析趙構苟安江南的原因,就要深入剖析一下趙構這個人。 從趙構的詩作 “睡起棚窗日正中”,就可看出這是個何等昏庸的皇帝!他追慕的是“有意沙鷗伴我眠”、“但願尊中酒不空”。

紹興十年秋以岳飛部為主導的北伐被破壞後,要再組織一次北伐、再達成兩河關陝指顧可下的局面不很容易,得花一些時間和精力。但趙構到這時已經完全不想再做任何努力了。在他眼裡這個選項的性價比實在太低,為籌措下一次北伐而過勵精圖治臥薪嚐膽的生活,遠不如就踏實窩在杭州吃喝瀟灑玩弄宮女的生活對他更有吸引力。所以他最終不光應允了金國請和的要求,放任秦檜以此為靠山操弄國柄、清洗南宋士大夫集團,還為了確保和議達成,順應兀朮和秦檜的意願殺掉了對金國威脅最大以致兀朮點名要求清除的岳飛,這 在趙構看來是很合理的交換,不會有任何負擔和顧慮。 《宋史·秦檜傳》〈兀朮遺檜書〉記載:“‘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高宗用自毀長城的代價換回了暫短的虛假和平,然而“天理昭昭”!後來的事實卻是殘酷的,金國並因為和議而罷手,紹興和議二十年後,金國背盟,金主完顏亮舉重兵攻宋,高宗聞訊嚇得尿了褲子,在他的有生之年終嘗惡果!

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宋論》寫道:“李綱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澤之忠,非不知任也;韓世忠、岳飛之功,非不知賞也。……高宗之畏女真也,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直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這是對他最精準的評價。


用戶52929682141


就算迎回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趙構依然能夠繼續做皇帝,且皇帝地位依然很穩固。即便徽欽二帝能夠回朝,對趙構皇位的威脅也是完全不存在的。

宋徽宗在北宋滅亡、被金人虜走的前一年,即已經退位,傳位於宋欽宗,而自己深居幕後成為太上皇。儘管北宋未亡時,徽宗太上皇依然大權在握,但名義上徽宗已經不是皇帝,且其年歲與身體已難以允許其再有所作為。因此,如由金國還朝,徽宗與趙構爭奪皇位的可能性實在太小,更何況趙構的南宋朝廷已經完全不是當年趙桓的北宋末代朝廷了。

而徽宗之子宋欽宗如果還朝,則其與趙構爭帝位的可能性更小。欽宗只當了一年多的皇帝,且大多時候是徽宗的傀儡,根基和勢力都非常若。而欽宗自身能力也確實不怎樣,不然也不會落到在北宋依然還有較強實力的時候,被北虜的下場。

而另一方面,欽宗在北宋滅亡前即已經不是皇帝,諷刺的是,欽宗還是被金國將領廢黜的皇帝稱號,被貶為庶人,此後才被押解至金國。如此歷史身份,如何與趙構相爭?

而另一方面,徽欽二帝的朝廷基本是被金國連根拔起的,北宋時的皇室、朝廷重臣絕大部分被金國擄走。徽欽二帝在此後的宋朝已經完全缺乏統治基礎,自然無法同趙構並列了。

至於趙構本人,其實無論怎樣,相比其他皇室成員,趙構是徽宗眾多兒子中,較為出色的一個。從其主動出使金營為人質,到招撫兵馬東京勤王,到建立南宋朝廷,到穩定南宋朝廷,都可以看出其出色的一面。徽欽二帝與趙構相比,還是弱了很多。



蘇綻


3很多人說,趙構不北伐,是怕“迎回二聖”,他就做不了皇帝,岳飛被殺是因為他高喊北伐“迎回二聖”,

就連文徵明也這樣覺得,《滿江紅 拂拭殘碑》裡“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還有人拿明朝“奪門之變”說事,看,宋高宗多明智,不然又是奪門之變,欽宗復辟了,

實際上,這種情況基本不存在,“奪門之變”有他的歷史背景,因為明代宗沒有兒子,代宗又快死了,死了後,他是明英宗就是明英宗的兒子繼位,大臣為了擁立之功,就推出明英宗做皇帝,失去這種背景,明英宗是不可能復辟成功的。試想一下,明英宗被囚禁的八年過的什麼樣的生活?

宋欽宗如果回來,結果也是被軟禁起來的,臣子迎立他做皇帝,沒有利益基礎作為動力,

而臣子如果想讓皇帝下來,換個皇帝,這個選擇有很多,比如高宗的兒子,宋孝宗趙眘,也輪不到宋欽宗啊,實際上最後就是換了趙眘做皇帝,

如果不信,看看宋徽宗讓位給宋欽宗後吧?

宋徽宗看到金國來了,一心想用空間換時間,想遷都,於是把宋欽宗留下來做炮灰,大臣一想,你這樣讓我們做炮灰,總不能什麼都不留下吧,這樣吧,你把皇位留下來吧,

宋徽宗自然不肯,大臣們嚇唬他,你不肯有什麼用,我們照樣擁立宋欽宗,然後尊稱你為太上皇,你有什麼辦法,你看看唐玄宗最後的下場,你不希望也這樣吧?不如你自己讓出來。宋徽宗無奈,傳位給宋欽宗,

第一次汴梁保衛戰勝利後,有人跟皇帝說,老皇帝在東南另立中央怎麼辦?於是宋徽宗被接回汴梁,接回汴梁後,身邊人都被調離了,然後被軟禁了。

像宋徽宗這樣在位二十六年的皇帝,像玄宗那樣在位45年的皇帝,像李淵那樣打天下的皇帝,像趙武靈王這樣的強勢諸侯王,從皇位上下來了,就只能接受被軟禁被殺的命運了,區區欽宗,在位幾個月,就想回來翻盤?你覺得可能?


南朝四百八十寺


趙構當然可以繼續做皇帝。“敗軍之將,何以言勇”,那麼,“亡國之君,何以言勇”?宋徽宗和他的兒子,由於昏庸無能,丟失了整個北方,讓大宋社稷頃刻覆滅,是歷史的罪人,他們即使迴歸,也早就是威信掃地。而趙構如果迎回“二聖”,就是中興之主,威信遠遠超越前任,到時候即使他要讓位,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趙構並不是一些人認為的那種懦弱無能的昏庸之主,實際上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君主,才能在南宋新國牢固的控制朝局。很多人以為,岳飛被殺,是因為岳飛要“迎接二聖”,其實這是趙構首先發明的口號。趙構這個人是一個善於政治作秀的人,他提出“迎接二聖迴歸”,完全是出於一種政治上的考慮,並不是真心要迎接那兩個前任回來。既然趙構冠冕堂皇的提出“迎接而聖” ,下面的文武百官也需要配合演出,每個人跟風都喊上幾句,但只喊了幾天,就再也不提這茬了。再喊就是傻了。大家都不是傻子,心知肚明,知道那不過就是作秀。即使是岳飛,也從此對“迎接二聖”閉口不談,反而對趙構讚不絕口。岳飛之死完全是秦檜為了與金國何談,從心理上控制了趙構,最終誘騙趙構默許處死了岳飛。岳飛之死,秦檜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罪人。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宋徽宗和宋欽宗真的被金國送到南宋都城,假設他們沒有在路途是被殺死,他們也許會被趙構隆重的禮遇一番,趙構甚至會痛哭流涕的再次上演政治大秀。但是,要想讓他退位,門兒也沒有,即使是岳飛也不會答應。很有可能,“二聖”在居住南宋宮廷數月之後,莫名其妙的就“無疾而終”了。


懷疑探索者


我想如果是假設。因為趙構也不可能迎為二聖,為什麼呢?因為趙構逃到南方建立南宋王朝之後就沒想過北伐中原。只想偏安一偶之地安安穩穩做他的皇帝,他的膽子早就被金人的追殺嚇破了膽。已經沒有勇氣再北伐中原恢復北宋王朝。他是不可能迎回二聖,回來成為她眼中釘肉中刺心裡總是不舒服。因為他是趙恆的弟弟,在他父親的眼裡對於趙構一點都不感興趣。從小就沒有受到父愛的照顧。只是不冷不熱的對待趙構,對於趙構來說父親趙吉只偏愛自己的哥哥趙恆,對庶出生趙構根本就不待見。如果他的爸爸哥哥喜歡趙構的話,她就不可能送到金人那邊去當人質,你想想看,作為一個王子,送到敵國軍營去做人質那種滋味是什麼滋味呢,可能此時的趙構有一種求生不能求死不能上天無門入地無門的感覺。恨自己生在帝王之家,成為父親與哥哥的交換的禮物。有這種恨在裡面的趙構怎麼可能迎回自己的父親和哥哥呢?可能巴不得他們倆老死在北方,免得給自己添麻煩。讓自己的皇位坐不穩。


鐵木真165163663


迎回二聖,趙構依然能夠安然做他的皇帝,二聖並不能取而代之,這是有多種原因的。



首先,宋徽宗和宋欽宗由於在執政時任用奸臣,朝政混亂,導致北宋被金國所滅,百姓生靈塗炭,中原大地都被金國所侵佔。趙構後來在百姓的支持下,重整朝綱,建立南宋,與金國作殊死鬥爭。經過多年戰爭的洗禮,南宋終於得以安定下來,宋朝能夠最終復興並保存半壁江山,趙構居功至偉。所以,二聖即使能夠回來,也沒有臉來爭奪皇位。其次,更何況南宋建立後的大臣,都是趙構一手提拔得,軍隊都是趙構一手建立和領導的,即使趙構同意讓位,他們也未必答應。



其實,南宋在1127年建立後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金國大舉進攻南宋,意圖把南宋消滅在萌芽狀態。經過多年殊死搏鬥,在1137年南宋才安定下來,算是守住了半壁江山。而宋徽宗在1135年就已經去世了,所以也不可能迎回二聖,最多隻能把宋欽宗迎回來。但是宋徽宗是趙構的父親,可能趙構在名份上可能不好不讓。但是宋欽宗只是他的哥哥,而且丟掉了北宋,趙構更不必讓位給他了。



所以,即使迎回二聖,趙構依然能做皇帝,更何況二聖不可能回來,最多隻有宋欽宗能夠回來。


平安讀史


如果徽欽二帝回到南宋,高宗還能不能繼續當皇帝?完全能。

先說宋徽宗,早在金軍第一次南侵之後就已經退位了,是為了跑路方便,把東京汴梁交給了太子趙桓,也就是繼位之後的欽宗。徽宗是晚年昏聵,欽宗則是少年昏聵,本來不該滅亡,也滅亡了。北宋就滅亡在他們手裡,就算被迎還,他們也沒臉繼續當皇帝了。

祖宗留下的大好江山,就在自己手裡被反覆作死,送給別人了,高宗收拾殘山剩水,又保住了半壁江山,延續趙家國祚,這已經是很大的功勞了。就算是按功勞算,這皇帝也該高宗做,徽宗肯定是沒臉來繼續當了。

欽宗在北國,因為回不去,生活又艱苦,很想回到南方去,怕是因為高宗多心,所以還特意讓人給高宗帶過話,高宗當皇帝當得很好,比他自己適合當皇帝,如果他能回去,也支持高宗繼續當皇帝,不會威脅到高宗的皇位。

在這之前,在國家有難的時候,自己準備跑路,把皇位甩給兒子,讓兒子背鍋的人,最出名的就是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唐軍收復兩京,唐玄宗回到長安之後,雖然也有老百姓看到他出來表示很興奮,但如果他真要出來重新當皇帝,恐怕沒有多少人會支持。

唐玄宗之前就不怎麼喜歡肅宗,肅宗的太子當得提心吊膽,生怕哪天被廢了,沒有好結果。畢竟,唐朝之前的太子的下場都很難看,一旦在政治鬥爭中被廢,等待自己的就不僅是自己死了,老婆孩子也得受連累,發配到窮山惡水的地方去。

所以,在逃往四川的路上,肅宗怕入川之後仍然被玄宗控制,才選擇了自己單獨跑路,又宣佈繼位,遙尊玄宗為太上皇。一定程度上,這算是肅宗為了自保。等到迴鑾之後,肅宗知道玄宗的手段很不一般,萬一哪天又英明神武了,對自己不利,所以才對他比較有所防範。

明朝的英宗復位也是另外的情況,和徽欽二宗的情況完全不同。

明英宗被王振裹挾著親政瓦剌的時候,朝廷的主要大臣基本上全部隨行,留下在京城留守的基本上是各部門的副官,比如侍郎等,以及個別部門的尚書。英宗被俘之後,景泰帝在大臣的支持下登基,但這些大臣本身就是英宗時期就已經提拔起來的大臣,所以部分人堅決主張把英宗接回來。

而且,英宗被接回來得很快,在瓦剌只過了一年多的俘虜生活,就被接回來了,景泰帝這時候只當了一年多皇帝,所以人心還沒有完全轉過來,還有些人比較忠於英宗。但即便是忠於英宗的人,這時候的最高要求也就是希望景泰帝能夠對英宗好一點,不要過於苛刻,並沒有急於讓英宗復位。

英宗之所以能夠復位的關鍵在於兩方面,一方面是朝廷的大臣絕大多數仍然是在英宗時期就已經到了比較高的位置,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景泰帝本人短命,而且他死的時候還沒有更合適的繼承人,就算是沒有奪門之變,最有可能登上皇帝寶座的,仍然還是英宗。如果景泰帝不生病,奪門之變也不會那麼輕易就成功。

高宗的情況不同。東京陷落,徽欽二帝以下的宗室、后妃、公主和大臣全被俘虜了,留下的只有一些地方官員,重建的朝廷基本上是高宗自己提拔和培養起來的,整個朝廷都是忠於高宗的人。尤其是到紹興四年以後,朝廷基本上都是高宗親自提拔起來的人了。

所以,就算徽欽二帝能夠被迎接回來,南宋朝廷上也多少人會支持讓徽欽二帝復位當皇帝。如果要讓大臣在高宗和徽欽二帝之間選擇,朝廷上也沒有什麼人會選擇支持徽欽二帝,哪怕是一直主張直搗黃龍、迎還二聖的岳飛等大臣,也絕對不會支持讓高宗退位,讓徽欽二帝復位。

至於南宋一直心心念唸的直搗黃龍、迎還二聖的口號,最直接的目的不是要讓他們重新回來當皇帝,禍害國家和老百姓,再把南宋也送給金國,而是因為,徽欽二帝被俘是靖康之恥的核心關鍵,徽欽二帝是中原正統王朝的象徵,他們在金國當俘虜,這是整個南宋的恥辱。所以,把他們接回來,就是要洗刷這個恥辱,而不是讓他們再來當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